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分析
作者:闫莹
来源:《神州》2012年第34期
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是医学类护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做了分析,讨论了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团体辅导法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 教学方法 运用
教学是一项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活跃课堂气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提高《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做以下分析。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标,采用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集合了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的实效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案例的准备。案例作为案例教学法中主要的教学工具,其选择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通常基于临床真实场景的描述,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所以好的案例既要包含教学所需的概念和理论,又能包含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完成对本节课程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建构。案例的准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二是与学生的以往知识相衔接;三是案例内容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四是内容呈现相关知识,包含启发性问题。
老师和学生的准备。案例教学要求老师对案例做出选择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可供讨论思考的问题目录。老师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应对案例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老师可事先告知学生教学的案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实施。案例教学的实施以学生提出问题和分小组讨论为主。老师要做好问题和讨论方向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老师要对案例的理论观点做出明确的揭示,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表扬,对争议的观点给予澄清和鼓励。 二、 多媒体教学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护理心理学教学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护理两个部分的知识,在其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和具体护理的实践过程有一个形象具体的印象。 在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如“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机制”这些知识,内容虽多但条理清晰,比较适合采用PPT课件教学的方法,将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醒目标记,重点突出,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在讲授心理护理内容时,根据不同的课程,配合以具体案例的录像,如在“不同疾病病人的护理”一节中,配以急性病病人心理护理和手术病人心理护理的实际录像,通过录像的画面、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如亲临病室,感受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心和照顾,对心理护理的内容更容易接收和理解。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方法,同时向学生们展示了护理心理学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有助于改变过去沉闷的课堂氛围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于1960年所创立的一种研究社会心理的技术,是通过使人暂时置于他人所处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社会位置的要求和态度处事,以增进对他人的社会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最终学会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理论在教育、管理和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护理心理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践内容也应占课程一定的比例,在现有的实践不足的教学条件下,实行“角色扮演教学法”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以“不同疾病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一节为例,角色扮演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理论的讲解。老师将本节内容进行提炼,重点对不同病人的心理和常用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少而精的讲解,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去查阅资料、进行讨论。二是剧本的编写。学生按照对问题的见解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剧本的编写,每个小组各自确定所选病人的疾病、年龄、性格等,根据所掌握的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的知识,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理活动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合实际进行编写。三是现场表演。课堂表演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实施的关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同时,在现实情境的模仿中吃透和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小组的病人情况和要表演的情境做简单的介绍,然后是扮演病人角色的学生尽量通过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病人的心理活动和特点,最后是扮演护理人员的学生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和要求作出适当的合理的护理。整个过程老师要做好控制,保证表演过程的科学合理和严肃性,积极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表演结束后,老师要对病人角色所表现出来的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讲解,对护理人员角色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给出点评,让大家对这一疾病病人的护理有所感悟。 四、 团体辅导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模式。它是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促进个体在交流中学习,以及完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以团体辅导作为教学的手段已在当今教育活动中成为新的趋势。
在《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加体辅导的内容,要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本着易操作、用时短、主题鲜明和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原则,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主题形式,包括撕纸、解手链、蒙眼作画等。
在《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团体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认知自我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让学生在灵活的活动中不仅掌握课本知识,更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团体辅导小组的划分可使用条件类似的同质式,强弱结合的结构式和强强结合的发展式等。活动进行以40分钟为宜,选择宽敞并相对可以保护学生隐私的教室进行。 总结: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学会临床心理护理技能。本文所列举的提高《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可以给《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宋润珞. 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14)
[2] 郑亚楠,黄鑫. 《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全科护理, 2010(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