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泸州土特产之酒文化教案

泸州土特产之酒文化教案

来源:爱问旅游网


泸州土特产之酒文化教案 ——风过泸州带酒香

“风过泸州带酒香”,是浓缩酒城文化的佳句。1983年胡耀邦同志视察泸州时,在泸州城内闻到了扑鼻酒香,随口盛赞:“酒城泸州,果然名不虚传,风过泸州带酒香呀。”在泸州,白酒博物馆在向人们展示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文化;偌大的白酒生产园区,车间林立,热气腾腾,运输车辆来来往往,足以证明生产繁忙市场旺销;满耳听到的是酒歌、酒诗、酒礼、酒的故事传说,满目见到的是酒仙、酒画、酒文化的历史传承。下面要介绍的是泸州的著名特产――泸州老窖。 一、“泸州老窖”名字的由来

泸州老窖因产于四川省泸州市而得名。酒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与用陈年老窖发酵有极大关系,故加上“老窖”二字。莫言为国窖1573写下了第一篇酒赋---《中国品味》,成为了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白酒品牌写下的精彩篇章。 二、泸州老窖的历史与发展

泸州古称江阳,名副其实的“酒城”。泸州老窖特曲(大曲)又是泸型酒的代表。泸州老窖特曲(大曲)的生产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传承至今日。称为“天下第一窖”。 泸酒始于秦汉

泸州是我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根据泸州地区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酿酒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泸州市博物馆陈列室里,有一只当地出土的“陶质饮酒角杯”,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为2000多年前秦汉之际的器物,专供饮酒宾客之用。

1983年泸州市郊出土的第8号汉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中,高举酒樽的两巫师,再次证明当时泸州不仅酒好,还有了“以酒成礼”的酒文化,也印证了中国酒文化中“无

- 1 -

酒不成礼”的“酒道”。汉代著名词赋家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中写道:“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悠思兮,落笔成赋”。是因为喝了泸州美酒啊。 泸酒兴于唐宋

1999年2月3日,在泸州老窖特曲(大曲)窖池南侧约300米处基建工地发掘一古窖址,挖出一批陶瓷器皿文物,有壶、杯、罐、碗、盘等10多种类酒具200多件,经考古专家考证鉴定,营沟头古窖是一个隋末唐初至五代时期主要生产民间陶瓷的窑址。可见当时饮酒即在民间广为兴起。据史载,泸州在隋代升为总管府,唐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升为都督府,唐贞观盛世之年,唐太宗派开国元老程咬金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可见泸州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程咬金对泸南少数民族酿制黄酒和汉族传统酿酒术相互交流,促进各民族团结,进一步推动酿酒技术的发展有功。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2年)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侄儿柳玭移任泸州刺史,他刚进州境,就有当地豪酋拜迎,敬献美酒,他们以庄园酿酒作坊的生产方式推动着泸酒酿酒生产的发展。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遭贬谪,来泸州住了半年,他看到泸州农业经济比周围地区发达,遍地栽种高梁用来酿酒,不由深情吟唱道:“江安食不足,江阳(泸州)酒有余”。当时泸州官府人士,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糟床,家家酿酒。宋王朝在泸州设立市马场,每年冬至节前后,叙永、古蔺、黔边等地的少数民族按照部落头人与宋王朝达成的协约,都要到泸州交售战马和其它商品,在这马队后面,成千上万的各族男女,用竹筏运载白椹、糯米、茶叶、麻、兽皮、杂毡、蓝靛等农副产品,从江门峡、顺永宁河经长江达泸州,再购买布帛、食盐和大量泸酒,运回泸南山区,这种茶马盐酒的贸易一直保留到明清。据宋《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以前,宋王朝每年征收商税税额在十万贯以上的州郡,全国26个,泸州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泸州所设的6个收税的“商务”机关中,有一个是专征酒税的“酒务”,每年征收酒税在1万贯左右。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3年)以来,四川境内的奉节、泸州已出现小酒(米酒、黄酒)和大酒(蒸馏酒)。这种大酒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制曲蒸酿、发醇方式、贮存醇化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今天泸州酿造的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是泸州老窖特曲的前身。宋代泸州城里已有酒窖。宋代诗人唐庚放饮泸州佳酿后,他的一首“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张扬出一幅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泸州风情胜景,成为讴歌泸酒的瑰丽杰作。

- 2 -

遗憾的是泸州老窖文化的大批宋代遗存,却在宋元之际长达半个世纪的蒙古定蜀战争中毁坏。不过仅1984年在泸州小市城建挖方中,人们曾意外地发掘出五口年代不明的酒窖,据考证当为宋代遗存。 泸酒盛于明清

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起明王朝以后,酒城泸州的酿酒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结果之一就是现在泸州南城营沟头一排排整齐排列,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现存最完整、持续使用时间最长、具有431年悠久历史的老窖池群,“国窖1573”的奇迹。(右图为明朝时的酒窖)

明代大诗人杨慎(升庵状元)对泸州酒城一往情深地写道:“花骋小市频频过,落日凝光缓缓归”。诗人是说在泸州小市饮泸州美酒后归家的情景。杨慎又有诗:“玉壶美酒开华宴,团扇熏风坐午凉。”杨慎常常在夏令时节小市半山上的一座小园林中果实成熟之际,枝头红绿相映,在此邀集诗友聚会。杨慎还在小园中独擅风流,开怀畅饮泸州小市美酒,唱出“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的醉时歌,吐露自己醉卧泸州的情愫,表现了自明代至清代的几百年间,泸州美酒曾以自己的高品质,赢得广泛的赞誉。

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腊七月初九乘船到泸州城下,停泊一天,写了泸州酒城风貌,距今虽已有两百多年了,仍传颂至今,成为吟诵这座酒城的千古绝唱。其一七绝“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客橙。”词中“衔杯却爱泸州”中何等夸奖泸州老窖大曲啊!其二七绝:“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临行时,张问陶又买了满满几坛泸州老窖大曲,顺江而下,观景畅饮,欢愉不已,当他夜泊长江三峡时,写下:“涪州朱桔夔州柚,乍解筠笼看一船。口腹累人惭过客,山川迎我笑前缘。文章颇拟争千古,饮食何须费万钱。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诗人张问陶就着涪州的红桔与夔州的柚子,打开罐中泸州的“窖酒”,衔杯雅酌,乡思如缕。而他那“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的诗句,想不到却为泸

- 3 -

州人留下了一条珍贵的史料。证明两百多年前,“泸州老窖”已有了“窖酒”之称,而且酒体“清绝”,具有泸州地方志书所称的“清洌甘爽”的特征,令人衔杯喜爱,眷恋不舍。

清代光绪年间,泸州城下十余里江面上内七层外八层停泊着过往盐米大船。像树林一样的船桅,俨然城墙外的又一道木栅。张船山(即张问陶)“城下人家水上城”说的就是这种繁华景象。泸州城内旧有牌坊,署曰:“川南第一州”,其实合全蜀直隶厅州论之,其繁富亦当首屈一指也。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泸州可考的窖酒年产量超过10吨。到辛亥革命前夕,泸州城里已经遍布酒窖。曲酒酿造作坊可考者有温永盛、天成生、协泰祥、春和荣、永兴成、鸿兴和、义泰和、爱人堂、大兴和、新华等十余家,年产曲酒240吨以上。清代《阅微堂杂记》上载,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已酿出了第一代泸州大曲酒,民间流传“酒窖比井还多”的说法,正是泸州酒业兴旺昌盛的又一见证。 泸州老窖传承至当今

民国改元后,随着生产和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泸州老窖大曲远销省内外;广州、南洋等中外客商也来争相采购。抗战前夕,曲酒年产量达到达800吨。酒作坊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个在工艺质量上精益求精,曲酒品质不断的高,抗战期间泸州曲酒年产量达1800吨,冠甲全川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酒城”。

1915年,翻开当年的《东方杂志》、《国民公报》、《大公报》、《申报》,可见号称“泸州第一”的温永盛糟坊生产的“三百年老窖”大曲(当时有342年,距今有431年的老窖池生产)夺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图片和新闻报道。具有“窖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特点的泸州老窖大曲饮誉美国旧金山。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又一荣誉,让人分享文化古国的文明,感受华夏酒文化的辉煌。《中国食品工业年鉴》记载说,这是我国浓香型国酒最早获得的国际金奖产品。

泸州老窖酒的酿造,钟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贯华夏之慧根,酿人间之琼浆。其施曲蒸酿,贮存醇化之工艺,不仅开中国浓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中国酿酒历史文化的丰碑。 品牌与荣耀

- 4 -

泸州老窖源远流长,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拥有我国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川酒和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于2006年 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行业唯一拥有“双国宝”的企业。泸州老窖大曲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52年中国首届评酒会上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唯一蝉联五届获得“中国名酒”的浓香型白酒。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驰名商标。“国窖牌”商标在2006年获得白酒类唯一的国家“驰名商标”。

一九九六年,国务院将连续酿酒四百余年的泸州大曲老窖池群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泸州大曲老窖池”加以保护,该窖池群至今仍在继续生产,所酿产品口味尤佳。

2012年9月26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华樽杯”第四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成果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揭晓,经“华樽杯”第四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组委会评测,泸州老窖酒代理商湖南恒和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其品牌价值为18.46亿元,位于中国酒类流通商第七位并荣获安徽省酒类流通商第一品牌。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泸州市的赖高淮、沈才洪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三、泸州老窖酒的分类 1、浓香型曲酒

1996年,国家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在报呈国务院审批的鉴定中高度评价泸州老窖:“其生产仍保持了传统工

- 5 -

2、泸州老窖喜酒

以粮糟拌曲药在窖池发酵烤出的酒,酒质特好,成为中国浓香型曲酒的发源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泸州老窖是天地同酿的美酒,是大自然母亲的乳汁。1573国宝窖池是泸州老窖酿酒文化的摇篮。 3、1573国宝窖池

“千年老窖万年糟”,老窖酿酒,格外生香。1573国宝窖池,精选了城外五渡溪优质黄泥和凤凰山下龙泉井水掺和踩揉建成。酿酒行家都知道,窖的年代越久远,越是显出其价值,越能出美酒佳酿。如果掬一捧“中国第一窖”的窖泥在阳光下细看,那显现出的五颜六色会让你惊叹不已,这便是悄然而逝的数百年岁月的神奇造化。经过几百年的连续酿酒,这些无数次经过酒液浸染、飘逸着浓郁窖香的老窖泥,已成为独有的财富。

四、泸州老窖龙泉井

含各类有益微生物的庞大体系,经中科院发酵研究所检测,四口明代老窖池中含有600多种有益微生物数量,在全国各窖池中列居首位。窖泥以发酵液(黄水)为物质交换的载体,使养分、微生物在窖泥和糟中相互交换,暗暗生香,默默发酵,从而实现窖泥自身的新陈

代谢。这种代谢,400多年来从未间断,使窖泥充盈着生命力旺盛的微生物,并形成特殊的生态体系,其生命活动代谢所产生的复合窖香气就越浓郁,酿糟发酵产酒,酒质就特好。保存完好、至今仍连续使用100年以上的传世窖池有1619口之多。成为全国“老窖”最多,“窖龄”最老的惟一的老窖池群。享誉海内外的泸州老窖特曲(大曲)和国窖1573就酿造于这蕴涵着中国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老窖池中。中国第一窖,集科学、文化、历史和经济等众多价值于一体,成为中国酿酒界乃至世界文明史的一大奇迹。 五、泸州老窖奇特之处 奇特于原料“三绝”

- 6 -

泸州老窖与人间欢乐与共,与大众劳作同行。珍贵希缺的粮、曲、水是酿造泸州老窖酒的原料“三绝”,构成了泸州老窖酿造文化的基础。

水是酒之血,粮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不少研究表明,高梁在所有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白酒酿造原料,更优于杂粮,而泸州特产糯红高粱更是高粱中的精品。糯红高粱皮薄红润、颗粒饱满,杆矮而粗壮结实,穗大而籽粒丰硕沉淀,属天然栽种、杂质含量低、营养成

分高,淀粉含量为62.8%,其支链淀粉比例超过90%,大量的支链淀粉,特别利于出酒和糊化,富含的单宁、花青素等成分,其微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特有的芳香。制曲是酿酒工艺中的重中之重,酒曲使醣化和酒化两个过程紧密结合,形成固态复式发酵法,比自然发酵和谷麦芽发酵更加先进和科学,酒的品质的提高也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泸州老窖“久香牌”大曲药,由“制曲之父”,元代的郭怀玉大师所创,又经历代传承与创新,以其独特的品质被称为“天下第一曲”,2004年2月12日获国家检验检疫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泸州老窖酒酿造之用的龙泉井水,清冽甘甜,呈弱酸性,有利于糖化和发酵;水的硬度适宜,能促进酵母的生长和繁殖,属于优良的酿造用水。经过龙泉井水酿造的酒,格外醇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唇齿流香。 奇特于酿造技艺

泸州老窖的“以糟养窖,以窖养糟”的造酒规律,巧妙地调和酿酒过程中粮、糠、水、糟、温度、窖泥的比例和关系,是泸州老窖人日积月累、代代相传的大智大慧。酿酒师眼看粮糟,鼻闻酸度,手摸湿度,几分钟就能精确判断出配料是否达到最佳效果。他们巧妙调剂酿酒过程的动态平衡,保证窖窖酿出上乘美酒,出神入化,有庖丁解牛之神奇,有匠人轮扁之巧妙。经岁月历炼,代代相传,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可歌可泣的酿造绝技:回马上甑、续糟混蒸、分层蒸馏、加回减糠、低温入窖、尝评勾调……

泸州老窖的酿造技艺是阴阳调和的智慧。阳者为可见之糟、水、糠、窖泥微生菌种等有形之物,阴者为不可见者之理、气、神、智。阴阳鼓荡,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泸州老窖美酒在阴阳和合鼓荡交融蕴孕之中达于出神入化。泸州老

- 7 -

窖酿酒的智慧,就是把握阴阳调和的智慧。所谓“说千道万不离阴阳。酒中阴阳,深隐厚藏。阴阳运动,因利制用。谨熟阴阳,无愧内行。”

泸州老窖的酿造技艺是五行共生的智慧。泸州老窖窖池是阴阳五行共生、共长、共济、共促、共成的宇宙缩影。阴阳相将,不根而生芝菌;燥湿相育,不母而生精华。陶炼五行,火之道;流行无穷,水之道;八卦环转,天地之道;神物乃生,变化之道。泸州老窖人造酒就是秉五行之道,无中生有,共生共存,生生不息,造酒之道达于精深。泸州老窖酿酒的智慧,就是把握五行共生的智慧。泸州老窖美酒凝结了泸州老窖人共生的理念,共生的理念指导泸州老窖人造出了千年美酒。正是“说千道万,不离共生。酒中五行,深隐厚藏,调和鼓荡,共生绵长。谨熟共生,无愧内行”。

饮泸州老窖美酒,可以深悟中华文化之智慧,得中华文化之根性,乃人生之盛事。 六、有关泸州老窖的传说

传说一:传说公元225年诸葛亮屯军泸州古城,在城幽势奇的忠山上匿军演阵,以备南征。当时泸州一带瘟疫流行,诸葛亮派人采集草药百味,制成曲药,用营沟头龙泉之水酿制成酒,令三军将士日饮一勺,兼施百姓,即避瘟疫。曲药制酒的方法也流传下来,成为泸州酒史上的荣光。

传说二:还有民间传说农民起义英雄张献忠饮了泸州老窖大曲,连声赞叹:“好酒,好酒!”然后率大军破釜沉舟,兵分三路向成都挺进。 七、泸州老窖的诗文

清醪 司马相如 (汉) 吴天远处兮, 采云飘拂; 蜀南有醪兮, 香溢四宇; 当炉而炖兮, 润我肺腑; 促我悠思兮, 落笔成赋。

- 8 -

赋注: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汉代著名辞赋家。汉景帝时,司马相如与其妻卓文君客游至临邛,虽与偏处川南的泸州相隔千里,但仍为泸州酒的醇香美味倾倒,特作此赋,表达他对泸州美酒的偏爱和赞誉。由此诗可见,远在西汉时期,泸州酒业已

颇负盛名了。)

泸州纪行 唐代 杜甫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诗注: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杜甫从成都浮流东下,路过泸州,并寓居过一段时间,于永泰二年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作此诗,后收入《杜甫工部寓蜀诗钞》中。因为品饮到了久负盛名的泸州老窖,又到了这座人才荟萃的古城,把盏叙诗,心情自是愉悦而欢快的。故不知怎 样答谢主人才好。

浣溪沙·夜饮 苏轼 (北宋)

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 三杯未尽兴尤酣,夜露清凉搀乐去。 青山微薄桂枝寒,凝眸迷恋玉壶间。

诗注: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共称“三苏”,同入 “唐宋八大家”之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十月,苏东坡与其父、弟一同

- 9 -

游泸州,对泸州酒业的发达,酒质的优美倾慕不已,寄以厚爱。当他被贬惠州时,一日收到家人自四川带去的一筐荔枝和两罐泸酒,欣喜不已,举杯畅饮,诗兴大发,遂吟出此诗,倾注了东坡对泸酒的偏爱和迷恋之情。

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

唐 郑谷

谁解登高问上玄,谪仙何事谪诗仙,云遮列宿离华省,树荫澄江入野船。黄鸟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蛮烟。不知几首南行曲,留与巴儿万古传。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今日重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殊。乱离未定身俱老,骚雅全休道甚孤。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

诗注:唐代诗人郑谷在《旅次遂州将之泸郡》中写道:“我拜师门吏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春,在古代是酒的别名。所谓荔枝春,就是以荔枝为主体香成分的酒,这表明在距今1000年前泸州荔枝已被作为酿酒原料之一,而且酒的质量较高,足以招徕郑谷这样的风流名士了。可见泸州酿酒的生产和消费在唐代已经相当发达了。

张问陶与泸州老窖 泸州(其一) 清代 张问陶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客橙。

泸州(其二) 清代 张问陶

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

泸州(其三)

- 10 -

清代 张问陶

涪州朱桔夔州柚,乍解筠笼看一船。 口腹累人惭过客,山川迎我笑前缘。 文章颇拟争千古,饮食何须费万钱。 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

诗注:张问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现存诗2000多首,被称为“再世谪仙”、“巴蜀第一才子”,他对泸州老窖不仅是仰慕者,更是知音。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宝窖池”旁为纪念清代这位大诗人特修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船山亭”。 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腊七月初九乘船到泸州城下,停泊一天,写了泸州酒城风貌,距今虽已有两百多年了,仍传颂至今,成为吟诵这座酒城的千古绝唱。其一七绝“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客橙。”词中“衔杯却爱泸州”中何等夸奖泸州老窖大曲啊!其二七绝:“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临行时,张问陶又买了满满几坛泸州老窖大曲,顺江而下,观景畅饮,欢愉不已,当他夜泊长江三峡时,写下:“涪州朱桔夔州柚,乍解筠笼看一船。口腹累人惭过客,山川迎我笑前缘。文章颇拟争千古,饮食何须费万钱。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诗人张问陶就着涪州的红桔与夔州的柚子,打开罐中泸州的“窖酒”,衔杯雅酌,乡思如缕。而他那“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的诗句,想不到却为泸州人留下了一条珍贵的史料。证明两百多年前,“泸州老窖”已有了“窖酒”之称,而且酒体“清绝”,具有泸州地方志书所称的“清洌甘爽”的特征,令人衔杯喜爱,眷恋不舍。

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张船山从北京回四川,途经泸州发现泸州山清水秀,江山平远,人物风流,更因迷恋泸州大曲美酒,遂决定留在泸州了。诗人张船山在沙湾月亮岩的鹤山书院讲学教书的消息一传开,一时间风流名士、骚人墨客从四面八方会聚在于鹤山书院。一天,正逢泸州城内举办百酒盛会,几名士邀约,买了一大坛大曲酒,荡舟长江之上,同张船山以酒助诗。

- 11 -

席间一个泸州秀才吟道:

泸州龙泉水,流出一池月。 把杯抒情怀,横舟自成趣。

第二个秀才接着也吟了一首:

月里吴刚酿桂醪,忽闻老窖下云霄。 一杯入口三分醉,醉看酒旗日夜飘。

两秀才才吟完诗,见张船山闭目自饮,又听见一学士吟道:

老窖飘香入九宵,佳酿独赞龙泉好。 醇香浓郁回味长,博得今古誉声高。

泸州老窖酒的生产有悠久的历史,18世纪已闻名于世。清代乾隆57年(公元1792年),有好饮酒的诗人张船山,从北京到四川,又顺长江东行,沿途饮酒作诗,他在诗中说:“衔杯却爱泸州好”。可见那时的泸州老窖洒,已被人们称道了。

在他尝遍天下美酒之后来到泸州,对这座生产泸州老窖特曲酒的城市羡慕不已。为此他在清乾隆五十九年冬将离泸时,写下了《泸州》(三首)被世人称道的好诗,其中之一是: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老窖酒中诗。诗使泸州被称作真正的酒城,源于1915年护国战争胜利以后。那时,朱德同志作为护国军旅长驻节泸州城,不仅与泸州诗人共同成立了“振华诗社”,对这座酿造泸州老窖美酒的城市悉加保护,还写了很多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其中之一是:护国军兴事变迁,风烟交警振滇滇。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

答温筱泉并谢赠老窖名酒

章士钊

- 12 -

春风又扶古泸阳,重问高人水一方。 闲与溥眉成诵读,老如姚鼐好文章。 早年倾佩名难及,乱代经过情难忘。 名酒善待三百载,却渐交旧得分尝。

诗注:章士钊,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湖南长沙人。1943年,章士钊曾漫游泸州,与旧交“温永盛酒坊”主人温筱泉重晤,相见甚欢,酒筵上,三杯老窖下肚,章士钊诗如泉涌:“温家酒窖三百年,泸州大曲天下传……清空声滴珍珠圆,妙香如禅鼻孔穿……”等佳句脱口而出,由于他衔杯逾量,陶然犹如仙境,席间烂醉如泥,但诗兴不减,复作此诗,不仅表达了对温氏文学造诣的钦佩,同时“善待”一词道出了泸州老窖保存完好,品质特好,已达神境地步。

黄炎培与泸州老窖的诗缘 匆匆泸州行,并行两凄绝。 曾不忍生离,可堪成死别。 此心比江水,东流淌到家。 一樽泸州曲,一剪巴山花。

诗注:黄炎培,著名爱国人士,上海川沙人。黄炎培先生曾在泸州城里任过一年川康建设期泸县办事处主任。黄先生爱饮,他的夫人也能喝上几小杯,两人感情笃深,举案齐眉,好生恩爱。日本入侵,黄先生家乡沦陷,匆忙撤退四川,黄夫人因故独留原籍,1942年冬,竟忧愁成疾病逝。第二年清明节,黄老先生伫立重庆江边,遥望滔滔江水,望祭夫人,口占成此诗。在众多的川黔名酒中,黄先生独选泸州大曲祭奠爱妻,可见他对泸州大曲情有独钟。

华罗庚赋诗赞老窖

- 13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而今无忧,特曲足尝。 产自泸州,甘冽芬芳。

诗注: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1985年新年刚过,泸州老窖酒厂领导登门邀请华罗庚出席纪念泸州老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70周年的大会,华罗庚很高兴,他说:小时侯我就知道泸州老窖酒好,在美国求学的时候很多外国朋友也知道中国有泸州老窖美酒。文化大革命期间,心里犯愁,也喜欢喝点老窖酒。记得粉碎“四人帮”时,那天我足足喝了好几杯,心里高兴呀!他还饶有兴趣地询问了泸州老窖的生产情况,高兴处华老即席泼墨作了此诗,表达对泸州老窖的喜爱之情。

秦含章为泸州老窖赋诗 天赋酒乡,历史悠长。 泸州老窖,首创浓香。

诗注:秦含章,中国酒界泰斗,原轻工部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秦老从专业的角度高度评价泸州老窖,从历史到现在,泸州老窖代表了中国酿酒工业的最高水平,特作此诗,以示认同和赞赏。

中国品味

——莫言【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品味是感受,品味是劳动,品味是创造。中国品味,乃中国之感受,中国之劳动,中国之创造。

品味是情趣,品味是文化,品味是境界。中国品味,乃中国之情趣,中国之文化,中国之境界。

- 14 -

辛卯仲秋,清风送爽。三两好友,把酒言欢。赏饮国窖,1573;中国品味,意境深远。水晶为瓶,琉璃作盏。酒液清纯,玉液琼浆。开瓶倾酒,十里闻香。举杯轻摇,酒花莹亮。观色嗅味,心井荡漾。浅尝一口,齿颊留香。细细品味,余韵悠长。 中国品味,品味中国。细细感受,认真琢磨。微醺淡醉,思绪万千。浩浩乾坤,波光影潋;悠悠史记,脑海浮现。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炎黄子孙感世间万物,日精月华,汲取灵感,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创造文化,创造生活。

敲击石片,采摘野果。钻木取火,稼嬙渔猎。神农尝百草,黄帝造指南。蝸祖养蚕,大扰干支;仪狄巧思,酒浆浓烈;千年神甲,象形造字;仓诘灵感,文字排列。寸绢粒粟,高山大河。万里长城,巍峨宫阙。秦砖汉瓦,玉阶彤庭。青铜编钟,技湛音美。凄凄楚殇,千古流芳。岭南绝唱,塞北牧歌。二泉映月,渔舟唱晚。风雅《诗经》,悲苍《离骚》。秦汉哲思,魏晋文章。唐宋遗风,明清神韵。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平沙落雁,阳春白雪。壮怀激烈,唱大江东去;儿女情长,吟晓风残月。

笔墨纸砚,青史彪炳。四大发明,世界首创。敦煌飞天,诗意想象。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土窑瓷器,泽耀东方。太极八卦,旗袍唐装。吴侬软语,蜀调京腔。满汉全席,火锅渝香。天府小吃,广东靓汤。千言万语,难以尽述;千耳万口,难以尽赏。 用手用心,用鼻用舌,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创中国之品味,启文明之先河。中国品味,实乃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创造性劳动之结晶也。

伟大中国,屹立东方。热情好客,慷慨大方。有朋来访,必备酒宴。国窖至尊,1573。集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贯华夏慧根,成浓香奇葩。

- 15 -

酒乃文化,必敬畏之。酒是格调,必高尚之。酒如挚友,可话家常。饮酒思源,仰慕先贤。饮酒知味,不必求醉。可举杯邀月,对影三人,可酒助诗兴,随口咏吟。中国品味,酒中可见。品味中国,敬请举杯。

注:2012年10月11日,莫言被宣布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这之前的2012年7月,莫言等5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前往“中国酒城”的四川泸州参加第二届“高粱红了”文化采风活动。莫言为国窖1573写下了第一篇酒赋---《中国品味》。成为了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白酒品牌写下的精彩篇章。 八、名人与老窖

毛泽东:毛泽东主席用四百年老窖酬请四方宾客

194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8月28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前来迎接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到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共历时43天。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国内外大多数人进一步认清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 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举世瞩目的43天里,毛泽东屡屡用泸州老窖特曲酒招待各界友人和谈判代表,泸州老窖也就成了各种名酒中最耀眼的明星。

1945年8月10日夜晚,张治中将军隆重设宴款待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宴会上,毛泽东受到了极为热情的欢迎。各界名流众星捧月般围住毛泽东,在提出一个又一个关于中国命运问题的同时,有不少人都用泸州老窖特曲酒与毛泽东干杯。因为他们知道.毛泽东宴请和谈代表和各界友人时,总是用泸州特曲酒酬宾。

眼看毛泽东陷入酒阵之中,周恩来机智沉着,左右周旋,巧妙地代毛泽东饮了许多敬酒。对此,一位肩扛两朵金梅花的将军当场发出惊人之语:“各位,各位请注意,一

- 16 -

个重要的军事秘密:今天晚上周先生在为毛先生把守着前沿阵地,我们敬的酒,很难冲破周先生这道坚固防线,大都让周先生给代劳了”。

对此,作为这次宴会东道主的张治中将军感慨地说:“周恩来先生既是诸葛亮,又是赵子龙。他的忠心和勇气无与伦比!”

类似这样的佳话屡屡出现在回忆领袖的文章之中,使不少读者在了解到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伟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的同时,也知道了毛泽东不善饮酒,酒兴不浓。但知情者却清楚,不善饮酒的毛泽东对泸州老窖酒却十分关心和厚爱。

具有“浓香正宗”、“酒中泰斗”美誉的泸州老窖酒在国内外享有巨大的声誉。有些人为了进行仿造,采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地质的等10几种现代科技手段,对泸州老窖本身乃至泸州地区的水文、地理、植物、气象进行全面、反复的研究,试图破译泸州老窖酒的酿造秘方。但总是学不到,与正宗的泸州老窖一比,总是变了味。50年代初,在一次会议的间隙,毛泽东主动把曾担任过西南局书记,也是四川人的邓小平同志请到了自己的身边,用一口地道的湖南腔问道:“小平,你给我说说,你们四川的泸州老窖为什么那么香,那么美,让那么多人去研究它。”

邓小平同志高兴地答道:“泸酒之美,美在老窖。泸州老窖400多年了,窖老酒香。” 毛泽东听后,爽朗地一笑说“那你也爱喝泸州大曲?”

邓小平同志笑着说“我最爱喝泸州特曲酒。”

说到这里,毛泽东充满着诗人浪漫想象地说:“400年老窖,500年老窖、1000年老窖,该如何香呢?”

毛泽东主席平时招待国内外友人,或宴请外国国家元首,总喜欢用泸州老窖特曲酒来酬宾。

周总理对泸州老窖的关怀

一代伟人周恩来对泸州老窖备加关怀,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1954年5月,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亲自指调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特曲酒各40坛作为宴会用酒。

- 17 -

泸酒之美,美在老窖。深知此理的周总理,曾多次详细询问泸州老窖窖池所在地的位置、环境、气候、土壤和水质。早在建国初就两次指示,泸州老窖窖池连续生产已经好几百年了,很宝贵,要加强保护,维护好。在50年代初一次全国名酒会上,周总理曾深情地说道:在重庆谈判时,毛主席和我用泸州老窖招待过和谈代表和各界好友。并明确指出这是国家的名酒,要注意发展,要保护好老窖窖池。1956年,周总理亲自批款446万元给泸州曲酒厂发展生产。1974年,周总理已身染沉疴,在病重时,周总理还关心地问:“泸州酒厂的天然气专线批了没有?快点批下去,不要影响生产。”

周总理不仅十分关注泸州老窖的保护和老窖酒的质量,而且在许多外事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也喜欢用泸州老窖特曲酒酬宾。

周总理的酒量是名副其实地可称为海量。世界上不少政坛巨人不仅佩服周总理的治国才能、外交风度,而且也叹服他的酒量。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首次来华访问,在欢迎他的宴会上,对烈酒向来不怯场的田中角荣与周总理频频举杯,开怀畅饮。连干数杯后,醇香的泸州老窖酒已开始在田中角荣的体内发生作用,只见他脸色微红地倚坐在沙发上,有了几分醉意,致使原计划于当天进行的会谈不得不改在第二天举行。但当他看到此时的周总理仍然神采奕奕、谈笑风生时,田中角荣由衷赞叹:“周总理您真能喝啊!”当然,此时的田中角荣是不会知道的,周总理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在一次特殊场合中曾一次喝过25杯泸州老窖特曲酒,照样神情自如地与各界友人和谈判代表亲切交谈。

邓小平最喜欢喝泸州老窖酒

1986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联合举行庆祝泸州老窖特曲酒获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70周年纪念会。田纪云副总理和中央各部委领导以及首都新闻界、文化界知名人士200多人出席。会上,邓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楠高兴地对泸州老窖酒厂的厂长、书记说:“泸州老窖醇香浓郁 ,我爸爸最喜欢喝泸州老窖特曲酒。”后来,在邓小平家里,卓琳同志也曾对泸州老窖酒厂的同志说:“小平说泸州老窖香,好喝,他平时最喜欢喝泸州老窖特曲酒。”卓琳还对泸州老窖的酒质和发展给予了极高地赞誉和鼓励。据小平同志的儿女介绍,小平同志家宴和过年过节,都喜欢喝泸州老窖。每当小平同志过生日,家里人总要拿出泸州老窖陈酿美酒,给小平斟上二杯。今天,每当我们看到那邓小平同志过生日时,举起酒杯轻轻品尝泸州老

- 1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