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羊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羊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爱问旅游网
羊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邓丽娜,闫晓明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2期

邓丽娜1,闫晓明2

(1.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动物卫生监督所041000;2.山西省临汾市蒲县畜牧兽医局041200)

1 病因分析

因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该病。饲喂品质较差以及被污染的饲料而引起该病。使用药物不当而引起该病。因患有其他疾病而引起该病。

2 临床症状

病羊开始时表现出体温有所升高,严重时能够超过40℃。体表温度不均匀,四肢及耳尖冷厥。全身战栗,被毛粗乱、无光泽,病程较长时体质消瘦。精神萎靡,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往往发生口腔炎,且流出大量唾液;舌面上形成青白或黄白色舌苔;反当次数减少或者完全停止,瘤胃蠕动缓慢,偶尔出现轻微臌气,有些还会出现暖气及呕吐的现象;渴欲增加或完全废绝,食欲不振或彻底废绝,肠音减弱或消失,鼻端、四肢等未梢温度较低。胃肠炎的重要症状是腹泻,病羊会排出含有较多水分的软粪,且混有黏液、血液以及黏膜组织碎片,甚至能够混杂脓液和散发恶臭味;或者持续排出灰绿色或灰褐色的水样稀薄粪便,并在其中混有黏液、黏膜、灭有消化的食物或者大量的血液。两后肢的附关节端及后侧、尾下部及尾根等,全部污染稀粪。病程后期,病羊肛门非常松驰,导致排便失禁。当病羊严重脱水的患畜,眼球下陷,皮肤弹性降低,血液浓稠度增加,尿量减少。腹泻时间持续较长的时,肠音会完全消失,即使能够表现出痛苦的努责,也没有粪便排出,呈现里急后重的现象。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羊,发现肠内容物往往混有血液,并散发恶臭味,黏膜明显出血或者形成溢血斑,且有霜样或麸皮样覆盖物在肠黏膜表现形成。黏膜下层发生水肿,浸润有白细胞。剥落坏死组织后,形成溃疡和烂斑。病程持续较长时,肠壁有时增厚且发硬。肠系膜淋巴结以及淋巴滤泡肿大,往往并发腹膜炎。

4诊断

先根据羊只食欲发生紊乱,伴有全身症状,且有病理性产物存在于粪便中等,能够对该病进行正确诊断。另外,还要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并化验羊的血、尿、粪,从而鉴别诊断单纯性胃肠炎以及由寄生虫病、传染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胃肠炎。如果病羊出现明显口臭,食欲废绝,则胃可能是主要病变部位;如果出现明显的腹痛和黄染,且初期发生便秘,并伴有轻度腹痛,较晚才发生腹泻,则小肠可能是主要病变部位;如果迅速脱水,且较早出现腹泻,并表现出里急后重的症状,则大肠是主要病变部位。

采取实验室检查时,发现血液浓稠,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核型左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容量均有所增高,尿液呈酸性反应,并含有蛋白质,尿沉渣中可能存在不同数量的肾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管型。

5治疗

西药治疗:当羊患有胃肠炎时,先要查明原因,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治疗。对病羊加强饲养管理,先对其进行1~2天的停食,之后再饲喂少量的易于消化的粥状饲料,药物治疗主要是坚持清理胃肠,保护黏膜,止泻消炎,解毒,强心补液。病羊灌服1次200~300mLO. 1%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使用8~12g磺胺眯和10~16g/d次硝酸铋,分成3次给病羊灌服。病羊肌肉注射300~500 mL 5%的糖盐水,4支5 mL的庆大霉素,2支10 mL维生素C,60~80 mL 5%的碳酸氢钠或5~10 mL“痢菌净”(乙酰甲喹),每天2次。病羊一次分段静脉注射150~200 mL 10%的葡萄糖,150~200 ml.复方氯化钠,10 mL10%的安钠咖,0.5g盐酸四环素或0. 2g乳酸环丙沙星。哺乳羔羊患有胃肠炎时,可采取以下处方进行治疗:将1g磺胺脒、1g柳酸、1. 5g鞣酸蛋白制成粉剂,并充分混合均匀,将其分成4包,在1天内服完,注意每次服药时间需要安排在每2次哺乳之间,不能够过于接近哺乳时间,防止影响药效。出现严重腹泻的患病羔羊,不仅要采取以上处方进行治疗,还要配合肌肉注射10万U青霉素、2 mL黄连素或2 mL庆大霉素,每天2次。

中药治疗:取12g滑石、8g黄连、1Og白芍、8g厚朴、1Og黄荃、8g桅子、1Og黄柏、1Og诃子、8g木通、8g扁蓄、15g郁金,用水煎煮后取汁,温度适宜后用于灌服,每天1剂。如果病羊体质虚弱,可加入白术、党参、黄蔑各18g;停止采食,可加入山楂、麦芽、神曲各25g;出现脓血时,可加入炒侧柏叶、炒蒲黄、地榆炭各18g。另外,可使用“平胃散”治疗,即含有5g甘草、6g枳壳、6g陈皮、6g茯苓、lOg胆草、6g厚朴、1Og苍术,用水煎煮后去渣,给病羊灌服;“五苓散”,即含有15g建曲、Sg桂皮、1Og泽泻、lOg滑石、15g赤芍、12g白术、lOg茯苓,用水煎煮后服用,或者研成粉末后用开水冲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