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指南
结合部编教材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策略研究
张淑侠 王晓梅
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吉林 长春 130316
摘 要:本文对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利用部编本教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行探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策略,希望能够给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支持。 关键词: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思维
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内
容之一,学生通过对阅读文章并分析文章内
容、感受文章情感,既能够帮助其对相关的
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又能够对学生的语
文、阅读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当前的小
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采取传统的“词
语解释”、“分段和归纳”、“概括中心思想”、
更加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知识获取以及对阅
读问题的回答,而对于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
相对缺乏,学生在这一模式下往往只能够形
成应试型、机械性的阅读方法,而学生真正
对于阅读的兴趣、热情则较低,不利于学生
语文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1部编教材概述
部编本教材是指由我国教育部组织编写
的教学教材,其是当前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使
用的统一教材。部编本教材的编撰相对与其
他版本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
例如,在一年级语文的部编本教材中考虑到
入学即学拼音容易导致学校学习困难而出现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因此其采取了先汉字、后拼音的课程安排来缓解学生的入学焦虑。此外,部编本教材还通过减少学生每学年的识字量来增加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增加学生的口语表达联系机会来实现更加长期、广泛的表达能力培养;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缩减课内精讲、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的培养;在教材选文上重视具有良好文学性的文章以及经过了沉淀的“时文”,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部编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2.1小学生年龄较小,阅读存在困难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偏小,其在
思维、思想等方面的水平相对不高,即使是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上的优势也大多
仅体现在识字方面,在对文章的内涵、情感
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
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导
致其仅进行了表面文字的朗读,而没有感受
到文章的情感,从而也就无法体会到阅读的
乐趣,进而导致其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
2.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呆板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
观念比较老旧,在教学工作中主要以文章知
识的归纳总结为和传授式的阅读教学为主,
以固化的文章情感“正确答案”来逆向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对文章的思考,其形成的阅读方法和思维也以获得阅读“正确答案”为主要目标。其次,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将阅读范围于教材课文内,很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面、阅读量无法得到较好的拓展,同时也造成了阅读教学十分枯燥、乏味。 2.3教师过于重视阅读数量而非质量 部分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了阅读思维的训练。然而其在布置阅读任务往往重量不重质,要求学生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而明确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一问题导致了学生在面对大量的阅读时往往只能够囫囵吞枣的浏览一遍,而没有对文章进行精读、深读,甚至在阅读时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同时,太过密集的阅读也会影响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其没有机会继续思考也就导致了其在阅读后往往没有任何感悟和提高。 3结合部编教材探究小学语文阅读
思维训练方法
3.1建立和谐的课堂阅读氛围
在进行学生阅读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
师必须要牢牢抓住课堂这一教学土壤,只有
以教学课堂为中心点来进行其他各种教育方
法的发散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保证学生
在新课程教育标准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思维的
培养。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阅读
氛围,首先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
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时间进行个性化阅读,学生在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中可以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其在阅读中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较高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使其逐渐转变为学生对阅读的一种习惯和喜爱。教师要充分结合部编本教材的内容,可以以教材的单元主题设计为基础,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课堂主题,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探索、思考方向。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变得乐于与教师进行交流,师生之间共同针对部编本教材课文后或单元后的探究习题进行讨论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避免学生因害怕教师的权威而不管发散思维的情况。由此可见,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要给予其良好的试错、讨论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阅读中的思考过程,最终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3.2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在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自主阅读为基础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扬自身个性、激发自身潜能。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教师可以通过利用部编本教材中的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文体、内涵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自主去寻找类似的文章,例如,在进行《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常见的玻璃种类,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玻璃并自行或组成想租寻找相关资料,让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交换自己寻找资料的经验、过程以及阅读资料时自身知识得到丰富的感受。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是要根据学生的特定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转变过去传授“正确答案”的教学模式,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例如,在《跳水》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遣词用句进行体会,并对其中的道理进行体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文中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猴子逗孩子”也可以描述为“猴子惹孩子”,前者强调动作本身,而后者则更加强调动作程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不同进行思考,可以对其阅读时对语言构成的思考起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了
对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结合部编本教材为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阅读氛围,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阅读思路和思考模式,使其阅读思维、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文丽.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1):174. [2]聂梅.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思维训练的方法[J].广西教育,2018(25):120-121. [3]流欢.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神舟,2017(30):112. 幸福生活指南 2018年第47期
57
“分析写作特点”等的教学模式,其相对来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