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教摄影教学方法与应用文/马丽敏近年来,由于照相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操作方法的不断简化以及价格的持续下降,摄影由专业走向大众化,成为充实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方式。针对目前社会的需求状况,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文秘、计算机应用、实用美术、商业营销、家政服务等专业开设了摄影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的摄影教学在教学思想定位、教学内容确定、教材选用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都与当前摄影器材及摄影技术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差距,使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未能达到摄影学科的教学目的。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作为《摄影》课程教师,在《摄影》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如何加强职业摄影教学方法与应用,以及有效提高学生摄影技能水平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思路。实践证明,依照这师的使用中给予鼓励政策。要建立评价标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以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体现出课程的特色。突出重点,要简要地体现出精品课程“高水平”的实质内容;对教学改革的深化有鲜明的导向;能够使课程的特色得以主动、充分的展示;使评价专家的水平和综合判断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考察项目要宏观、精炼,使参加评选的课程和评价专家都便于操作。技工院校的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定位应是有一定的受益面,已初步形成自己课程风格,在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对学生的能力增长、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紧迫和现实的。教学队伍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这个指标有三个考察点,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学队些方法,能在实际教学当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让学生懂得思考和观察 摄影跟别的技能不同,能够操作的无非是一个快门按钮,其他都只是设置,然而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操作步骤,经过学习之后,有些人把照片拍好了,有些人却找不到感觉呢?这说明,恰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按下去的动作,更需要我们调动高度能动性去做好,技术操作上的简单艺术形式,反而更能表现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中等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为目标,这与高等院校和其他专门学校的培养目标大为不同。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摄影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也应该区别于这些院校,以实用为目的,并尽量淡化高深的摄影理论,让学生掌握常见照相机的使用方法、摄影的基本方法,以及曝光、构图、用光、色彩掌握等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照片的数字化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摄影能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这个指标有三个考察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实践环节。教学效果是精品课程质量的直接反映,但是这种反映的收集必须是真实的、多渠道的、全面的、科学的以期得到公平合理的结果。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综合能力表。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但也不刻意去打破。课程体系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中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工厂实践性训练,既反对忽视基本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和人才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又要防止把能力的培养误认为就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处理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建设所聚集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对其他课程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应确立明确的建设目标,确定专人负责,制订出建设计划,创造一定的条件,在一定时间内打造出一批有特色的精品课程。(作者单位: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室)13
OCCUPATION 2010 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