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5篇

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5篇

来源:爱问旅游网


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

为坚决打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落实细化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预案,提高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意识、优化流程、落实责任,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有效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学校拟于开学前组织3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演练方案如下:

一、人员分工及主要职责

校长☆☆☆担任演练总指挥,统一调度,现场指挥,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相关演练人员分成六个工作组:

(一)综合协调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负责现场调度、秩序维护、后勤保障、效果评估等工作;

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疾控部门的指导和建议,确定是否停课以及停课的时间,班级或年级范围等;

③综合评估各环节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流程。 (二)疫情监测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负责全校师生晨午检、教学过程中体温监测;

②疫情发生后,负责排查患病学生的活动轨迹和接触对象情况,确定确切接触者;

③对患病学生情况持续关注,每天加强疫情防控与巡视,对其班级及学校其他同学加强后续观察和情况排查。。

(三)现场处置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疫情发生后,立即组织患病学生隔离和初步诊断救治; ②利用校园广播通知各班学生立即停止室外活动,回到班级;

③确保发热学生隔离通道和其他师生疏散通道相互,避免交叉感染。 (四)对外联络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出现疫情后,及时联系定点医院,并通知学生家长; ②按规定向上级教育部门、疫情防控部门报告情况;

③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五)消毒防疫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负责对出现疫情症状学生经过的通道及该可能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应急消毒; ②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班级、卫生间、公共场所等消毒工作,并在学生离开隔离观察室后对留观室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做好记录。

(六)宣传教育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负责疫情发生后引导控制,稳定师生及家长情绪;

②对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不恐慌、不猜测、不传谣,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场景设置及处置流程

(一)每日晨检演练,发现一学生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

1.参与晨检的老师提前到达学校,进行消毒、体温检测等环节处理,做好学生晨检准备。

2.学生到达校门处,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中规定的各班级入校次序,在规定通道按一米以上间隔距离有序进入校园。

3.值班老师对到校学生依次进行手部消毒、健康情况询问等,待学生进入指定通道口,晨检老师检测学生体温,检测体温正常的学生迅速按照指定通道进入教室。

4.在演练中,发现一名学生在体温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二)课堂教学演练,发现一学生出现咳嗽等疑似症状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一同学精神萎靡,并伴有咳嗽等疑似症状,随即对该生进行体温测量,显示37.6℃。

2.班主任立即上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三)食堂就餐演练,发现一学生出现腹泻等疑似症状

1.学生、教职工错时就餐、分散就餐,时间安排:11:10——11:30,一、二年级;11:30——11:50,三、四年级;11:50——12:10,五、六年级。

2.师生就餐须佩戴口罩取用餐具和到售卖窗口购买,即取即走,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摘口罩,就餐结束后立即佩戴口罩并离开。

3.避免面对面就餐和扎堆就餐,就餐间隔在1米以上,就餐中不交流、少说话,避免交叉感染。

4.用餐结束后,佩戴好口罩,检查桌面保持干净,按一米距离排队,将剩饭菜倒进泔水桶,餐盘、餐具分类送到相应回收桶。

5.就餐过程中,发现一学生出现腹泻等症状,随即对该生进行体温测量,显示37.8℃。 6.值班老师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四)下午放学演练,发现一学生出现呕吐等疑似症状

1.放学时,为避免学生和家长大面积群体接触,学校分时间段、分年级、分班级实行错峰放学。

2.各班级按照规定时间准时放学,班级间间距为10米左右。班主任严控时间点,将学生有序送至指定接送点,确保学生安全。

3.在放学过程中,某班发现一学生出现呕吐,体温测量为37.9℃。值班老师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五)疫情发生后,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1.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值班老师或班主任立即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处置流程,综合协调、疫情监测、现场处置、对外联络、消毒防疫、宣传教育各组当班教职工迅速进入岗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疫情监测组)

2.隔离。迅速将患病学生带到隔离室观察,稳定学生情绪后,再次测量体温,并对疫情学生进行初步救治。患病学生所在班级其他学生停止校内常态活动,转移到备用教室,消毒防疫组对该班教室进行消毒。(现场处置组、消毒防疫组)

3.送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由家长自驾接学生去医院就医;如果家长不能及时赶到就拨打120;如120遇突发情况不能及时赶到,迅速调用学校公务车辆将其送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综合协调组、对外联络组)

4.排查。排查发热学生的活动轨迹、上学所乘交通工具、入校晨检或就餐过程周围人员,确定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病学生所在班级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体温测量、记录。(疫情监测组)

5.上报。如学生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及时将感染情况和排查情况上报校疫

情防控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上报区教体局和疾控中心。(综合协调组、对外联络组)

6.消毒。立即对隔离观察区、疫情学生活动区域进行应急消毒处理。(消毒防疫组) 7.评估。综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疾控部门的指导和建议,确定是否停课以及停课的时间、班级或年级范围,并将意见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最终决策。(综合协调组)

8.善后。加强校园舆情管理,引导全校师生不单独接受采访或对外谈论,不拍摄和发布相关视频,不主观臆测、夸大其词,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提供信息,以上级部门正式发布的信息为准;积极做好患病学生的家访工作,每天知道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跟踪观察做好心理疏导;对所在班级其他学生也要做好跟踪,提高日常体温监测频次。(宣传教育组、疫情监测组)

三、总结反思及改进提高

演练结束后,综合协调要梳理演练现场体温检测、发热学生留观等待区观察、学校应急响应、疫情处置规范化工作和各部门间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收集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

针对问题,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预案、增强配合、积累经验,全面提高学校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一、中小学校开学前

1.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4.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5.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

6.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7.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二、中小学校开学后

8.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9.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0.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

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11.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12.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13.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14.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5.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16.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17.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8.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

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9.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0.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三、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21.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22.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向学校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23.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24.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25.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小学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师生入校

1.教职员工提前到达学校,经测量体温无异常后进入校园,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提前上岗等候学生到校。其中,学校安全员及保安人员负责在校门外两侧维护秩序,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列队;体温检测员负责在体温检测点逐一测量学生体温;消毒员负责对校门口的消毒地毯喷洒消毒液,并兼顾应急消毒工作;应急处置员和校医负责在校门口临时隔离点处置身体异常的学生;班主任负责到教室做好开窗通风工作。

2.采取“错时、分流、多渠道”的方法,分不同时段、不同校门入校,人工检测与热成像测温同时进行,解决学生入学集中的堵点问题。

所有学生佩戴口罩,在校门外间隔一米,有序接受体温检测。列队期间应做到不交谈、不聚集、不接触。

3.体温检测员逐一检查学生健康卡,并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的学生踏过消毒地毯进入校园。

4.当体温检测员发现学生体温超过37.3摄氏度时,应立即举手示意应急处置员将该生带到校外临时隔离点复测体温。

5.防疫消毒员立即对身体异常学生经过的通道进行应急消毒。 6.校医引导学生用手消毒液洗手,并用已消毒的水银体温计复测体温,同时询问学生近14天是否有重点疫区旅居史、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史、家人有无身体异常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7.校医在确认学生体温异常后,立即向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报告。 8.校长接到汇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小组迅速到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9.班主任立即通知家长到校接学生,建议其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前提下到定点医院就诊。

10.家长接到通知后,应尽快赶到学校,带学生就诊并及时将就诊结果告知班主任。班主任提醒家长,学生康复后应携带医院开具的痊愈证明经医务室审验合格后返校上课。

11.学生离开后,消毒员立即对临时隔离点进行彻底消毒。 二、教室晨检

班主任落实学生到校情况,并询问学生身体健康情况;联系未到校学生家长,落实原因并做好记录及上报工作。

三、应急处置

1.任课教师课前提醒学生:若感觉身体不适,请及时向老师报告。 2.上课过程中,若发现学生身体不适,任课教师应对该生进行体温检测。若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应立即联系校医、班主任、消毒人员,做好开窗通风工作。

3.校医穿好防护服、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护目镜、手套、脚套到达教室,将身体异常的学生及其个人物品带至隔离室,途中应沿规定路线行走。

4.消毒员对该生接触过的课桌椅、门把手、橱柜等物品和所经通道进行彻底消毒。

5.校医在隔离室内,按照相关程序对身体异常学生进行处置,在确认体温异常后,立即联系班主任通知家长到校接学生,并将情况上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6.家长到校后,在门卫处确认身份、等候,校医将学生带至校门口与家长做好交接,建议家长带到定点医院就诊,并建议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学生离开后,消毒员对隔离室进行彻底消毒。

8.政教主任通知餐厅安排该班级隔离就餐,餐具单独消毒,并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班主任、校医及时做好因病缺课登记、追踪、随访和系统上报工作。 10.政教主任通知餐厅安排该班级隔离就餐,餐具单独消毒,并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11.放学后消毒人员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液等,对该教室进行彻底消毒。

四、课间管理

疫情期间采取错时上下课。课间,楼层长配合班主任组织学生分区、分批有序如厕、洗手。行走时,学生之间应保持1米距离。

五、就餐管理

疫情期间采取“错时、分批、多餐点”就餐

1.在班级内就餐的,由餐厅工作人员使用餐车将食品送至班级,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分餐时,班主任应在洗手后佩戴口罩、手套和工作帽。学生洗手后有序领取餐盒。

2.在餐厅内就餐的,由餐厅工作人员提前将食品分至餐盘内,学生同向、隔座就坐,避免面对面就餐和扎堆就餐,就餐时不交流,避免交叉感染。到窗口加餐的学生应前后间隔1米,排好队列有序等候。

3.就餐结束后,餐厅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餐厅进行彻底消毒。

六、错时放学

学校按照安全、高效的原则制定错时放学方案。根据班级所在方位,就近规划放学路线;根据班级所在楼层,分批有序组织放学。

七、全面消毒

放学后,学校集中开展校园预防性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重点做好教室、专用室、厕所及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公共设施的消毒,如:水龙头、楼梯扶手、门窗把手、卫生用具等。

新冠肺炎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精准施策,把防控细节考虑周全,把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就一定能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校园突发事件疏散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为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安全,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切实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所造成是危害,尤其是当各种安全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特制订本安全应急预案,以备不虞。

二、演练目的: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安全工作计划,本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通过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让学生学到有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做到有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确保学校一方平安。

三、本方案适应范围:

(一)由于建筑质量造成教学楼出现坍塌时; (二)教学楼内发生火灾时;

(三)地震、空袭、爆炸等灾害发生时;

(四)其他不可预知预测的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等。 四、疏散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首先要以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为本,尽快安全有序地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

(二)快速反应,减少损失的原则。当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时,要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自救,尽可能减轻伤亡和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同时应及时向

、消防以及当地、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有关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生产自救。

五、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

(一)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行政领导和相关人员参与的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应对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根据情况分析制定适合本校情况的工作方案;同时负责安排、审查疏散的演练工作方案,协调学校各科室之间出现的问题;负责对紧急情况发生时的救助、联系、协调等工作。

组 长:李 新

副组长:王 凯、卢长余、叶生会、叶洪军

成 员:李春启、史振喜、高家庆、崔洪双、李洪库、高殿林、李 艳、曹 钟、刘兴昌、王 颖、张金英、王庆云、王洪霞、安 威、董 丽、朱 兰、刘 丽、刘景志、王爱英

(二)以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核心,成立相关的组织工作机构,分别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保卫、宣传教育、组织管理、对外联络、紧急救治等工作机制,确保各工作机构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常运转。

1.安全保卫组

人员:李春启、孙秀英、臧德彬、李德润

由总务处负责落实、协调,组织相关人员参与。负责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通道的维护,进入校园人员的监督,食品、水、电、通信以及物资的供应等,并协助救援人员进行救助,维护现场秩序。

2.宣传教育组

人员:王凯、叶洪军、李洪库、崔洪双、高家庆及各班主任

由支部负责落实,组织年段长、班主任参与。负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救,在紧急情况下协同学校做好学生的疏散和安置工作。

3.组织管理组

人员:史振喜、纪长春、赵再勇及任课教师

由教导处协调,体育组负责落实,全体教师参与。任课教师负责及时组织学生按照疏散路线有序撤离危险区域,体育组做好安全区域内(集结场地)的人员管理、调动工作,并协助班主任统计人数,及时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

4.对外联络组

人员:叶生会、吴英杰

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协调,做好与当地、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协作单位、教职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汇报学校突发事件处理的进程等。

5.医疗救助组

人员:卢长余、高秀娟、校医

由校长室、工会协调,医务室负责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成立医疗救助小组,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同时做好急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向当地医疗机构求助,做好重伤员的治疗;负责对灾后地区的疫情监控和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发生。

六、紧急情况下疏散工作的实施预案: (一)疏散的原则

进行疏散撤离时,要根据灾害的具体情况本着“安全快速、就近撤离”的原

则马上撤离危险区域,到指定安全区域集结。在撤离过程中不可东张西望,不能再收拾物品。要做到:①遇事不慌,头脑冷清。②判明情况,思考对策。③积极自救,互帮互助。④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二)疏散的路线与要求

当灾害发生时以学生所在教室学生当时位置确定疏散路线。

根据班级位置和学生人数的实际情况确定疏散路线,制作疏散线路图。 1.当时在教室上课的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排成两路队,带领学生按出操次序下楼疏散。

2.班主任老师立即赶到班级楼道口等待本班学生,带领本班学生迅速撤离到操场,按升旗仪队伍位置安排呈做操队型集结队伍。

3.上体育课的班级立即在操场集合,由上课的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到安全地带集结。

4.在功能教师上课的班级,由上课老师组织从最近的路线撤离。 5.带领本班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后,男教师则应立即根据指挥命令,参加救护组工作或组织灭火工作。

(三)集结的位置与要求

学生撤离教学楼后应迅速到操场指定位置集结(集结地点按照升旗仪式比赛所站的位置排列队伍)。集结后班干部要认真核对人数,检查伤病情况,并及时将准确情况向现场指挥人员汇报。

(四)紧急疏散的启动

1.为了提高疏散的熟练性,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安排演练时可启动紧急疏散程序。

2.当灾害发生或即将发生时由学校发出警报,启动紧急疏散程序。 (五)重点部位相关责任人 1.重点位置

东边楼梯;西边楼梯;一层正厅、正门;二层楼梯口;三层楼梯口。 (六)疏散时相关人员的责任

1.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学校通过广播、电铃、警铃、哨音或其他方式发出警报,全体教职工应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到指定位置组织学生进行疏散。任课教师作为安全疏散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停止授课并组织学生进行撤离,当学生全部离开教室后任课教师与学生同步撤离,并及时观察、处理突发事件。

2.总务处要及时开启安全通道的大门,保证通道畅通;并及时关闭电源等设备,组织人员进行抢险自救准备。

3.校长室、政教处协助医务室紧急成立救助站,设立明显标志,做好救护准备;并协助教导处做好人员的疏散指挥与集结调动等工作。

4.校长室、教导处要配合学校做好受伤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善后处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开展联络工作。学校校长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学校情况。

5.体育组教师到各出口处指挥学生快速撤离,维护疏散秩序,控制、分流人员,确保学生不因拥挤造成伤害。

七、纪律要求:

在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过程中按分工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凡在执行本方案过程中,因渎职、不服从指挥、不及时处理,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