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于1939年7月,原名为《八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词作者公木,曲作者郑律成。作品由铜管乐演奏。作品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军威。全曲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步曲式(A、B、C)写成。
《二泉映月》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曲为二胡独奏曲,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首弦乐合奏曲。华彦钧代表作品: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 《
《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原调为f小调,4/4拍。歌曲的显著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歌曲短小精练,出现多次反复和变化反复。这些都非常适合于维吾尔族歌舞表演。
14册(七下) 音乐欣赏部分 理解部分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作曲。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歌曲采用了民间打击乐的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的旋律为素材,从而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演唱演奏部分 理解部分
《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
《十送红军》:江西民歌 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企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十送红军》的全曲可分三个部分,即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CA的结构形态。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歌曲情绪深情的。
《渔舟唱晚》古筝独奏曲,编曲:娄树华,筝演奏家,河北玉田人。定谱:曹正,筝演奏家,生于辽宁新民县。《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王莘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是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
了解部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塔塔尔族反映爱情生活的一首民歌。王洛宾配歌。这是一首三段体结构的歌曲(单三部曲式)
《念故乡》(捷)德沃夏克曲。《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用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上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理论常识部分
名人 理解
聂耳:(1912----1935)作曲家,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毕业歌》、《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
王莘:(1918—2007) 作曲家,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人。自幼喜爱音乐,学过二胡、笛子和江南丝竹等。主要作品有《歌唱祖国》(兼作词)、《青年之歌》(兼作词)、《边区儿童团歌》《反内战大合唱》等歌曲,《煤店新工人》《纺棉花》等歌剧音乐。其中代表作《歌唱祖国》曾在中央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建国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一等奖。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冼星海 :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多种题材的作品近300多首,他在创作中坚持不懈的追求作品的民族风格、民族气质,他的许多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等。
演唱
合唱人声分类:男声、女声、童声、混声
变声期知识:每一个人从童声过渡到成人声音都要经过变声期。变声期一般出现在12至15岁左右。变声期间可能会出现声音沙哑低沉、音高不易控制等现象。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不要大声喊叫或大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唱或者压着嗓子歌唱,避免嗓子过度疲劳。
演奏
二胡:拉弦乐器。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1
小提琴: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的“王后”了。
吉他:英语:Guitar),又译为结他或六弦琴。属于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当然,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
筝:拨弦乐器。古筝又名“秦筝”,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分布甚广。 其发音清脆悦耳如山泉流畅。按五声音定弦,极具中国特色。
钢琴:英文:piano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于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
唢呐:吹奏乐器。又名“喇叭”,通常大的称唢呐,小的称海笛。除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的伴奏。在民间,常用于喜庆节日的吹打乐队中。
小号:铜管乐器。俗称小喇叭,常负责旋律部分或高吭节奏的演奏,也是铜管乐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乐器。常用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爵士大乐团或一般爵士乐,视曲目编制需求而有不同。
高胡:拉弦乐器。又名粤胡。广东音乐的特性乐器之一。
管弦乐种类:铜管乐器(小号、圆号、大号、长号等)
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巴松管、低音大管 )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打击乐器(定音鼓,三角铁,木琴,钢片琴,中国罗,响板,沙锤,小军鼓等)
民族管弦乐队:由我国民族管弦乐器组成的较大型的管弦乐队称作民族管弦乐队,通常由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四个乐器组组成。
我国民族乐队的形式很多,如: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芦笙乐队等。
室内乐:原指室内演奏的小型重奏曲。如: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重奏: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根据乐曲的声部及演奏者的人数,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以至七重奏、八重奏等。由于演奏的乐器不同,因而又有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等的形式。
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乐曲的风格明快、流畅、秀雅、柔和。
乐理
简谱音符唱名: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1 2 3 4 5 6 7 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 来 米 发 梭 拉 西)。
休止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
附点的时值:附点就是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拍号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表示不同拍子的符号叫拍号。它以分数形式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音符的时值。
拍子、拍号、含义、强弱规律: 单拍子 2/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 强、弱 3/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强、弱、弱 3/8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强、弱、弱
复拍子 4/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强、弱、次强、弱 6/8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强、弱、弱、次强、弱、弱
指挥图式: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
2
音名:钢琴键盘上的白键和黑键是按照固定规律排列的,每个键上的固定高度的音就是音名
现代音乐用七个英文字母 C D E F G A B(或其小写)来标记音名。
调号:这些写在五线谱或简谱谱表左端,谱号的右侧,成为乐曲所用调域的标志,被称为调号。
变音记号: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变音记号有五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力度记号:音乐中音的强弱称为力度。用来标记力度强弱的记号称为力度记号。如: p——弱、pp——很弱、f——强、ff——很强、mp——中弱、mf——中强、<(渐强)、>(渐弱)
省略记号:将音乐作品中重复演唱演奏的部分用记号来表示,以简化记谱,这些记号叫做省略记号。
反复记号:表示从头重复演唱、演奏,表示记号范围内的重复演唱(演奏)。
鱼咬尾: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
换头合尾: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即:旋律在重复是,乐句的开头部分做局部的变化,将乐句的结尾部分重复再现。
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有利于乐曲更好地表现其感情。变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变幻出很多形式的变奏曲。
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如: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体裁流派风格
音乐元素:包括音高、力度、速度、节奏、节拍、音色、旋律、方言等。
音高:指各种不同高低的声音,即音的高度,音的基本特征的一种。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频率振动次数多则音\"高\",反之则\"低\"。
力度:是音的强弱程度。音乐的力度与音乐中其他要素一样,是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思想的重要手段。
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叫做音乐的速度。一般情况下,表示活泼、欢快、热情等情绪与快速有关;表现优美、幽静、抒情的气氛与中速有关;表现沉痛、庄严、赞颂的音乐与慢速有关。
节奏: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胳。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音色:是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
旋律: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又称曲调。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方言:
各种音乐基本要素在不同乐曲或乐曲的不同部分,其表现作用都不尽相同。有时节奏、节拍意义较为突出;有时音高、音色意义较为突出;有时调式的表情具有特殊的意义。不管怎样,它们是完整的。
音乐要素的变化对音乐的表情和音乐风格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讲到具体的音乐作品时要根据音乐要素去分析)
速度记号: rit. 渐慢 a tempo 原速 Largo广板 Adagio柔板 Andante 行板 Allegretto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力度记号:
P 弱 f 强 PP很弱 ff 很强 PPP极弱 fff极强 mP中弱 mf中强 cresc.渐强 dim.decresc 渐弱
听辩音高、力度、速度、节奏、节拍、音色、旋律、方言等元素(略)理解各元素的特征和变化对音乐表情及音乐风格的作用 (伏尔加船夫曲)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这种音乐作品的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圆舞曲:又译为华尔兹。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作伴舞之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
波尔卡: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
探戈:起源于阿根廷的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蹈音乐,以切分节奏为主要特点。后来,传入欧美各国。
民族民间音乐:
新疆 歌曲《青春舞曲》《在银色的月光下》器乐曲《新疆之春》《喀什的春天》 西藏:歌曲《走进西藏》器乐曲 藏族民歌《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 内蒙: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 广东:《雨打芭蕉》
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3
陕北:民歌《黄河水手歌》《三十里铺》 江西: 《十送红军》
西南:贵州彝族民歌《阿西里西》《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侗族民歌《五月蝉虫唱得好》瑶族民歌《瑶族舞曲》 台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鼓是非洲最重要的乐器,每个部落都使用一种或几种鼓。不同的鼓有不同的用途、节奏模式和不同的演奏技巧。鼓声能与说话相对应,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召集部落,宣告战争或和平;宣告酋长的到来,等等。鼓声还能为歌唱、舞蹈伴奏。
京剧的行当:生(文生、武生)旦(青衣、花旦、刀马旦和老旦)净(正净、武净和副净)丑(文丑和武丑)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男子
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演中老年男性,留长须;小生,演青年男性;武生,演武戏中的男性。 旦——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衣服朴素。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衣服鲜艳。 武旦、刀马旦: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大花脸”。 丑——“小花脸”。
文丑:文人,儒生
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京剧的场面:京剧的乐队称做“场面”或“文武场”。
文场——管弦乐 文场中的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唢呐、海笛、笙等。武场——打击乐 武场中的乐器有:鼓(单鼙)、板、大锣、小锣、铙钹等。 京剧的表演形式
四式:唱、念、做、打 五法:手、眼、身、法、步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亦称“锣经”。京剧打击乐各种型式的泛称。用鼓、板、大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紧张、抒情等不同的情绪和气氛。例如:长锤、四击头、急急风、冲头等等。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越剧仅次于京剧,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之称。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组歌:组歌是由若干首内容情节或音乐材料有关联的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
组曲: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
交响曲:大型乐曲体裁,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有管弦乐队演奏。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1、快板2、慢板3、小步舞曲或谐谑曲4、急板或快板。但各个乐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按照一定的关系先后排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有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
小夜曲: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船歌:意大利威尼斯贡多拉(一种平底狭长的轻舟)船工所唱的歌曲,或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苗族:飞歌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
变声期知识:
每个人从童声过渡到成人声音都要经过变声期。变声期一般出现在12至15岁左右。变声期间可能会出现声音沙哑低沉、高音不易控制等现象。
变声期间要注意保护嗓子,不要大声喊叫或大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唱或者压着嗓子歌唱,避免嗓子过渡疲劳。
歌曲、乐曲、 词曲作家: 1、《歌唱祖国》 王莘词曲 2、《四渡赤水出奇兵》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肖华词
晨耕、生茂、唐可、遇秋 曲
3、《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一《黄河船夫曲》 二《黄河颂》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 四《黄水谣》 五《河边对口曲》 六《黄河怨》 七《保卫黄河》 八《怒吼吧!黄河》 4、《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中非民歌 5、《龙船调》 湖北民歌 6、《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奥地利作曲家 海顿 7、《难忘今宵》 乔羽词 王酩曲
4
8、《春天来了》 雷雨声编曲 高胡、筝三重奏 9、《难忘今宵》 孟浩然词 陈怡曲 10、《游击队歌》 贺绿汀词曲
11,《中学时代》) 合唱 歌曲 12.《万马奔腾》)演奏乐器马头琴
13,《牧歌》)是一首蒙古族民歌,速度稍慢 14《茉莉花》江苏民歌
15,《十送红军 》作者属于中国的
16,《沂蒙山小调》属于山东民歌 旋律进行方式起承转合
17.《鼓浪屿之波》该歌曲的节拍是 4/4 拍的歌曲 作者是我们中国
5
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