思考和练习八(179页)
一、下列各句哪句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复句?为什么?并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
1.外面太阳很好,|(并列)也没有风。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2.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写一个农民。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主要写一个农民”是谓语。
3.只要你能工作,|(条件)就应当工作。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4.只有这样,|(条件)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5. 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旬。“无论”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调中间有停顿。
6.你跑的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你跑的再快”和“也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7.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相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8.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解说) 都是新法裁种的好庄稼。
一重复句。“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相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裁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9. 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顺承)爬上山去。
一重复句。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10. 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的优点。
单句。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
11.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单句。“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
件。
12. 鲁迅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解说)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递进)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多重复句。有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
13. 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试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应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单句。双宾语中的远宾语是多重复句形式。
二、指出下列复句的各种类型。(关联法,意合法?联合,偏正?并列,递进,因果……)
1.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2.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意合法,联合复句,顺承关系。
3.两亿人可以同时通过一条线路打电话而互不干扰,听的清清楚楚。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4.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最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
关联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5.行李太多,每个人都要拿一些。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6.他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7.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有牺牲精神。
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8.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
意合法,联合复句,解说关系。
三、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1.①他虽然没有很用力,|(转折)②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 (因果)③火星溅得特别多。
2.①谁要是工作起来马马虎虎,|(假设) ②不管他说得多么好听,||(条件)③人们也不会信任他。
3.①没有知识,||(假设)②工人就无法做好工作,|(并列) ③有了知识,||(条件)④工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4.①困难是欺软怕硬,|(解说) ②你的思想是硬的,|||(假设)③它就变成豆腐,||(并列)④你要软,|||(假设)⑤它就硬。
5.①地方那么大,|||(并列)②事情那么多,||(因果)③我知道得真的太少了,|(转折)④虽然我生在那里,||(顺承)⑤一直到27岁才离开。
6.①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递进)②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转折)③不过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7.①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转折)②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因果)③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因果)④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8.①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阿耳伯特爱因斯坦,|(因果)②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递进)③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二现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并列)④是鼓舞我们为加速视线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
9.①在周副主席的号召和影响下,整个村子的部队都搓米: |(解说)②有瓦片对瓦片搓的;|| (并列)③有石头对石头搓的; ||(并列)④有的干脆就用手搓,||||(顺承)⑤手上磨出了血泡,|||(转折)⑥但仍然愉快地搓。
10.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索,|||(并列)
④不愿意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大事。
四.按照复句内各大类的关系,每类各造一个复句。
联合复句如下:
并列复句: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
顺承复句:我先穿好衬衫,再套上裤子,最后穿着运动鞋出门了。
解说复句: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陆路,一条是水路。
选择复句:你要吃苹果,还是橘子?
递进复句:我不但会唱歌,而且还拿过歌唱比赛第一名。
偏正复句如下:
条件复句: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假设复句: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出门了。
因果复句:因为他吃了很多冰淇淋,所以肚子痛。
目的复句:我把笔记整理好,以便复习。
转折复句:虽然他看上去弱不禁风,但力气特别大。
五.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缺少关联词,应在‘'提高”前加“而且”。
②犯罪分子一面不断地变换手法,一面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应将“一面……一面”改为“虽然……但”。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
④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 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
错用关联词语。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⑤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⑥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错用关联词语。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⑦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⑧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不管”表示无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或者把“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
六、下列四组复句的后一分句,有的能加上“但”或“却”,有的不能加。能加的,请加上,并说明意思的变化;不能加的请说明不能加的原因。
①a他这个人既聪明,又能干。
b他这个人既聪明,又黑心眼。一他这个人既聪明,却又黑心眼。
a不能加“但(却)”,原因是两个分句表达的“聪明”和“能干”都是好的、积极性质的含义,是纯粹的并列关系。
b能加“但(却)”,原因是两个分句表达的“聪明”和“心黑”有矛盾、对立的含义,隐含着转折关系,加上“但(却)”后,变成了并列、转折混合复句。
②a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又说你心眼好。
b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又说你蛇蝎心肠。→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但另一方面又说你蛇蝎心肠。
a不能加“但(却)”,原因是两个分句表达的“说你聪明能干”和“说你心眼好”都是好的含义,是纯粹的并列关系。
b能加“但(却)”,原因是两个分句表达的“说你聪明能干”和“说你蛇蝎心肠”有矛盾、对立的含义,加上“但(却)” 后,变成了并列、转折混合复句。
③a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都尊重你。→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却都尊重你。
b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都记在心里。
a能加“但(却)”,原因是前后分句的“说”“坏话”和“尊重”在语意上有一定的矛盾、对立,隐含着转折关系,加“但(却)”后变成了无条件、转折混合复句。
b不能加“但(却)”,原因是“说”“坏话”和“记在心里”在语意上没有矛盾、对立,不隐含着转折关系。
④a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也是个聪明人。
b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就是个笨蛋。→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却就是个笨蛋。
a不能加“但(却)”,前后分句说的“你”和“他”都“是聪明人”,纯粹是相同关系,不隐含转折关系。
b能加“但(却)”, 原因是“聪明人”和“笨蛋”隐含有转折关系,加“但(却)”后变成了已然事实假设复句、转折混合复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