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使患者尽快回复健康,重新获得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理分析;护理对策;结果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strateg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2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January 2015 -2017 Ma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1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mental nursing,and observation two.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group. Results:the complianc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ve good effect. It is beneficial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make the patients recover their health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get the ability to live and work again.
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psychological analysis,nursing strategies,results.
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演变[1]。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肌梗死,平均每天约有1480人死于心肌梗死。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肌梗死。故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收到明显的效果,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我院心内科2015年1-2017年5月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其中男性各6例,女性各4例,年龄46.2岁-78.5岁,平均年龄(60.3±6.2岁),两组患者在体重、文化层次等方面差距不明显,可以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采取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根据心理分析采取不同的护理,配合介入治疗,再次观察,对比效果。 2心理分析
2.1焦虑、恐惧:由于心肌梗死发病时,患者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甚至出现濒死感,住院后又因环境的改变,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预后的不确定[2],这一切 都是诱发心肌梗塞因素,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收缩,心脏收缩,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2.2孤独、幼稚:这类病人多数家庭关系及经济基础较好,患病后,其行为和情绪反应变得幼稚,呈现成熟的倒退现象。往往主观与客观体征不符,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的陪伴和照顾这种孤独幼稚心理。
2.3偏执、自信:部分患者在发病前身体健康,对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治疗的配合不太好,特别是一些中年人平时无病无痛,初期发病未出现并发症,病人往往不听劝阻,擅自过早活动,用力排便,这些均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梗塞面积扩大,病情加重,甚
至出现心衰,心率失常,严重者心脏骤停而死亡。
2.4自卑、多虑:一些老年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多年,症状反复,疗效差,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住院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对治疗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多虑的表现,而加重病情。
2.5自尊受损、羞耻感:急性心梗早期需要绝对卧床,少数病人对心肌梗塞认识不足,认为无所谓,所以不能很好的卧床休息,特别是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或因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有的患者平时较注意自身的形象,住院后穿上宽松病号服,觉得自身形象受损、产生羞耻、抑郁等心理。 3护理对策
3.1安慰保护士耐心向其介绍疾病的表现、治疗及预后,并请一位典型好转病人来讲解他的体会而使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如一位病人入院时因剧烈的心前区压榨样痛而致濒死感,问\"病重不重?\"这时,医务人员应耐心解释:您的病是很重,但这里有医疗技术全面的医务人员和先进的设备,再加上您的配合,会度过难关的。并解释入住监护室是病情需要,并不意味着死亡,床上排便时要以隔帘遮挡,探视,避免病人自尊受损及心理刺激[3]。
3.2关心鼓励法: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关心安慰患者,操作时动作轻柔、迅速,有条不紊,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给其一种信任感,并鼓励家属尽量在探视时探望。
3.3知识宣教法: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宣传有关保健知识,让其了解心肌梗塞的病因、诱因,目前的身体状况、治疗计划、护理措施、用药指导、康复计划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偏执自信、多虑的心理,从而使患者能逐步配合治疗和护理。
3.4自我护理法: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助于病人增强自尊、自强的心理需要。同时护士应鼓励患者遵循康复计划进行自理活动训练,树立其价值感,解除自卑抑郁心理。①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是最重要的康复治疗。活动量大小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力及心功能而定。②适当控制饮食量,给予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当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与饮料,禁烟酒,多吃水果、蔬菜。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钠盐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用开塞露或使用缓泻剂,不可用力排便,避免加重心脏负担。③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居。④要学会自我控制,保持乐观情绪,教会病人及家属一些心理护理的方法。⑤治疗按医嘱进行,定期复查。⑥家中备急救药,若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立即舌下含服甘油0.3~0.6mg,卧床休息,疼痛仍不缓解,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4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10人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休克而死亡的患者2人,血栓形成再梗3人,好转3人;痊愈出院2人,对比组患者10人中,血栓形成再梗2人,好转3人,痊愈出院5人。对比组比实验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平均住院天数及年内反复入院次数减少。 5小结
临床实践证明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鼓励、帮助,支持,做好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有助予他们消除一些负面的心理因素,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提高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取得更快更好康复效果。由此可见,心理治疗和护理的运用可以无处不在,也可看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侯伦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110-111. [2]陈永久75岁以上老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4.15(2):65.
[3]刘玉花,张维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