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行了介绍,进而阐释了法律全球化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分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自主性发展,旨在使我国能够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性的法制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法制现代化 全球化 自主性发展 前言
1.中国法制现代化概述
1.1 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鸦片战争成为了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端,我国为顺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了改制与变法。我国那个时候的法制发展极为落后,一般是对西方的法律生搬硬套或者完全照搬,因此,中国法制现代化在那个时候的发展表现为法律移植。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停滞不前,这是由于那一时期对法制理念的忽视所致。改革开放期间,我国才又开始了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随后,根据我国的国情与现实需要,学者开始了对于法学和法律适用本土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加之对西方的法律有选择的借鉴,进而全面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道路。
1.2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内涵
根据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政治规定性,中国法制现代化即是社会主义的法制现代化。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学理论、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我们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指导,开辟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道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类型是混合型的法制现代化,我们国家自清末变法后的法制现代化与欧美等国家不同,其被归为后发型的法制现代化的类型,并且以为主导。然而新中国的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法制现代化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发展的,从此我国朝着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前行。
2.法律全球化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加速了法律全球化的进程,而法律全球化的发展也促使一些国家进行法制指导思想的调整而与国际法律规则接轨,这些国家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国情和需要来借鉴优秀的立法成果,合理调整本国的法制指导思想,完善本国的法律。其次,法律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移植、吸纳与借鉴全球优秀的法律成果,有利于国家间法律成果的学习和交流,有利于我国在现代法制的道路上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加速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建构。另外,法律全球化,有利于现代化法律意识的构建。建立现代化的法律意识是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有
利于现代化的法律制度的贯彻与落实。法律全球化有利于对其他国家优秀法律成果的借鉴,有利于我国对传统法律精华的吸收,对法律的性质和功能作科学的客观的把握,强化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对法律的指导,强化法律的公民性与普遍性功能,注重法律的现实性与可行性,促进我国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为我国法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应该积极顺应法律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完善法制现代化建设。首先,我们应该让立法工作与法律全球化紧密联系,不断更新法制观念、完善立法体系。法律全球化对我国立法技术的规范化、立法行为的程序化、立法的民主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次,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应当维律的权威,进一步严格执法。根据全球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本国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探索。再次,在法律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司法公正是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目标。最后,法律全球化有利于法学研究的发展。法学研究是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针对法制环境、法律实务和法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关键。
3.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自主性发展
法制现代化的自主性发展问题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核心问题。目前,西方法学仍然是世界法制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军者。在法律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应当积极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自主性发展道路。
首先,我们应当在法律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地吸取世界法律的精华,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符合我国实际与发展的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从全球化的视角审视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将全球进步的法制理念融入自身。其次,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自主性发展要求我们应当从我国的实际需要和传统出发,开创具有中国的民族精神与特色的法制现代化的道路。再次,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自主性发展应当坚持与时俱进。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把我国的实际情况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融会贯通。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并用其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4.结语
法律全球化是全球性经济发展的结果,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新的经济交往规则也随之形成。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世界性的社会转型也加速了我国社会的转型,这就需要我们从全球利益和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合理地调整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出适当的应对。
参考文献:
[1]林永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辨义——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6).
[2]林喆.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推进法制现代化进程——“法律与社会发展”学
术研讨会综述[J].政治与法律.1993(01).
[3]周世中,郭剑平.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法治的契合——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世中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2(12).
[4]王昕,寇丽.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5]孙文恺,方乐.“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02).
[6]秦强.法律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定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7]李双元,何绍军,熊育辉.从中国“入世”再谈法律的趋同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