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65年,籍贯河北卢龙。1978考入卢龙县中学,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河北玉田师范学校,1984年毕业后分配至卢龙县中学任教。期间参加自学考试,获英语专科文凭。199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1992年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1995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剑桥大学全额奖学金,赴英攻读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专业方向)博士学位。2005年初获博士学位后回国,现任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和英格兰学校联合会(前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孔子学院理事。研究兴趣为第二语言习得、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等。
简 历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5年7月22日 电话:(8610)6275 2443 学习经历
1978年8月至1981年7月 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 1986年10月至1988年12月 1990年8月至1992年7月 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 2000年10月至2004年9月 获得学位 1992年7月 1995年7月 2002年1月 2005年2月
全职工作经历 2010年7月至今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副教授 韩国庆熙大学 中文教授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讲师、副教授 北京大学英语系 助教、讲师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英语教师
1
籍贯:河北省卢龙县
电子邮件:zhaoyang@pku.edu.cn 传真:(8610)6275 2443
通讯地址: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00871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初中 河北玉田师范学校 中专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专科 北京外国语学院第二英语系 本科 北京大学英语系 硕士研究生 剑桥大学东方学院 博士研究生
北京外国语学院 文学学士(英语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文学硕士(英语语言学) 剑桥大学 哲学硕士(语言学) 剑桥大学 哲学博士(语言学)
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 2005年2月至2009年1月 1995年9月至2000年7月 1984年8月至1990年7月
兼职工作经历
2001年10月至2004年6月 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 担任职务 2010年7月至今 2007年7月至今 2007年4月至今 2006年至2010年 2005年至2006年 2002年至2004年 1996年至1999年 1984年至1990年
获得奖励及奖学金 2008年9月 2003年10月 2001年至2003年 2000年至2003年 1999年9月 1997年9月 1996年9月 1986年9月 出版论文
2011年,A tree in the woo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L2 Chines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剑桥大学Trinity Hall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剑桥大学“中国剑桥奖学金” 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北京大学“青年教学优秀奖” 北京大学“昌平园区最佳教员” 河北省卢龙县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副院长
英格兰学校联合会(原专长学校联合会)孔子学院 理事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副主任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院长助理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视听说教研室 副主任 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秘书长
北京大学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 副主任、主任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外语组 副组长
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系 中文辅导教师 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系 代课教师
Research 27(4), 559-572.
2011年,“韩国学生汉语词语习得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5(3),412-422。
2011年,Asymmetric syntactic and thematic reconfigurations in English speakers’ L2 Chinese
resultative compound constru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15(1), 38-55.(与袁博平合著)
2010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基础和理论问题”,《汉语教学学刊》第6辑,13-30。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汉语结果补语语义结构习得研究”,《华语文教学研究》7(1),27-55。
2010年,“汉语中的外来词”,载于张英、金舒年主编《中国语言文化讲座》第2卷。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9年,“语言教学的经济动因——对英国媒体有关中文教学报道的研究”,《国际汉语教育》第4辑,
2
22-32。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中介语中的题元层级: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对汉语心理动词习得研究”,《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6):1-8。
2009年,“韩语学生汉语心理动词和作格动词习得研究”,《汉语教学与研究》第10辑:177-190。
首尔:首尔出版社。
2009年,Reassembly of features in English speakers’ L2 Chinese Resultative Compound
Construct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Gener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ference (GASLA 2009), ed. Melissa Bowles et al., 69-76. Somerville,
MA: Cascadilla Proceedings Project.(与袁博平合著)
2009年,“英国中学汉语教学现状与制约因素”,《海外华文教育》2009(3):45-51。
2009年,“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4):
25-30。
2009年,“汉语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的习得研究——兼论超级-子集关系与可学习性”,《世界汉语
教学》23(1),86-100页。
2007年,“汉语及其中介语中的宾语论元”,《汉语教学学刊》第3辑,143-151页。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6年,“语言、心智与政治”,《汉语教学学刊》第2辑,272-27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二语言研究发展趋势”,《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1),13-17页。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Resumptive pronouns in English-Chinese and Arabic-Chinese interlanguages. IRAL
43(3): 219-237.(与袁博平合著)
2005年,“第二语言习得和普遍语法”,《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259-264页。 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
2003年(与於斌合著),“英国的语言规划”,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政
策比较研究”课题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室编《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90-100页。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2年,“社会语言学”,载于杨自俭主编《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315-334页。南宁:广西
教育出版社。
出版专著、译著
2011年,《第二语言习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译自Gass, S. & Selinker, L. (200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3rd edition). London: Routledge.
2006年,《汉语使动及其中介语表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与编著
2007年,《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3
2007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
2000年,《高级英语语法》(孙亦丽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职称考试词汇手册》(胡壮麟主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5年,《558汉英词典》(胡百熙主编),香港:新意式出版公司。
参加学术会议
2011年,汉语教学论坛,美国旧金山,11月12-13日。提交论文“A review of research on L2 Chinese
acquisition”。
2010年,第三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12月18-19日。提交论文“韩国
学生汉语词语习得研究”。
2010年,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汉语教学年会(The Specialist Schools and Academies Trust Chinese
Conference 2010),伦敦,7月2-3日。提交论文Vocabulary teaching for beginner-level learners of Chinese。
2009年,第十届生成语法框架第二语言习得研讨会(The 10th Gener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ference),美国伊利诺伊大学,3月13-15日。提交论文Reassembly of features in English speakers’ L2 Chinese Resultative Compound Constructions (与袁博平合著)。
2007年,第四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创刊20周年笔谈会,北京语言大学,
12月15-16日。提交论文“语言教学的经济动因”。
2006年,第一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12月23-24日。提交论文“汉语
及其中介语中的宾语论元”。
2005年,第三届形式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岳麓语言获得研讨会,湖南大学, 9月23-25日。
提交论文Compound causatives in English-speaking learners' L2 Chinese grammars。 2005年7月 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北京,7月23-25日。提交论文 “汉语非宾格动词及其
在汉语中介语中的表现”。
2003年,欧洲第二语言习得学会第十三届国际研讨会(European Second Language Association's
13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英国爱丁堡大学,9月19-21日。提交论文Resumptive pronouns in English-Chinese and Arabic-Chinese interlanguages(与袁博平合著)。
出版随笔、杂文
在《神州学人》、《人民日报》(海外版)、《剑河风》、《全英通讯》、《英伦学人》等报刊发表杂文、评论、报道数十篇。 兴趣爱好
读书,旅游,古典音乐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