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作者:高凤丽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22期

摘要:在财政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往往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加强预算支出绩效管理,能够促进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极其有利的,让其建设成为服务和效能型政府,以便于更好地为社会公共事业提供优质服务。基于此,本文将首先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意义出发,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一、 前言

所谓的预算项目支出指的是除去基本预算支出项目专门为某一特定项目或发展目标实施而作出预算专项资金。开展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就是利用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强对预算项目资金的管理,尽可能以最少的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完成项目目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如果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成为其进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所需慎重考虑的问题。

二、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意义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关注预算项目资金的分配,却往往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改变传统观念,为行政事业单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增强员工的财政效益意识;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编报的科学性、合理性,凸显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严肃性,及时发现项目预算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时动态调整和纠正,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单位财政资源的分配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财政开支的透明度,减少政府公共项目投资的盲目性,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公共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存在着重投入轻绩效管理的思想,对项目支出资金只进行例行审计,忽略了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财政的公共性,这不利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在绩效管理方面执行的依据,主要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以及各地方制定的制度,不过具体操作办法还比较少,各地尚未统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管理不到位,绩效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 (二)绩效管理不科学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按规定用途使用预算项目资金,擅自挤占、挪用项目经费,变更项目支出内容、扩大开支范围等现象时有发生。绩效管理办法中缺少过程监控环节,有的过程监控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忽视了财政资金对社会公共事业的促进及补偿作用。 (三)评价指标待完善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对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两方面。目前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指标的设计欠缺科学性、合理性,有的评价指标过于框架化,有的评价指标操作性不强,有的注重产出指标而忽略了效益指标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评价报告的质量不高。 (四)绩效考核待落实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套科学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导致预算项目支出管理效率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掌握不全面,甚至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而且已完成项目的绩效评价对其他项目起不到参考和导向作用,无法达到财政支出的预期目标。 四、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认识,把“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绩效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建立健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明确绩效管理责任和分工。《新预算法》中规定“预算要遵循绩效原则”,这在财政支出中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绩效管理的地位,但落实到实践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绩效管理办法需要补充。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实施方案、操作细则、评价指标、考核机制等,不断推进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 (二)加强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过程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管理控制,把绩效目标作为预算资金安排、实施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预算的执行力和规范性。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目标,以最大化发挥出项目资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效益。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绩效管理运行监控机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开展过程控制,做到动态实时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过程控制还要与预算执行密切衔接,有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对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核实、量化与分析,对绩效目标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预测。此外,对于形成的绩效评价报告要与部门决算紧密衔接,从而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监控。 (三)完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在编制项目预算的阶段,不但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还要完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其中,指标内容包含成本指标、效率指标、业绩指标、效益指标、环保指标等,首先设定几个大项的指标,再设定细化、详实的指标,并设置指标的权值。其次要注意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全面落实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利用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判断每一项资金的金额及去向、每一项成本及费用、产生的效益及社会影响,使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有据可依。 (四)加强项目支出绩效支出的执行力管理

首先,严格预算项目支出程序审批。对于每一笔项目支出,都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审核流程中各道负责人依次为项目经手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单位领导。在报销相关费用时,应当取得真实有效的发票,充当原始凭证,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给付。同时,在预算目标的指导下,对各种项目支出明细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对财务资金的审批,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做到专款专用,有效地杜绝计划外及不合理的支出。

其次,明确项目支出负责人,提高预算执行力。要想达到预算效果,还应建立完善的人员项目责任制。对各部门审批人员,在授予其相应审批权的同时还应明确其责任,将擅自改变资金使用用途,编制虚假预算的相关人员,应当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同时也要充分给予项目执行者进行资源调配的权利,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

最后,完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绩效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要求各相关部门先自评,然后围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评价,最后结合考核结果进行总体评价,实现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机制科学化。在考核评价结束之后,要公开考核评价结果,同时合理运用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奖励和处罚,并把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此外,还要坚持绩效管理公开化、透明化,将绩效评价结果,特别是涉及民生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证财政支出对公共事业的补偿和促进作用。 五、 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方向,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开展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才能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契合。为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合理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绩效管理的动态控制,从而提升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芦峰.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会计师,2013(12). [2]蒲俊梅.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 [3]徐东波.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 [4]张锋.浅析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J].中国市场,2015(41). 作者简介:

高凤丽,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财政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