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护士2018年7月第25卷第19期(上旬) ·181· 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实践 张东宁 摘要 目的探索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实践效果。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情况,采用护理专家驻点帮扶指导和基层医院 医联体管理模式 护士长现场管理的方法;落实各级组织培训及措施。比较管理前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士综合能力评分。结果 医联体帮扶 后,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护士I陆床综合能力都有较大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促使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质量和护士临床综合能力。 关键词:医联体;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士临床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7.323;1t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8)19—0181—03 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提高基层 医疗护理服务能力 J。本院于2015年12月与南京医科大学第 二附属医院通过“自愿结对”及“指令”的方式建立区域医 疗联合体,通过甲乙双方纵向“网格化”合作模式,形成“效益共 享”和“信息共享”的“双纽带”,进一步推动建立双方全面合作 的“网格化”医疗联合体,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 求不对应,应急能力、病情观察能力等临床工作能力与护理工作 要求严重脱节。 1.3管理方法 1.3.1落实护士分级管理①建立护士分级进阶体系和护士 分级管理档案;②修订护士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护士晋级、 降级考核标准及职责内容;③科室绩效考核和能级挂钩。 I.3.2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①完善并修订护理工作制度、岗 位职责、操作流程、护理常规、应急预案、专科疾病心理护理等内 容,并编印一系列专业教材6册;②完善基础管理工作,规范护 理工作流程,逐渐实现护理工作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质量标准 平。医联体主体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排1名护理 专家到本院长期驻点工作,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成 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化;③引进品管圈、根因分析等各种质量管理工具,让护理质量 管理数据化、科学化。 1.3.3完善培训考核体系,开展双向培训 2 ①完善医院护理 培训制度,制订临床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模块,依据护士核心能 力模块的相关要求,明确培训目标,做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 1.1一般资料本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设有普内、 普外、心血管等12个病区,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等8个特殊科 室,全院开放床位460张,临床护理人员共有293名,床护比 1:0.36。护士年龄22~52岁;本科127名,大专158名,中专8 名;副主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61名,护师121名,护士104名。 其中护士长21名,平均年龄41.5岁;本科21名,大专1名;副主 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l0名,护师4名。 1.2现状调研驻点护理专家通过现场查看、护士访谈等途 径,了解本院的护理管理现状、业务技术水平、护士临床综合能 力等,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护理管理以经验式管理为主: 护士长的选拔缺乏科学性,任用、培养在传、帮、带的传统模式中 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分层次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满足现实需 要,还应具有前瞻性,顺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②向医联 体主体单位南医大二附院申请,开通继续教育绿色通道,本院护 理管理人员及护理骨干享有免费、优先参加该院举办的国家级、 省级继续教育并获得培训证书的机会,让护理管理人员 及护理骨干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感受主体医院的护 理文化氛围,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及理念。③驻点护理专家定 进行,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不具备科学管理的知识与能 力。②管理理念滞后:管理者的护理管理意识仍停留在旧模式 上,工作重心停留在“控环境”“控物品”上,未采用目标管理方 法来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整天忙于处理日常事务, 而疏于对护理质量的直接管理与控制。③护理培训机制不健 全:目前本院护理管理人员虽参加过市级护理管理相关培训,但 培训频率较低且部分管理培训证过期,未进行定期系统的管理 知识培训;护理人员院内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和实际岗位 要求不相符,培训流于形式。④护士分级管理不健全:护士分级 期现场技术指导,采取护理查房、床边实景考核、业务学习、床边 等形式引导管理人员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本院护理部及 科室护士长通过床边护理查房、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等形式 实地培训护士急救技能、护理程序运用及专科理论知识,不断提 高护士的实践能力。 1.4评价方法①护理管理质量。应用本院现有的护理管理 质量标准在实践前和实践1年后分别对本院护理管理工作进行 评价,检查内容包括分级护理、护理文件、病区管理、护理安全、 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共6个方面,每项指标满分100分。质控检 查由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分为6个质控组,采取定期与不定 进阶体系不完善,对护士能级及职责要求不清,护士晋级及降级 的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各能级护士胜任力和能级要 工作单位:210031 南京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 张东宁: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收稿日期:2017—12—13 期的检查方法,每月对上述指标管理指标全面覆盖检查1次,对 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反馈,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② 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标准参照本院《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考 核评价标准》包括护理程序应用(护理评估能力、分析判断能 ·182· TODAY NURSE,July,2018,Vo1.25,No.19 力、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文件书写)、护理理论(应知应会、专科 护理常规、管理制度)、护理操作3个方面,每个方面100分。分 别在实践前后随机对12个临床护理病区的24名N1~N2级护 x 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表1。 两组被考核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能 理人员进行床边现场考核,考核病例选取其所分管床位的病重 或一级护理患者;考官均由接受护理部统一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书的高年资护士长承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应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s)表 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 级、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 2.2实践前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通过对管理前后 医院护理质量检查,管理后分级护理、护理文件、病区管理、护理 安全、消毒隔离、急救物品6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明显高 于管理前(P<0.01),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护士一般资料比较 2.3 实践前后医院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比较 通过对两组护士 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实践后护士在护理程序应用、护理理论、 护理操作3个方面考核得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1),见 表3。 表1显示,实施医联体帮扶后,本院各方面护理管理质量得分均 显著高于帮扶前(均P<0.01)。医联体管理模式下,可显著提 高基层医院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3I2医联体管理模式下可提升基层护士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表3管理前后医院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比较 (分, ±s) 培训工作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保证临床护理 质量的前期重要措施 J。本院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一系 列培训措施,形成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有计划的进 修学习、专项培训项目、学术讲座等培训渠道。医联体帮扶后本 院护理人员院内外继续教育参训率显著高于帮扶前。护理人员 胜任力的培养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会因工作岗位与工 3讨论 作需求不断变化,院内培训依据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模块的相 3.1 医联体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医联体作为医疗 改革中的新型模式,促使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 J,通过 关要求,明确培训目标,做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能力 为核心的分层次培训,注重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去 培训缺乏统一管理、培训方式不规范,且重结果、轻实效的培训 做法,激发护士对所胜任岗位知识、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驻点专家联合护理部质控组不定期下科室对责任护士、护 理组长及护士长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抽考,科室护士K落实每 日床边查房,每人每月至少覆盖1次,不断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 程序应用能力、专科理论知识的水平及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等, 有效提升了本院护士临床综合能力,使其逐渐适应现有的护理 工作要求。表2显示,帮扶后医联体成员医院临床护士工作能 力显著高于帮扶前(P<0.01),说明医联体管理模式可有效提 升基层医院护士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 4小结 医联体主体医院在护理管理、培训、技术等方面的帮扶,提高基 层医院护理管理质量。为确保本院医联体护理工作顺利实施, 护理分管院长及护理部联合驻点护理专家在前期现况调研的基 础上,针对医院护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护理工作实际情况,首 先驻点护理专家和本院护理部共同制定了分阶段指导计划;其 次护理专家落实对本院护理培训、护理技术、护理质量管理等方 面的帮扶指导,协同护理部定期到各护理单元工作进行督查,提 出整改意见;护理部协同各科室护士长落实现场管理工作,每次 不断循环提升。建立并完善了医院护理制度、流程、职责、标准, 实施科学管理,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对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进行根因分析,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存在的主要问 在医联体模式中,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具有明 显的优势,如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管理机制、人员培训 题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持续改进。 当代护士2018年7月第25卷第19期(上旬) ·183· 等。基层医院可依托医联体平台,借助三级医院的优质护理资 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82—85. 源来进行自身医院建设,做好医院护理管理实践,尽量能达到同 [4]贡浩凌,贾悦,高燕.医联体模式下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的 质化,提高医院自身的护理水平、管理水平。 探索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5):586—588. 参考文献 [5]陈妙霞,江雅,李慧娟.医联体模式下护理管理实践探索 [1].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5):589—591. 2015—09—11. [6]徐海红,边亚滨,杨华珠,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 [2]王艳,王加凤,胡娅莉,等.医联体背景下半紧密型护理管理 位准入管理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7):7—10. 模式的探索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12(31):41—43. (本文编辑:张强许荷花) [3]张含凤,李秋洁,林维彬,等.护理管理者管理能力培训现 米米米米采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柴米米采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 ※小经验 改良型一次性引流管固定装置在临床中的应用 詹艳艳周 燕俞乐春徐红霞 现有技术中,虽然体液引流管在放胸腹水等治疗中的使用 比较成熟,但在实际使用时候,引流管插入人体一端采用传统方 式固定,管身无妥善方式固定,如果患者出现胸腹水渗出情况, 导致管道移位、意外脱落和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为了防止导 管意外滑脱,传统使用缝合皮肤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增加患者的 4 感染几率,而且会引起牵拉痛,拆除缝线也很繁琐。为了解决现 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对现有的引流管固定器进行改良 3 并在临床应用推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图2锁扣(管夹和连接座部分)的结构主视示意图3:连接 1材料与制作 座;4:管夹;5:底座;6:盖板;7:卡扣;8:卡槽 1.1材料固定贴:医用水胶体材料;锁扣:透明医用硅胶和易 2使用方法 拔式简易锁。 2.1 安装将导管固定翼上的缝合孔安装在固定器的锁扣上 1.2制作该新型一次性引流管固定器包括固定贴和锁扣两 面,锁死固定器,依次撕下固定贴背面的易撕纸,并将其固定贴 部分(图1、图2)。 粘贴于皮肤上。 2.2拆除①先将固定贴从皮肤上移开;②向下将黏性的固定 贴折叠起来;③取下固定器的同时稳住导管,轻轻打开锁扣;④ 小心从锁扣上移开导管。 3优点 改良型一次性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贴采用医用水胶体材 料制作而成,粘贴力强,其优势为:①能牢固地粘贴于皮肤;②能 吸收渗出的引流液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环境,防止感染;③ 相对巨大的固定贴可以防止引流管移位,引起患者牵引痛;④透 图1 一次性引流管固定器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1:固定贴; 明的固定贴可以便于观察皮肤变化。锁扣采用透明医用硅胶和 2:锁扣;3:连接座;4:管夹;5:底座;6:盖板;7:卡扣;8:卡槽; 易拔式简易锁扣组成,能方便安装和更换。 9:连接扣;10:定位杆;11:通孔;12:凹槽;13:缺口 改良型一次性引流管固定装置在临床上的应用,对医疗护 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治疗效果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方面:避免对 患者进行有创的皮肤缝合,减轻痛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保持 工作单位:225001 扬州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科 皮肤清洁干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提高满 詹艳艳:女,本科,主管护师 意度。医疗方面: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满意 许艳:通信作者 度,有效为临床工作提供便捷,非常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专利项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6 2 0176352.7) (本文编辑:张强许荷花) 收稿日期: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