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沂蒙抽⽔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简要本)
中国⽔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〇⼀三年六⽉⽬录
1⼯程建设的必要性 (1)1.1满⾜⼭东电⽹的调峰需求 (1)1.2维护⼭东电⽹安全稳定运⾏ (1)1.3优化⼭东电⽹抽⽔蓄能电站布局 (1)1.4沂蒙抽⽔蓄能电站建设条件优越 (1)2⼯程概况 (2)2.1⼯程地理位置 (2)2.2⼯程任务、规模 (2)2.3⼯程总布置 (3)
2.4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5)2.5主要⼯程量 (6)2.6施⼯⼈数及进度 (6)3环境现状简述 (7)3.1⾃然环境 (7)3.2环境质量 (7)3.3⽣态环境 (8)
3.4沂蒙⼭国家地质公园 (9)3.5塔⼭省级森林公园 (10)3.6蒙⼭风景名胜区 (10)3.7⼤青⼭⾃然保护区 (10)3.8⽂物 (11)3.9环境保护⽬标 (11)4环境影响预测概述 (13)4.1对⽔环境影响 (13)4.2对⽣态环境影响 (14)4.3⽔⼟流失影响 (15)
4.4对声环境和环境空⽓影响 (15)4.5对沂蒙⼭国家地质公园影响 (16)4.6对塔⼭省级森林公园影响 (16)
4.7移民安置环境影响 (16)4.8其他环境影响 (17)4.9环境效益分析 (17)5环境保护措施概述 (18)5.1⽔环境保护措施 (18)5.2⽣态环境保护措施 (19)5.3⽔⼟保持措施 (19)
5.4环境空⽓质量保护措施与噪声防护措施 (19)5.5其他保护措施 (19)5.6绿化美化措施 (20)
6清洁⽣产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21)6.1清洁⼯艺和清洁能源 (21)6.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21)7评价结论 (22)1⼯程建设的必要性1.1满⾜⼭东电⽹的调峰需求
抽⽔蓄能电站是电⽹⽐较好的调峰电源,除具有启动迅速、使⽤寿命长、运⾏维护简单、费⽤低、事故率低等常规⽔电站的运⾏特点外,还具有调峰填⾕的作⽤,可起到双倍调峰效果,是⽬前较理想的调峰电源。1.2维护⼭东电⽹安全稳定运⾏
抽⽔蓄能电站是解决电⽹安全稳定运⾏的有效途径之⼀,是保证电⽹安全稳定运⾏较为经济的解决途径。1.3优化⼭东电⽹抽⽔蓄能电站布局
从⼭东电⽹抽⽔蓄能电站的分布、鲁南乃⼭东电⽹的电源基地以及保障特⾼压线路的安全稳定运⾏等⽅⾯综合考虑,建设沂蒙抽⽔蓄能电站对电⽹安全稳定运⾏具有较好的⽀撑和保证作⽤,因此推荐沂蒙站址作为近期开发⼯程,尽快开展相关⼯作。1.4沂蒙抽⽔蓄能电站建设条件优越
沂蒙抽⽔蓄能电站对电⽹安全稳定运⾏具有较好的⽀撑和保证作⽤。沂蒙站址地质地形条件较好,对外交通便利,环境不利影响较⼩。此外,沂蒙抽⽔蓄能电站的建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效益显著,电站的运⾏⽣产属清洁⽣产。沂蒙抽⽔蓄能电站技术可⾏,经济合理,是⽐较理想的抽⽔蓄能站址。
综上所述,为解决⼭东电⽹⽇益严重的调峰问题,改善电源结构,优化电⽹抽⽔蓄能布局,配合核电、风电运⾏,提⾼供电质量,⼭东电⽹迫切需要兴建⼀定规模调节性能好的抽⽔蓄能电站。沂蒙抽⽔蓄能电站的建设条件优越,投⼊运⾏后可与其他调峰电源共同承担电⽹调峰、调频、调相、负荷备⽤与紧急事故备⽤等任务,改善⽹内⼤容量燃煤⽕电机组的运⾏条件,节约系统燃料和运⾏费,提⾼电⽹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内其他可能的调峰电源⽐较,其⾃⾝条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从⼭东电⽹的发展和调峰需求等⽅⾯分析,⼭东电⽹建设抽⽔蓄能电站的空间很⼤,建设沂蒙抽⽔蓄能电站是⼗分必要的。2⼯程概况2.1⼯程地理位置
沂蒙抽⽔蓄能电站位于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境内,距费县县城公路⾥程24km,距临沂市公路⾥程69km,距济南市公路⾥程
264km。上⽔库库址位于⽯岚⽔库的右岸刘家寨久俺沟沟脑处,下⽔库位于⽯岚⽔库右岸的鲁峪沟内,下⽔库坝址位于沟⼝上游约700m处。2.2⼯程任务、规模2.2.1⼯程任务
沂蒙抽⽔蓄能电站是鲁南地区推荐的唯⼀抽⽔蓄能站址。电站上、下⽔库为抽⽔蓄能专⽤⽔库,⽆其他综合利⽤要求。电站建
成后将主要配合泰安等先期建设的抽⽔蓄能电站及其他调峰电源,共同解决⼭东电⽹调峰能⼒不⾜,供电范围为整个⼭东电⽹,主要供电鲁南地区。同时,根据电⽹需求,为承担系统调峰、填⾕、调频、调相、负荷备⽤、事故备⽤及⿊启动。2.2.2⼯程规模
沂蒙抽⽔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00MW,年发电量20.08亿kW·h,年发电利⽤⼩时1673 h;年抽⽔电量26.77亿kW·h,年抽⽔利⽤⼩时2231h;综合效率系数为75%。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和《⽔电枢纽⼯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本⼯程为⼤(1)型⼀等⼯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永久性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及《⽔电枢纽⼯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的规定,上、下⽔库挡⽔建筑物、下⽔库泄⽔建筑物设计洪⽔标准为200年⼀遇,校核洪⽔标准为2000年⼀遇。电站⼚房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的设计洪⽔标准为200年⼀遇,校核洪⽔标准为1000年⼀遇。
根据《⽔⼯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的规定,上、下⽔库⼤坝为1级壅⽔建筑物,⼯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在基本烈度基础上提⾼1度,按Ⅷ度设防;其他⾮壅⽔建筑物地下⼚房洞室群、压⼒管道、开关站等⼯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类,按基本烈度Ⅶ度设防。2.3⼯程总布置2.3.1项⽬组成
沂蒙抽⽔蓄能电站⼯程的项⽬组成详见表1。表1 沂蒙抽⽔蓄能电站⼯程项⽬组成表
2.3.2枢纽布置(1)上⽔库
上⽔库位于刘家寨久俺沟沟源部位,库区冲沟呈北西向展布,库盆采⽤全库沥青混凝⼟简式⾯板防渗形式,⼤坝采⽤沥青混凝⼟⾯板堆⽯坝,坝轴线⽅位⾓为NE13°30’12”,筑坝条件良好。
上⽔库正常蓄⽔位为606m,死⽔位为571m,正常蓄⽔位以下库容856万m3,调节库容800万m3,死库容57万m3。上⽔库⼯程包括:沥青混凝⼟⾯板堆⽯坝、库内开挖及库岸沥青混凝⼟⾯板防渗处理⼯程等。(2)下⽔库
下⽔库位于薛庄河右岸的鲁峪沟内,下⽔库坝址位于鲁峪沟沟⼝上游约700m的沟⾕处,拦沟筑坝形成下⽔库。库区两岸地下⽔分⽔岭相对较⾼,基岩透⽔性较弱,采⽤混凝⼟⾯板堆⽯坝,利⽤库盆开挖料筑坝。坝轴线⽅位⾓为NE27°23’47”,筑坝条件良好。
下⽔库正常蓄⽔位为220m,死⽔位为190m,正常蓄⽔位以下库容1026万m3,调节库容869万m3,死库容157万m3。下⽔库⼯程包括:混凝⼟⾯板堆⽯坝、左岸泄洪放空洪洞、库内开挖及库区防渗处理⼯程等。(3)⽔道系统
⽔道系统总长约2873m,其中引⽔系统长度1001.6m,尾⽔系统长度1871.4m,引、尾⽔主管均为⼀管两机布置。
引⽔系统建筑物包括上⽔库进/出⽔⼝、引⽔事故闸门井、引⽔隧洞、压⼒管道,引⽔钢岔管、引⽔⽀管。尾⽔系统建筑物包括尾⽔⽀管、尾⽔事故闸门室、尾⽔混凝⼟岔管、尾⽔调压室、尾⽔隧洞、尾⽔检修闸门井和下⽔库进/出⽔⼝等。(4)地下⼚房系统
地下⼚房采⽤⾸部布置⽅式,地下⼚房系统主要由地下⼚房、主变洞、母线洞、电缆洞、交通洞、通风洞、出线平洞、出线竖井、排风平洞、排风竖井、排⽔廊道和地⾯GIS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2.3.3施⼯总体布置
本⼯程分上⽔库施⼯区、鲁峪沟下⽔库及⼚道系统施⼯区、永久补⽔和施⼯供⽔⽔源施⼯区三个相对集中的施⼯区。三个施⼯区所处地段地形较为平缓,未发现⼤规模断层,场地边坡稳定性较好,发⽣崩塌、滑坡、泥⽯流的可能性较⼩。(1)上⽔库施⼯区
上⽔库施⼯区主要承担上⽔库挡⽔坝、库盆清理、⼟⽯⽅开挖、⽀护、上⽔库进/出⽔⼝、引⽔事故闸门井、上⽔库库底及岸坡沥青混凝⼟⾯板等⼯程施⼯任务。主要施⼯临建设施包括上⽔库垫层料⽣产系统、混凝⼟⽣产系统、沥青混凝⼟⽣产系统、钢筋、⽊材综合加⼯⼚、机修汽修及设备停放场、供风系统及施⼯营地等。(2)鲁峪沟下⽔库及⼚道系统施⼯区
鲁峪沟下⽔库及⼚道系统施⼯区主要承担下⽔库挡⽔坝、泄洪洞、下⽔库进/出⽔⼝及库盆清理等⼯程施⼯任务;⽔道系统引⽔隧洞、引⽔事故闸门井、压⼒管道上竖井段、中平段、下竖井段、下平段及⾼压⽀管⼯程、地下⼚房洞室群、尾⽔隧洞和出线场平台等⼯程施⼯任务。主要临建设施包括供应全⼯程混凝⼟⾻料的砂⽯料加⼯系统、⼚道标和下库标的混凝⼟⽣产系统、钢筋⽊材综合加⼯⼚、机修汽修及设备停放场、机电设备安装场、⾦属结构拼装场、钢管加⼯⼚、中⼼变电站和施⼯仓库、施⼯营地等。
下⽔库⼯程标、地下⼚房⼯程标、机电安装标及施⼯供⽔标施⼯场地均集中分地块布置在下⽔库鲁峪沟内。(3)永久补⽔和施⼯供⽔⽔源施⼯区
永久补⽔和施⼯供⽔⽔源施⼯区主要承担电站施⼯期⽤⽔和电站运⾏期永久补⽔的取⽔任务,在⽯岚⽔库挡⽔坝上游约200m右岸岸坡开挖明渠形成取⽔⼝,配置有泵房1座、300S90A⽔泵4台等设备。(4)办公及⽣活设施
⼯程施⼯期施⼯营地规划包括施⼯期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5)场内交通
本⼯程场内运输任务主要包括:⼯程施⼯期开挖弃渣、坝体填筑堆⽯料、砂⽯料、混凝⼟、沥青混凝⼟、钢筋钢材、施⼯设备、⾦属结构等⽣产及外来物资的运输。
共需新建公路27.8km,其中永久公路11.1km,临时公路16.7km。2.4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东沂蒙抽⽔蓄能电站建设征地涉及费县塔⼭林场、薛庄镇和南张庄乡两个乡镇7个⾏政村,建设征地范围分为⽔库淹没影响区和枢纽⼯程建设区。
电站建设征地总⾯积为4770.10亩,其中⽔库淹没影响区203.45亩,枢纽⼯程建设永久占地区3100.24亩,枢纽⼯程建设临时占地区1466.42亩。占⽤耕地21.70亩,园地1615.51亩,林地2507.16亩。
⾄规划⽔平年2015年,搬迁安置⼈⼝为379⼈,均为马头崖村鲁峪沟村组居民,影响房屋共计17558.50m2,⼯程需⽣产安置⼈⼝为514⼈。2.5主要⼯程量
本⼯程⼟⽯⽅开挖(包括永久⼯程及场地平整、公路等临时⼯程)总计约1635.09万m3(⾃然⽅),其中⼟⽯⽅明挖1506.74万m3,⽯⽅洞挖128.35万m3。⼟⽯⽅填筑总量732.94万m3(⾃然⽅,折合压实⽅853.64万m3)。
本⼯程共弃渣约856.13万m3(⾃然⽅,折合松⽅1146.28万m3),根据施⼯分区、弃渣运输条件,分别弃置于上、下⽔库施⼯区各弃渣场。2.6施⼯⼈数及进度
本⼯程施⼯期平均⼈数约3100⼈,⾼峰⼈数约3600⼈。
本⼯程施⼯期划分为⼯程筹建期、⼯程准备期、主体⼯程施⼯期和⼯程完建期四个阶段。本⼯程⾸台机组发电⼯期66个⽉,⼯程建设总⼯期78个⽉。3环境现状简述3.1⾃然环境(1)流域概况
沂蒙抽⽔蓄能电站位于淮河流域沂河⽔系的祊河⽀流薛庄河上游,下⽔库位于⽯岚⽔库右岸⽀沟鲁峪沟沟⼝处,坝址以上流域⾯积为2.67km2。上⽔库位于下⽔库坝址西北⽅向约3km的刘家寨久俺沟沟脑处,坝址以上流域⾯积为0.33km2。(2)地形地貌
费县属低⼭丘陵区,可分为南北两地形区域。以浚河、祊河为界,以北为低⼭区,其⾯积为772.3km2,占县总⾯积的40.6%;以南为低⼭丘陵区,其⾯为1131.72km2,占县总⾯积的59.4%。(3)⼯程区地质
⼯程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上太古界泰⼭岩群雁翎关组变质岩系地层和第四系地层。⼯程区位于马头崖构造⽚⿇岩带和马头崖—岚⽯韧性变形带上,岩⽯具⽚⿇状构造。⼯程区岩体以物理风化为主。⼯程区地下⽔类型主要有两种,即基岩裂隙⽔和第四系孔隙⽔。地下⽔主要接受⼤⽓降⽔的补给,以泉⽔和地表径流的形式排向河⾕。(4)⽓象
费县属于北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过渡性⽓候,多年平均⽓温为13.7℃,多年平均蒸发量(Φ20cm蒸发⽫)为1777.2mm,多年平均降⽔量为831.7mm。(5)⼟壤
⼯程区⼟壤的类型主要有棕壤⼟、褐⼟、潮⼟。3.2环境质量3.2.1⽔质
根据《⼭东省⽔功能区划》(鲁政字[2006]22号),薛庄河汇⼊的祊河⼲流河段属于费县兰⼭⼯业⽤⽔区,⽔质⽬标为Ⅳ类,薛庄河未在⽔功能区划范围内。2012年3⽉,征得临沂市环保局意见,⼯程区地表⽔执⾏《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质标准。
电站上、下⽔库所在⽀沟久俺沟、鲁峪沟、⽯岚⽔库上游薛庄河段地表⽔⽔质满
⾜Ⅲ类标准,⽯岚⽔库⽔质为劣V类,⽯岚⽔库下游薛庄河段地表⽔⽔质为Ⅳ类;电站⼯程区地下⽔⽔质满⾜Ⅲ类标准。3.2.2环境空⽓质量
⼯程区环境空⽓质量良好,满⾜所在⼆类功能区的环境空⽓质量标准要求。3.2.3声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良好,昼间等效声级和夜间等效声级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的监测值。3.3⽣态环境
为满⾜本⼯程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我院委托⼭东师范⼤学于2012年9⽉对评价区陆⽣⽣态和⽔⽣⽣态进⾏了详细的调查。3.3.1陆⽣⽣态环境(1)植被现状
⽣态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包括了拟建沂蒙抽⽔蓄能电站⼯程区及其涉及的塔⼭森林公园和⽯岚⽔库周边汇⽔区域,⾯积96.085k m2。
评价区内的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区,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植物地区、辽东-⼭东丘陵植物亚地区。
评价区内植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森林呈⾯状分布在评价区的西部和东部的⼭体区域,其中海拔较⾼处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有油松林、⽇本⿊松林等;⼭体中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有柞树+⽇本⿊松林和⾚杨+油松林等;海拔较低处、村庄周围以阔叶林为主,主要有板栗林、刺槐林、⾚杨林、柞树林等;栽培植被主要为耕地和果园,耕地主要分布在评价区的中部和西南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果园主要分布在评价区中部和西部,以苹果树、桃树等为主。
评价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即银杏、⽔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即中华结缕草、鹅掌楸、喜树、黄檗、⽔曲柳等。
经调查,电站⼯程建设征地范围内没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动物现状
⼯程所在的区域共有野⽣脊椎动物24⽬64科148属247种,⽆珍稀濒危动物分
布。该地区有国家II级保护动物15种,包括鸬鹚、⽩鹭、雀鹰、苍鹰、松雀鹰、秃鹫、⾦雕、红隼、灰背隼、⼤杜鹃、⼩杜鹃、刺猬、黄鼬、野猪、斑羚等。区域内有⼭东省重点保护动物35种。经调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没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3.2⽔⽣⽣态环境
根据2012年9⽉的⽔⽣⽣态现状调查结果,调查区域(包括鲁峪沟、⽯岚⽔库、⽯岚⽔库上游及下游薛庄河段)的⽔⽣⽣境中有浮游植物4门7属7种;底栖动物5属;⽔⽣植被由⽣长在⽔体浅⽔区和周围滩地上的沉⽔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挺⽔植物群落及湿⽣植物群落共同组成;鱼类7种,全部为鲤形⽬经济鱼类。3.3.3⼟地利⽤类型
评价区⼟地总⾯积9608.5hm2,主要⼟地利⽤类型为林地和耕地,其中林地⾯积为3732.8 hm2,占评价区总⾯积的38.85 %,是评价区⼟地利⽤类型中所占⽐例最⾼的类型;其次是耕地,⾯积为2644.56 hm2,占评价区总⾯积的27.52 %。3.3.4景观⽣态质量
区域内现状期的景观分为林地、草地、⽔域、农⽥、居民点等5种类型。森林是优势景观类型,其优势度达到58.14%。3.3.5⽣态系统⽣产⼒
整个评价区内的⽣物量为300339t,单位⾯积平均⽣物量为31.26t/hm2。其中,乔⽊⽣物量总计为229514t,评价区乔⽊单位⾯积的⽣物量为41.76t/hm2;草地⽣物量7143t,其单位⾯积的平均⽣物量为25t/hm2;农⽥⽣物量63681t,单位⾯积的⽣物量为24.08 t/hm2。3.4沂蒙⼭国家地质公园
沂蒙⼭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9⽉由国⼟资源部批准同意建⽴,地质公园地处东经117°44′40″~118°55′11″,北纬
35°10′12″~35°45′08″,规划区总⾯积450km2。共规划为9个园区,分别为龟蒙园区(平⾢)、云蒙园区(蒙阴)、天蒙园区(费县)、彩蒙园区(沂南)、孟良崮园区(蒙阴、沂南)、⾦伯利园区(蒙阴)、沂蒙
⽯林园区(费县)、沂⽔溶洞园区(沂⽔)、莒南天佛园区(莒南)。电站⼯程区临近地质公园的天蒙园区,天蒙园区地处费县境内,地处东经117°59′25″~118°08′23″,北纬35°23′37″~35°30′02″,⾯积107km2,包括指动⽯景观区、葫芦崖—塔⼭景观区、⽟皇顶—望海楼景观区、⼤青⼭景观区。电站⼯程区全部位于费县天蒙园区范围之外,最近距离⼤于1.5km,且中间有穷汉崮⾄彩⼭的分⽔岭分割。3.5塔⼭省级森林公园
塔⼭森林公园地处东经117°57',北纬35°15' 117,海拔600m-1100m之间,位于蒙⼭旅游区的塔⼭,呈东西⾛向,⾯积约2万hm2。塔⼭森林公园前⾝为国有塔⼭林场,1998年2⽉由临沂市林业局批建为市级森林公园,2001年1⽉⼭东省林业局以“鲁林办场字[2001]1号”⽂件,同意森林公园由市级晋升为省级。
塔⼭森林公园所属⾃然区系为暖温带落叶林区,有⽊本植物62科138属294种,草本植物50余种,苔藓植物110余种,属于国家Ⅰ、Ⅱ级保护的植物7种,其中裸⼦植物2种,被⼦植物5种。各种乔⽊、灌⽊及草类等组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野⽣动物共142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3种,⼭东省重点保护动物119种,其他18种。电站拟建上⽔库、部分施⼯营地、渣场布置等施⼯占地范围位于森林公园东南边缘区域的刘家寨沟脑处及鲁峪沟内,与森林公园其他区域之间有茶蓬沟⼀道天然屏障隔离。
3.6蒙⼭风景名胜区
蒙⼭风景名胜区于1995年被⼭东省⼈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鲁政发[1995]63号),总⾯积202km2,包括平⾢、蒙阴、费县⼀带,⾃西向东依次排列龟蒙、云蒙、天蒙三峰,动植物资源⼗分丰富。电站⼯程建设范围不在蒙⼭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
3.7⼤青⼭⾃然保护区
2000年12⽉,⼭东省⼈民政府批准建⽴临沂⼤青⼭省级⾃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鲁东南沂蒙⼭区,属蒙⼭⼭脉,位于费县东北部,东北部与蒙阴、沂南两县接壤,西南部与费县⽵园、⽅城、薛庄、马头崖四个乡镇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0′~119°18′,
北纬358°10~35°29′,总⾯积4000hm2。
⼯程区在⼤青⼭⾃然保护区范围外,与保护区最外围边界最近直线距离约为1.49km,中间相隔⽯岚⽔库。3.8⽂物
经调查,未在本⼯程占地区发现县级以上保护⽂物。⼭东省⽂物局以鲁⽂考函[2013]37号⽂原则同意本⼯程选址,准予施⼯建设。
3.9环境保护⽬标
本⼯程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及保护⽬标见表2。表2 电站⼯程环境保护对象及保护⽬标⼀览表
4环境影响预测概述
4.1对⽔环境影响4.1.1对地表⽔影响(1)施⼯期影响
⼯程施⼯期⽤⽔包括施⼯期⽣产⽤⽔、⽣活⽤⽔及消防⽤⽔三部分。施⼯期⽤⽔取⾃⽯岚⽔库。⽯岚⽔库⽔量可同时满⾜施⼯供⽔、⽯岚⽔库上下游现状供⽔、⾃⾝蒸发⽤⽔等。施⼯⽤⽔对⽯岚⽔库现有供⽔功能没有影响,对⽯岚⽔库的⽔位、⽔量影响不⼤。
施⼯期⽣产废⽔和⽣活污⽔经处理回⽤和综合利⽤,不外排,对地表⽔质不会产⽣影响。(2)初期蓄⽔影响
电站初期蓄⽔是在扣除⽯岚⽔库现有供⽔使⽤的基础上,多余的⽔量⽤于初期蓄⽔,不会对⽯岚⽔库现有供⽔任务产⽣任何影响。
初期蓄⽔期,电站⽔库淹没区库底浸出物对拟建上下⽔库的⽔质影响很⼩。(3)运⾏期影响
运⾏期电站补⽔⽔源主要是⽯岚⽔库,补⽔⽔量很⼩,不会对⽯岚⽔库现有供⽔功能造成影响。运⾏期少量的⽣活污⽔经处理后回⽤和综合利⽤不外排,不会对地表⽔质造成影响。4.1.2对地下⽔影响(1)施⼯期影响
施⼯过程中,受到洞室开挖、⼯程排⽔的影响,地下⼚房和⽔道系统周边地下⽔位明显降低,会形成⼀个低⽔位带。受到排⽔的影响,⼯程区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下⽔向⼯程区汇集,并通过⼯程⼚房和⽔道系统的排⽔系统排出地下,使局部地下⽔流场发⽣的变化,并对⼯程区北部和南部的地下⽔产⽣了⼀定的影响。
经模型计算,未衬砌条件下,⼯程地下⼚房排⽔的最⼤影响距离约800m,⽔道系统排⽔的最⼤影响距离约900m。⼚房中⼼位置地下⽔⽔位由⼯程施⼯前的约450m,
下降到150m以下,⽔道系统附近地下⽔位也由原来的300m以上,下降到200m左右,其中地下⽔降落漏⽃影响区⾯积约有2.8km2。⼯程排⽔没有跨过⼯程区北侧和南侧的分⽔岭,仅在局部地段对地下⽔流场产⽣⼀定程度的影响,对上⽔库所在⽀沟久俺沟的泉⽔影响不明显,不会对刘家寨村饮⽤⽔源产⽣影响;对⼯程区下游的马头崖、西⿊峪⼦村内⽔源井没有影响。在引⽔系统、地下⼚房、尾⽔系统均作了衬砌防渗条件下,地下⽔降落漏⽃影响分布区的⾯积为2.6km2,部分管道衬砌能减少地下⽔影响范围,此条件下对刘家寨村、马头崖村和西⿊峪⼦村的饮⽤⽔源均不会产⽣影响。(2)运⾏期影响
⼯程正式投⼊运⾏后,为了维持地下⼚房系统的正常运转,降低地下⼚房系统外围的⽔头压⼒,保证地下⼚房系统的正常运⾏,⼚房及地下洞室渗⽔利⽤深井排⽔泵通过探洞排出地下,这⼀过程中,地下⼚房系统周围始终保持较低的⽔头压⼒,地下⽔流场也会发⽣⼀定变化。
经模型计算,在对地下⼚房、引⽔系统和尾⽔系统进⾏衬砌防渗和上下⽔库蓄⽔的条件下,地下⽔降落漏⽃影响分布区的⾯积约2.5km2,⼚房系统的最⼤影响距离为800m,与施⼯期相同,管道系统的最⼤影响距离为750m。此条件下,对上⽔库⽀沟刘家寨村饮⽤⽔源不会产⽣明显的影响,对马头崖村、西⿊峪⼦村的⽔源井⽆影响。由于地层透⽔性较差,⽔库蓄⽔后的渗漏⽔对地下⽔的补给作⽤有限,上、下⽔库周围地下⽔⽔位标⾼没有出现⼤幅度增加的现象,⼯程不会造成下游涌⽔的情况,不会产⽣坝后浸没问题,不会造成周边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对周边⽣态环境不会产⽣明显的影响。4.2对⽣态环境影响4.2.1施⼯期影响
电站⼯程建设征地范围内⽆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影响到的植被类型都是⼴泛分布的类型,施⼯期间和施⼯结束后,将及时采取⽔⼟保持植物措施进⾏植被恢复,对植被整体影响不⼤。⼯程所在区域的古树名⽊均在⼯程建设征地范围之外,⼯程建设不会影响到古树名⽊。
电站⼯程建设征地范围内⽆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程施⼯建设不会对爬⾏类、鸟类、两栖类等动物产⽣明显影响。
拟建项⽬主要位处⼭地丘陵单元中,⼯程布设不会改变其所在区域以丘陵为主体的地貌类型构成,也不会由此产⽣新的地貌单元,因此,不会对区域地貌形态产⽣影响。地表开挖使局部地形、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使区域景观多样性下降。
4.2.2运⾏期影响
运⾏期,临时⽤地进⾏植被恢复,永久⽤地和道路两侧植树种草进⾏绿化,在很⼤程度上可降低施⼯期间对植被和植物种类产⽣的影响。
电站⼯程运⾏期由于上、下⽔库蓄⽔后增加了当地的蓄⽔量和⽔域⾯积,会促进周边植被的⽣长、森林的发育,增加森林的覆盖度。
电站上、下⽔库会为鸟类提供更⼴阔的栖居地,可增加本地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对两栖爬⾏类有利,可增加它们的种群数量。
⽔库建成后会增加⽔域景观,丰富景观多样性。4.3⽔⼟流失影响
⼯程损坏⽔⼟保持设施数量为303.01hm2(含⽔库淹没影响区10.28hm2),⼯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流失总量约13.59万t,新增⽔⼟流失量13.10万t。4.4对声环境和环境空⽓影响4.4.1施⼯期影响
⼯程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期。施⼯噪声源主要包括各类施⼯机械的固定连续声源噪声、爆破等间歇式瞬时噪声、交通噪声等。施⼯区内⽆居民点,施⼯区周边村庄受噪声的影响较⼩,满⾜现有声环境功能区标准。由于爆破噪声为瞬时发⽣,具有瞬时性、突发性,对施⼯区及周边陆⽣动物会产⽣瞬时、短暂的影响。
⼯程建设对环境空⽓的影响仅限于施⼯期,施⼯期⼤⽓污染物主要来⾃燃油、炸药产⽣的废⽓及砂⽯加⼯系统、混凝⼟⽣产系统、开挖与爆破等产⽣的粉尘和交通扬尘,主要污染物为TSP等。4.4.2运⾏期影响
⼯程运⾏期⼚房、机电系统均在地下,对地⾯声环境⽆影响。运⾏期不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空⽓质量不会造成影响。4.5对沂蒙⼭国家地质公园影响
由于电站⼯程区全部位于费县天蒙园区范围之外,根据⼯程建设区与地质公园的距离、与地质遗迹点的距离关系,电站⼯程对天蒙园区内地质遗迹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施⼯期间的影响,包括⼯程施⼯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质遗迹点的影响、⼯程爆破对地质遗迹点的影响。
通过评价,确定⼯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质遗迹点⽆影响;⼯程爆破振动对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点⽆影响;⼯程爆破产⽣的空⽓冲击波对地质遗迹点⽆影响;⼯程爆破个别飞散物对地质遗迹点⽆影响,因此综合判定⼯程施⼯期间对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影响。
4.6对塔⼭省级森林公园影响
电站拟建上⽔库、部分施⼯营地、渣场布置等施⼯占地范围位于森林公园东南边缘区域的刘家寨沟脑处及鲁峪沟内,涉及塔⼭森林公园范围内⼟地1412.78亩,永久占地1171.56亩,临时占地241.22亩。⼯程区不在塔⼭森林公园核⼼区和主景区内,主要景点均在⼯程建设征地范围之外,⼯程建设不会对森林公园景区、景点造成影响。
⼯程施⼯期间,不允许施⼯⼈员进⼊施⼯区占地范围外的林区。油库、炸药库均不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并且管理严格,具有安全防护距离,事故防范措施严密,因此,⼯程施⼯的⼈为因素引起森林⽕灾的概率较⼩。
电站建成后,上、下⽔库蓄⽔会为塔⼭森林公园防⽕救灾提供便利充⾜的⽔源,有利于塔⼭森林公园的安全维护,具有良好的安全效益。
4.7移民安置环境影响
⾄规划⽔平年⽣产安置⼈⼝514⼈,涉及薛庄镇的马头崖村、向阳村和南张庄乡的⽩埠村,通过实施失地农民社会养⽼保险和复垦新增耕(园)地的⽅式进⾏安置,安置⽅式是环境适宜的。⾄规划⽔平年搬迁安置⼈⼝379⼈,均为马头崖村三组村民,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集中安置点初步选择“五亩地”⽅案,该⽅案包括三处安置点:“五亩地”、原马头崖乡政府驻址、乡政府北侧板栗园;村组内分散安置部分拟在马头崖村三组剩余⼟地内⾃⾏分散安置,安置点选址环境合理。移民安置区设有排⽔设施,安置区每户设置沼⽓池对⼈、畜粪便垃圾等进⾏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