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艺术的佛教解读12青铜器狰厉之美
青铜艺术的佛教解读12青铜器狰厉之美金立成第十二章青铜器狰厉之美李泽厚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
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而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对本氏
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今天是如此之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
理性。也正因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
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殷沉没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
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的美。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
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虎、奴隶的
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不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
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这如同给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超人的
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
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
气派的美丽。特别是今天看来,这一特色更为明白。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
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徒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
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在宗法制时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
对象,而是诚惶诚恐顶礼供献的宗教礼器;在封建时代,也有因为害怕这种狞厉形象而销毁它们的史实。恰恰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宗教观念已
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才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狰厉直接赋予视觉盛宴,以视觉审美感受来补充狞历之美在纹样上的产生是不可或缺的。抽象于危险动物的纹样使得人的本性出现一种危险感和紧迫
感,加之纹样的凹凸不平和阴暗朦胧,又夹杂着一种心理上的崇高感和神秘感(博克在他的《论崇高与美》中。同样肯定了凹凸不平与阴暗朦胧是带
来崇高感的条件)。这些危险感、神秘感往往产生的是自我保全的心理,当主体在对象面前没有败亡时,带有神秘危险意味的纹样毫无危险时,意
志便战胜了恐惧。从而,伟大与自豪之意味美感便油然而生。这就是从恐怖感转变为美感的审美心理过程,即狞历之所以为美的过程。狞历与美在纹
样特征的转换中,正视图的力量尤为明显。商周青铜礼器纹饰在器型表面均呈平面状分布,但又巧妙的暗合了三维的造型空间。的饕餮纹样,它可以
看是两个怪兽相对,又做是一个兽首,但是作为整个器物上的大面积装饰来说,我们把它理解为在一个特殊视角下看到的整个动物的全部更为恰当。
当正视物象时(视线与物象呈90度角)物象纵深发生三维空间的变形,沿着对称轴进行缩短,收溜达到极限时,我们只能看到正视的那部分图像。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镜头,正视蹲卧着的猛兽随着镜头的推进,镜头里显示的是可怕的兽首、前肢和高高翘起的尾巴,再推进,兽首的五官就会特写
在镜头里,正视图能产生一种威慑力量。鲁道夫阿恩海姆对于正视的图形有这样的评说:“一个正视的脸谱却含有一种容易被看成是被压扁了的怪胎
的危险趋向。”一个表面上看似静态的平面圈,里面却隐藏着三维的气质。饕餮纹表现出的“狰狞”是在特殊的三维视角环境下实现的,而且这种纹
饰往往放置在器型的关键部位,它的气势使得器型的体积扩大,也使得整个器物的狞厉感加倍放大。综上所述,促使商周青铜礼器产生狞厉之美的造
型原因,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即器形构造和兽面纹装饰。器形的构造使得青铜礼器产生崇高感和肃穆感,兽面纹装饰则更为直接的引领我们的视觉
和心理从恐怖、残酷的感受到克服它之后的崇高感审美状态。当然,还有其他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侧如青铜礼器造型上的仿生性、作为礼器出
现的组合性、继承天圆地方思想的方形圆彤结合性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重视器物視觉上和心理上的影响力的研究方法,不仅仅可以使我们
更丰富和多元的了解和传承这项古代文化的瑰宝,以人性化的理解方式向世界宣传我们的文化遗产,学习古人的表现手段和方法更可以使我们古为今用,在现今的工艺品设计上寻找到独创的灵感和文化沉淀的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