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18)(含答案)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18)(含答案)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下划线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聘(pìn)亘古(gèn) 殷红(yīn)污秽(huì) B. 哺育(bǔ) 赫然(hè) 懊悔(ào) 胡骑(jì ) C.字帖(tiě)可汗(hán) 镐头(gǎo) 咳嗽(ké) D.踱步(duó)泛滥(làn) 郝叟(sǒu) 默契(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斑澜 叠起 枯躁 惊涛澎湃 B.蚱蜢 嗥鸣 浊流 马革裹尸 C.摇蓝 险峻 喧闹 妇孺皆知 D.挚痛 畴划 慷慨 兀兀穷年 3.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颂》作者端木蕻良在该歌词中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B.《土地的誓言》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已被日寇侵占的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最后一课》这篇文章的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的气氛和悲愤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D.《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2分)

1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认识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我内心的永恒。 7.默写。(4分,每空1分)

(1)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句子,。 (2)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 8.综合性学习。(4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2分) (2)请结合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请把“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所呈现的景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10、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孙 权 劝 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即更刮目相待 更: (2)及鲁肃过寻阳 过: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13、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和______。 (2分)

1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2分)

(二)(12分)

别了,语文课

何紫 (香港)

“陈小允。”张先生忽然叫我的名字,我心里“扑扑”地跳,站了起来。“你回答我的问题,这一课寓言的作者是谁?”张先生在向我提问。

唉,我虽然调到第一排,但不知为什么注意力还是不能集中,刚才虽然双眼望着课本,但是思想早就溜号了。我张着嘴要答话,但只能“嗯嗯”地发声,眼睛四处张望,希望有谁给我一点提示。

我看见坐在侧边的叶志聪,他故意咧着牙齿,双手像要拉紧一个绳索。他真是我的救星!他的动作唤起我预习时的记忆,他“依”起牙齿拉绳索,对了,我急忙回答说:“作者是伊索。”张先生叫我坐下,我偷偷嘘一口气,回头对志聪眨眨眼睛,是对他感谢的眼色。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拉着志聪的手一起走,志聪对我扮个鬼脸说:“你怎么搞的?坐在最前排也听不到先生讲课?你今天差点儿要留堂了。”“别提了!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国语课,什么主题中心,什么词语解释,什么标点符号,什么文章体裁,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这是我的心里话。

回到家里,妈妈叫我换下校服,说要带我到照相馆照相,我觉得奇怪,但妈妈催促着,我便忙着换了一套妈妈预备好的衣服——那是新年才穿的西装,还打领带,这样隆重我总觉得不寻常,到了照相馆,妈妈独个儿拍摄了半身像,接着我也拍摄了半身像。回家的途中,妈妈才对我说了一点点儿:“小允,我们一家要移民到中美洲去了,你喜欢吗?我们一家坐飞机呢!”听到了要移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不用再默书了。当然,我也知道将来即使要默书恐怕也不用再默写那些艰深的中国字了。

第二天回到学校,班主任张先生又叫我。我心里想:“大约又要责备我默书不合格吧。不过,我最多让她唠叨两三次,以后这里什么事也和我不关痛痒了。”

果然,我看见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薄,我低垂下头,默默地站在她身旁。她慢慢地翻开我的默书簿:第一页是三十分,第二页是四十分,第三页是四十五分,到了第四页,也是最近默书的一次,呀,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是七十五分,不但合格,而且成绩居然不错。

张先生和蔼又严肃地说:“陈小允,这次我叫你来,不是责备你了;你看,你的默书进步啦,这次只错了五个字,只要你上课留心听讲,回家勤恳温习,以后一定会进步更快的。你要知道,你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己本国的文字也写不好,那不是笑话吗?小允,我看见你默书进步我真高兴,我特地送你一份小小的礼物,希望

3

你继续努力。”

张先生说完了,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图书,书名是《怎样学好语文》。我接过张先生的图书,双手不禁颤抖起来。回到教室,我翻开那本图书,第一段话映入眼帘:“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地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从来没有一本图书的内容这样震撼我的心灵,这一段话,好像有人用丰富的感情在我的耳畔诵读着。 钟声响了,第一堂是国语。以前我上这一门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国语书,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忽然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着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了国语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见了下课钟声。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会激励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越来越好…… 1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3分)

16.阅读画线句子,说说“这一堂课”为什么过得特别快。(3分) 17.结合第九段句子中划线词语作简要赏析。(3分)

1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变化的“我”?(3分) (三)(12分)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4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9.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2分) 20. 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3分)

21.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有些惭愧”?(2分)

22.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3分) 23.“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三、写作(40分)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或许其貌不扬,或许职业普通,又或许身份平凡,但在他们身上往往有着闪光点和不平凡之处。请以“我身边的小人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完整,感情真挚;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及校名

5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6. B B B B A C

7.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1)爱国有关名言或诗句皆可。(2)人物需为本期所学,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9.远远望去,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走近了.却又不见刚才绿影,出现点点绿光,若有若无,朦朦胧胧。

10.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11、(1)重新。(2)到。 1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13、孙权劝学 鲁肃惊赞 14、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三)15.“我”以前不喜欢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祖国语言。

16.因为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17.“大约”“最多”“不关痛痒”这三个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我”不再学习国语时的得意和对老师默书的不屑一顾,突出了此时“我”的不懂事。

18.“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及格,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

(四)19.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0. 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21. 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22. 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 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

23. 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三、写作(40分)略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