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与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与趋势分析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9.30科学技术创新-167-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与趋势分析

王臻江苏泰州225300)(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摘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文章将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电驱动部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等。在此基础上,分析趋势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包括动力电池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整车智能化、联网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活动提供参考。整车智能化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中图分类号院U469.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4390渊2019冤30-0167-02我国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25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是一种提高汽车的节能水平,必然趋势,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确保其行驶可靠性。在此情况下,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较为严重的汽车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应积极关注于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1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1.1动力电池智能化目前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正逐渐从部件智能化阶段向整在新车智能化阶段过渡,其中,部件智能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能源汽车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从动力电池智能化技术全天候电的应用情况来看,重点研究方向是电池状态评估算法、可以对池、多模型融合电池热管理等。在智能化算法的应用下,(SoC)汽车电荷状态作出准确评估,目前使用的方法包括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评估法和数表征参数评估法、安时积分评估法、学模型评估法等。智能化算法的应用主要包括神经元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逻辑法等。采用智能算法对SoC进行评估,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而且模型易于辨识。此外也可以利用智能算法(SoH)对电池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损坏电池,从而提升行车安全性。在SoH评估方面,主要采用神经元网络、支持向量机、粒子滤波法等。也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池点化学阻抗等特特征的SoH评估方法,主要利用电池端电压、对其SoH值进行评估[1]。征量,在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方面,可以根据电与热的相互作解决其温用原理,采用多物理模型对电池放电过程进行研究,度分布不均、电流密度分布不均等问题。比如通过综合有源极为电池热管化、欧姆损耗热量产生源,可以构建二维传热模型,理提供支持。目前也有学者提出了三维热失效模型,用于监督电池热失效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延迟或减缓方法。电池热管理从而适应更加复杂的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多模型联合管理,实际工况。在全天候电池的研究方面,以往动力电池在严寒环导致其充放电速境下,电池活性、容量和功率等容易受到影响,采用全天候动力电池(ACB)率下降、续驶里程数减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目前已经研发出来的电池快速加热技术,可利用内置的高功率加热片,在低温条件下对电池进行加温,从而增加电池输出功率[2]。1.2电驱动部件智能化对驱动电机有较高要求。一新能源汽车多数为电驱动方式,质量轻、成本低的优质驱动电般要使用功率密度大、可靠性高、可针对其产品特点,机产品。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智能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多采用矢量控制方法或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在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许多智能化控制方法也在电驱动部件控制中得到了应用。其中具有代通过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对比表性的是模糊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效果更好。也可PID控制在位置环中的表现性能,采用观测器评估算法,对永磁以通过设计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同步电机进行监控和评估,使其在位置传感器故障时也能够正常运行。这种模糊控制方法可以提高伺服系统鲁棒性,并与估计算法结合,通过进行仿真试验,提升系统动态性能以及抗干扰可能力。此外,神经元网络也在电驱动部件控制中得到了应用,对PMSM转子位置、动实现无传感器控制,速度进行准确检测,态性能、静态性能均较好[3]。2新能源汽车整车智能化及联网智能化发展趋势2.1整车智能化2.1.1整车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创新节能技术手段。目前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是整车智能化技术的重点研实现再生制动控制和复合究内容之一,通过研究能量回收方法,控制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水平。比如目通过采用再生制前已经实现的模糊控制分布式驱动汽车产品,电机制动转矩,可以有效提升汽动控制方法,协调前后轮、液压、车能量回收效率。但是在再生制动控制中,系统电流也可能对已经有学者提出了分层控制策电池造成损伤,为解决这一问题,略,可以避免电池受到再生制动系统电流影响。在制动能量回即单收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驾驶模式,踏板驾驶模式,目前雪佛兰、丰田、捷豹等部分车型已经引进了都可以进行再生制动。另外,混该功能,在任何速度下松开油门,合动力智能管理模式也是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通过采用优化能量管理算法,实现全局优化目标。可采用的算法包括机可以减少燃油消耗量,适用器学习、鲁棒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于染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产品。2.1.2驾驶与动力控制技术在驾驶和动力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污染驾驶技术主要采用高精定位系统、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技术等,实现对汽车行驶过程的自动控制。在其实现过程中,智能路径规划决策是一个重实现智能规划,点内容,需要采用粒子群算法、模糊逻辑算法等,并采用合适的局部避障算法,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形式安全性提供保障。在此方面,也需要无人驾驶汽车具有较强的环境感知快速制定避障规则。能力,并提高算法运行效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无人驾驶技术与分布式控制技术结合使用,(转下页)-168-科学技术创新2019.30

厂级AGC改造方案探讨

李晓莉宁夏青铜峡751600)(宁夏大唐国际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在国家供给侧去产能改革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去产能并且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已经成为企业发而AGC改造可以有效做到这一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本次厂级AGC改造的项目概况,分析了公司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AGC调节现状,之后对厂级AGC进行了介绍,在上述基础上制定了本次厂级AGC改造方案。改造方案关键词:厂级AGC;负荷分配;中图分类号院TM62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4390渊2019冤30-0168-021项目概况为进一步优化AGC系统调节功能,主动适应当前调度形需进行厂级AGC改势,响应国家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政策,同时保留单造。将AGC调节模式由单机调节更改为厂级调节,机调节功能,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调节模式。2AGC调节现状现公司号机组均为单机组AGC直调方式,调度AGC主控调度端直接下发负荷指令于机组进行控制,“两个细则”分别统计每台机组调节能力,进行评估考核。该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2.1单台机组无法满负荷运行时“两个细则”的考核并网运导致行的单台机组因环保参数、辅机设备工况等条件的制约,不机组无法满负荷运行,申报出力上限低于机组铭牌出力上限,满足“两个细则”要求。2.2影响机组负荷的缺陷发生时“两个细则”的考核并网运(如断煤、辅机跳闸行的单台机组出现暂时性影响负荷的现象制动、悬架系统等进行主以行驶安全为前提,通过对汽车驱动、还可以构建驱动动控制,提高汽车运行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确定转矩分配比,提高汽车系统损耗分析模型,根据损耗情况,动力学控制系统的协调度。2.2联网智能化2.2.1构建大数据平台除了整车智能化技术研究外,汽车联网系统研究也是目前云计算等先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采用大数据平台高效率完成汽车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为无人驾驶等上层功能的实现提供支持。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来看,美国NACTO协会已经推出一个英国TfL机开放式数字平台,用于交通规划设计和新技术开发,构通过研究大量交通数据,为动态和静态交通数据分析提供支持。还有日本的ETC2.0系统,可为驾驶员提供协助,并负责收集车辆行驶信息,提升路面交通整体安全性。我国目前也在积极采取国家、地方、企业三级网构建新能源汽车联网大数据平台,络架构,借助大数据平台全面采集新能源汽车行驶信息以及道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监路交通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和挖掘分析,也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管提供有力支持。在此情况下,从而发展速度,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增加购买需求。2.2.2汽车大数据应用在构建汽车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应实现汽车大数据的多元化应用。在此方面,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离线设计方向,一是离线设计应用,二是在线分析应用。其中,且可等)时,无法达到AGC调节中调节速率和响应时间的要求,能造成单机AGC退出,不满足“两个细则”要求。2.3按照网调负荷指令调节单台机组有功造成的能源浪费并网运行的单台机组接收调度AGC主控端下发的负荷指令后,立即按照负荷指令调节,未考虑两台机组实际运行工况,无法进发电成本增加。行负荷的经济分配,造成能源浪费,辅机寿命机组负荷频繁调2.4机组负荷频繁调节影响机组、机组遭受交变应节,减少了机组稳定运行、经济运行的时间段,未考虑辅机实力的次数增加,辅机启停次数也相应增加。同时,际设备状况(如电耗、磨损),降低了机组经济性及设备寿命。3厂级AGC介绍3.1控制模式厂级AGC调节控制系统提供了两种控制方式,可根据机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单机AGC模式。各机组负荷指令由调(转下页)模式一:通过应用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以及技术优化提供支持,为对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了解消费者实际需求,个性化产品研发提供支持。在线分析应用主要负责提供车辆监管和服务,比如通过对汽车部件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新能提醒驾驶人员前去检源汽车行驶安全性,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修和保养。此外,汽车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交通智能化实现对交通路网的高管理提供支持,引导车辆避开拥堵路线,效利用。结束语能够极大的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性能,为其行驶安全性提供保障。目前新联网智能化方向发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正逐渐向整车智能化、展,在先进的智能化算法以及控制技术的应用下,可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功能性能水平,使其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参考文献[1]洪毓锋,李军求,孙超.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与趋势[J].汽车文摘,2019(8):14-21.

[2]卢晋夫.浅谈新能源汽车能源控制智能化发展[J].南方农机,

248.2019,50(7):242,[3]欧阳明高.迎接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新时代[J].科技导报,2019,37(7):1.

作者简介院王臻(1990,10-),男;籍贯:江苏省泰州市,民族: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高校助讲;维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