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建设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唐 坚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
摘要:现阶段,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推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自贸区建设便是在此大环境下所提出的,长三角地区是我们国家沿海区域较为发达的经济圈。在改革开放实施以来,长三角地区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将会促进投资与贸易更加的便利化,增强长三角地区在航运、加工以及金融服务等层面的能力,逐渐加强长三角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及提升其国际地位,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长三角;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466-03
一、引言
上海自贸区建立是我们国家在新时期推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的重要措施,长三角地区在制度、体制方面对接自贸区机制变革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由政府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于长三角城市创新政府部门的管理形式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由行业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对于长三角区域的协调发展能够形成行业联动效应;由企业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对于长三角区域的企业运营有着较好的辐射外溢效应。
监管机制高效运用。建立健全“一线完全打开、二线安全有效管理”的监管机制,海事、海关以及检验检疫等相关机构出台了60多种不同的创新手段,进口通关的速率提升了41.2%,出口通关的速率降低了37%左右。全面贯彻全球贸易“单一窗口”式的管理机制。
第三,以开放金融服务业与可兑换资本项目为目的的金融机制变革稳定开展。深化外汇管理变革、自由贸易账户以及拓宽人民币跨境运用等相关的试点工作平稳进行。已经通过分账审核系统检验的10余家银行总共开设了近9750个自由贸易账户;上海自贸区范围内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过了3220亿元。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现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又被称之为上海自贸区或者是上海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在上海地区所建设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其地处上海浦东区。在2013年的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建立,其面积接近于29平方公里,包含了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以及洋山保税港区等4个不同的地区。在2014年的12月28日,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进行了扩展,增加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3个区域,其面积达到了120.72平方公里。
到2014年的10月初,上海自贸区已建立起了1家外资代表处以及入驻了13家保险企业。上海全市范围内共102家保险企业中已经有73家企业在自贸区中开展相关业务,为超8000家公司提供相关的保险服务,覆盖率超过了38%,人身险保额为856亿元,保障金额高达2.22万亿元,具体付出的保险赔款超过了4.2亿元。到2014年的12月初,全新成立的公司有1.4万家、到上海自贸区进行投资的公司多达2.2万家、有160个境外投资项目办理完结、进口通关的速率提升了41.2%、对外投资金额近40亿美元、开设了超6920个自由贸易账户、公司获利水平提高了20%。
自2014年以来,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取得了以下成绩:第一,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对外公布了2014版负面清单,将外资进入的管理方式从2013年的190条缩减至2014年的139条。商事登记制度不断变革,2014年上海自贸区新注册的公司数量超过了11500户。其间,外资公司有2087户,涉及资金为118亿美元;内资公司有9413户,涉及资金为3329亿元。有258家企业将企业总部设立在上海自贸区内,其间包含了22家的亚太营运商。第二,以贸易更加便利化为核心的
三、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稳步提升,GDP平稳增长
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地区GDP为7.67万亿,根据各个城市加权平均计算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7.6%。以全国2.2%的土地与11%的人口,创造了20%左右的GDP。
表1 长三角地区GDP总量排名前5名
排名12345
城市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
GDP(亿元)13908.578290.125688.665488.734933.23
各个城市GDP增长的速率在5.3%-9.3%范围内,浙江省大多数城市GDP增长的速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的提升,安徽、江苏有一定的降低。
表2 长三角地区26城市GDP增速
城市舟山滁州马鞍山芜湖台州湖州合肥宣城泰州
GDP增速9.3%9.2%8.8%8.7%8.6%8.4%8.4%8.3%8.1%
城市杭州铜陵南京常州南通扬州嘉兴安庆宁波
GDP增速8.1%8.1%8.0%8.0%8.0%8.0%8.0%8.0%7.8%
城市镇江无锡绍兴苏州盐城上海金华池州
GDP增速7.6%7.2%7.2%7.0%7.0%6.9%6.5%5.3%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三产业占比提高
长三角地区26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7 : 44.1 : 53.2,其中第一产业降低了0.3%,第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66
区域经济
二产业增加了0.2%,第三产业增加了0.1%。
第一,工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由已经对外公布工业增加值的城市而言(泰州与上海两市单单对外公布了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然而并未公布详细的数据信息),2017年上半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23657.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7.3%。
第二,服务业迅速发展。2017年前6个月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的三产增加值超过了4万亿元,高达40826.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8.8%,与GDP增长速率相比多出了1.2%。
3.投资稳定提升,消费市场较为活跃
2017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稳定提升,其投资总额达到了4368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8.0%,占据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5.6%。
表3 长三角地区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排名前6名
名次123
城市合肥南京上海
投资额(亿元)
3459.193005.072989.91
名次456
城市苏州宁波杭州
投资额(亿元)
2887.452697.082547.13
将会为邻近经济体的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上海自贸区建立综合方案中所确定的服务业拓宽开放行业的23种举措当中,现阶段已经成功开展15种举措,然而自贸区外部的公司同样可以享受到区内的变革举措所带来的益处。所以,有非常多的跨国企业均在考虑将企业的总部转移到上海自贸区内,以全面运用上海自贸区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完善的服务业体制。
(2)融资与投资
上海外滩所处的上海黄浦区已经开启创建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同时第一次提出了该试验区将会以民营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为主导而实施变革创新,上海自贸区创建整体规划当中提出了外资、民资同样能够开设中外合资银行,上述相关制度的执行将会为长三角区域丰足的民间资本创建全新的投资渠道。长三角区域的实体经济一直都有着融资成本费用偏高的难题,上海自贸区所开展的金融变革更加有益于外资实施股权投资与风险投资,此必定会为具备位置优势的长三角区域的经济体开展融资工作提供全新的途径,有助于减少公司的融资成本。除此之外,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对推动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而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所以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于邻近长三角区域经济体的产业转型有着间接性的影响作用。
(3)货物贸易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大量改革举措同样涵盖了货物贸易层面的内容,相关举措设立的最终目标便是推动贸易更加的便利化,缩减海关部门的监管流程,减少公司的资金成本、运行成本,并且还有税收成本。长三角区域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需要经过上海港区,可以完全享受到提升通关速度、减小物流运输成本的益处,推动附近区域贸易平稳、快速的发展。除此之外,贸易便利化变革同样还能够吸引一些外贸公司在自贸区内开设分公司,直接地享受到上海自贸区所带来的政策红利。
3.推动改革
上海自贸区创建最重要的功能便是通过开放而推动改革。中央政府给予了上海自贸区各式各样优惠性的政策,对于长三角区域内的所有资源形成了相应的虹吸效果,造成区域间各种资源的竞争与流通,对于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而言同样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对于上海自贸区创建所享有的各种政策优势,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在涉外经济制度上加速改革,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促进长三角地区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升级。所以,上海自贸区的创建会反过来迫使长三角区域创建起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金融政策环境,推动其加速改革的步伐,充分把握全新的发展机遇。
四、上海自贸区建设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
1.政策示范
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关键部分便是制度变革,而并非是发现“政策洼地”。制度变革的中心便是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改变,创建起法制化、全球化的营商氛围。到2014年的2月初,上海自贸区已对外颁布了大量的变革举措,未来依然会有非常多全新的制度被制定出台。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在上海自贸区所出台的所有改革举措中,或许会有近1/3的内容被升级成区域性的法规。所以,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对于附近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好的政策示范作用。比如:上海自贸区内企业年报公示制、“先照后证”登记制等全新的商事登记机制已经广泛运用,在“工商一口受理”等相关措施的支持下,新型的登记机制成功运用,受到了区内各个企业的认可与好评。长三角区域的浙江、江苏等地均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各个地区同样也承担着完全不一样的“国家战略”,譬如浙江的海洋经济、江苏的沿海开发经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全球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及温州金融整体创新等等。上述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即使均早于上海自贸区的建立,然而针对上海自贸区创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型管理体制能够实施追踪探究,深度剖析当地的制度变革,以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紧跟上海经济发展的步伐。
2.辐射带动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展示在以下几个层面:
(1)服务业方
按照“服务业——制造业同步发展”的基本原理,上海地区作为长时间为长三角区域提供减少交易费用的经济平台,其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愈高,那长三角区域特别是浙江、江苏以及安徽的现代化制造业也就更加的发达。全球金融组织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五、长三角地区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
1.加速政府制度改革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制度创新、消化同时与当地实际相互融合,对于有关制度、政策进行调节为促进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上海自贸区创建的领导下,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需紧随自贸区发展的步伐,积极改变政府部门的职能,从管理者逐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67
现代经济信息
渐过渡至市场服务者。长三角地区在我国沿海区域始终都是对外开放的,在招商引资方面有着更加强的地理位置优势,并且依靠此地理优势在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长三角地区的所有城市需更进一步的探讨上海自贸区创建在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等层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深度剖析其在税收、法律调整层面所采取的措施;在制度变革,特别是在行政管理制度层面需完成好全面对接的预备工作,增强长三角城市与上海的交流与合作。
(1)推动负面清单制度变革
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需顺应自贸区制度变革的趋势,由上海自贸区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汲取相关经验,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状况创建起对应的负面清单。在推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允许外资进入到更多的投资领域中,扩展投资范畴,其对于长三角城市吸引运用外资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功能。
(2)简政放权
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需要将市场管理权适宜的归还给市场,能够由市场自身自由进行调配,更深层次的理清行政审批事宜。对于有关投资从审批核准制度转变成备案制,在较大程度上激活企业进行投资的活力。针对短期内无法转变为备案制的审批事项需缩减步骤,减少时间,加强效率,提高服务品质,提供“公开、高效、透明、便民”的服务,为企业投资创建起优良的服务环境。
2.促进产业转型
长三角需要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的产业迁移,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会溢出一系列的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制造业,针对上述产业长三角地区需做到主动对接。从制造业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以借此加强长三角地区对于溢出产业的承接效率,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石化产业以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等等,并且还需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服务、配套能力。从服务业角度来看,需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将其当作服务业发展的主体。第一,在上海自贸区中必然会开设非常多的高端企业,比如高新技术企业、全球500强等等,长三角城市需尽可能的筹建相关企业的配送中心。第二,需促进上三角当地企业与上海大型物流公司间的协作,对于物流园区的建设需统一筹划,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3.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在上海自贸区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下,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需积极转变现有的管理理念,持续不断地实施社会变革与经济建设的摸索,在充分掌握中央政策和精神的基础上,融合该区域的具体状况开展经济管理制度的变革工作,促使当地的企业公司能够在优良的发展环境下实施管理形式的变革、技术的创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增长动力。例如:当地政府部门需针对部分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简化、改善经济管理方式,以使得政府能够对经济发展发挥出积极性的引导作用,而并非是运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而影响经济增长又或是放任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捣乱、最终造成经济问题
的出现。另外,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需积极汲取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将创建起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当作经济管理的终极目标,尽可能突破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瓶颈问题,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4.企业国际化对接
第一,提高企业的名誉度。为了能够加强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综合影响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需积极鼓励企业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公司,又或是在上海自贸区内创建企业的运营与营销中心,如此有助于企业与时俱进,拓宽全球视野,还可以充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除此之外,还需增强同一区域内全球化企业的协作,充分汲取其成功的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本身的整体竞争力,提升企业自身的知名度,为走向全球市场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引入高科技专业人才。当前,引入专业人才、高新技术等是迎合时代不断的要求,加强企业运营水平的关键渠道。人才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由,长三角地区需要尽快完成当地企业与全球市场的对接,加强企业的全球化水平,便需要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与专业人才。能够制定优异人才引进计划,在服务开设、人员活动便捷化等层面同样需不断努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长三角地区发展,并且还能够安排长三角地区企业领导间的互相考察、合作。
第三,完善政策服务。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需要为企业进入到上海自贸区中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了使得信息可以更加顺畅的传输、交流,以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改变,长三角地区需要定期组织培训以及召开讲座,使得当地企业对于上海自贸区创建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比如:牵扯到外资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的国际化贸易与投资准则。企业需牢牢把握上海自贸区创建所带来的政策优惠,积极迎合自贸区的发展,加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于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对于此种促进作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有助于长三角地区充分参考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摸索创建起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开放型经济模式,促进发展形式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美娜.上海自贸区建设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J].中国商论,2016(7).
[2]郭亦霜.上海自贸区成立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5(1).
[3]胡晨.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影响[J].全国商情,2016(12).
[4]黄南.上海自贸区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J].中国发展,2015(8).
[5]郭芷青.浅析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8(1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