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40题 1—35题每题1分,36—40题每题2分,共45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3.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思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其提出假说的基础
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肯定是科学的
4.若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B.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5.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第1页 共8页
1 2 3 红果×黄果 红果×黄果 红果×红果 492 997 1511 504 0 508 A. 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6.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均为灰身果蝇,则可以认为 A.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B.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C.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D.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7.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 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该大豆子叶颜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8.从自然种植的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中任意取两粒种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豌豆的几率是 A.1/4 B.1/2 C.3/4 D.9/16 9.下列有关表现型和基因型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表现型仅由基因型决定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D.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可能不同 10.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都有一个为白化病患
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12.5% B.25% C.75% D.50%
11.一批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A.与纯种显性性状的小麦杂交 B.与隐性性状小麦进行测交 C.与显性性状的小麦进行杂交 D.自交
12.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
F2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A.4∶4∶1 B.3∶2∶1 C.1∶2∶1 D.9∶3∶1
13.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且上述结果是按
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14.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
n
第2页 共8页
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B.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1:2:1
C.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时分离 D.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15.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则F2中表现型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有 A.9种
B.6种 C.12种
D.4种
16.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隐性性状 相应染色体 ① Ⅱ、Ⅲ ② 残翅 Ⅱ ③ 黑身 Ⅱ ④ 紫红眼 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7.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
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
B.2/16
C.5/16 D.6/16
18.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一条染色体复制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D.在减数过程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19.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
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第3页 共8页
20.如图所示图中横轴表示细胞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相对值。
其中表示有丝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②③
B.①④
C.④② D.①③
21.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C.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22.人的下列各组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男性的神经细胞 D.精子和人的肠上皮细胞
23.若兔子的精细胞核中DNA质量约为4×10g,那么其骨髓细胞在有丝前期时DNA质量为
A.8×10g B.1.6×10g C.3.2×10g D.大于1.6×10g 2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B
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B B.aB,aB,B C.AB,aB,B D.AAaB,B,B
25.如图所示为某生物(2n=6)体内的一个减数第二次后期细胞模式图。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26.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
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12
-11
-11
-11
-12
第4页 共8页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27.右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2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29.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要呈现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下列条件不需要具备的是
A.不同基因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率相同 B.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选择程度相同 C.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 D.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均不能位于性染色体上 30.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生物活性
B.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C.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 D.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 3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S和放射性同位素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②分别用S和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应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 ③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④P、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 仅一项
B.仅两项
C.仅三项
D.全部正确
32
3535
35
32
35
32
32.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5页 共8页
A.两实验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含P的DNA,但检测不到S标记的蛋白质 C.两实验的结论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两实验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
33.有关DNA分子结构及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B.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C.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D.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34.大肠杆菌在含有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多代后,再转移到含有N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
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周期是
A.1小时 B.1.6小时 C.2小时 35.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B.基因可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每一个DNA片段上都有一个基因 36.小鼠的毛色基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这两对
基因遗传,且只要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胚胎就会死亡。两只黄色短尾鼠杂交,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A.9∶3∶3∶1 B.6∶3∶3∶1 C.4∶2∶2∶1 D.9∶6∶1 37.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他
最早判断白眼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
38.如图甲乙丙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
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4小时
15
15
14
3235
A.丁图中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都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B.乙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第6页 共8页
C.若A基因在图甲染色体1上,a基因一定只在染色体5上
D.若丁发生在丙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有4种
39.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该DNA分子连
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A.600个 B.900个
3
C.1200个 D.1800个
40.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
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C.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41.(10分)右图所示为DNA分子平面结构图: (1)图中③表示_____ _______;
④表示___ __________;
⑤表示 ________ _____。图中表示DNA基本 组成单位的标号是_____ _______。 ①表示______ ______(填中文名称)。 (2)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
酶包括__________ _ 。
(3)DNA复制发生的时间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期。
(4)已知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G)/(T+C) =M, 则在另一条互补链中上述比例为_____ 。
42.(9分)图甲是牛精原细胞进行减数过程中核DNA分子含量变化示意图,图乙A、B是该牛
细胞模式图(只绘出部分染色体),丙表示乙中A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染色体__ _条,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___ _ __。 (2)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图甲______ __段的___ _____期,该时期细胞的名称是___ _____。 (3)要想同时观察到A、B两种类型的细胞,应选择该动物的_________(器官),图乙中发生了同
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是________(填A、B、A和B)。
第7页 共8页
(4)在图丙中B处绘制B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在C处绘制该动物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图画在答题卷上)(2分)
43.(12分)果蝇是遗传学的良好材料。现有果蝇某性状的野生型雌雄品系与突变型雌雄品系(均
未交配过)。为研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情况,某研究小组分别从野生型和突变型品系中选取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结果还可推断突变型对野生型为___________(“显性”或“隐性”)性状。若用B、
b 表示该基因,F1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验证以上推断,可从F2中选择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则应选择F2中表现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作为亲本进行实验,若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推断成立。
44.(14分)家鼠的毛色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B、b 有关。毛色色素的
产生必须有基因A 存在,能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黄色或黑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白色。基因B 使家鼠毛色呈黑色,而该基因为b 时,家鼠的毛色为黄色。现将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雌性均为黑毛,雄性均为黄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A、a 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 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本黄毛雌性家鼠的基因型是_ _______。让F1 雌雄鼠杂交得到F2,则F2 中黄毛雌家鼠的概率是____ ____,白毛家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现有杂合黑毛雄家鼠一只,若要利用测交实验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请绘出验证的遗传图解。
亲本 突变型雌果蝇 与 野生型雄果蝇 F1中雌雄 相互交配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野生型雌果蝇 80 突变型雌果蝇 82 野生型雄果蝇 76 突变型雄果蝇 77
第8页 共8页
高二生物试卷参
选择题(1-35题,每题1分,36-40题,每题2分) 题1 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D D B C C C C D D A D B D C B D D D C C 案 题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号 答C 案 C D A A C B C D B B B C B D C B D D C 41.(10分,每空1分)
(1)碱基对 氢键 脱氧核糖 ⑦ 胸腺嘧啶 (2)半保留复制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3)有丝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前的间期 (4) 1/M 42. (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42 1:2
(2)bc 减数第二次后 次级精母细胞 (3)睾丸 B (4)图略,B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 42和84 C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 42和42(2分) 43.(12分,每空2分)
(1) X 若为常染色体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应为3:1,与结果不符,故为X染色体遗传
(其它答案合理亦可)
(2)隐性 XBXb 、XbY (3)野生型雌、雄
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突变型雄果蝇=2:1:1 44. (14分,除标注外每个2分) (1)常 X
(2)AAXbXb 3/16 4
(3)如图(4分),注意标明符号、亲本表现型、基因型、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第9页 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