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
孩子,那是爱的痕迹
双流县公兴初级中学 张利春
当班主任已经很多年了,发现工作中的挑战越来越多,需要学习的越来越多。当前,教育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并且成功地带领孩子走出心理的阴影成了每一个班主任或教师的必修课。最近我就碰见并解决了这样的一件事,感受颇深,与大家分享。
2010年9月4日,七年级一班这个新集体成立后的第一次班会课,主题是“谈谈我在新集体中的感受”。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讲述着自己在初中第一周的学习和生活,气氛热烈而融洽,直到小曼的发言。小曼笑得纯真无邪:“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就是小瑞。他好搞笑哦。他喜欢掀同桌的衣服,还揪别人的耳朵。上语文课他最爱接老师的话头,逗的全班发笑……”,“你乱说!”女孩话音未落,小瑞已青筋暴怒。“你乱说,我马上死给你看,我要用死来证明我的清白!”小男孩的怒火让笑嘻嘻的全班同学目瞪口呆。作为班主任的我赶紧灭火:“今天是让每个同学发表自己对初中生活的感受,可能会有些误会与冲突,如果有误解或烦恼,可以在课后与老师探讨交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只要真诚只要开诚布公,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团结向上的集体。”课后,我将小瑞带到了办公室。“咦,这是男孩还是女孩哦?”同事的一句玩笑简直就是往炸药包上点火。小瑞右耳先天畸形,故意留了长发来遮挡。加上他长得眉清目秀,乍一看确实有点像女孩。
此时的小瑞就像一只发怒的刺猬,浑身都是警惕的刺。咋办?我赶紧使眼神支走了室内的其他同事,为小瑞倒了一杯水,“乖乖,上了一天课,累了吧?我们喝一杯水,好不好?”
1
小瑞在我的坚持下端起了水杯。我故意放慢了喝水的速度,并示意他也慢慢地喝水。随着杯中水的减少,我发现他也没有刚才那样激动了。
“刚才你提到了死,我听到后觉得很心痛。跟老师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他们看不起我,嘲笑我。”小刺猬完全是备战状态。他居然不提小曼对他的描述,看来小曼的话并不是他“发飙”的根源
“他们嘲笑你什么?”
“我没爸爸,我是残废。”小刺猬突然成了迷途的小狗,呜呜哭了。一次课堂突发事件走向了我始料未及的方向。我的心很疼,忍不住搂住他的肩膀:“乖乖,你真不容易,老师懂你太少了。”我像妈妈一样拍着他的背,默默地陪着他安慰他,等他慢慢地安静下来。
“介意老师看看你的残疾吗?”小瑞平静了很多,我小心地问,试着从两个麻烦中较易的那个问题入手。
他撩开了头发,“看嘛,我的耳朵。”
我故意轻松笑起来,“你太夸张了嘛。这就是残疾?你的耳朵充其量算长得比较有特点,离残疾的标准十万八千里。”我对这个小男孩下了一剂猛药。然后,我给他讲了汶川大地震中伤员的故事,又讲了残奥会的故事,以及张海迪和霍金。小瑞渐渐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估计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夸张”。“老师要恭喜你,因为你的耳朵功能完全正常。你讨厌别人议论它的长相,对吗?”小瑞点点头。“其实你越遮掩越在乎,同学们就会越好奇。你不如大方给他们看看。我奶奶常说,出生时有胎记或是身体上有什么特点的孩子最金贵了。
2
你知道为什么吗?她说啊,这些孩子原来都是天上最聪明最招人喜欢的童子,神仙们舍不得他们投入凡胎,所以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估计你是最得宠的那个童子,你投胎时神仙太喜欢你了,舍不得放手,结果就把你的耳朵给拉豁了。”小瑞抿嘴一笑。我继续说:“以后啊,在有同学想看你的耳朵你就给他看,告诉他这是爱的痕迹。”
那天我与小瑞谈了很久很久。逐渐了解到他的成长经历。因幼年丧父和耳朵的问题,他的妈妈、奶奶以及叔叔姑姑等一大家人对他特别宠爱,造成了他比较自我的性格,只听得进“好话”。家庭成员对他的同情又使得这个孩子对丧父与耳朵问题特别敏感。他渴望朋友又怕受伤害,不知如何与同学交流,和同学一有矛盾就会归因到“欺负我没父亲,嘲笑我耳朵残”,像刺猬一样时刻防卫,扎伤别人也扎伤自己。
后来,我与其母亲交流了几次,达成以下意见:一要改变对孩子的同情态度,用对待正常儿童的眼光看他。二要努力教育孩子直面挫折,特别告诫他不能碰到困难就寻死觅活的。三是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以及与同学的沟通交流能力。
后来,随着我与他一次次的交流,或引导或表扬,小瑞开心了许多,极端的言行越来越少,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在临近期末的一次“我的格言”班会活动中,他说:消极的想法带来烦恼的世界,积极的想法带来快乐的世界。
这件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为什么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得出以下几点:
一. 及时化解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当小瑞在课堂上发怒时,我做了“和事佬”,用很中立的语言暂时平息了小瑞的过激行为,转移了他和同学们的注意力。假如当时我对他进行直接批评,估计后果会很糟糕。
3
二. 在交流之前,我给予他足够的时间来抚平情绪。我们一起慢慢喝水,并且在喝水的时候,我时不时地和他套套近乎,问问:水烫吗?慢慢喝,别噎着!等等。喝完水后,小瑞的情绪好多了。而且,我和他也成了“喝友”。假如当时他一到办公室我就开始噼里啪啦地说教,他一定不会与我交流的。因此,我知道了心理辅导的第一步:处理情绪。
三. 与小瑞的交流还算顺畅。分析原因,是因为我一直能理解他(他的经历让我很心疼),一直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诉说。每一个孩子的心都很敏感。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是否真心、是否出于爱与关心,直接导致他们是否会接纳老师的教育。或许小瑞感到我与他是“一伙”的,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和引导。
四. 每一个心理的康复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尤其是青少年,他们需要班级中所有教师、家庭中所有成员合力、同心的帮助。通过与小瑞妈妈的有效交流,小瑞妈妈转变了家庭教育方式,对小瑞的成长给予了更合理的引导。
说实话,当小瑞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时,我很幸福,心中有一种很满足的成就感。作为老师,我希望能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留下爱的痕迹。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