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绍兴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 朱军美 供
1.下列是公交车上常见的警示图,属于提醒乘客防止因惯性造成后果的是( )
2.如图1所示,一个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有甲、乙、丙三个触点(可接通或断开)。使用过程中,当人站在地上,身体一部分接触到金属外壳时,最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是三个
触点处于( )
3.科学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一问题的两个相关的量(x,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可用
图线表示。下列相关的量之间不符合如图2所示关系的是( )
(A)同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物体吸热时,物体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C)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
(D)物体浸入水中时,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的关系。
4.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如图3。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 )
(A)甲。 (B)甲、乙。 (C)乙、丙。 (D)丁。
5.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________,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_________。(选填“丙”或“丁”)。
6.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课中,老师提供了以下器材:几节干电池、3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L(5欧,8欧,12欧),1只最大阻值为10欧的滑动变阻器、被测电阻,2个开关、
电压表和电流表各1只、导线若干。实验前老师启发同学们,为了使测定的电阻值更精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可测电阻Rx的四个方案,每个方案只变化一种元件或改变状态,且四个组的变化都不相同,并都顺利完成了实验。
依据实验方案回答:
(1)实验中测得下表所示数据,该方案是小组________的;
(2)为达到多次测量电流和电压值的目的,乙小组在实验中操作时需要更换________;
(3)上述四个实验方案最佳的是________小组。
7.小明同学为了定性比较水的流速大小,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4是他的部分设计图,小铜球P系在电阻可忽略的细金属丝下,悬挂在O点,AB为一固定在水平方向的电阻丝,它与金属丝接触良好(不计摩擦),B端在O点正下方。他设想:开始时小球P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当把小球P放入水平流动的水中时,球受到水流冲击向左偏移一定角度θ,水流速度越大,偏角θ越大。测量者可以根据电压表数值大小判断水流速度大小。请你完成余下的电路
连接,要求水流速大时,电压表示数大,水流速小时,电压表示数也小。
8.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5。可见他的猜想是_________的(选镇“正确”或“错误”)。从图分析,水滴下
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米/秒。
9.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热敏电阻的阻值在特定温度时会发生急剧变化,它在笔记本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有多种用途。如图6甲电路图,电源电压是9伏,当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如图6乙所示。热敏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I-U关
系如图6丙所示。
求:(1)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
(2)电阻R的阻值; (3)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
参 1.(B)。
2.(B)。(提示:当触点乙接通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将会带电,此时如果触点丙断开,人站在地上接触到金属外壳,电流就会通过人体流入大地,造成触电事故。)
3.(B)。
4.(D)。(提示:此题利用“光路可逆”来分析较为简捷。假设老师是一个点光源,作出它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后照射到的范围,在此范围中的学生就是老师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学
生。)
5.甲,丁。 6.(1)甲或丙; (2)不同阻值的RL;
(3)丙。
(提示:为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采用的方法分别是:更换电
源、更换RL、移动变阻器滑片、控制开关S1。)
7.如图7。
8.正确,1.5。 9.(1)5伏;
(2)由I-U图线查得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是0.03安,也即通过R的电流。
(3)
(提示:由电压表示数可求出热敏电阻的电压,通过图丙得到电路中的电流。近年来关于热敏电阻或阻值不恒定的电阻的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且大多和图象的应用相结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