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爱问旅游网
・190・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 10月第 14卷第28期 China Prac Med, Oct 2019, Vol. 14, No. 28・综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刘玮[摘要】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该 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疾病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可能引起小儿多种功能障碍疾病。因此,针对小

儿支原体肺炎疾病临床应加强预防干预,治疗应快速准确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本文针对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综合探讨该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疾病D0I : 10.14163/j.cnki.ll-5547/r.2019.28.110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 体(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 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表现。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约占非细菌性 肺炎的33%以上,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疾病的10%⑴。秋、 冬季发病较多,但季节性差异并不显著。该病多发于儿童及

后第7天左右开始出现,到第3、4周达高峰,之后渐降低, 2~4个月后消失⑷。3预防措施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在体内潜伏期长,约 2~3周或数周,并且在潜伏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资料表示,

青少年群体,严重危害身体健康。1病因及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兼有厌氧性又能独 立存活的细小微生物,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由患者咳嗽、

支原体肺炎发病前1周检测到呼吸道内的细菌数量最多,症 状缓解后7-10 d内仍具有传染性⑴。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常 会伴随其他多种病菌感染,对以后的身体健康有十分严重的

影响。针对预防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的发生发展需提早预防,

打喷嚏时经口和鼻喷出,被健康人吸入且感染后可引发感染

病或小流行病。肺炎支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 平时注意儿童及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调配营养, 充分休息保证睡眠,强健体魄,增强对抗病菌的抵抗力。室

入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 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并破坏上皮细胞。研究表示,

内常开窗通风,多接受日光照射,增强肌体耐寒力和环境温 度的适应力,注意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在疾病 多发季节,减少儿童在公共场所的逗留时间,避免与有明确

其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相 关⑵。发病前2~3 d直至疾病痊愈期间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

中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诊断或有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或患者接触。当发现儿 童有呼吸道感染时,应及时进行呼吸道隔离,避免再次感染, 或选用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控制病 情进一步发展。2临床表现2. 1肺炎支原体流行周期多为4-6年,初期感染的潜伏期 约为2~3周,起病较缓慢。初期症状表现为乏力、咽痛、头 痛、咳嗽、发热、食欲不振、腹泻、肌痛、耳痛等,2~3d 左右逐渐加重。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伴少量粘液。

4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

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患儿体 一致,需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 的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纤维支气管镜以及

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或并发鼓膜炎或中耳炎,颈淋巴结肿 大。另有部分患儿可见皮炎(多斑丘疹和多形红斑)等。支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等4个方面⑹。原体肺炎肺部病变呈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常伴

4. 1抗生素 支原体病毒具有无细胞壁的典型特点,故青

霉素或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对其无效。针对这一特点,治疗时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例如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 但是一部分患儿对大环内酯类不敏感,则可以选用呼吸氟座 诺酮类,例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类等,另外四环素也可

有支气管炎,肺泡内夹有少量炎症渗出物,可引发灶性肺不 张、肺实变和肺气肿⑶。多伴有灶性肺不张、肺实变及肺气

肿,偶有胸骨后疼痛的表现。2.2 X线检查 肺部病变表现多样化,早期间质性肺部显

示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后发展为斑点片状或均匀的模糊 阴影,近肺门较深,下叶较多。约半数为单叶或单肺段分布,

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资料显示[7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半衰期长,体液浓 度高,细胞穿透力强,用量少,且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少,可 减少对肝脏的损害,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表示⑻,选

有时浸润广泛、有实变。少数病例有少量胸腔积液。肺炎常 在2~ 3周内消散,偶有延长至4~ 6周者。2.3早期诊断时,咽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检査标本

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出肺炎支原体DNA 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呈较高水平。另外,支气管肺炎患儿

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仅需7-9 d即可明显缓解病情,用药

9-12 d可基本控制病情,明显用时少,见效快,降低了给药 频率,及早控制病情,减轻患儿痛苦。冷凝集实验结果呈阳性,滴定效价>1 : 32,多数患儿在发病

4. 2免疫抑制剂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机体自身免疫力水平

成正相关,临床上处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急性期的患儿,

尤其是伴有胸腔积液并且有明显肺外并发症的患儿,短期内作者单位:261041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 10月第14卷第28期 China Prac Med, Oct 2019, Vol. 14, No. 28・191・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者丙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 平,控制免疫炎症反应,降低对机体的损伤⑼。4.3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发展至一 定阶段后,支气管黏膜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引起支气管 黏液栓塞症状,故患儿出现肺不张的表现。若在肺炎支原体

治疗将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需结合临床实际选择用 药,确保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王芳,王森.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研

感染发病的早期给予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有效发现肺 部局部病变情况,及时进行治疗,有效控制病情,缩短治疗

究进展.中国药业,2017, 26(13):94-96.[2 ]冯丽婷,姚丽萍.ECP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中

时间。外医疗,2017, 36(29):196-19&[3]

4.4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治疗若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治疗后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或有病情加重表现时,或者治疗 6周后依旧无明显效果的则可定义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甚 孙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当代医学,2019,25(1):3-7.[4]

陈艳,殷洪明.免疫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支原体 至部分患儿可被定义为重症支原体肺炎。当患儿诊断为难治

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5):156-157.性或重症支原体肺炎时,需综合考虑多种致病因素,合理猜

[5 ]王焕义.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分

测支原体感染伴多种细菌、病毒发病,重点关注治疗中耐药 析.养生保健指南,2019, (1):348.性的特点,且要严密注意治疗中引起支原体闭塞性毛细支气 [6]鞠金科.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中国继续

管炎的发病可能性W 建议针对该病可行耐药菌实验,确 医学教育,2016, 14(36):20.定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加重 [7 ]李鹏.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研究.中国医药指

南,2015(22):87-88.病情。[8 ]余德钊,徐嘉辉,王利,等.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及中西医治

5小结疗研究.吉林中医药,2014, 34⑻:815-81 &支原体肺炎又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或冷凝集阳性肺

[9]

沈洁,卢燕.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中国

炎,是非典型肺炎疾病的一种,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发 基层医药,2013, 20(3):441-442.病主要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小儿支原体肺 [10] 何谭娴.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4,

炎的发病率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且近年来发 20(8):1432-1434.病率逐渐增高。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式呈多样化,若不合理

[收稿日期:2019-2-18 ]无创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分析周卫军何益春李琴李颖[摘要】近年来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为了减少并发症问题,在临床诊疗中通

常会使用无创通气技术。以往主要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其甚至属于唯一的无创通

气方式。近几年,随着传感器及人机连接界面技术的创新改革,出现了很多新的无创通气技术,比如经 鼻间歇正压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等,要求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循科学化的发展原则,编

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全面提升各方面工作效果,为早产儿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关键词】无创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进展D0I : 10.14163/j.cnki.ll-5547/r.2019.28.111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制定完善

1. 1参数调整目前在临床医疗中尚未统一无创正压通气 的工作方案,统一标准,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果,合理应用

方面的参数设计方式、撤机要求以及失败认定标准。为了 无创通气方式进行处理,充分发挥无创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 更好地开展治疗工作,在初期调整参数设定的过程中,应将

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呼气末正压调整为5~7 cm H20(l cm H20=0.098 kPa),上限为 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达到预期工作目的。9 cm H2Oo根据娄五斌等⑵的研究可知,在早产儿呼吸窘迫

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应当将 此类无创通气方式主要是为有自主呼吸患儿提供一定的

其呼气末正压调整在6 cm H20以上,降低吸入氧的浓度,保

帮助,适合应用在整合呼吸周期的呼气及吸气处理,属于正

证目标血氧饱和度可以达到93%左右。在此期间,为了更好 压类型的通气技术方式,被相关的临床医师所了解,在国际 地进行参数调整、合理治疗,应明确治疗失败的具体标准,

方面也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其成本较低,操作较为简单⑴。建议同时具有以下两项特征时认定为治疗失败:①症状有所 加重;②呼吸暂停发作>2次/h ;③间隔30 min以上有2次 基金项目:基于血常规中红细胞指数的地中海贫血简易诊断体 动脉血气pH<7.2 ;④间隔30 min以上有2次动脉血气动脉

系构建及应用(项目编号:2017ZBXM021)二氧化碳分压(PaCO2)>9 kPa,并且需要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 作者单位:401120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气方式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