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建设项目来源及评价目的
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在我国历史悠久,点多面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江苏、浙江、广东等桑蚕老产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种桑养蚕空间受限,使得桑蚕企业逐步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域广阔,劳动力密集的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东桑西移”的趋势。
**县种桑养蚕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1985年时,**县的蚕茧产量占整个自治区的四分之一,居全区之首,被列入自治区桑蚕生产的基地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的施行,我国桑蚕产业已逐渐由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些条件为**县进一步振兴桑蚕业带来了大好机遇。因此,近年来**县委、县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以全面提高农业水平和效益,实现农村生产力跨越性发展为目的,立足于本县实际,把发展养蚕业作为全面推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之一来抓,使该县的桑蚕业得到迅速发展。2002年全县种桑面积2.5万亩,到2004年已达3.5万亩,而2005年已确定扩种的桑园面积为1万亩。蚕茧产量的不断增加,为缫丝生产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衣着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丝绸制成的服饰具有高贵、时尚、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使得丝绸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丝绸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丝绸有限公司抓住历史机遇,瞄准市场需求,谋求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不失时机的提出了本技改项目。
**县**丝绸有限公司前身是**镇缫丝厂,始建于1980年,具有二十多年的缫丝历史,2004年8月11日改制成为私营企业,属**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之一。公司技术管理力量雄厚,现有员工400多人,其中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此外,还拥有一个团结协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和营销团队。该公司一贯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来适应市场对缫丝产品日趋严格的质
量要求,从而也确保了企业自身的效益和发展。多年来,该公司生产的白厂丝产品品位高,质量好,深受客户欢迎,在日本、西欧等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在国内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公司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多次获得**市市和**县县委、县的各种奖励。2002年荣获“县企业技改增效先进单位”和“市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荣获“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龙头企业”和“县2003年度优秀企业”奖;2004年荣获“市纳税先进单位“和”县优秀企业“称号;2005年荣获梧州市”实施五大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先进龙头企业“称号。
目前,该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和原料基地发展情况,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农民卖蚕难问题,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决定在原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幅提高白厂丝产量,对白厂丝进一步深加工,生产附加值高的捻线丝产品,并将公司整体搬迁至**工业区。本次易地技改扩建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搞好产品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工厂布局调整,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公司实现高速度、高效益、跨越式发展,实现年产白厂丝600t,捻线丝600t的生产能力。
根据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受**丝绸有限公司的委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了**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评价在报批评价工作大纲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是各级领导机关和环境主管部门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建设项目的优化合理布局、优化工程设计及优化日常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实现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本次环评将通过详细的工程分析,确定该项目“三废”排放和噪声情况,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等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以及**丝绸有限公司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在“清洁生产”、“以新带老”原则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指导下,通过对该新建项目“三废”和噪声污染治理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论证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为有关领导部门的环
境保护决策和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投产后工厂的日常环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编写依据
1.2.1法律依据
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19); 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1.2.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1.2.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 1.2.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1.2.2 法规依据
1.2.2.1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1.2.2.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1.2.2.3《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2.2.4《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999)。 1.2.3 技术规范依据
1.2.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 1.2.3.2《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格式和内容要求》。 1.2.4 项目依据
1.2.4.1广西工业技术设计研究所编写的《**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1);
1.2.4.2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经贸委*经字[2005]1号文《关于同意**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的批复》(2005.3); 1.2.4.3**环境保护局*环管评字《环评通知》
1.2.4.4**丝绸有限公司委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
托书(2005.4);
1.2.4.5 **市环保局,梧环管字[2005]32号关于本项目环评工作大纲的批复。(2005.7)
1.3 评价时段的确定及主要环境问题识别
该项目虽施工期较短,但为了提高环评报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实现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本评价的评价时段确定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经工程分析、现场勘察与调研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筛选,确定该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⑴施工期
①施工扬尘和颗粒悬浮物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②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车间基础施工形成短期的地表水污染; ④固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⑵营运期
① 锅炉烟气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②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③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④设备运行、车辆运输装卸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环境污染和影响特征见表1-1,各时期水污染和影响分析见表1-2,环境影响因子的矩阵筛选见表1-3。
表1-1 项目环境污染和影响特征分析
阶段 种类 噪声 空气 施 工 期 固弃物 废水 来源 运输、施工机械 运输、施工机械 配料 施工人员生活 配料 构造施工 生活垃圾 施工废弃物 运输散落 噪声 废气 恶臭 废水 机械运转 锅炉燃煤烟气 煮茧、蚕蛹 锅炉除尘废水及生产工艺废水 锅炉燃煤废渣及茧衣 主要组成 扬尘 TSP BOD5、SS、油类 SS、COD SS、COD SO2、NO2、烟尘等 pH、SS、CODCr、BOD5、氨氮 轻微 点污染 湄江 中度 点污染 排放或影响位置 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 搅拌站 施工营地 搅拌站 施工场地 施工营地 施工场地 运输路段 风机 45m高烟囱 厂区及周围 污染影响程度 较严重 严重 中度 中度 轻微 轻微 轻微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特点 间断性 点污染 点污染 点污染 点污染 点污染 点污染 线污染 点污染 面污染 营 运 期 固弃物
表1-2 项目在各时期主要水污染和影响分析
施工期 营运期 pH ○ ○ CODCr ○ ● SS ◎ ○ BOD5 ○ ○ NH3-N ○ 备注 ●——显著影响 ◎——较重影响 ○——较轻影响
表1-3 项目环境影响因子的矩阵筛选
前期 拆 占 地 迁 安 置 就业、劳务 社经济 会农业 发商业 展 土地利用 环境保护 地面水质 水土保持 声环境 空气质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 弃 土 (渣) ○ 地 基 施工期 材 料 运 输 ○ 机 械 作 业 ○ □ 生 产 绿 化 营运期 注:□/■长期有利影响/长期不利影响;○/●短期有利影响/短期不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
1.4 评价因子的筛选
1.4.1施工期评价因子的筛选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对大气的污染,评价因子为TSP;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基础打桩时产生的泥水,另外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对河流水质也有一定影响,水环境评价因子为SS、COD、BOD5;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的机械噪声和交通噪声,评价因子为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 Leq dB(A)。
1.4.2营运期评价因子的筛选
⑴大气环境评价因子的筛选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计算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和等标负荷比Ki,将污染物的等标负荷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累计,当等标负荷比累计达到90%以上时所对应的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等标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QiPi109C0i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C0i——第i类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mg/m3。
项目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及负荷比具体值见表1-4。
表1-4 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数值
项目 污染物 SO2 TSP NO2 Qi(t/h) 5.6×10-3 9.29×10-4 4.90×10-4 c0i(mg/m3) 0.50 0.30 0.24 Pi(m3/h) 1.12×107 0.31×107 0.20×107 Ki 73.6% 19.0% 7.4% 从表1-4可以看出,SO2与 TSP的等标负荷比累计达到92.6%,故营运期大气环境评价因子选择SO2和TSP,另对恶臭对厂区周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⑵水污染物评价因子的筛选
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采用公式计算污染物排序指标
ISEcpQp(csch)Qh式中: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cs——水质参数的地面水质标准; ch——河流上游污染物现状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
对水质参数进行排序,选择ISE较大的水质参数作为评价因子。见表1-5。
表1-5 水污染物ISE数值及排序
项目 cp(mg/L) Qp(m3/s) cs(mg/L) ch(mg/L) Qh(m3/s) 污染物 CODCr BOD5 NH3-N 100 20 5 0.028 20 4 1.0 5 1 0.211 18.2 ISE 0.01 0.01 0.0097 排序 1 1 2 从表1-5可以看出,CODCr与BOD5的ISE值最大且相同,结合项目性质,本次评价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选择CODCr。
⑶声环境评价因子的筛选
本评价选择等效连续A声级Leq dB(A)作为声环境评价因子。
1.5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
1.5.1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项目性质、规模、污染源情况以及所在地域环境特点,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2.1-2.3-93)及(HJ/T2.4-1995)关于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现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如下表1-6。
表1-6 评价工作等级与划分依据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声环境 评价等级 三级 三级 低于三级 划分依据 Pi=1.12×107<2.5×108,复杂地形 接纳水体湄江属中河(多年平均流量28.5m3/s),水质要求Ⅲ类。排放废水水质简单,废水排放量5000 m3/d>2419.8m3/d≥1000m3/d。 项目规模较小,厂址区域属3类标准适用区域。
1.5.2评价范围
⑴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2.2-93)关于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取以拟建的高架源(烟囱)为中心,主导风向(WNW)为轴,长4km,宽4km,面积为16km2的方形区域。
⑵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项目性质规模,污水排放量和河流环境特征,地表水评价范围为:厂排污口湄江上游500m为对照断面,排污口下游1000m为削减断面,排污口下游3500m为控制断面,总长为4000m的河段。
⑶声环境评价范围 厂界外50m范围。
1.6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6.1污染控制目标
⑴采用先进的锅炉除尘脱硫措施,锅炉的烟尘和SO2的排放浓度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类区Ⅱ时段排放标准要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⑵节约用水、减少单位产量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必须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控制厂区总排放口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
⑶加强本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的治理,控制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Ⅲ标准要求。
⑷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不带来二次环境污染。 1.6.2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选址位于**县县城**工业区内,距**镇约1km,选址处为山窝平地,东面为旱地,南面为一冶炼厂,西面为山丘,北面为松脂厂,选址距离湄江约1km,周围250m内无居民点。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如下:
⑴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符合二级环境质量标准。 ⑵保护湄江河的环境质量符合Ⅲ类水域质量标准。 ⑶保护厂区内外声环境不受本项目噪声的影响和干扰。 ⑷重点保护项目建址周围居民点不受项目锅炉废气的污染。
1.7 评价重点、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1.7.1评价重点
⑴预测和评价废气对厂区周围空气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废气处理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提出合理建议。
⑵预测和评价生产废水的排放对评价河段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污水处理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提出合理建议。
⑶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合理建议。
⑷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可行性论证,在详细了解工程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总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拟建工程环保设计方案,论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行性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1.7.2评价的主要内容
⑴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
⑵项目工程分析:项目完成后“三废”排放量、排放特征、排放去向; ⑶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⑷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⑸选址及总平面布置的可行性分析; ⑹清洁生产评价;
⑺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⑻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⑼经济损益分析;
⑽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及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⑾公众参与; ⑿评价结论与建议。 1.7.3评价采用的方法
表1-7 主要评价方法
评价项目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噪声现状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声环境影响预测 评价方法 单因子指数法 单因子指数法 等效声级与评价标准对比 数学模拟法 数学模拟法 噪声传播声级衰减计算 1.8 评价采用的标准
1.8.1环境质量标准
⑴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⑵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⑶GB3095-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3类区域标准。 1.8.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⑵GB145-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⑶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⑷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⑸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8.3其它标准
⑴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⑵GB18080-2000《缫丝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1.9 评价工作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
图1-1 评价工作程序图
2 工程概况
2.1 建设单位现状
2.1.1现状概况
公司现所在地点:**县城**街。 占地:16667.5m2。 劳动定员:400人。 2.1.2生产现状
⑴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丝绸有限公司现状产品方案为生产白厂丝,生产规模为年产300t白厂丝(4000绪)的设计能力。以下现状数据与设计生产能力相对应。
⑵供电状况
建设单位现状作为常用生产电源,配套装置主变压器,总容量为165KVA,配套200KVA变压器供全厂保安及检修用电。
⑶供热供汽现状
建设单位现有1台4t/h往复锅炉生产蒸汽进行生产供热。 ⑷给排水现状 ① 给水
建设单位现状生产、生活用水为自来水。 ② 排水
建设单位现状排水系统为合流制系统,生产废水和雨水经收集后进入厂区内污水沉淀池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沉后排放。日给排水现状水量平衡见表2-1及图2-1水平衡图。
表2-1 现状日给排水量平衡表
用水量(m3/d) 用水部门 新鲜用水 缫丝产品 副产品 锅炉 锅炉除尘及冲灰 生活用水及其它 合计 1000 90 80 1170 回收用水 90 130 288 508 总计 1090 130 90 288 80 1678 蒸发消耗 38 16 回收 418 90 508 排水 634 130 288 1116 总计 1090 130 90 288 80 1678 排水量(m3/d)
图2-1 现状日给排水平衡图(m3/d)
⑸现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2)
图2-2 现状生产工艺流程图
⑹现状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2)
表2-2 现状主要生产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设备名称 自动缫丝机 联合剥选茧机 触蒸器 真空渗透机 煮茧机 真空给湿机 复摇机 联合滞头机 离心摔干机 增湿器 锅炉 型号及规格 飞宇2000优选型 自动圆盘式 104笼循环式 ZBYS程控 118型(40窗) ZD905 往复式4t/h锅炉 单位 组 台 只 套 台 台 组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0 2 2 2 2 2 8 2 2 15 1 备注
⑺现状生产原辅材料消耗(见表2-3)
表2-3 现状生产原辅材料及资源能源消耗表
数量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单耗 1 2 3 4 5 6 生产规模 干茧消耗 烧碱消耗 用水量 用电量 用煤量 白厂丝 吨 吨/吨丝 Kg/吨丝 吨/吨丝 Kwh/吨丝 吨/吨丝 3.1 14 1090 3000 10 全年 300 930吨 4200kg 327000吨 900000kwh 3000吨 备注
⑻污染物排放现状(见表2-4)
表2-4 污染物排放现状
污染类别 污染物名称 pH SS 水污染物 CODCr BOD5 NH3-N SO2 空气污染物 烟尘 煤灰渣 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 146 218 mg/m3 5.25 716.6 2409.1万m3/a 浓度 6.44(无量纲) 100 mg/L 121 mg/L 39 mg/L 8.10 mg/L 1622.2mg/m3 排放量(t/a) 33.48 废水排放量33.4840.62 万t/a 12.95 2.71 39.08 废气排放量备注
⑼建设单位污染治理现状 ①废水污染治理现状
本项目生产厂现状产生废水量为1116t/d,废水经现有污水沉淀池处理后排放,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COD仍然超过国家排放标准。
②废气污染治理现状
项目现状生产厂使用4t/a燃煤往复锅炉供热,锅炉烟气初始排放浓度一般为3500mg/m3左右,因除尘器除尘效率较低,锅炉烟气经除尘后烟气排放浓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另外,燃烧含硫量大于2.5%的原煤使锅炉烟气含SO2浓度高于国家排放标准
③噪声治理现状
项目现状生产厂未对噪声采取任何措施,厂界噪声昼间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夜间存在超标问题。
④固废物处置现状
现状生产产生的锅炉废渣量不多,提供给红砖厂制砖用。
⑽建设单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锅炉燃煤烟气主要污染物烟尘和SO2超标排放; ②生产过程产生的恶臭对厂区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③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不能达标排放; ④生产噪声不能达标排放。
由于现在厂区位于县城内,并且距居民点不到10m,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并且项目现有厂区面积少,无法扩大生产。为了扩大生产,保护环境,**丝绸有限公司决定易地搬迁扩大生产。
2.2 技改项目概况
2.2.1项目名称
广西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 2.2.2建设地址
厂址选择在**县**工业区内,占地面积48133.95m2(72.2亩)。 2.2.3项目性质
项目属异地技改扩建工程。 2.2.4项目组成
项目的工程构成见表2-5。
表2-5 项目工程构成表
1、 生产能力600吨/年的捻线丝生产线; 新建 生产装置 搬迁 辅助设施 新建 2、 生产能力300吨/年的白厂丝生产线(4000绪)。 原有生产能力300吨/年的白厂丝生产线(4000绪)。 办公楼、仓库 1、 供水能力为250m3/h的河边取水泵房、储水池等供水设备设施 新建 公用工程 3、 6t/h锅炉及锅炉房等供汽设施与管网。 搬迁 原有的4t/h锅炉 2、 变电房、变压器等配电设备与设施; 1、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2、 锅炉烟气除尘系统; 环保设施 新建 3、 锅炉废水沉淀池; 4、 化粪池 生活设施 新建 职工宿舍等
2.2.5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表2-6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产品名称 白厂丝 捻线丝 规格 常规20/22D为主 纬线丝和经线丝 生产线规模 600t/a 600t/a 年操作小时数 17h/d*300d 24h/d*300d
2.2.6总平面布置
拟建工厂厂区占地面积48133.95m2。生产区在厂区的北部,办公生活区在厂区的南部。生产区自西向东方向依次为捻丝区(北面为配电区)、仓库区、缫丝区、废水处理区(北面为缫丝副产品生产区和热能区),办公区自西向东方向依次为生活区、办公区。详见附图2。 2.2.7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全厂定员:933人(其中生产人员911人,管理人员22人。) 全年生产300天,实行每日三班制。 2.2.8交通运输
项目年运输量为11352.5吨,其中运入8242.5吨,运出3110吨。货物进出采用汽车运输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运输力量解决。本项目设计采用环厂式道路,路宽分别为8m、12m、14m,均采用混凝土路面。 2.2.9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
⑴项目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98.40万元。其中新增建设投资2998.40万元(含建设期利息
136.62万元),利用原固定资产50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⑵资金筹措
本项目申请银行贷款4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贷款2000.00万元(含建设期利息136.62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000.00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为1998.40万元,其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998.40万元,用于流动资金1000.00万元。 2.2.10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2-7 项目投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一 1 2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指标名称 生产规模 白厂丝 捻线丝 厂区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建筑物占地面积 建筑密度 绿化率 年均销售收入 年均利润总额 年均 年均上交所得税 年均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 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 投资平均利润率 投资平均利税率 年人均利润 贷款偿还期 单位 t/a t/a m2 m2 m2 % %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 % 万元 万元 万元 % % 万元/人 年 数量 600 600 48133.95 20346 14048.00 37.80 25.00 20412 18 2 472 28.27 32.97 48.15 6233 90 6780 29.06 44.16 2.02 5.34 备注 新增300t/a 所得税后ic=10% 所得税前ic=10% 所得税后ic=10% 所得税前ic=10% ic=10% 含建设期
3 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与设备
3.1.1缫丝生产工艺与设备
⑴生产工艺流程(图3-1)
图3-1 缫丝生产工艺流程图
⑵缫丝工艺流程简述 ①原料准备
每年5-12月是**县及周边地区生产和收购鲜蚕茧季节,将收购回的鲜茧及时烘干入库或外购干茧入库,备足全年生产用量。生丝产品的质量、生产日产量均与蚕茧的质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从鲜茧的生产、收购、烘烤到贮藏均需严格按生产工艺技术要求执行,力争蚕茧原料具备最高的解舒率,最好的清洁、净度等指标,才能达到生产出高品位产品、低缫折的生产成本的目标。
②精选
由于在收购或外购的蚕茧中存在一些不能用于正常缫丝的双宫茧、下茧和烂茧,因此必须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给予精选,力争上车率达99%以上。
③剥茧
剥茧的目的是剥除蚕茧外表面的茧衣,便于缫丝中索出丝头。 ④煮茧
煮茧是利用水、热的作用,把茧丝外围的丝胶适当膨润和溶解,减弱丝胶粒子间的结合,减小茧丝相互间的胶着力,使缫丝时茧丝能连续不断的依次离解。触蒸、渗透是利用茧腔内外压力差,使茧腔吸水而达到茧层渗润的过程,是煮茧的重要环节。
⑤缫丝
缫丝是根据生丝规格要求,将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后并接起来,制成生丝的生产过程。其生产工艺程序为:索绪—理绪-添绪-集绪-捻鞘—卷绕-干燥。该工艺程序由操作工操作,自动缫丝机执行完成。
⑥复摇
复摇是将小或丝片返成大或丝片的过程。 ⑦后整理
后整理包括编检、大或丝片平衡、配色、绞丝、称丝、打包和成件全过程。目的是使丝片保持一定的外形,丝色和品质统一。
⑶缫丝生产主要设备
缫丝生产主要设备见表3-1。
表3-1 缫丝生产主要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设备名称 自动缫丝机 联合剥选茧机 触蒸器 真空渗透机 煮茧机 真空给湿机 复摇机 联合滞头机 离心摔干机 增湿器 其它配套设备 型号及规格 飞宇2000优选型 自动圆盘式 104笼循环式 ZBYS程控 118型(40窗) ZD905 单位 组 台 只 套 台 台 组 台 台 台 数量 10 2 2 2 2 2 8 2 2 15 备注
3.1.2捻线丝生产工艺与设备
⑴生产工艺流程(图3-2)
图3-2 捻线丝生产工艺流程图
⑵捻线丝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① 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丝胶软化,增加丝身的柔软性,润滑性,耐磨性和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作用。
②络丝
是将绞装丝卷绕到筒子上去的过程。 ③并丝
是将二根以上的单丝并成一根胶线的加工过程。 ④捻丝
是对各种丝织原料进行加捻的工序。 ⑤整经
是将已卷成筒子的丝线按织物品种的规格要求卷绕到整经机上,供织选用。 ⑶捻线丝生产主要设备
捻线丝生产主要设备见表3-2。
表3-2 捻线丝生产主要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设备名称 络丝机 捻丝机 无捻并丝机 倍捻机(真丝) 精密络筒机 成纹机 电子温控定型机 打包机及检测设备 生丝浸泡及干燥设备 其它配套设备 型号及规格 单位 组 台 只 套 台 台 组 台 台 台 数量 10 2 2 2 2 2 8 2 2 15 备注
3.2 主要原辅材料及资源能源消耗
3.2.1原辅材料消耗
本技改项目原辅材料消耗量见表3-3。
表3-3 项目原辅材料消耗量
数量 生产内容 指标名称 单位 单耗 干茧消耗 缫丝 烧碱消耗 生丝消耗 捻线丝 泡丝助剂 塑料筒管 Kg/吨丝 吨/吨捻线丝 吨/吨捻线丝 只/吨捻线丝 14 1 0.096 2350 8400kg 600吨 57.6吨 141万只 吨/吨丝 3.1 全年 1860吨 备注
3.2.2资源能源消耗
本技改项目资源能源消耗量见表3-4。
表3-4 项目资源能源消耗量
数量 指标名称 生产内容 单位 单耗 缫丝 水 捻线丝 缫丝 电 捻线丝 缫丝 煤 捻线丝 吨/吨捻线丝 10 6000吨 kwh/吨捻线丝 吨/吨丝 13000 0.5 7800000 kwh 300吨 6300吨 吨/吨捻线丝 kwh/吨丝 67 3000 40200吨 1800000 kwh 9600000 kwh 吨/吨丝 1110 全年 666000吨 706200吨 合计
3.3 给排水
3.2.1给水
本项目用距厂区约1km的三石江水作为水源,三石江多年平均流量2.45m3/s,枯水年平均流量1.55m3/s,经新建水泵房由供水管至厂区净水站处理后直接用于厂区生产、生活。 3.2.2排水
项目生产废水排放采用清污分流的方式,以减少废水处理量,生产废水经废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湄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3.2.3给排水平衡
项目技改后全厂水平衡见表3-5及图3-3。
表3-5 项目水平衡表
用水量(m3/d) 用水部门 新鲜用水 缫丝产品 副产品 锅炉 锅炉除尘及冲灰 捻线丝生产 生活用水及其它 合计 2000 220 134 182.2 2536.2 回收用水 220 260 576 1056 总计 2220 260 220 576 134 182.2 3592.2 蒸发消耗 76 4 36.4 116.4 回收 706 220 130 1056 排水 1438 260 576 145.8 2419.8 总计 2220 260 220 576 134 182.2 3592.2 排水量(m3/d)
图3-3 技改后全厂水平衡图(m3/d)
3.4 供电
厂址旁有110KV**变电站,供电有保证。根据生产符合计算,本项目总装机容量为900KW,因此配套一台1000KVW变压器。
3.5 供气
本项目新增扩产部分生产用汽平均为4t/h,最大4.5t/h,工艺汽压力为0.5Mpa(绝压),根据用汽量,拟选用一台6t/h往复式锅炉进行供汽。项目实施搬迁完成后,全厂用1台6t/h锅炉和1台4t/h锅炉进行生产供汽。
3.6 工程污染分析
3.6.1废气
⑴正常排放
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是两台锅炉的燃煤烟气,项目年消耗原煤约6300吨(含硫量低于0.7%,灰分含量17.5%,低位发热量5000kcal),正常情况下,烟气丘里水膜除尘器处理后由高45m,出口直径为1.2m的烟囱排放。正常排放的情况下,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见表3-6。
表3-6 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大气 污染源 废气 产生量(m3/a) 污染物名称 SO2 锅炉 6300万 烟尘 3500 220.5 140 8.82 产生浓度(mg/m3) 1120 产生量(t/a) 70.56 排放浓度(mg/m3) 6 排放量(t/a) 56.4
⑵非正常排放
当文丘里水膜除尘器不能正常工作时,锅炉烟气将出现非正常排放的情况,其最严重的情况是两台锅炉的除尘器均不工作,烟气排放浓度与产生浓度相同,此种情况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见表3-6中污染物的产生浓度。
3.6.2废水
⑴废水及污染物产生情况
项目产生废水的环节有缫丝生产、缫丝副产品生产,锅炉冲灰除尘,捻丝浸泡水和生活污水,但由于废水回收利用,实际废水排放源只有缫丝生产、缫丝副产品生产,锅炉冲灰除尘和生活污水,为了不重复统计,表3-7按废水实际排放源统计。
表3-7 废水污染源及污染物产生情况
水污染源 废水 产生量(m3/a) 污染物名称 COD BOD5 缫丝 43.14万 SS 氨氮 PH(无量纲) COD BOD5 缫丝副产品 7.8万 SS 氨氮 PH(无量纲) 锅炉冲灰及除尘 COD 17.28万 BOD5 SS COD 生活污水 5.25万 BOD5 SS 氨氮 产生浓度(mg/L) 83 30 25 6.672 6.24 130 42 44 8.742 6.8 1200 500 3000 360 180 60 35 产生量(t/a) 35.81 12.94 10.79 2.88 10.14 3.28 3.43 0.68 207.36 86.4 518.4 18.9 9.45 3.15 1.84
⑵废水及污染物正常排放情况
项目产生的废水及污染物经各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通过排污总渠排入湄江,各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项目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8。
表3-8 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废水排放量(m3/a) 污染物名称 COD BOD5 73.47万 SS 氨氮 PH(无量纲) 产生浓度(mg/L) 371 153 729 7.35 6.44 产生量(t/a) 272.21 112.07 535.77 5.4 排放浓度(mg/L) 100 20 70 5 6.44 排放量(t/a) 73.47 14.69 51.43 3.67
⑶废水及污染物非正常排放情况
在处理锅炉除尘和冲灰水的灰水分离器和生化处理系统运行不正常时,废水仅经过沉淀后排放,其污染物排放浓度比正常排放时高,非正常排放时废水排放情况见表3-9。
表3-9 非正常排放时废水排放情况
废水排放量(m3/a) 污染物名称 COD BOD5 73.47万 SS 氨氮 PH(无量纲) 产生浓度(mg/L) 371 153 729 7.35 6.44 排放浓度(mg/L) 350 138 365 6 6.44 3.6.3固体废弃物
项目固废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3-10。
表3-10 固废单位产生及排放情况
固废名称 长吐、滞头 蚕蛹 煤渣 生活垃圾 单位产生量 3.02吨/吨生丝 9.5吨/吨生丝 0.239吨/吨原煤 0.365t/d.人 总产生量(t/a) 1812 5700 1504.8 332.5 排放量(t/a) 0 0 0 332.5 3.6.4噪声
项目噪声源及源强见表3-11。
表3-11 项目主要噪声源机源强
序号 1 2 3 4 噪声源名称 风机 离心风机 真空压缩机 缫丝机、捻线机 1m处噪声源强(LeqdB(A)) 75~78 80~85 86~90 70~80 3.7 技改前后污染物排放量对比分析
项目技改前后污染物排放对比见表3-12。
表3-12 技改前后污染物排放量对比
项目 污染物 SO2 烟尘 COD 废水 BOD5 SS 氨氮 技改前排放量(t/a) 39.08 5.25 40.62 12.95 33.48 2.71 技改后排放量(t/a) 56.4 8.82 73.47 14.69 51.43 3.67 技改后比技改前的增减量(t/a) +17.32 +3.57 +32.85 +1.74 +17.95 +0.96 增减率(%) +44.3 +68.0 +80.9 +13.4 +53.6 +35.4 废气 **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以后,其白厂丝生产规模扩大了1倍,并且新上马了深加工项目,但从表3-12可以看出,由于改烧低硫煤,及提高废气、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率均低于100%,其中如SO2、BOD5的增加率更小,这说明实施技改后,单位产量的污染物排放量有大幅削减,减污效果显著。
3.8 污染防治措施
3.8.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使用燃煤往复锅炉供热,锅炉出口烟气含尘浓度一般为3500mg/m3左右,项目拟配套文丘里水膜除尘器,其除尘效率为96%以上,对SO2的去除率可达20%,锅炉烟气经除尘后烟气含尘浓度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另外,项目采用含硫量低于0.7%的原煤可使排放烟气中SO2浓度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3.8.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实际废水排放仅存在缫丝副产品废水、锅炉除尘及冲灰废水和生活污水三个出口。
⑴副产品废水治理
该废水属有机废水,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纤维和油脂,项目拟采用“多级沉淀”配套“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的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处理,污水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⑵锅炉除尘及冲灰水治理
采用“多级沉淀”配套“LW型灰水分离器”进行处理,其SS去除率达98%以上,经灰水分离器处理后废水再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⑶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3.8.3固废治理方案
本项目废渣主要是煤渣,排放量约为1504.8吨,可出售给本地制砖厂或水泥厂作为辅料用。长吐、滞头和蚕蛹产生量为1812吨和5700吨,可作为副产品出售。 3.8.4噪声防治措施
优先选择低噪音设备,并对产生噪音大的缫丝车间、复摇车间、捻丝车间采用隔音处理(其中复摇车间、捻丝车间的工艺要求也需要对车间进行保温),使厂界噪声能够达到GB12348-1990的标准。
4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地理位置
**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经110º19'-110°45',北纬23°52'-24°23',东邻**,西连**,南毗**、**,北接**。县城**镇陆路距首府南宁市460km,北上距桂林市146km,南距梧州市186km,西距柳州市180kn,国道321线贯穿县境南北6个乡镇。东南由**省道通达**,西南由**公路可直达**县。
厂址距**县城约3km,距321国道约1km。东南至**1km,西至**186km,北至**145km,均有二级路相通;厂址离铁路最近距离139km。南距藤**镇码头109km,可
沿江直达梧州、肇庆、广州和港澳。公路和水运交通十分方便,为项目的产品的国内销运和向国际市场延伸与扩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县境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也为项目的原料供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1.2地形地貌
厂址地貌属平原、台地,海拔150m左右。基岩为中泥盆纪砂页岩。地震烈度VI度以下。土壤承载力大于220KN/㎡。 4.1.3地质
拟建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为三层,各层分布埋藏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述如下:
1、素填土①(Qml4):灰色,为人工新近堆填,结构松散,厚0.3~2.6m,场区除zk1、zk3、zk5、zk7、zk4、zk56、zk57、zk58、zk59等孔外,其余均有分布。 2、粉质粘土②(Qcl4):浅黄,稍湿,硬塑状态,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大,韧性高,手捻摸有砂感。场区在zk56、zk57、zk58、zk59四孔中揭露。 3、碎石③ (Qcl4) :褐黄,稍湿,中密状态,卵粒含量70~75%左右,成份以中风化砂岩为主,粒径2~4cm,个别8cm以上,呈棱角状。其余中粗砂及粉粒充填。揭露厚4.90~17.40cm,场区各孔均有分布。 4.1.4气候特征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气候多变。垂直变化显著,具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十里不同天”这些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
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在面上分布是:南高北低,平原高于山区。年降雨量的分布是南、北部少,中部多,旱、涝、冰雹、大风、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发生较多。
由于气候变化的差异,**县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按累计年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计算,春季为79天(2月6日—4月25日);夏季173天(4月26日—10月15日);秋季为71天(10月16日—
12月25日);冬季42天(12月26日—次年2月5日)。
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势力减弱,南方暖湿气流加强,气温逐渐回升,阴雨天气增多,光照少。2月—4月份日照平均时数均在70小时以下,占可照时数的14—17%,是全年中日照时数最少的季节。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
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雨量多,且集中,总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日照时数占全年总时数的60%左右。
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并不断增强,南下影响蒙山。常受冷高压控制,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雨量比夏季明显减少,月降雨量60mm以下下,秋末可见初霜天气。
冬季,冷空气南下影响频繁,气温不断下降,元月份进入隆冬季节,气温降到最低值,是全年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9.7℃,平均最低气温6.5℃,极端最低气温—4.5℃(1955年1月12日)。常出现霜冻结冰天气,平均有霜日4天,最多的12天,也有的年份无霜出现,少数年份降雪。
⑴气温
19年以来,县年平均气温19.7℃,平均最高气温24.5℃,平均最低气温19.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4.5℃(1955年1月12日),极端温度均为短暂。
⑵降雨
**县自然降雨(水)有:雨、冰雹、雪,其中雨水为最主要,影响本地的降雨因素很多,如大气环流、地理位置、地形坡向等。由于这些因素随时间和空间有所差别,指使全县降雨的地域分布及季节变化各不相同。全年有雨日(日雨量≥0.1mm)183天,3—6月份多,9—10月份少。历年平均降雨量1738.7mm,最多是1970年2529.0mm,最少是1958年1138.3mm。县西部紧靠大瑶山山区,由于地理因素和大气环流的配置关系,夏天汛期大雨、暴雨较多,成为桂东北的暴雨中心之一。
⑶水汽压和湿度
水汽压 :据县气象站19年以来的记录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水汽压19.8毫巴,
月平均最大是7月份,30.0毫巴,历年最大37.8毫巴(1955年1月10日)。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3—8月份,月平均82—84%。1、2月和9—12月相对湿度,在74—80%之间。最大相对湿度为84%,最少相对湿度为8%(1955年1月12日)。
⑷气压
县平均气压为996.7hPa。冬季在北方冷高压的控制下,气压较高。夏季在暖气团控制下,气压较低。极端最高气压1021.2hPa(1955年1月16日),极端最低气压970.4 hPa (1971年7月22日)。气压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最高为997.7 hPa (1983年),年平均最低气压为995.8hPa (19年)。
⑸风
**县全年主导风向为 WNW,平均风速1.9m/s。由于特定地形,对减弱南、北天气系统强风袭击作用明显。**出现大风的特点是:次数少,时间短,多在夜间发生,风向与河流走向基本一致,山区风速小于平原,但在恶劣天气时,山区也出现较大的风速。一般是雷雨或伴有冰雹时才有大风。大风主要发生在盛夏7—9月,占总次数的52%,其次在春夏之交的3—4月,占21%,冬季极少,尤其是12月至次年1月。最大风速32m/s,风向西南偏南,出现在1970年7月26日 4.1.5水文
⑴地表水
**县地表水主要为降雨形成,河流属西江流域珠江水系,较为发育,大小河流(包括小冲溪流)159条,发源于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脉等山系,其中较大的江河(集雨面积17.5km2以上)有24条。除南垌江东流入桂江及夏宜瑶族乡六洛江流入藤县大黎外,其余均在东西侧呈树枝状汇入湄江(蒙江上游),自北而南流,然后在藤县境蒙江镇汇入浔江。河流密度为0.3478km/km2,集雨总面积5051.5km2,县内河流总长度576.85km。以县最南端湄江河与藤县交界点,年径流总量14.99亿m3。各条河水道不长,流量小,河床浅,容量小,河床质系块石、卵石及岩石,少数为泥沙河底。地质结构不良,渗漏性甚剧。加之流域内的森林,曾几度遭到破坏,有的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故涵水力
较弱,遇暴雨、大雨易涝,山洪爆发频繁,常造成灾害;稍遇干旱,江河枯竭,提供灌溉流量小。各河流在大雨时水黄浊,但雨后转清快。
湄江为*江上游在**县境内河段名称。湄江,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自**乡坝头村西南入境,流经**、**、**镇、**、**、**等乡镇,在**镇独峰南端出境,流入藤县,然后在**镇汇入浔江。全长107.5km,县内流程86.86km,总集雨面积1455.25km2,境内集雨面积1214.8km2,湄江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河道多弯曲,河床最宽为120m,最窄30m,平均宽85m,平均比降0.13% 。自然落差174.2m,河床质多为沙、卵石。最大流量2680m3/s (1955年6月4日大化点),最小流量0.62m3/s (1987年3月17日大化点),1999~2002年多年平均流量(大化点)28.5m3/s。枯水期平均流量18.2m3/s,以珠江基面计,最高水位112.61m(1959年6月4日大化点),最低水位106.61m(1977年3月6日大化点)。1960年以前,从县城到**镇可通木船,涨水时,木船从县城可通文圩夏阳坝及上至新圩乡坝头。后因水源减小及沿河筑坝,航运中断。湄江沿河较大的水电设施有古湄电站、三江壁电站、忠良电站以及福利电站。
⑵水期的划分
丰水期5~9月份,枯水期12~3月份,平水期4、10、11月份。 ⑶地下水
**地质结构为非石灰岩地区,地下水蕴藏量不大,一般呈裂隙和孔隙潜水,且多受降雨补给,至今未发现地下河,裂隙和孔隙潜水没有完整资料,现仅有以井泉形式出现的地下水。 4.1.5森林植被
**县地处桂东山区,属亚热带雨林植被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土壤肥力较好,所以植被广阔类型多样。蒙山县境内的植被按起源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类,按其特性又可分为森林植被、草丛(荒山)植被和农作物植被。19年**县曾进行过全县森林和植被的规划调查,统计为全县植被总面积153.29万亩,覆盖率为79.88%,其中森林植被76.28万亩,覆盖率为39.75%,草丛(荒山)植被总面积43.39万亩,
覆盖率为22.61%。森林植被中有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共40个科、72个属、80个种。以天然马尾松为主,其次是天然栎类,椎类、荷木、火力楠、自花木、樟、枫、鸭脚木、泡桐等天然阔叶林等,人工植被以马尾松、油茶、八角、油桐、肉桂为主要树种;草丛(荒山)植被品种主要有铁芒箕,五节芒、黄毛草、茅草、纤毛鸭咀草、旅行草、乌毛蕨和苔藓等。目前**县全县的植被覆盖率比较高,境内各类植被生长情况良好。 4.1.6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
4.1.7陆生、野生动物
陆生、野生动物:较为珍贵的有山猪、山羊、果子狸、穿山甲、竹鼠、樟、獭、蜕、鹿、画眉、相思乌、翡翠、寒鸡、竹鸡、鹤鸽、春丝鸟等,其中大综、穿山甲、白鹏、原鸡、大灵猫、小灵猫、水獭、蜃、毛冠鹿等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4.1.8资源概况
资源 矿藏有金、银、铜、铅、锌、硫铁矿、石英石、石灰石、重晶石、金刚石等。以重晶石、黄金、铅锌、红石、硫铁矿储量最丰富。
水能资源:全县水能蕴藏量为5.62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8万千瓦。已开发13930千瓦,占可开发量43.8%。可供利的水源年均总量为14.99亿立方米,耕地面积年耗水量只占19.5%。
土地资源 :2001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2.79万公顷。其中农业用地2.26万公顷,占总面积问%,林地10.10万公顷,占79%;宜林荒地4000公顷,占3%;宜牧草地22327公顷,占1.82%;水域3707公顷,占2.9%,城镇、村庄、道路、工厂等用地2500公顷,占1.96%;石山44公顷,占0.03%。 4.1.9风景名胜古迹
旅游景点 太平天国开国封王地。位于县城永安大桥东侧,是太平天国重要遗址,今辟为文化公园。内有永安州古城墙、武庙、玉兰古树、背井土坑、太平天国诏旨令碑廊、太平天国文物陈列馆。城外还有东西炮台、南王冯云山指挥所;旧址,
均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余景点还有循江晚唱、玉梦胜景、龙家天堑等处。 文物遗迹 **县内文物胜景、遗址、碑刻、旧址甚多。**是太平天国封王开国建制的圣地,县内保存有较完整的太平天国活动遗址、遗迹。主要有永安州城、武庙、创立天朝开国建制遗址、天王洪秀全发布诏令处、管并土坑、太平军炮台、南王冯云山指挥所、太平军长墙、西浮岭地洞、中营岭圣库以及与太平军有关的独松岭清军营盘、西马坪清军营盘、三冲古战场、玉龙关战役遗址等26处。另外,还有新圩哥谷岭汉晋古墓群,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4.2 社会经济概况
4.2.1社会概况:
**古为百越地,汉属荔浦县。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改为长官司,五年复为永安州,属平乐府。 元年(1912年),永安州改为永安县。3年,因国内有3个地方同名,故复称**县至今。先属桂林道,后属平乐区。后,蒙山县属平乐专区。1958年7月改属梧州专区(后称梧州地区)。1997年4月,属梧州市。县驻蒙山镇,下辖新圩、蒙山、文圩、陈塘、西河、黄村6个镇,汉豪乡、长坪瑶族乡、夏宜瑶族乡3个乡,村民委员会78个,居民委员会5个。
**县人口至2001年末有137户19.8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人,其中少数民族38661人;民族以汉族居多,瑶族占11%,壮族占7%,此外还有苗、侗、回等少数民族;全县有定居国外的华侨、外籍华人以及港澳同胞2588人。 4.2.2社会经济概况
**县拥有食品、制药、造纸、机械、化工、印刷、电力、纺织、矿产开采等工业行业,工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白砂糖、穿心莲片、痔疮片、三蛇胆川贝露等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还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松香、木器、藤器、木制家具等也有外销出口。同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633万元。199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17亿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46762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51747万元。 **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是粮食生产,辅之以经济作物。农作物有水稻、玉
米、黄豆、红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桑、生姜。油菜、茶叶等。**镇、西河、文圩、新圩等乡镇是粮食的主要产区。2001年,粮食总产量830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847万元。2000-2001年榨季,原料蔗总产量5.6万吨。蔗糖生产成为蒙山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7.02万亩,总产量673吨,亩产405斤。
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0.37亿元。土特产品蒙山县的水稻品种“永安牙粘米”曾远销及东南亚等地。经济作物较著名的有甘蔗、桑、生姜、八角、茶叶。**县玉梦冲矿泉水,以其水质甘甜清例、富含矿物质而闻名。1985年,桑蚕茧总产量79.45万公斤,年产量为广西之冠。蒙山生姜肉厚幼嫩,质量上乘,出口免检。屯巴茶为广西名茶之一。果类有沙田抽、柑、橙、柿子、板栗等20多种。
2002年, **县财政收入10047万元。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
2002年,全县有公路3条,总长207公里。全县拥有车辆4024辆,其中,载客汽车93辆,普通货车和农用拖拉机3949辆,全社会陆运货运量56.万吨,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73.23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11127万人公里。 4.2.3厂址周围社会概况
本项目厂址所在的古家坪位于**县 **镇西边,距离县城约1公里。
**镇位于县北部蒙山盆地的中心地带。山多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边界。周围除东北部与长坪瑶族乡接壤外,均与西河乡相连,县城在县中心东北面有县内最大水库——茶山水库。蒙山镇总户数8188户,人口37170人。其中农业户5360户,24308人,余均为非农业户人口。共有10个民族。交通方便,各村均可通行汽车。全镇总面积70.6km2,折合为105900亩,耕地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自治区商品粮基地和**县机榨蔗区之一,也是县城居民蔬菜主要供给地。有耕地19782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814亩。其中水田18014亩,人均0.741亩,旱地1768亩。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双季)、红薯、黄豆;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木薯、桑、花生、芦笋、蔬菜等。
4.3 厂址周围环境概况
4.3.1敏感点分布情况
项目选址位于**县县城蒙山镇西边的古家坪工业区内,距**镇约1km,选址处为山窝平地,东面为旱地,南面为一冶炼厂,西面为山丘,北面为松脂厂,选址距离湄江约1km,周围250m内无居民点。
在古家坪工业区内的企业的生产废水经总渠排入湄江。厂址周围500m范围内敏感点分布情况见表4-1。
表4-1 厂址周围敏感点分布情况
敏感点名称 **村组 **村组 **邹屋 人口(人) 15 70 80 基本情况 位于建址北面,侧风向,距离建址约250m。 位于建址东面,下侧风向,距离建址约300m。 位于建址东面,下侧风向,距离建址约300m。
4.3.2污染源分布情况
⑴废气污染源
拟建厂址周围环境现有废气污染源主要是**县松脂厂、**冶炼厂、**县扎钢厂、**砖厂等,其排放的污染物详见表4—2。
表4-2 厂址周围污染源一览表
单位名称 **县松脂厂 **冶炼厂 **县轧钢厂 **砖厂 产品 松香 铅锭 型材 生产规模 (t/a) 1000 1000 5000 405.4 500 3.52 年污染物排放情况 废气(万3m) SO2 (t) 烟尘 废水(万(t) t) COD (kg) BOD (kg) 与建址距离(m) 50 50 300 50 100 已停产3年,预计今年生产松香1000t. 建设中 0.55 30 0.50 红砖 500万块/a 368.5 3.20 ⑵废水污染源
拟建项目纳污水体为湄江,厂址周围的废水主要污染源**松脂厂、**冶炼厂、**县扎钢厂等工业废水,废水及其COD排放量见表4-2。另还有村民的生活污水。
⑶ 噪声
评价区影响环境现状噪声的声源主要是工业噪声、交通噪声。 ⑷固体废弃物
评价区域内现状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村庄村民的生活垃圾一般沤制作肥料再利用,乡镇居民的垃圾一般统一运去垃圾场填埋;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蒙山县扎钢厂的炉渣,每年生炉渣100吨,运去砖厂制砖。
4.4 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所在地为**工业区,其环境功能区划执行如下: 4.4.1 环境空气:拟建厂址所在地属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
4.4.2 地表水水环境:湄江全河段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4.4.3 声环境:拟建厂址位于工业区内,故声环境功能划分为3类标准适用区。
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1监测点布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工业区,本评价在厂区周边区域设置3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监测点情况详见表5-1及附图3。
表5-1 空气监测布点情况
编号 1 2 3 监测点名称 古家村组 **化工厂 五金仓 具体位置 建址东面330m 建址南面100m 建址北面100m
5.1.2监测项目
SO2、NO2、TSP三项。 5.1.3监测频率
监测期为一期,连续5天,TSP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2小时,SO2、NO2小时平均浓度每天采用4次,每次45分钟,其日均浓度每日连续采样18小时。 5.1.4监测分析方法
按国家环保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规定方法进行分析。详见表5-2。
表5-2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项目名称 SO2 NO2 TSP 分析方法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Saltzman法 重量法 来源 GB/T15262-94 GB/T 135-95 GB/T132-95
5.1.5评价标准
对项目建址评价区域内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二类区,空气环境评价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取值见表5-3。
表5-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浓度限值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 年平均 二氧化硫 日平均 SO2 一小时平均 年平均 二氧化氮 日平均 NO2 一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年平均 日平均 0.24 0.20 0.30 0.12 (标准状态) 浓度单位 0.06 0.15 0.50 0.08 mg/m3
5.1.6评价方法
统计各监测点的小时浓度、日均浓度范围和超标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模式如下:
SiPiS0i式中:Pi — i 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 Si — i 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S0i —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Pi<1则符合标准,Pi>1则超标。
5.1.7 监测结果与评价
⑴ 二氧化硫(SO2) ①监测结果详见表5-4。
表5-4 SO2 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mg/m3)
监测地点 监测期间每日四次浓2日 3 4 <0.009 <0.009 <0.009 <0.009 <0.009 <0.009 1日 3 4 日 均 1 2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时间 1 2 1古家村组 <0.009 <0.009 2蒙山化工厂 <0.009 <0.009 3五金仓 <0.009 <0.009 度及日均浓度 日 均 1 2 3日 3 4 日 均 1 2 4日 3 4 日 均 1 2 5日 3 4 日 均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0.009 <0.009 <0.009 <0.009 <0.005
① 评价结果详见表5-5
表 5-5 SO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
项目 监测点 1 小时 2 平均值 3 1 日平 2 均值 3 <0.005 0% <0.005 0% <0.009 <0.005 0% 均未超标 0% <0.009 0% 浓度值范围(mg/m3) <0.009 超标率 0% 最大超标倍数
⑵ 二氧化氮(NO2)
① 监测结果详见表5-6。
表5-6 NO2 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mg/m3)
监测地点 时间 1 2 1日 3 4 监测期间每日四次3日 浓度及日均浓度 4日 3 4 日 均 1 5日 2 3 <0.004 <0.004 0.008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0.007 <0.004 <0.004 <0.004 0.010 0.011 0.011 0.012 0.012 0.010 3 4 日 均 1 2 <0.004 <0.004 0.008 <0.004 <0.004 <0.004 <0.004 0.008 <0.004 <0.004 0.007 0.011 0.014 0.013 0.011 2日 3 4 日 均 1 2 <0.004 <0.004 0.008 0.005 <0.004 <0.004 <0.004 0.007 0.005 <0.004 0.013 0.016 0.014 0.011 0.010 日 均 1 2 <0.004 <0.004 0.007 <0.004 <0.004 <0.004 <0.004 0.007 <0.004 <0.004 0.011 0.016 0.013 0.020 0.020 1古家村组 0.005 <0.004 2蒙山化工厂 0.005 <0.004 3五金仓 0.012 0.017 4 日 均 <0.004 0.007 <0.004 0.006 0.013 0.010
② 评价结果详见表5-7
表 5-7 NO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
项目 监测点 1 小时 2 平均值 3 1 日平 2 均值 3 0.010~0.014 0% 0.006~0.008 0% 0.010~0.020 0.007~0.008 0% 均未超标 0% <0.004 0% 浓度值范围(mg/m3) <0.004~0.005 超标率 0% 最大超标倍数
⑶ 总悬浮颗粒物(TSP)
① 监测结果详见表5-8。
表5-8 TSP 现状监测表 单位:(mg/m3)
监测期间日平均浓度 监测点 1日 1 2 3 0.013 0.018 0.114 2日 0.061 0.039 0.166 3日 0.069 0.058 0.116 4日 0.062 0.031 0.115 5日 0.066 0.046 0.119
② 评价结果见表5-9。
表5-9 TSP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
监测点 1 2 3 日均浓度值范围(mg/m3) 0.013~0.069 0.018~0.058 0.114~0.166 超标率 0% 0% 0% 均未超标 最大超标倍数
5.1.7.4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
项目周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统计结果见表5-10。
表5-10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统计表
污染物 监测位置 取值时间 1小时平均浓度 1**村组 日平均浓度 1小时平均浓度 2**化工厂 日平均浓度 1小时平均浓度 3五金仓 日平均浓度 0% 0% 0% 0% 超标 0% 0% 0% 超标 0% 0% 均未 0% 0% 均未 0% 超标 均未 超标率 标倍数 0% 0% 0% 最大超超标率 标倍数 率 标倍数 最大超SO2 NO2 TSP (TSP取值时间为日平均浓度 超标最大超
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做如下评述:
从各污染物的标准指数看,本次所选择的三个监测点位TSP、SO2、NO2三种污染物的标准指数均低于1,从不同监测点位对比分析看,五金仓NO2和TSP现状浓度明
显高于其余两个点位,其主要原因是五金仓位置的松脂厂产生的废气。
从总体看,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二级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三种污染物均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2.1断面设置
本评价设置3个监测断面:湄江河排污口上游500m设一个对照断面(I),排污口下游1000m削减断面(II),排污口下游3500m设一个控制混合断面(III)。监测断面位置详见附图3。 5.2.2 监测项目
pH、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NH3-N、石油类、挥发酚共7项。 5.2.3 监测频率
各监测点连续监测三天,每天采样1次。同时记录水温、流速。 5.2.4 分析方法
按国家环保局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方法。详见表5-11。
表5-11 地表水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污染物名称 pH CODmn CODcr BOD5 NH3-N 石油类 挥发酚 分析方法 玻璃电极法 高锰酸盐氧化法 重铬酸钾法 稀释与接种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检出下限 0.5 5 2 0.05 0.01 0.002 来源 GB6920-86 GB112- GB11914- GB7488-87 GB7479-87 GB/T148-1996 GB7490-87
5.2.5 评价标准
湄江河全河段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取值见表5-12。
表5-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Ⅲ类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 分类 限值 PH值(无量纲) 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化学需氧量(CODcr) BOD5 NH3-N 石油类 挥发酚 6-9 6 20 4 1.0 0.05 0.005 mg/L 单位 5.2.6 评价方法
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公式: ⑴单项水质参数
CiSiC0i式中:Si — i 污染物的单项标准指数; Ci — 第i 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C0i — 第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Si<1则符合标准,Si>1则超标。 ⑵pH的标准指数
7.0pHsd pHj≤7.0
SpHj7.0pHjpHj7.0SpHj pH su 7 .0 pHj>7.0
式中:SpH,j—pH标准指数; pHj—实测的pH值;
pHsd—地面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面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SpH,j<1则符合标准, SpH,j>1则超标。
5.2.7 监测结果与评价
⑴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13。
表5-13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L PH 断面 项目 (无量纲) 断面 I 断面 II 断面III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79 7.68 7.62 7.62 7.59 7.53 7.46 7.46 7.51 2.2 2.0 2.2 2.2 2.2 2.2 2.2 2.1 2.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 <2 <2 <2 <2 <2 <2 <2 <2 0.214 0.205 0.214 0.198 0.198 0.205 0.205 0.214 0.214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CODmn CODcr BOD5 NH3-N 石油类 挥发酚
⑵评价结果见表5-14。
表5-14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 单位:mg/L 断超标率% 面 平均值 I 平均Sij 浓度范围 PH 7.62~7.79 0 7.71 0.36 CODmn 2.0~2.2 0 2.1 0.35 CODcr <10 0 BOD5 <2 0 NH3-N 0.205~0.214 0 0.211 0.21 石油类 0.01 0 0.01 0.2 挥发酚 <0.002 0 <10 <0.5 <2 <0.5 <0.002 <0.4 断面 II 浓度范围 超标率 平均值 平均Sij 7.53~7.62 0 7.58 0.29 7.46~7.51 0 7.48 0.24 2.2 0 2.2 0.37 2.1~2.2 0 2.2 0.37 <10 0 <2 0 0.198~0.205 0 0.200 0.2 0.205~0.214 0 0.211 0.21 0.01 0 0.01 0.2 <0.002 0 <10 <0.5 <10 0 <2 <0.5 <2 0 <0.002 <0.4 <0.002 0 浓度范围 断超标率 面平均值 III 平均Sij 0.01 0 0.01 0.2 <10 <0.5 <2 <0.5 <0.002 <0.4
从现状监测结果和评价标准指数来看,湄江河评价河段水质参数远低于Ⅲ类水标准限值,水质现状良好,各水污染物均有一定环境容量。
5.4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4.1监测布点
在厂址周围共布设噪声监测点7个,分别是厂界东、南、西、北面10m处和古家村组、五金仓、蒙山化工厂。具体位置见附图3。 5.4.2监测方法及频率
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执行。每天分昼间和夜间两个时段各进行一次测定。 5.4.3评价标准
声环境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3类标准,具体取值见表5-15。
表5-1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值 等效声级LAeq:dB 类别 3 昼间 65 夜间 55
5.4.4评价量
将测得的环境噪声数据计算出等效声级值Leq作为评价值,用统计噪声级L10、L50、L90及标准偏差SD作为分析依据。
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模式如下:
1N0.01LiLeg10Lg10Ni1式中:Leq—等效连续A声级值,dB(A);
Li—第i次读取的A声级,dB(A); N—取样总数;
统计噪声级L10、L50、L90的物理意义如下: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中值;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标准偏差SD计算公式如下:
SD1NLiL2ni1式中:SD—标准偏差,表示测量时段内声级的离散度; L—N个瞬时声级的算术平均值,dB(A)。
5.4.5 监测结果与评价结果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16。
表5-16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项目 测点 昼 厂址东面 夜 昼 厂址南面 夜 厂址西面 昼 39 44 39 44 38 43 38.8 43.6 0.44 0.56 37 50 37 49 36 48 36.9 49.1 0.46 0.71 累积百分声级 等效声级标准偏差 σ 0.78 L10 48 L50 47 L90 46 Leq 46.7 夜 昼 厂址北面 夜 昼 古家村组 夜 昼 五金仓 夜 昼 蒙山化工厂 夜 36 48 38 44 38 47 39 46 39 36 47 37 43 37 46 39 46 38 35 46 37 42 37 46 38 45 38 35.8 46.9 37.3 42.9 37.1 46.2 38.7 45.6 38.3 0.45 0.70 0.44 0.59 0.43 0.53 0.48 0.49 0.46 监测结果表明,厂区周围和**村组、五金仓、**化工厂的声环境质量满足3类区域标准要求,昼间低于65 dB(A),夜间低于55 dB(A)。从监测值的标准偏差(SD)统计结果看,厂址西面测点的标准偏差低于其余点位,说明靠山的厂区西面,声源变化小,噪声离散程度不大。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1.1施工期扬尘的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的堆放、散装粉、粒状材料的装卸、拌料过程以及运输车辆在运载工程废土、回填土和散装建材时, 由于超载或无防护措施,常在运输途中散落,会产生大量扬尘。出入工地的施工机械的车轮轮胎和履带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沿途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碾轧形成灰尘,造成雨天泥泞,晴天风干,飘散飞扬;另外,清理平整场地中也会造成尘土飞扬。施工扬尘往往影响施工场地和附近区域的环境卫生和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为此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⑴开挖过程中,应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也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
⑵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将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 ⑶泥土运输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散落。
⑷运输车辆加蓬盖,且离开装、卸场地前应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
⑸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 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近距离,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场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不大。
6.1.2施工期废水的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地下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等;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盥洗水和冲厕水;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泥沙,而且会携带水泥、油类等各种污染物。排水过程产生的沉积物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可能造成污染。
工程施工期间,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在回填土堆放场、施工泥浆产生点附近应设置临时沉沙池,含泥沙雨水、泥浆水经沉沙池沉淀后回用到生产中。施工工地应建有化粪池,减轻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6.1.3施工期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机械、打桩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拆卸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时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不同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6-1。
表6-1 建设期间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强度值(测量距离10-15m)
机械设备 推土机 搅拌机 打桩机 噪声值范围dB(A) 78-96 72-85 95-105 机械设备 运输机器 挖土机 卷扬机 噪声值范围dB(A) 85-94 70-83 70-83 施工期噪声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使噪声值增加3~8dB,并在空旷地带的传播距离较远。最近居民点施工场地约250m,如不采取措施,该居民点居民生活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采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和先进工艺进行施工,并且禁止夜间进行施工。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对环境影响不大。 6.1.4施工期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作为道路及低矮地面的回填土,这部分废物只要及时清运,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队伍驻扎现场应设置专门生活垃圾箱和垃圾筒,由环卫部门来收集,统一处置,不允许随意抛弃。只要及时清运,施工期固体废物不会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综上,在加强施工管理和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后,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不大,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将逐渐消失。
6.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⑴评价区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大气污染过程与气象条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大气风场、温度层结、稳定度支配着污染物稀释、扩散、输送的过程与机制,决定其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本评价采用蒙
山县近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①气候特征概述
县年平均气温19.7℃,平均最高气温24.5℃,平均最低气温19.5℃,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4.5℃;年平均降雨量1738.7mm,全年有雨日(日雨量≥0.1mm)183天,3—6月份多,9—10月份少;县平均气压为999.67hPa。冬季在北方冷高压的控制下,气压较高。夏季在暖气团控制下,气压较低。
②风向、风速、污染系数
风向、风速、污染系数统计结果见表6-2和图6-1,从中可知,蒙山县主导风向为WNW,年平均发生频率为25%,该风向下年平均风速为2.5m/s;次主导风向为NW,年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10%;静风频率较高,为40%。污染系数最大的两个风向依次是WNW、NW,污染系数分别为10.00、4.76,即WNW、NW两个方位是主要污染方位。
表6-2 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及污染系数统计表
风 向 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m/s) 污染系数 风 向 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m/s) 污染系数 静风率
NNE 0 1.4 0 SSW 1 1.5 0.67 NE 0 1.3 0 SW 0 1.2 0 ENE 2 1.8 1.11 WSW 1 1.6 0.63 E ESE 4 5 1.8 2.0 2.22 2.50 W WNW 1 25 1.7 2.5 0.59 10.00 全年静风率为40% SE 1 1.7 0.59 NW 10 2.1 4.76 SSE 2 2.0 1.00 NNW 6 1.9 3.16 S 1 1.6 0.63 N 6 1.9 3.16
图6-1 蒙山县风频、风速玫瑰图
③大气稳定度
今年蒙山县大气稳定度发生频率统计结果见表6-3。
表6-3 大气稳定度年平均发生频率统计表
稳定度类型 年平均频率(%) A 1.4 B 14.5 C 2.8 D 55.3 E 9.9 F 16.1 从上表可以看出,项目拟建区域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出现频率最多,占55.3%,其次为F类,出现频率为16.1%,中性及稳定类占了81.4%。这说明建址区域多数情况是处于中性及稳定类的天气状态下。
④熏烟气象条件
熏烟的形成:在夜间,当存在辐射逆温时,高架连续点源排放的烟流排入稳定的逆温层中,形成平展型扩散,在源高度上形成一条狭长的高浓度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加,地面逐渐变暖,辐射逆温从地面开始破坏,逐渐向上发展。当辐射逆温破坏到烟流下边缘稍高一些时,在热力湍流的作用下,烟流中的污染物便发生了强烈的向下混合作用,增大了地面的污染物浓度。熏烟过程可一直进行到烟流上边缘处的逆温破坏为止。这过程多发生在日出后,过程持续在半小时左右。
⑵预测内容及污染源参数
由第一章第4节评价因子的筛选可知,营运期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一台4t/h和一台6t/h燃煤锅炉所排放的SO2和烟尘,故本评价主要预测两台锅炉同时运行时,SO2和烟尘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中,分除尘装置正常运行和事故排放两种情况,事故状态是指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和脱硫效率均为零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标的极端情况,持续时间约1小时。污染源参数见表6-4。
表6-4 污染源参数一览表
排放条件 正常排放 事故排放 烟囱高烟囱出口烟囱出口处最大烟气量 环境平均(m/s) 5.25 3污染物强度(mg/s) 烟尘 735 18375 SO2 4704 5880 度(m) 内径(m) 烟气温度(k) 45 1.2 323 453 温度(k) 292.7
⑶预测模式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 ①预测模式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方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c(mg/m3),可按式(6-1)计算。
Y2QexpF c 2 U 2 2 (6-1)
yzY
He2 三级评价: F 2 (6-2) exp22z
式中: x 、y、z——水平和垂直方向扩散参数,m;
Y——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
●最大地面浓度Cm及其下风距离xm采用式(6-3)及(6-4)计算。 2 Q
cmXmeUHe2P1
式中:cm(Xm)——一次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
(6-3)
Q——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u——烟囱高处平均风速(m/s);
He——有效源高(m);
P1——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按式(6-3)计算。
HeXm21/21/22112(6-4)
式中:Xm——最大落地浓度下风距离; α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α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γ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
1 2 1/ 2 2P111
111122H112e122e1(6-5)
式中:γ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
● 小风(1.5m/s>U10≥0.5m/s)静风(U10<0.5m/s气象条件下,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平均风向为X轴,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浓度cL(mg/m3)可按下式计算:
cLX,Y2Q•G3/22202(6-6)
式中η和G按下式计算:
201(XY2•He2)02222(6-7)
2
Us22Ge
2201•{12•se•(s)}12s(6-8)
sooet2/2dt(6-9)
SUX01(6-10)
●熏烟气象条件下,浓度值cf(mg/m3)可按下式计算:
cfQ2UhfyfY2exp22yfP(6-11)
式中:
PhfHe/z(6-12) (6-13)
yfyH/8Φ(P)的表达式及确定方法与6.1.4.3中的Φ(s)相同。σy、σz选取逆温层破坏前稳定层结的数值。(11)(12)、式中的hf ,σy和σz都是下风距离Xf ( 或时间tf ,tf=Xf/U )的函数,当给定Xf时,hf应由下述二式确定:
hfHhf(6-14) (6-15)
XfAh2f2Hhf式中A少△hf按下式计算:
ApacpU/4KchfHPz(6-16) (6-17) (6-18)
Kc4.186exp99xd/dZ3.22103,J/m•s•K式中:△H——烟气抬升高度,m;
pa——大气密度,g/m3; cp——大气定压比热,J/(g. K);
dθ/dZ——位温梯度,K/m,dθ/dZdTa/dZ+0.0098,Ta为大气温度,如无实测值,d
θ/dZ.可在0.005至0.015K./m之间选取,弱稳定(D~E)可取下限,强稳定(F)可取上限。
②参数的确定
●排气筒几何高度处的平均风速
HUU1010p式中:U10—气象台(站)在10m高度处观测的风速,m/s;
p—风速高度指数,各稳定度等级下的p值:B类为0.15, C类为0.20,D类为0.25,E、F类为0.30。 ● 扩散参数
yr1X1zr2X2式中:r1、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r2、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 排气筒有效高度
HeHH H-烟气抬升高度,m。
烟气抬升高度(H)计算公式根据排放源的烟气热释放率Qh的大小来确定,Qh计
式中:H—排气筒几何高度,m;
算公式如下:
Qh0.35PQrTsTTs式中:Qh—烟气热释放率,KJ/s; Pa—大气压力,hPa; Qr—实际排烟率,m3/s; Ts—烟气出口温度,k; Ta—环境大气温度,k。
经计算,本项目排放源的烟气热释放率Qh为172.3 KJ/s,按HJ/T2.2—93导则技术规定,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当Qh≤1700 KJ/s或ΔT<35K时,
21.5VsD0.01QhH U式中: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
D——排气筒出口直径,m;
U——排气筒出口处风速,m/s。 有风时,稳定条件,按下式计算ΔH:
H Q 1 3 dT a 0 .0098 U 3 1hdZ
dT式中: a——排气筒几何高度以上的大气温度梯度,K/m;
dZ静风和小风,按下式计算ΔH:
dTH5.50Qa0.0098dZ14h3813
⑷预测结果与分析评价 ① 预测结果
●有风气象条件下(取主导风向WNW,U10=2.5m/s,大气稳定度为B、D、F),一次取样时间(30min)的SO2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及各关心点地面浓度(叠加背景值)。详见表6-5。
表6-5 有风条件下,一次取样时间(30min)预测结果
稳定度 项目 最大地面浓度(mg/m3) SO2 B D F 0.09 0.07 0.03 距烟囱下风向距离(m) 各 关 心 点 地 面 浓 度 (mg/m3) SO2 366 833 2567 石板村组 SO2 <0.009 <0.009 <0.009 古家村组 SO2 <0.009 <0.009 <0.009 文圩秀才邹屋 SO2 <0.009 <0.009 <0.009
●有风气象条件下(取主导风向WNW,U10=2.5m/s,大气稳定度为B、D、F),
24小时取样时间的SO2及烟尘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及各关心点地面浓度(叠加背景值)。
经预测计算,正常排放情况下烟尘最大落地浓度均远低于环境背景浓度值,叠加后也低于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故表6-6仅统计SO2的预测值。
表6-6 有风条件下,24小时取样时间预测结果
稳定度 项目 最大地面浓度(mg/m3) 距烟囱下风向距离(m) 各 关 心 点 地 面 浓 度 (mg/m3) 石板村组 SO2 SO2 SO2 B 0.030 366 <0.005 D 0.020 833 <0.005 F 0.010 2567 <0.005 古家村组 SO2 0.010 <0.005 <0.005 文圩秀才邹屋 SO2 0.005 0.005 0.005
●静风气象条件下(取U10=<0.5m/s,大气稳定度为B、D),一次取样时间(30min)的SO2最大地面浓度及各关心点地面浓度(叠加背景值)。详见表6-7。
表6-7 静风条件下,一次取样时间(30min)预测结果
稳定度 项目 最大地面浓度(mg/m3) 各 关 心 点 地 面 浓 度 (mg/m3) SO2 B D 0.25 0.21 石板村组 SO2 <0.009 <0.009 古家村组 SO2 0.01 0.02 文圩秀才邹屋 SO2 <0.009 <0.009
●静风气象条件下(取U10=<0.5m/s,大气稳定度为B、D,24小时取样时间的SO2及烟尘最大地面浓度及各关心点地面浓度(叠加背景值)。
经预测计算,正常排放情况下烟尘落地浓度很小,对环境背景值造成的增量很小,叠加后也远低于二级标准,故表6-8仅统计SO2的预测值
表6-8 静风条件下,24小时取样时间预测结果
稳定度 项目 最大地面浓度(mg/m3) 各 关 心 点 地 面 浓 度 (mg/m3) **村组 SO2 SO2 B 0.09 <0.005 D 0.10 <0.005 **村组 SO2 <0.005 0.01 **邹屋 SO2 <0.005 <0.005
●熏烟气象条件下地面浓度分布预测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气象条件统计情况,熏烟扩散预测选择WNW风向、风速选用2.5m/s,大气稳定度选择D。熏烟条件下各关心点地面浓度详见表6-9,浓度分布详见图6-2。
表6-9 熏烟条件下,一次取样时间各关心点浓度预测结果
稳定度 项目 SO2 最大地面浓度(mg/m3) 烟尘 最大地面浓度位置下风向距离 各 关 心 SO2 **村组 烟尘 0.031 65 <0.009 0.110 D 0.46 点 地 面 浓 度 (mg/m3) SO2 **村组 烟尘 SO2 **邹屋 烟尘 <0.009 0.041 <0.009 0.028
●事故排放时,有风气象条件下(取主导风向WNW,U10=2.5m/s,大气稳定度为B、D、F),一次取样时间(30min)的SO2及烟尘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及各关心点地面浓度(叠加背景值)。详见表6-10。
表6-10 事故排放,有风条件下,一次取样时间(30min)预测结果
稳定度 项目 SO2 烟尘 最大落地浓度位置距烟囱下风向距离(m) 各 关 心 点 地 面 浓 度 (mg/m3) SO2 烟尘 SO2 **村组 烟尘 SO2 **村组 烟尘 SO2 **邹屋 烟尘 0.037 0.030 0.030 0.0 <0.009 0.046 <0.009 0.046 <0.009 0.042 <0.009 0.035 <0.009 0.035 <0.009 B 0.11 0.1 388 318 <0.009 D 0.08 0.758 4 583 <0.009 F 0.04 0.856 3143 1153 <0.009 最大地面浓度(mg/m3)
● 事故排放时,静风气象条件下(取U10<0.5m/s,大气稳定度为B、D=,一次取样时间(30min)的SO2及烟尘最大地面浓度及各关心点地面浓度(叠加背景值)。详见表6-11。
表6-11 事故排放,静风条件下,一次取样时间(30min)预测结果
稳定度 项目 SO2 烟尘 各 关 心 点 地 面 浓 度 (mg/m3) SO2 **村组 烟尘 SO2 **村组 烟尘 SO2 **邹屋 烟尘 0.051 0.010 0.062 <0.009 0.770 <0.009 0.024 0.01 0.035 0.02 B 0.31 1.171 <0.009 D 0.26 2.867 <0.009 最大地面浓度(mg/m3) ②分析与评价 ●正常排放时
有风, B、D、F稳定度,一次取样时间(叠加背景值),SO2最大落地浓度评价指数分别为0.18、0.14、0.06,各环境关心点地面浓度为环境背景值,均远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有风,B、D、F稳定度,24小时取样时间(叠加背景值),SO2最大落地浓度评价指数分别为0.2、0.13、0.07,各环境关心点地面浓度为环境背景值,均远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TSP最大落地浓度远低于环境背景浓度,对环境背景浓度值改变不大,叠加后也远低于二级标准限值。
静风,B、D稳定度,一次取样时间(叠加背景值),SO2最大落地浓度评价指数分别为0.5、0.42,各环境关心点均远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静风,B、D稳定度,24小时取样时间(叠加背景值),SO2最大落地浓度评价指数分别为0.6、0.67,各环境关心点均远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TSP最大落地浓度远低于环境背景浓度,对环境背景浓度值改变不大,叠加后也远低于二级标准限值。
●事故排放时
有风, B、D、F稳定度,一次取样时间(叠加背景值),SO2最大落地浓度评价指数分别为0.22、0.16、0.08,各环境关心点地面浓度为环境背景值,均远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TSP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1mg/m3、0.758mg/m3、0.856mg/m3,对下风方向部分区域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各环境关心点的TSP浓度仍为环境背景值。
静风,B、D稳定度,一次取样时间(叠加背景值),SO2最大落地浓度评价指数分别为0.62、0.52,各环境关心点均远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TSP最大落地浓度值较高,分别为1.171、2.867 mg/m3,各环境关心点中,古家村组由于距厂区较近,在D稳定度下,地面浓度达到0.770 mg/m3,受影响程度较大。
●熏烟气象条件,正常排放时
熏烟气象条件下,SO2最大落地浓度为0.46mg/m3,评价指数为0.92,低于二级标准限值,各关心点地面浓度均低于二级标准限值;TSP最大落地浓度为0.110mg/m3对环境影响不大。
●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部分工序会产生恶臭,对厂区内及厂界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通过对原厂区及周边实地调查,距原厂界约20m的一处居民点受恶臭影响不大。最近的居民点距新厂区厂界约250m ,估计恶臭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影响不大。
●小结
在项目大气污染物正常排放的条件下,有风或静风时,不同取样时间各大气稳定度下的各污染物地面浓度均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
值;熏烟气象条件时SO2最大落地浓度能够达标,各关心点地面浓度低于二级标准限值,TSP最大落地浓度也较低。
在项目大气污染物事故排放的条件下,有风时或静风时,SO2最大落地浓度值仍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但 TSP最大落地浓度较大,特别是扩散能力较差的D稳定度时,对古家村组环境关心点都会有一定影响。这是因为锅炉烟气除尘设备失效后,烟尘排放强度数十倍于正常排放时的强度,但除尘设备对SO2的去除率不高,即使失效,对SO2排放强度的影响也不大,对其落地浓度值影响不大。
综上,项目在污染物正常排放时,各气象条件下的污染物落地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但污染物事故排放时,TSP的地面浓度较高,对区域大气环境和古家村组环境关心点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故项目应加强环境管理和设备维护,保证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6.2.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⑴纳污水体水文参数
湄江评价河段水文参数见表6-12。
表6-12 湄江水文参数
水文参数 时期 多年平均 90%保证率 枯水期 4 3.1 50 35 28.5 18.2 0.19 0.17 平均水深(m) 平均河宽(m) 平均流量(m3/s) 平均流速(m/s) ⑵预测内容与污染源参数 ① 预测内容
由第一章第4节营运期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的筛选可知,在项目所排放的污染物中,营运期对湄江水质影响最大的是COD,故采用COD 为预测因子。按HJ/T2.1-93,本评价预测枯水期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废水对评价河段水质的影响。
②污染源参数
项目废水污染源参数见表6-13。
表6-13 污染物排放参数 排放情况 正常排放 事故排放 污染物 COD COD 污水排放量 0.028m3/s 0.028m3/s 污染物排放浓度 100mg/L 350 mg/L
⑶预测模式的选择和计算参数的确定 ①预测模式的选择
●项目污染物属非持久性污染物,本评价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按HJ/T2.1-93,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中的岸边排放模式,见下式。
cPQPxc x,yexpK1ch12800uHMxuy
uy2u2By2expexp4Mx4Mxyy式中:C(x,y)——(x,y)点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
K1——耗氧系数,1/d;
u——x方向流速(表示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H——平均水深,m; My——横向混合系数,m2/s; B——河流宽度,m。
●混合过程段长度可由下式估算:
0.4B0.6aBul0.058H0.0065BgHI12
式中:a——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g——重力加速度,m/s2; I——河流底坡,m/m。
●充分混合段采用S-P模式计算。
② 参数的确定
●耗氧系数K1采用两点法确定 ●横向混合系数采用泰勒法确定
⑷预测结果 ①废水正常排放时
经计算,项目污水混合过程段长度为567m ,混合过程段CODcr浓度变化(叠加本底浓度)详见表6-14。
表6-14 污水正常排放时,CODcr在混合过程段浓度分布
X(m)\\c(mg/L)/Y(m) 10 60 110 160 210 260 310 360 410 460 510 560 0 6.0434 5.4205 5.3042 5.2457 5.208 5.1807 5.1597 5.1427 5.1287 5.1166 5.1061 5.0966 5 5.488 5.3698 5.2833 5.2337 5.2002 5.1756 5.1566 5.1413 5.1285 5.1175 5.1078 5.0991 10 5.0493 5.2513 5.2284 5.201 5.1785 5.1606 5.1462 5.1343 5.1241 5.1151 5.1069 5.0993 15 20 25 30 35 4.9991 4.9962 5.0113 5.0363 5.058 5.0737 5.084 5.0901 5.0932 5.094 5.0931 5.091 xcc0expK1800u5.0002 4.9991 4.9991 4.9991 5.1309 5.0508 5.0125 4.9991 5.15 5.0944 5.0471 5.0199 5.1561 5.1095 5.0704 5.045 5.1476 5.1142 5.0849 5.065 5.13 5.115 5.0936 5.07 5.1309 5.1138 5.0984 5.0878 5.1236 5.1115 5.1005 5.0929 5.1168 5.1083 5.1005 5.0951 5.1103 5.1045 5.0991 5.0953 5.104 5.1003 5.0966 5.0941 5.0979 5.0956 5.0933 5.0916 600 5.07 5.0926 5.0935 5.093 5.0917 5.0902 5.01 5.0887 从表6-14可以看出污染物CODcr在混合过程段逐渐混合的过程,由于污水排放量较小,即使在浓度最大的污水排放口处,CODcr的浓度也远低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限值,对河流水质影响不大。
鉴于上述情况,正常排放条件下,就不再预测完全混合断面以下河段CODcr对的水质影响。
②废水事故排放时
事故排放时,废水中各污染物的浓度均超过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混合过程段CODcr浓度变化(叠加本底浓度)详见表6-15。
表6-15 污水事故排放时,CODcr在混合过程段浓度分布
X(m)\\c(mg/L)/Y(m) 10 60 110 160 210 260 310 360 410 460 510 560 600 0 8. 6.48 6.09 5.67 5.7761 5.6921 5.6299 5.582 5.42 5.5135 5.4879 5.4663 5.4511 5 6.7104 6.3082 6.0167 5.87 5.749 5.6743 5.6191 5.5769 5.36 5.5165 5.494 5.4748 5.4611 10 5.1747 5.34 5.8247 5.7401 5.6729 5.6218 5.5828 5.5525 5.5281 5.5079 5.4907 5.4755 5.45 15 20 25 30 35 4.9991 5.0006 5.08 5.1637 5.2512 5.3176 5.365 5.3979 5.42 5.4342 5.4426 5.4466 5.4475 5.003 4.9991 4.9991 4.9991 5.4721 5.1915 5.0577 5.0106 5.5814 5.3558 5.1901 5.095 5.5829 5.4199 5.2833 5.1943 5.58 5.4479 5.3453 5.2758 5.57 5.462 5.3872 5.3358 5.5291 5.4693 5.4155 5.3783 5.5149 5.4725 5.4341 5.4075 5.5025 5.4729 5.4457 5.4268 5.4913 5.4711 5.4522 5.439 5.4807 5.4676 5.49 5.4458 5.4706 5.4628 5.47 5.4488 5.4628 5.4582 5.453 5.449 从表6-15可以看出事故排放时,污染物CODcr在混合过程段逐渐混合的过程,由于污水排放量较小,即使在浓度最大的污水排放口处,CODcr的浓度也低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限值,对河流水质影响不大。
鉴于上述情况,事故排放条件下,就不再预测完全混合断面以下河段CODcr对的水质影响。
综上,由于污水排放量远小于河流流量,且河流水质参数本底值低,在污水正常或事故排放时,评价河段中CODcr的浓度值均不超标,但事故排放时污染物的排放量
和排放浓度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因此,项目污染物必须做到达标排放。
6.2.3声环境影响评价
⑴评价因子
等效声连续A声级Leq为评价因子。 ⑵评价选择模式
采用点声源距离衰减模式:
rLeq(r)Leq(r0)20lg()Leqr0
式中:Leq(r)--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连续A声级,dB(A);
Leq(r0)--参考位置r0处的等效连续A声级,dB(A); 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
ΔLeq--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dB(A) ⑶评价结果
经过预测,各噪声源产生的噪音经车间墙体,厂界围墙隔音和空气传播衰减,在厂界外叠加后,其叠加值大部分能够达到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但东北面锅炉房外厂界噪声可能超标,夜间超标更加严重,距项目最近的石板村组居民点与厂界距离约有250m,经空气传播衰减后,项目产生噪声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 6.2.4卫生防护距离
项目技改完成后,缫丝规模共有8000绪>5000绪,蒙山平均风速为1.9m/s<2.0m/s,根据GB18080-2000《缫丝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其卫生防护距离为250m。最近居民点与项目距离约250m,符合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7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建议
7.1 废水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建议
技改项目投产后,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COD为100mg/L)排放,全厂废水排放量为73.47万m3/a,COD排放量为73.47t/a。湄江河蒙山河段污染物本底值低,水环境容量较大,项目排放的COD能够满足其水环境容量要求。建议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指标为73.47t/a。
7.2废气SO2和烟尘总量控制目标建议
技改项目投产后,拟以含硫量为0.7%的低硫煤作燃料,锅炉烟气经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SO2排放浓度为6mg/m3,烟尘排放浓度为140mg/m3,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Ⅱ时段的排放标准。SO2和烟尘总量控制建议目标按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Ⅱ时段的排放标准(SO2浓度900mg/m3、烟尘浓度200mg/m3)计算,全厂锅炉废气排放量为6300万m3/a,SO2排放量为56.7t/a,烟尘排放量为12.6t/a。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较大,项目排放的SO2和烟尘能够满足其大气环境容量要求。建议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SO2总量控制指标为56.7t/a,烟尘总量控制指标为12.6t/a。
8 主要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8.1 废气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8.1.1废气排放的基本要求
项目产生的废气为一台4t/h锅炉和一台6t/h锅炉的燃煤废气,为使废气排放达到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项目配套的废气处理设备需达到的处理能力见表8-1。
表8-1 废气处理设备最低处理能力要求
污染物 SO2 1. 烟尘 3500 200 94.3 烟气量(万m3/h) 处理前浓度(mg/m3) 处理后浓度(mg/m3) 1120 900 去除率(%) 19.6 8.1.2项目拟采取的废气处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对本项目废气拟采取的是每台锅炉配备一套文丘里麻石水膜除尘器进行处理。该技术设备是离心式与文丘里组合的高效湿式除尘器,是国内较为成熟和常用的湿法除尘技术。其原理为:含尘气流水平进入文丘里喷管,与喷入的雾化水紧密接触,之后一同进入离心旋风筒体旋转向上,再次与筒壁均匀分布的自上而下流动的水膜接触,进行离心分离尘粒,脱水净化。表8-2为WMCф1000型文丘里麻石水膜除尘器技术参数。
表8-2 WMCф1000型湿式除尘器技术参数
参数 型号 WMCф1000 处理风量(万m3/h) 耗水量(t/h) 适配锅炉(t/h) 1~1.2 3.5~4.5 4,6 备注 净化效率大于95%,阻力小于1500pa。 其SO2去除率为20%左右,如采用石灰乳喷淋,脱硫率可达60%。锅炉烟气采用文丘里麻石水膜除尘器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并且当原煤含硫量大于0.7%时,可以将除尘用水改为石灰乳,以保证废气达标排放。
项目现有一套文丘里麻石水膜除尘器,能够满足一台4t/h锅炉废气处理需求,需新增一套除尘设备以配套6t/h锅炉,废气处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见表8-3。
表8-3 废气处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单位:万元
项目 金额 6t/h锅炉除尘器 4t/h锅炉除尘器 总计 设备投资 21.5 21.5 设备折旧费 2 1.2 年运行电费 2 1.2 9.5 年运行水费 1.6 1 维护费用 0.3 0.2 从以上分析可知:项目采取的废气处理措施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易操作,并
且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的特点,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都是切实可行的。
8.2 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8.2.1废水排放的基本要求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所排废水通过排污渠排入湄江河,湄江河为Ⅲ类水体,根据GB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所排放的废水应执行一级排放标准。项目废水处理系统需达到的处理能力见表8-4。
表8-4 废水处理设备最低处理能力要求
污染物 COD BOD5 SS 氨氮 PH 6.44 73.47 烟气量(万m3/h) 处理前浓度(mg/m3) 处理后浓度(mg/m3) 371 153 729 处理前已达标 6~9 100 20 70 去除率(%) 73 87 90
8.2.2项目拟采取的废水处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全厂废水排放及治理工艺流程见图8-1。
图8-1 全厂废水处理流程图
⑴“多级沉淀”配套“灰水分离器”
灰水分离器是采用离心分离的原理将悬浮物从锅炉除尘及冲灰水中分离出来。含悬浮物的废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悬浮颗粒和废水的质量不同,所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质量大的被甩到外圈,质量小的则留在内圈,通过不同的出口将它们分别引导出来,利用此原理就可分离废水中悬浮颗粒,使废水得以净化。
项目拟采用的灰水分离器属压力式水力旋流器,液体依靠水泵压力由切线方向进入设备,造成旋转运动产生离心力。压力水力旋流器直径小于500mm,体积小,单位容积的处理能力高,可达1000m3/m2,其优点还有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安装维护;缺点是水泵和设备易磨损,耗电较多。
锅炉冲灰及除尘废水SS浓度较高(3000mg/L),经多级沉淀和灰水分离器处理后,SS的去除率可达98%。
⑵“厌氧——好氧”生化处理
①原理:厌氧池利用池内兼性厌氧菌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酸性发酵,降解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废水再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溶解氧和填料上附着的大量微生物共同作用下被氧化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
②其具体处理流程见图8-2。
图8-2 废水生化处理流程图 ③技术经济指标
CODcr去除率:80%~95% BOD5去除率:≥90%
处理成本一般为0.5元/m3废水。(包括电费、人工费、药剂费等)
④工艺特点
● 使用范围广,可处理BOD5/CODcr≥0.2的各种有机废水。 ●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可在常温条件下运转。
● 剩余污泥排放量少,可节省运转费及投资,同时减少了二次污染。(处理CODcr<2000mg/L的污水,剩余污泥回流至调节池,可数年内不外排污泥,不需要设置污泥处理装置。)
● 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易于掌握。 ● 基建投资合理,运转费用低,占地少。 ⑶废水处理系统基建投资及运行费用见表8-5。
表8-5 废水处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单位:万元
项目 金额 废水处理系统 合计 土建投资 50 59.4 设备投资 9.4 设备折旧费 0.9 年运行费 38 40.5 维护费用 1.6 经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污水能够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考虑也是合理的。据以上分析认为,项目拟采取的废水处理措施是可行的。
8.3 噪声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噪声控制主要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降低噪声源强;各车间内采用消音、隔音、减震、屏障等处理措施,降低厂内、厂界外噪声。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厂界噪声基本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并且,项目周围250m范围内无居民点,噪声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不大。
8.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煤渣,年产生量约为1504.8t,售卖给水泥厂或砖厂用作辅助原料,可实现固废零排放。但煤渣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如不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煤渣受风吹或车辆碾压将产生扬尘污染,如受雨水冲刷将产生废水,造成
空气或水环境的二次污染。为避免此类污染,建议项目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⑴原煤和煤渣都必须堆存于能避免风吹、雨淋和雨水径流冲刷的煤仓内。 ⑵仓库外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并且和沉淀池相连通。 ⑶原煤与煤渣表面经常洒水湿润,减轻扬尘。
⑷车辆装载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灰渣洒落。 ⑸运输过程中避免超载,表面应覆盖棚布等遮盖材料。
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1 经济效益
9.1.1直接经济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98.40万元。其中新增建设投资2998.40万元,利用原有固定资产500万元,新增流动资金30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20412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8万元,年均2万元,年均所得税472万元,年均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8.27%,税后投资回收期6.18年(含建设期2年),企业内部经济效益良好。 9.1.2 间接经济效益
⑴项目投产营运后,可带动蒙山县桑蚕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2004年为例,企业直接支付给本县农民的蚕茧款为2752万元,全县人均收入150元,蚕农平均每户收入2300元。
⑵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加就业人数,现在企业全年长期安排的农村劳动力平均400人,季节性安排农村劳动力100人;年工资总额在300万元以上,平均工人年收入7000元以上。项目投入运营后,新增就业人数约500人,总数达到900人左右,年工资总额在660万元以上,为蒙山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起到积极作用。
⑶项目投产运营后,每年新增税金13万元,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⑷项目投产运营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当地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9.2 环保投资估算
从第八章可知,项目环保设施总投资约为80.9万元,占新增基建投资2998.4万元的2.7%, 说明环保措施在项目总投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与项目实施可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相比是合理的。
9.3 环境损失
⑴项目年耗新水量706200m3,水资源损失费约72万元/年。 ⑵废水、锅炉烟气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共计约50万元/年。 ⑶合计:122万元/年。
9.4 环境影响损益分析
损益比=环境损失总值/项目经济效益总值
项目投产后,年平均新增利税总额为1453万元,年环境损失总值为122万元,损益比为11.9∶1,表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项目的建设是合理的。
综上,项目和相应环保措施的实施,从经济损益、社会效益分析都是可行的。
10 项目选址及总平面布置的可行性分析
10.1 厂区选址可行性分析
10.1.1 基本条件
⑴交通运输
项目厂区选址距**县城约3km,距321国道约1km。东南至**1 km,西至**186 km,北至**145 km,均有二级公路相通;厂址离铁路最近距离139 km,南距**镇码头109 km,可沿江直达梧州、肇庆、广州和港澳。公路和水运交通十分方便,县境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为项目的原料供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⑵供电、给水
厂址旁有110KV**变电站,供电有保证。
拟建项目生产生活实际新水耗量为2536.2 m3/d,距厂址1km有三石江流经厂址,据有关部门检测,水质达到Ⅰ类水标准,平均流量2.45m3/s,完全能够满足项目用水要求。
⑶原料供应
项目每年需要干茧1860吨,折鲜茧约4836吨。近年来,由于蚕茧价格稳步攀升,农民种桑养蚕得到了很好的实惠,生产积极性很高,不少农民自发扩大养蚕规模,**县养蚕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发展,蚕茧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保证了项目原材料的供应。 10.1.2 环境条件
⑴地形、地貌、地质
厂区选址所在位置西面及西北面靠山,东面面向平原、台地,海拔150m左右,厂址在历史上从未受到洪水、内涝的影响。基岩为中泥盆纪砂页岩。地震烈度Ⅵ度以下。土壤承载力大于220KN/m2。
⑵污染系数
对于高度较低的烟囱,风向与风速组成的污染系数对厂址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所在区域污染系数最大的两个风向依次是WNW、NW,污染系数分别为10.00、4.76,即WNW、NW两个方位是主要污染方位。拟建厂址周围几个居民点位于厂址侧风向,从污染系数角度来看,项目选址是合理的。从厂区所在位置地形考虑,厂区东面部分区域可能会因山谷风或过山气流的影响,污染程度高于其它方位,但因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小,该区域的大气污染物地面浓度也将低于二级标准,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⑶饮用水集中取水点
项目产生的废水排入湄江河,对河流水质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饮用水取水点与废水排放口相对位置就应在选址考虑范围之内,项目污水排放口位于蒙山县城饮用水取水点下游,排放口下游无饮用、工农业集中取水点。
⑷环境背景值
项目的运行将会排放一定量的污染物,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将会增加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负担,如果各项环境指标的背景值过高,就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从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章节可知,项目选址区域环境现状良好,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完全能够满足项目污染物的排放。 10.1.3规划符合性
**工业区是**县从促进工业发展,保护县城文物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所规划的工业区。项目选址位于工业区内,符合蒙山县发展规划。
综上,从各个方面考虑,该厂区选址是可行的,适合本项目的实施。
10.2 厂区总平面布置可行性分析
说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厂区总平面布置的描述与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布
置图部分不相符合,从环保角度和工厂设计合理性分析,建议业主采用可研报告所描述的厂区总平面布置。以下可行性分析也以可研报告为依据。 10.2.1功能分区及布置
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厂区按功能划分为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两大区。生产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捻丝区(北面为配电区)、仓库区、缫丝区、废水处理区(北面为缫丝副产品生产区和热能区);办公生活区自西向东方向依次为生活区,办公区。各区之间以道路或绿化带分开,均有专门出入口与厂内主干道相通,分流明确,互不干扰。 10.2.2物流交通
厂区拟建两个大门,一个(主门)设在厂区东南部,位于办公区和缫丝区前;一个设在东北部,方便原料和燃料的进出。 10.2.3污染源分布
项目主要污染源——供热锅炉位于厂区东北部,靠近主要用汽的缫丝区,减少了热量损耗、管路投资和维护费用;其下风向为厂区外旱地,办公区与生活区位于烟囱侧风向,受其影响较小。
10.2.4 绿化、隔离
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有一定的缓冲距离,并且生活区植有绿化带,这将进一步的减轻生产区对生活区的环境影响。整个厂区与外界有围墙隔离,并且墙外也种植绿化带,这对降低粉尘和噪声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是有益的。
综上,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合理的。
11 清洁生产评价
11.1技改前后清洁生产水平对比
项目技改完成后白厂丝产量为600t/a,比技改前生产能力翻了一倍,另外增加了600t/a的捻线丝生产项目。技改前后的资源消耗指标、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基本相同,但在污染物产生指标中,由于项目使用低硫煤(含硫量低于0.7%),单位产品SO2的产生量减少了72%,其指标水平大幅提高。
11.2技改后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11.2.1评价方法的确定
由于没有本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故本次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11.2.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确定
依据生命周期分析的原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应能覆盖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各个主要环节,尤其对生产过程,既要考虑对资源的使用,又要考虑污染物的产生,因而本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选取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四大类指标。
11.2.3指标等级划分
原材料和产品指标难于量化,采取定量评价,指标等级粗分为三个等级,见表11-1。
表11-1 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定性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
等级 等级分值 分值范围 [0,1.0] 低 [0,0.30) 中 [0.30,0.70) 高 [0.70,1.0] 类比调查国内数家缫丝企业的资源利用和污染物产生数据。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指标分为五个等级,见表11-2。
表11-2 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定量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
等级 等级分值 分值范围 [0,1.0] 很差 [0,0.20) 较差 一般 较清洁 清洁 [0.20,0.40) [0.40,0.60) [0.60,0.80) [0.80,1.0] 一、资源指标 耗水量t/t(白厂丝) 耗水量t/t(捻线丝) 耗电量KWh/t(白厂丝) 耗电量KWh/t(捻线丝) 耗煤量t/t(白厂丝) 耗煤量t/t(捻线丝) 副产品回收率% >1400 >100 >4000 >14000 >13 >0.7 <80 (1200,1400] (1000,1200] (800,1000] (80,100] (60,80] (40,60] ≤800 ≤40 ≤2500 ≤10000 ≤8 ≤0.3 100 (3800,4000) (3500,3800] (2500,3500] (13000,14000] (12,13] (12000,13000] (10,12] (10000,12000] (8,10] (0.3,0.5] [95,100﹚ (0.6,0.7] (0.5,0.6] [80,90﹚ [90,95﹚ 二、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水产生量t/t(白厂丝) 废水产生量t/t(捻线丝) CODcr kg/t(白厂丝) CODcr kg/t(捻线丝) SO2 kg/t(白厂丝) SO2kg/t(捻线丝) 烟尘产生量kg/t(白厂丝) 烟尘产生量kg/t(捻线丝) 固废产生量kg/t(白厂丝) 固废产生量kg/t(捻线丝) >1300 >80 >550 >22 >130 >8 >420 >20 >2.8 >0.14 (1200,1300] (950,1200] (70,80] (500,550] (20,22] (55,70] (420,500] (18,20] (750,950] (35,55] (300,420] (15,18] (80,100] (3,5] (300,350] (12,16] (1.8,2.2] ≤750 ≤35 ≤300 ≤15 ≤80 ≤3 ≤300 ≤12 ≤1.8 ≤0.08 (120,130] (100,120] (7,8] (5,7] ﹙400,420] (350,400] (18,20] (16,18] (2.6,2.8] (2.2,2.6] (0.12,0.14] (0.10,0.12] (0.08,0.10] ⑷ 权重值的确定
清洁生产评价的等级分值范围为0~1,为数据评价直观起见,对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采用百分制,因而所有指标的总权重值应为100。在各项指标(包括分指标)的权重确定过程中,1998年在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清洁生产内容和要求”项目研究中,采用了专家调查打分法。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1-3。
表11-3 清洁生产指标权重值专家调查结果
原材料指标 评价 指标 毒性 7 生态 影响 6 可再 生性 4 25 资源指标 能耗 11 水耗 10 29 其它 8 污染物产生指标 29 能源 强度 4 可回收利用性 4 销售 3 产品指标 使用 4 17 总权重值 100 寿命 优化 5 报废 5 权重 评价 指标 权重 ⑸ 评价结果
●项目缫丝生产各指标评价结果详见下列表11-4~11-7。
表11-4 原材料指标评价结果
原材料指标 毒性 生态影响 可再生性 能源强度 可回收利用性 合计 状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差 指标权重 7 6 4 4 4 25 等级划分 1.0 1 1.0 1 0.2 得分 7 6 4 4 0.8 21.8
表11-5 产品指标评价结果
产品指标 销售 使用 状况 良好 良好 指标权重 3 4 等级划分 0.9 1 得分 2.7 4 寿命优化 报废 合计 中 良好 5 5 17 0.5 0.8 2.5 4.0 13.2 表11-6 资源指标评价结果
资源指标 耗水量 耗电量 耗煤量 副产品回收率 合计 状况 1100t/t(白厂丝) 3000KWh/t(白厂丝) 10t/t(白厂丝) 100% 指标权重 10 5 6 8 29 等级划分 0.5 0.7 0.8 1 得分 5 3.5 4.8 8 21.3 表11-7 污染物产生指标评价结果
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水产生量 CODcr的产生量 SO2的产生量 烟尘产生量 固废产生量 合计 状况 1077t/t(白厂丝) 403.8kg/t(白厂丝) 112 kg/t(白厂丝) 350kg/t(白厂丝) 2.4t/t(白厂丝) 指标权重 5 10 6 4 4 29 等级划分 0.6 0.7 0.5 0.6 0.6 得分 3 7 3 2.4 2.4 17.8 项目缫丝生产清洁生产累计总分值为74.1。
● 项目捻线丝生产各指标评价结果详见下列表11-8~11-11。
表11-8 原材料指标评价结果
原材料指标 毒性 生态影响 可再生性 能源强度 状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指标权重 7 6 4 4 等级划分 1.0 1.0 1.0 1.0 得分 7 6 4 4 可回收利用性 合计 差 4 25 0.2 0.8 21.8
表11-9 产品指标评价结果
产品指标 销售 使用 寿命优化 报废 合计 状况 良好 良好 中 良好 指标权重 3 4 5 5 17 等级划分 0.9 1 0.5 0.8 得分 2.7 4 2.5 4.0 13.2 表11-10 资源指标评价结果 资源指标 耗水量 耗电量 耗煤量 其它 合计 状况 67 t/t(捻线丝) 13000KWh/t(捻线丝) 0.5t/t(捻线丝) 指标权重 10 7 4 8 29 等级划分 0.5 0.4 0.8 1 得分 5 6 3.2 8 22.2 表11-11 污染物产生指标评价结果
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水产生量 CODcr的产生量 SO2的产生量 烟尘产生量 固废产生量 合计 状况 65 t/t(捻线丝) 19.1 kg/t(捻线丝) 5.6 kg/t(捻线丝) 17.5 kg/t(捻线丝) 0.12 t/t(捻线丝) 指标权重 6 7 6 6 4 29 等级划分 0.6 0.5 0.5 0.4 0.6 得分 3.6 3.5 3 2.4 2.4 14.9 项目捻线丝生产清洁生产累计总分值为72.1。
⑹ 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企业清洁生产总体评价结果可参考表11-12。
表11-12 清洁生产指标总体评价分值要求
项目 指标分数 清洁生产 >80 传统先进 70~80 一般 55~70 落后 40~55 淘汰 <40 由项目各指标评价结果表可知,项目缫丝生产工艺清洁生产累计总分值为74.1,,捻线丝生产工艺清洁生产累计总分值为72.1也处于传统先进水平,两种产品生产工艺清洁生产的分值均不高,说明企业还有较大得清洁生产潜力。
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2.1环境管理计划
12.1.1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由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负责、营运期由生产单位负责该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
⑴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各项环境保护方针、和法规;
⑵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和监督; ⑶组织制定污染事故处理计划,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⑷负责本部门人员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 12.1.2环境管理计划
**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环境管理计划见表12-1。
表12-1 环境管理计划
污染控制项目 管理内容 A、设计机构 选择厂址和废渣堆场力求少占地,尽可能避免对城市、乡镇、保护区、水源等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和破坏。 设计废气利用或处理方案。 设计生产废水治理方案,设计排水系统,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设计噪声治理方案,使厂界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设计废渣堆场的环保措施,防治废渣和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 B、施工期 1 2 3 4 空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 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施工期粉尘和配料对大气的污染。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弃土和建筑垃圾严禁向河流倾倒,处置好施工期生活垃圾,防止污染环境。 C、营运期 1 废气 确保锅炉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废气处理设施,保证尾气达标排放。 维护保养水处理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维护和保养隔音降噪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厂界噪声的达标。 按正确方式堆放和运输煤渣,避免固废造成的二次污染。 施工单位 设计部门 负责机构 1 2 3 4 5 选址 空气污染 废水污染 噪声 固体废弃物 2 废水 广西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 3 噪声 4 固体废弃物
12.1.3环境监督计划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见表12-2。
表12-2 环境监督计划
阶段 可研阶段 监督机构 监督内容 监督目的 1.保证环评内容全面,专题设置得当,重点突出; 2.保证本项目可能产生的、重大的、潜在问题得到反映; 3.保证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有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 1.确保环保投入; 2.施工建筑垃圾及弃土不堵塞河道或污染环境; 3.确保地表水环境不被污染; 4.减少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 5.确保三同时; 6.检验环保设施。 1.落实监测计划; 2.切实保护环境; 3.加强环境管理,切实保护人群健康; 4.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 **市环保局 1. 审核环评大纲 2. 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 **市环保局 设计和建设阶段 1.核查环保投资是否落实 2.检查项目建筑垃圾及弃土的堆放和处理 3.检查施工场所生活废水及废机油的排放和处理 4.检查粉尘和噪声的污染控制 5.检查环保设施三同时,确保最终完成期限 6.检查环保设施是否达标 1.检查监测计划的实施 2.检查有无必要采取进一步的环保措施 3.检查环境敏感区的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质量标准 4.检查废水是否达标排放 **县环保局 **市环保局 营运期 **县环保局 **县环保局 12.2环境监测计划
12.2.1 制定监测计划的目的、原则
制定环境监测计划是为了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时间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也是为项目后评估提供依据。制定的原则是根据预测各个时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可能超标的地点及超标指标而定,重点是环境敏感点。 12.2.2 监测计划
本次环境监测计划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两部分。施工期的环境监测由施工单位委托环境监测站按已制定的计划监测;在营运期由生产单位委托环境监测站按监测计划进行监测。环境监测计划见表12-3至12-5。
表12-3 大气监测计划
阶段 施工期 监测地点 石板村组、古家村组 石板村组、古家村组,文圩秀才屋 监测项目 TSP SO2、NO2、TSP 监测时间 施工期内半年一次,连续五天。 实施机构 **市环保监测站 负责机构 施工单位 营运期 项目投产后三年**市环保监测内任一年,每半年站 一次,连续五天。 生产单位 表12-4 地表水监测计划
阶段 施工期 监测断面 湄江河排污口上游500m断面,汇合口下游1000m断面,排污口下游3500m断面。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 实施机构 **市环保监测站 负责机构 施工单位 CODcr、施工期内半年一BOD5、SS、 次,连续两天。 项目投产后三年内任一年,枯水pH、CODcr、期、丰水期、平水BOD5、氨氮。 期各做一次,每次连续两天 营运期 **市环保监测站 生产单位 表12-5 噪声监测计划
阶段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 每季一次,每次一天,如夜间施工,昼间、夜间各一次。 项目投产后三年内每年两次,每次一天,昼间、夜间各一次。 ** **市环保监测站 负责机构 施工期 厂界东、南、西、北各设一监测点。 营运期 等效声级 施工单位 **市环保监测站 生产单位 1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为了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了解和认可,并获得公众对项目的各种看法和意见,2005年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公众参与的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中我们将本项目的性质,建设地点和主要环境问题向公众作了简要说明,然后以随机问卷及抽样访问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建设地周围主要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干部、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反馈意见的群众有:干部2人、工人29人、农民43人,其他6人。
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3-1。
表13-1 公众参与调查表统计结果
序号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 2 你知道此建设项目吗 你认为此项目对谁有利 知道100 个人 96.3 空气环境 不知道0 集体8.8 好 90 不太清楚0 国家91.3 一般10 较差0 3 你认为目前你所地点环境感观怎样 地表水环境 好91.3 一般8.8 好91.3 一般8.8 一般5 地表水17.5 不合适 反对0 农民55 较差0.8 较差0 较小95 声环境 4 你认为此项目建设对你所区域环境影响程度 你认为此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 你认为此项目选址合适吗 你对建设此项目的态度 你的职业 较大0 空气环境25 恶臭10 合适90 赞成94 声环境17.5 5 6 7 8 不清楚10 说不清6 其他7.5 30—45岁 63.8 60岁以上3.8 干部2.5 工人36.3 20岁以下1.3 9 年龄 45—60岁10 20—30岁 21.3 从该图表可以看出,被调查群众100%清楚本项目,大部分人对目前区域环境感觉好或一般,95%的群众认为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5%的群众认为对环境影响程度一般,90%的群众认为项目选址合适, 94%的群众赞成建设本项目,6%的群众表示中立。从公众参与的调查情况来看,项目周围的群众绝大部分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14 评价结论与建议
14.1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4.1.1 环境空气
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现状良好,处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II类区域标准水平。 14.1.2 地表水
湄江河评价河段水质现状良好,各项水质参数均低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限值。 14.1.3 声环境
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能够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3类标准适用区要求。
14.2 工程污染分析结论
14.2.1 污染源
废气主要污染源为两台往复锅炉;废水主要产生于缫丝工序、副产品加工工序、捻线丝浸泡工序、锅炉冲灰除尘及员工生活;废渣主要来源于燃煤煤渣;噪声主要产生于风机、机械设备的运作。 14.2.1 排放情况
(1)废气排放
锅炉烟气从内径1.2m高45m的烟囱排放,排放量为6300万m3/h,最大排放量为1.万m3/h,含尘浓度为140mg/m3,二氧化硫浓度为6mg/m3,二氧化硫年排放量56.4t,除尘设备正常运行时最大排放速率为16.9kg/h,烟尘年排放量8.82t,除尘设备正常运行时最大排放速率为2.65kg/h,符合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如尾气处理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二氧化硫的最大排放速率为21.17kg/h,烟尘的
最大排放速率为66.15kg/h。
(2)废水排放
项目技改搬迁完成后,日排生产生活污水共2419.8t,主要污染物浓度为SS 70mg/L 、CODcr 100mg/L、 BOD5 20mg/L、氨氮 5mg/L,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废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时,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为SS 365 mg/L、CODcr 350mg/L、 BOD5 138mg/L、氨氮 6mg/L,超过排放标准。废水经排污渠排入湄江河。
⑶固体废弃物
项目年产煤渣约约为1504.8吨,可出售给本地制砖厂或水泥厂作为辅料用。年排放生活垃圾约332.5t。
(4)噪声
采取车间隔音、设备减振降噪等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14.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14.3.1 空气环境
在项目大气污染物正常排放的条件下,有风或静风时,不同取样时间各大气稳定度下的各污染物地面浓度均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熏烟气象条件时SO2最大落地浓度能够达标,各关心点地面浓度低于二级标准限值,TSP最大落地浓度也较低。
在项目大气污染物事故排放的条件下,有风时或静风时,SO2最大落地浓度值仍低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但 TSP最大落地浓度较大,特别是扩散能力较差的D稳定度时,对古家村组环境关心点都会有一定影响。
项目产生恶臭对厂区及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但通过对原厂及厂界周围实地调查,距厂界约20m的一处居民点受恶臭影响不大,新厂区至最近的居民点距离约有200m,估计恶臭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
综上,项目在污染物正常排放时,各气象条件下的污染物落地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但污染物事故排放时,TSP的地面浓度较高,对区域大气环境和古家村组环境关心点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故项目应加强环境管理和设备维护,保证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14.3.2 地表水环境
由于污水排放量远小于河流流量,且河流水质参数本底值低,在污水正常或事故排放时,评价河段中CODcr的浓度值均不超标,但事故排放时河流中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增幅较大,**工业区正处于开发过程中,为了给工业区其它建设项目留有一定的水环境容量,项目污染物必须做到达标排放。 14.3.3 噪声
项目采取了一系列噪声防治措施,使厂界噪声达到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Ⅲ类标准,由于其噪声限值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3类标准相同,故厂界噪声达标后,项目环境噪声也能够达标。距项目最近的石板村组居民点与厂界距离约有200m,经空气传播衰减后,项目产生噪声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
14.4环保措施评述
14.4.1 锅炉烟气治理措施
采用文丘里麻石水膜除尘器处理锅炉烟气,烟尘去除率在95%以上,二氧化硫去除率达20%左右,锅炉烟气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当原煤含硫量高时,可用石灰乳替代除尘用水,脱硫率可达60%以上。该设施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易操作,并且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的特点,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都是切实可行的。 14.4.2 废水处理设施
锅炉冲灰及除尘废水具有SS浓度较高(3000mg/L)的特点,项目采取经多级沉淀和灰水分离器进行处理,SS的去除率可达98%。
项目采用厌氧——耗氧生化法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CODcr去除率为80%~95%,BOD5去除率大于90%。该工艺具有使用范围广,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排
放量少,操作简单,投资合理,运行费用低的特点,是切实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案。 14.4.4 噪声环保措施
噪声控制主要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降低噪声源强;各车间内采用消音、隔音、减震、屏障等处理措施,降低厂内、厂界外噪声。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厂界噪声基本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14.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项目投产后,年平均新增利税总额为1453万元,年环境损失总值为122万元,损益比为11.9∶1,表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项目的建设是合理的。
14.6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结论
从交通、水电供给、原料供应、自然环境、污染影响和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多方面分析,项目的选址是基本合理的。
项目平面布置基本遵循了工厂设计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其总体布置是基本合理的。
14.7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打分,项目清洁生产累计总分值为71。处于传统先进水平。总分值为71,说明企业还有较大得清洁生产潜力。
14.8公众参与
以随机问卷及抽样访问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该区域干部、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其中94%的群众赞成建设本项目,没有人反对项目的实施。
14.9综合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只要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得到落实,保证设施正常运转,保证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的建设可行。建议:
⑴项目投产后,尽快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建立生产实际物料平衡,分析物料损失和污染产生原因,从工艺技术、生产设备,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六方面提出生产过程到终端削减污染物的方案。
⑵项目带来的环境污染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项目应落实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
目 录
附件:
1、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经济贸易局文件 蒙经字[2005]1号《蒙山县经济贸易局关于同意广西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的批复》;
2、蒙山县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委托梧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
3、《广西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中专题设置部分;
4、梧州市环境保护局文件 梧环管字[2005]32号《关于广西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的批复》; 5、公众参与调查表随机抽样;
6、梧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项目的标准确认函。
附图:
1、蒙山华虹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地理位置图; 2、蒙山华虹有限公司总平面图;
3、蒙山华虹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监测布点图。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广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异麦芽酮糖醇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广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 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南宁市中国-****园区内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 代码 绿化面积 (平方米) C1334 加工糖业 占地面积 (平方米) 93324 26000 总投资 (万元) 4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8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 评价经费 (万元) 1.8 预期投产 日期 2005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基本情况: 广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由广西投资集团公司、广西科学院及有关技术人员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具有高新技术的企业。《生物技术酶法转化蔗糖生产异麦芽酮糖醇》是该公司在中国――****园区新建的投资项目,项目远期总体规划建设规模为50000t/a异麦芽酮糖醇产品,本期建设规模7000t/a异麦芽酮糖醇及附属产品。项目预计投产日期2005年12月。项目所在地详见附图1、附图2。 2、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生产7000t异麦芽酮糖醇及附属产品,总投资4000万元。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93324 m2,总建筑面积为9500 m2,其中异麦芽酮糖醇加工厂生产车间(包括发酵车间、制氢车间、制酮糖车间、制糖醇车间等)6500m2,综合实验楼1500 m2,原料及成品仓库1500 m2,绿化面积26000 m2,厂区内道路面积6000 m2。 表1 主要生产设备及数量 序号 设备名称 1 2 3 4 加氢釜 酮糖贮槽 化糖釜 氢压机 说明 5~7 m3 20 m3 2400×4600 10 m3 2000×3200或2200×2800 排气量约1.6 m3/分钟 数量 2 2 3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高压贮氢罐 一次沉降槽 二次沉降槽 脱色釜 压滤机 滤液受槽 离交柱 水离交柱 离交受槽 离交水受槽 浓酸贮槽 浓碱贮槽 配酸槽 配碱槽 浓缩器 浓缩器 浓缩受槽 真空缓冲罐 冷凝器 水环真空泵 W3真空泵 混合机 输送带 粉碎机 包装机 发酵罐 转化罐 转化后糖贮罐 调节槽 结晶罐 转化前糖液贮槽 离心机 2.5 m 1000×3500 1800×(2000+1600) 10 m3 2000×3200 10 m3 2000×3200或2200×2800 40 m3 1000×5000 10 m3 2000×3200或2200×2800 1000×3200 1000×3200 10 m3 2000×3200或2200×2800 40 m3 3400×4600 20 m3 2400×4600 20 m3 2400×4600 10 m3 2000×3200 10 m3 2000×3200 4 m2 2 m2 6 m3 1 m3 25 m2 EV1165/120-11 37.5 m3/S W3真空泵 3 m3 5 m 20 m3 2400×4600 20 m3 2400×4600 10 m3 2200×2800 10 m3 2200×2800 20 m3 2400×4600 400Kg/小时 332 6 2 2 4 6 16 4 7 2 1 1 1 1 3 2 2 5 5 3 1 7 1 2 1 2 12 2 10 3 3 37 38 39 40 10 42 43 44 45 烘干机 空调机组 制冷设备 空压机 压缩空气贮罐 循环水池(凉水塔) 母液(糖浆)贮罐 水煤浆锅炉 制氢设备 80万千卡制冷量 排气量10 m3/分钟 5 m3 40 m3 3400×4600 10T/h 200Nm3/h 1 1 1 2 4 2 2 2 1 3、原辅材料供应: 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是蔗糖,以及辅助材料海藻酸钠(由厂家直接供应)。 本项目年需蔗糖15000吨。广西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山坡旱地多,很适合种植甘蔗,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之一。并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甘蔗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广西自治区确定的重大资源开发项目,此举必将使全区甘蔗产业做强做大,其中包括良种甘蔗的推广种植、蔗糖的深加工、蔗渣和糖蜜综合利用等都会得到巨大发展,蔗糖业产值将大幅度提高。因此,本项目生产原料来源有保证。 4、项目排水去向 本项目建成后,每天生产用水约200t,其中冷却水190t,采用沉淀、澄清后全部循环利用;工艺废水产生量约10t,拟用酸碱中和,再经曝气方式处理后排放。由于目前中国-****园区规划污水处理站尚未建设完成,项目废水近期排入下豆溪,最终汇入武鸣河。排水去向见附图1。 废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如下: 废水 工艺废水 酸碱中和 曝气处理 外排 冷却水 废水池 澄清水池 循环使用 5、燃料供应 本项目生产供热选用2台威特SZS10-1.25-T型水煤浆锅炉。项目拟用水煤浆为燃料,燃烧方式为悬浮、雾化燃烧,与燃油相似,通过低压雾化成雾滴在炉膛内燃烧。20吨锅炉燃料耗量为3160kg/h,每吨蒸汽需用0.15t水煤浆,燃烧率为98%。 6、安全生产及劳动定员 本项目生产设备大部分采用常规标准设备生产,小部份设备采用准定购,在采购中向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订购。同时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必须经劳动安全部门验收。机械工艺流程和压力容器方面,具备充分的接触性防护。由于本项目属技术密集型项目, 生产用工较少,基本劳动定员为152人,年生产300天,每日分三班生产,24小时运行。 7、环保投资 项目列于计划内的环保投资主要为排水设施40万元、污水处理设施20万元、厂区绿化20万元,共80万元。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无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形、地貌、地质 项目位于中国-****园广东工业园区。中国-****园地处武鸣盆地内,地形地貌形态复杂、类型多样,中部地势平缓,局部分布有低山丘陵,海拔高度100~150m,相对高度一般为10~30m,境内东北、西南两侧多有山丘分布,最高峰为岜巡山,海拔236m。地势大致自东向西南倾斜。 地质勘探资料表明,地层构成为第四纪土层,中国-****园向斜西翼部分组成地层有P1m、P1q、C3、C2和C1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10K m2,主要岩性为灰岩、灰岩含燧石条或团块,岩层倾向北东或南西,属于裸露型岩溶区;向斜北部分分布有T1、T2底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其中T1为灰岩,T2为泥岩夹粉沙岩,面积约24 K m2。 地质测区有两条断层:北部有F1正断层,呈东西发育,倾向北;西部有F2逆断层,呈东南西向发育,斜向北东。 (2)气候、气象 项目所在地中国-****园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光能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1.6℃,一月平均气温12.6℃,七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0.8℃。年平均降水量1233mm,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该区季风气候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18m/s,年平均风速3m/s。 (3)水文 项目所在的中国-****园西北面有定标水库,有效库容为1953万m3,东北面有那油水库,库容为400万m3。东部有西江(武鸣河)蜿蜒而过,年平均流量31.1m3/s,常年水位110.7m,但流量波动很大。 中心区内有两条小河流,东南面有下豆溪,西面有岜狃溪,这些河流流量很小,水面宽40~60cm,水深约20~40cm,主要承担排污功能,两条河流在溪墨汇合为溪墨溪,再进入武鸣河。 现阶段开发区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排入这两条小溪,最后进入武鸣河。 开发区属于石灰岩含水组,地处富水地段。地下水多以地下河及其天窗、溶洞、岩溶泉等形式出露,分布广,水量也较大。 (4)土壤、植被、作物 中国-****园区土壤分为红壤、石灰性土、红色石灰土、水稻土等4个土类。地带性的红壤分布遍及全区,呈酸性反应,紧实成块状结构;石灰性土分布在石灰岩山地丘陵区。原生植被为南亚热带阔叶林,以壳斗科为主。现状植被主要是马尾松,其次是小灌木如桃金娘、岗柃、野牡丹、南方英迷、山苍子、梅叶冬青、算盘子。人工桉类有大、小叶桉及柠檬桉。草类有毛鸭咀草、鹧鸪草、竹节草、野香茅。农作物有茶叶、菠萝、果树、水稻、甘蔗、木薯、花生、红薯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2003年12月,自治区常委、自治区决定以华侨投资区为基础建设“中国-****园区”。定位是:以南宁华侨投资区为基础,规划、改造、提升为国家级的中国-****园区,突出特色,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集加工、物流、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做大现有产业,发展信息等高科技产业,通过园区建设,促进与东盟各国产业的优势互补,推进经贸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繁荣。园区重点发展的领域为:SAP超级吸水材料及相关下游产品的开发,卫生护理用品,中成药产业,电子、电器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信息产业,食品加工业。并以“建三大园区,创特色三城”为总体发展目标,园区以中心区现有的8.2平方公里的区域为起点,用5年时间扩大到30平方公里,并逐步发展到50平方公里。通过对华侨投资区进行改造和制定特殊,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把华侨投资区建设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以吸引东盟国家及其它国家企业到广西投资,吸引国内对东盟国家出口企业到广西办厂,使中国-****园区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载体,成为中国与****、文化双向交流的平台。 该区域内无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据 项目位于中国-****园区内,所在区域远离城市的农村乡镇地带,以田地与林地为主,根据中国-****园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项目所在区域SO2日均浓度为0.036 mg/m3、NO2日均浓度为0.013 mg/m3以及PM10日均浓度为0.113 mg/m3,均能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SO2日均浓度0.15 mg/m3,NO2日均浓度0.12 mg/m3,PM10日均浓度0.15 mg/m3)。 2、 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 中国-****园内有两条小河流,东南面有下豆溪,西面有岜狃溪,这些河流流量很小,水面宽40~60cm,水深约20~40cm,主要承担排污功能,两条河流在溪墨汇合为溪墨溪,再进入武鸣河。现阶段开发区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排入这两条小溪,最后进入武鸣河。根据中国-****园地表水环境监测,溪墨河入武鸣河口水COD为232.7 mg/L,BOD5为23.5 mg/L,NH3-N为3. mg/L,均未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COD为20 mg/L,BOD5为4 mg/L,NH3-N为0.5 mg/L);武鸣河窗卢断面河水COD为11.3 mg/L,BOD5未检出,NH3-N为4.77mg/L,COD和BOD5都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NH3-N浓度超标。 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中国-****园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项目所在区域的昼间声环境现状值56.4dB(A),夜间现状值为41.3dB(A),昼夜均能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要求;根据中国-****园交通声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值如下表: 噪声值 dB(A)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交通噪声在昼间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要求,夜间30m处未能达标。 4、 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已基本开发,项目场址已进行平整,附近植被主要为农作物和果林,开发区在进一步开发后这些植被将不复存在,作为工业用地使用。项目周边环境现状见附图2。 昼间 夜间 15 m .7 57 测点与路肩的距离 30 m 60 m 61.25 57.4 55.8 52.35 120 m 49 50.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一、施工期: 1、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期环境保护目标为武鸣河、南面公路。 2、保护级别 水环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二、营运期 1、环境保护目标 营运期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的办公生活区以及周边待建企业、武鸣河。 2、保护级别 环境空气: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水环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声环境: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 评价适用标准
环 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2、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3、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 境质量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污染物排放标准1、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 2、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3、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 4、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5、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Ⅲ类; 6、GB1495-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7、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大气污染物: 总量控制指标(t/a) 计算依据 总锅炉排放浓度 SO2 22.1 烟尘 11.1 量控制指标 污水: 总量控制指标(t/a) 计算依据 CODcr 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2.3 NH3-N 0.3 工艺流程简述: 1.项目工艺流程示意图: 2. 工艺简介 2.1 重组蔗糖异构酶的制备 (1)菌种筛选:利用DNA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筛选含有重组蔗糖异构酶基因的酵母菌,从中筛选含有正确表达蔗糖异构酶基因的酵母菌;在摇瓶中小规模发酵,筛选出产酶量高、发酵周期短的菌株作为生产用菌种。 (2)在3吨发酵罐中按逐级扩大方式接种:以分批补料方式输入培养基,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发酵罐的搅拌速度、通氧量、酸碱度、营养源输入量,通过液体深层发酵获得含有活力达550单位/毫升以上(比出发菌株高6倍)的重组蔗糖异构酶的醪液。 (3)重组酶分离:以管式高速分离机对醪液作固液分离,收集酵母菌菌体。 (4)重组酶制剂的制备:利用某种钠的化合物等试剂作为载体,将菌体和固定化试剂混合均匀,滴到氯化物和蔗糖溶液中进行固定化,即到固定化菌体,捞出浸于蔗糖溶液中待用于蔗糖的转化。 2.2 蔗糖或蔗糖液的制备 本项目业主广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直接购进合乎行业标准的蔗糖产品,如条件许可也可糖厂经浓缩和脱色处理后的糖液为转化用原料,可使每吨降低成本500元左右。 2.3 酶法转化蔗糖生成异麦芽酮糖 (1)蔗糖调液:将一定去离子水加到溶糖罐中加热到50℃,加入蔗糖搅拌溶解,使蔗糖的最终浓度为50%,加热至90℃30分钟,使大部分微生物失活,加入一定量的某试剂,并用碱调节pH至中性。 (2)利用重组蔗糖异构酶的反应生成异麦芽酮糖:将固定化菌体加入到固定化柱中,待蔗糖溶液温度降至30℃后用泵将蔗糖液在固定化柱中不断循环,每隔4小时取样测还原糖的增加量,待还原糖的量不再增加后,即可判断反应到达反应终点,得到干基中含85%异麦芽酮糖和15%其它杂糖的混合糖液。 2.4 异麦芽酮糖的纯化与结晶 (1)水解液的脱色与去离子:将混合糖液按顺序通过活性炭、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除去有色杂质及盐离子。 (2)混合糖液的浓缩:采用列管式真空浓缩机在较低温度下真空浓缩,得到浓度为72%的浓混合糖液。 (3)异麦芽酮糖的结晶与干燥:在浓缩液中加入特别的异麦芽酮糖晶种,逐步降低结晶罐的温度,使浓糖液中逐步析出异麦芽酮糖结晶;用离心的方法分离出异麦芽酮糖结晶和结晶母液,结晶母液返回到真空浓缩机中浓缩后可二次结晶;分离出的异麦芽酮糖结晶氢化备用。 2.5 异麦芽酮糖氢化为异麦芽酮糖醇 (1) 异麦芽酮糖的氢化:将异麦芽酮糖晶体用去离子水溶解,浓度为50%, (2) 到高压氢化罐中,按反应干物质的5%投入氢化催化剂,通入氢气在125-130℃,2.5-6.0Mpa下反应,每隔20分钟取样分析还原糖的量,待还原糖量小于0.05%时停止搅拌反应,异麦芽酮糖即已氢化异麦芽酮醇,加冷却水冷却至60℃后出料。 (3)异麦芽酮糖醇溶液的净化:将异麦芽酮醇液从反应釜中抽到沉淀罐中静置一天,催化剂沉降于底部。上清液抽至脱色罐中,按1%的溶液量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板框压滤,再经离子交换去除各种离子,即得48%左右的纯净异麦芽酮糖醇液。 (4)异麦芽酮糖醇的浓缩和造粒:纯净糖醇液经降膜式刮板浓缩器浓缩到98%的浓度,在双锥混合器中加入异麦芽酮糖醇粉末,按相同的量加熔溶状态的醇液,并搅拌,冷却后即可得到大小不一的异麦芽酮糖醇颗粒。 (5)异麦芽酮糖醇成品:糖醇颗粒根据客户的需要用振动筛分离到一定范围内目数的产品,也可用超微粉碎机粉碎成150~250目的粉状异麦芽酮糖醇。 2.6 项目产品 本项目所生产的产品异麦芽酮糖醇(ISOMALTITOL)是由两个同分异构体即GPM和GPS按约1∶1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GPM :-D -glucopyranosyl-1,6-manntol GPS: -D-glucopyranosyl-1,6-sorbitol 异麦芽酮糖醇按使用状态分颗粒和粉状两种规格,均能溶于水、冰醋酸和热乙醇,不溶于乙醚、丙酮。 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是工厂建设施工产生的影响。 (1)大气污染 建设施工中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以及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沥青加热产生的烟气等挥发性气体。 (2)水污染 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及场地内少量施工废水。 (3)噪声 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 (4)固体废弃物 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垃圾。 2、营运期 项目营运期产生主要的污染环节见下图: 发酵 (冷却水约10 吨/天、废气) 固定化 5 (产生废水约吨 /天) 化糖 (产生废水约3吨/天) 转化 (产生废水约2吨/天、噪声、固废) 浓缩 (冷却水约40吨/天、废气) 氢化 (冷却水约70吨/天、废气) 浓缩 (冷却水约70吨/天、废气) 混合 产品 (1)废气 项目排放的废气主要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臭气。烟尘和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项目锅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二氧化碳主要在发酵工段产生;臭气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到地板上的半成品糖液未及时处理而产生。 其次为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因子是CO、NOx、THC。 (2)废水 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根据业主提供的生产工艺设计方设计数据,项目生产废水产生量约10吨/天,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色度;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 (3)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转化柱、离心机、粉碎机等设备,这些生产设备噪声值最高达96dB(A)。 其次为项目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噪声值约为95~103dB(A)。 (4)固体废弃物 项目废渣主要是菌体和海藻酸钠。大部分为生物可降解的菌体和海藻酸钠,用简易设备进行烘干处理,销售给饲料厂作为饲料填充辅料。 其次为工作人员排放的生活办公垃圾。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SO2 烟尘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气量:16272万Nm3/a 1070mg/m3 174.1 t/a 982mg/m3 159.8 t/a 排放浓度 及排放量 排气量:16272万Nm3/a 136mg/m3 22.1 t/a 67.7mg/m3 11.1 t/a 大锅炉 气污染物运输车辆 产生车间 异味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NO2、CO 、THC CODcr BOD5 色度 CODcr BOD5 SS NH3-N 无组织排放 排水量:3000m3/a 79000mg/L 237t/a 25000mg/L 75 t/a 70 倍 排水量:19973m3/a 400mg/L 8.0 t/a 200mg/L 4.0 t/a 200mg/L 4.0 t/a 35mg/L 0.7 t/a 无组织排放 噪声 96dB(A)。 其次是项目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噪声值约为95~103dB(A)。 无 其他 水生产废水 排水量:22973m3/a CODcr 100mg/L 2.3t/a BOD5 20mg/L 0.5 t/a SS 70mg/L 1.6 t/a NH3-N 15mg/L 0.3 t/a 色度 ≤ 50 倍 污染生活污水 物 固体废弃物 办公生活区 沉渣 菌体 海藻酸钠 生活垃圾 1.2 t/a 1.2 t/a 55.5t/a 55.5t/a 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转化柱、离心机、粉碎机等设备,这些生产设备噪声值最高可达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1)动植物 项目建设将使原有的旱地和果林消失,使原有植物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能丧失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造成项目所在地野生生物的迁徙。 (2)地形地貌 项目建设场地较为平坦,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原有地形地貌。 (3)噪声 项目在施工期的施工设备以及机动车辆将产生较大的噪声,而在营运期,生产机器以及运输车辆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对该区域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噪声除了对人的听觉系统有损害外,还对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的人,会产生头疼、脑胀、昏晕、心慌、记忆力减退和全身乏力等症状。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 (1)废气 施工期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所排放的废气中含有CO、NO2、THC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将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施工设备,加强设备、车辆的维护保养,使设备、车辆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使用报废车辆和淘汰设备,以确保施工场地周围区域环境空气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除此之外,施工过程加热沥青、使用油漆和稀释剂产生的挥发物中含有沥青烟和苯等有害物质,会对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新工艺,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证在防水、装饰工程中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2)扬尘 施工期间,扬尘主要产生在土石方开挖、建筑材料的装卸过程、混凝土的搅拌过程、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行驶、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泥土洒落路面、运输车辆的车轮夹带泥土污染场地附近路面以及在有风的条件下由于场地地表裸露而产生的扬尘。根据资料调查表明,如果不采取防尘措施,距施工现场300m范围内的农田将会受到施工扬尘的严重影响,施工现场周围区域的TSP浓度将大幅度超标,大量扬尘覆盖于植被与农作物的叶片上,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本工程的施工必须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将施工扬尘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在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时(如:用塑料编织布围栏、经常洒水保持表土湿润、采用密闭车辆运输等),扬尘的影响范围基本上控制在50m以内,TSP浓度贡献不超过1.0mg/m3,200m左右TSP浓度贡献已降至0.2mg/m3。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针对主要扬尘产生环节,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在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清除洒落在场地进出口及附近路段的尘土并定期清洗路面,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保证施工场地周围区域空气环境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2.废水 施工期所排放的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过程建筑排水。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水泥、砂浆和块状垃圾,必须建设沉沙池与贮水池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SS、NH3-N,如果不经处理排放会引起受纳水体水质的恶化,所以这些施工期废水排水必须处理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才能外排。 3.噪声 项目建设施工期间,运输各种物资,平整土地、挖地基、建筑装修、道路建设,各种机械产生较大的噪声,但项目厂址周边500米范围内没有居民点,所以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弃物 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运到有关建设部门指定的地方处置,不得随意堆弃;施工人员也产生一部分生活垃圾,由于中国-****园区正处于建设期,环卫配套设施还不完善,项目须在厂址内建立临时的垃圾堆场,定期清理外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项目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规定妥善处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营运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营运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 (1)锅炉烟气 项目生产废气主要为锅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项目拟采用2台SXS10-1.25-T型水煤浆锅炉为生产提供热能,锅炉本身配套有XSP喷淋泡沫脱硫除尘器对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后排放。根据业主拟选锅炉设计方提供的该类型锅炉监测数据,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下表所示: 监测项目 烟尘排放浓度 (mg/m3)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mg/m3) 烟气黑度 (林格曼黑度,级) 浓度 67.7 136 1 项目锅炉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00mg/m3,SO2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900mg/m3,烟气黑度1级(林格曼黑度))。 根据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燃煤锅炉烟囱的要求,锅炉房装机总容量为20t/h时,锅炉烟囱高度应为45m。当烟囱高度为45m时,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和SO2落地浓度预测如下表: 排放速率 (kg/h) SO2 3.07 烟尘 1. 由上表知,项目锅炉烟气排放SO2最大落地浓度为0.012 mg/m3、烟尘最大落地浓度为0.006 mg/m3,叠加背景值(SO2日均浓度为0.036 mg/m3、PM10日均浓度为0.113 mg/m3)后,SO2日均浓度为0.048 mg/m3、PM10日均浓度为0.119 mg/m3,均能达到GB3095-96《环0.006 507 0.012 最大落地浓度(mg/m3) 最大落地浓度 的下风向距离(m) 507 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SO2日均浓度0.15 mg/m3,PM10日均浓度0.15 mg/m3)。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项目锅炉产生的烟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但项目业主应与设计方签好合约,确保本项目所上水煤浆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提供监测数据的设计水平,并对锅炉烟气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脱硫除尘措施正常运行。 (2)异味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到地板上的半成品糖液未及时处理会产生一定的异味,在生产车间内比较明显,在生产车间外此气味不明显。在项目场址附近没有居民区,但会对项目的办公生活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生产车间应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并定期清洁,则异味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3)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中主要污染因子是CO、NOx、THC,随着机动车尾气净化器的进一步强化使用(尾气净化器的净化率为80%),经净化后的机动车尾气能达到排放标准。项目营运所带来的机动车尾气对评价区空气环境质量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2.废水 (1)生产废水 本项目建成后,每天生产用水约200t,其中冷却水190t,采用沉淀、澄清后全部循环利用;工艺废水产生量约10t,拟用酸碱中和,再经曝气方式处理后排入下豆溪,最终汇到武鸣河。经取样检测,工艺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 79000mg/L、BOD5 25000mg/L、色度 70倍。 下豆溪在规划中主要作为区域污水排放渠,但武鸣河属于Ⅲ类水体,执行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项目生产废水的CODcr、BOD5浓度较高,经过初步的酸碱中和以及曝气处理不能达到排放要求,排入下豆溪后,最终会影响武鸣河水体水质,所以项目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 (2)生活污水 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9973t/a,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cr、BOD5、SS、NH3-N等,这部分的生活污水拟经化粪池处理,处理前后的水质情况和污染物排放量见下表: 污染物产项目 污染物排污染物产生污染物排放GB78-1996《污水综合排生量(t/a) 放量(t/a) 浓度(mg/L) 浓度(mg/L) 放标准》一级标准(mg/L) COD BOD5 SS NH3-N 8.0 4.0 4.0 0.7 5.0 2.5 2.0 0.6 400 200 200 35 250 125 100 30 100 20 70 15 项目污水经下豆溪,最终汇入武鸣河。下豆溪在规划中主要作为区域污水排放渠,武鸣河属于Ⅲ类水体,执行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由上表可以看出,仅仅经过初步的化粪池的处理不能达到要求,排入下豆溪后,最终会影响武鸣河水体水质,所以项目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 (3)环评建议处理设施 由于本项目的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色度,考虑到节约投资成本以及易于管理等因素,本环评建议将项目的生产废水经酸碱中和以及曝气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集同处理,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 针对废水中的色度,在处理过程中应投加较好的脱色剂,保证色度达标排放。 工艺流程(环评建议)说明:项目生产废水预处理后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液,CODcr 10660 mg/L、BOD5 浓度约为3280 mg/L。混合污水进入厌氧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5h,发酵温度50~70℃。预曝气池、沉淀池作为厌氧消化和好氧生化工艺的中间过渡,调节温度(由50℃降至23~35℃)、抑制厌氧菌的生物活性,有利于沉淀池的泥水分离。预曝气池和沉淀池合建,沉淀池采用竖流式,沉淀时间4h,预曝气时间 4~5h。污水在廊道型推流曝气池停留2d时间,最后进入二沉池,沉淀时间为2h。二沉池污泥回流入推流曝气池。 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厌氧反应器 鼓风曝气 生产废水(经酸碱中和及曝气处理) 集水池 生活污水 预曝气池 排泥 沉淀池 鼓风曝气 推流曝气池 回流 处理前后水质情况如下表: 处理单元 厌氧接触反应器 预曝气池、沉淀池 推流曝池、二沉池 水量 (m3/d) 65 项目 进液 出液 去除率 进液 130 出液 去除率 进液 130 出液 去除率 CODcr (mg/L) 10660 1279 88% 639 287 55% 287 69% BOD5 (mg/L) 3280 328 90% 1 82 50% 82 20 76% 由上表可见,项目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主要污染物能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建设本废水处理系统需要的投资额约为80万元。 3.噪声 本项目生产噪声主要来自于转化柱、离心机、粉碎机等设备。通过对该公司已有1500吨异麦芽酮糖醇生产线现场监测得到以下数据: 监测点 转化车间 离心车间 粉碎车间 噪声值 dB(A) 95.6 85.0 .0 由上表可以看出该项目生产噪声较大,生产噪声在厂界处的噪声预测值如下表: 东面厂界 西面厂界 南面厂界 北面厂界 生产车间与厂界的距离(m) 噪声背景值dB(A) 预测噪声值dB(A) 110 57.4 57.6 50 57.4 59.6 60 .7 65.8 150 56.4 56.6 由上表可见,东、西、北三面厂界噪声均达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限值60dB(A)要求;南面厂界噪声达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要求(南面厂界距南面公路约15m,故执行4类标准)。 项目产噪设备均设在室内,经以上预测数据分析,其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但室内声环境噪声值较高,长期在高噪声工作环境下工作对人体健康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在噪声污染严重的工段应配戴耳塞、耳罩上岗,同时,为了减轻噪声对本厂环境的影响,建议对转化柱采取建设隔离房的方法来降噪;对离心机和粉碎机可通过在车间内用吸音材料来降低对外界产生的噪声。 4.固体废弃物 (1)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 项目废渣主要为生物可降解的菌体和海藻酸钠,约1.2t/a,进行烘干处理后,可销售给饲料厂作为饲料填充辅料。 (2)办公生活区的生活垃圾 项目办公生活区将产生一定量生活垃圾,约0.152t/d,年产生量约55.5t/a。项目须在厂区内建垃圾集中收集场地,定期清理外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严禁乱丢乱排。 5.生态影响 项目建设将使原有的旱地和果林消失,使原有植物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能丧失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造成项目所在地野生生物的迁徙。但从项目建设使用区域,主要是旱地,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结构单一,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和安全性不会构成威胁,项目建成后,较大的绿化率将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恢复。 为了保护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本项目在建设期间,实行工程建设与厂区绿化同步进行,在厂区和车间周围,种植常绿乔木和灌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在裸露地面铺植草皮,栽植花草,构建园林庭园式厂区,将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提高周围环境质量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6.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对项目的影响 项目所在地的南面为武华联线市政一级公路,项目会受到一定的交通污染的影响,包括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等大气污染物,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噪声监测值如下表: 噪声值 dB(A) 昼间 夜间 15 m .7 57 测点与路肩的距离 30 m 60 m 61.25 57.4 55.8 52.35 120 m 49 50.15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交通噪声在距路肩30m处,昼间能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而夜间未能达标,超标0.8 dB(A)。但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中国-****园区以及道路改扩建以后,车流量会相应的增大,相应产生的交通噪声影响也将增大,对靠近公路一侧的办公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项目加强办公区西南面的绿化,增大交通噪声的缓冲带,或者安装双层隔声门窗,保护办公人员的工作环境。 7.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7.1厂址场地条件 中国-****园区距南宁36公里,园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全部为国有土地,十分有利于整体规划、连片开发、统一管理、集约经营,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7.2优惠 园区给企业提供的投资优惠使得园区进入的门槛低,融入快,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7.3外部运输 园区由市政一级道路连接着河池南宁高速公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加快了开发区出行南宁市的速度,与南宁广州高速公路、北海成都高速公路 、南宁昆明高速公路、桂海高速公路、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等相连。并与越南路网相连接起来,形成与东南亚之间便捷通道,确立起开发区便捷通畅的交通构架。 7.4供水、供电 a.中国—****工园区内部水厂日供水能力2万吨,园区配备的DN400供水管直达本项目生产车间,可以满足项目的生产及生活用水。 b.园区内有3万千伏安变电站,接入至生产车间,电力供应有保障。 c.园区内已建成安装了程控电话交换分局,通讯设施良好。 以上分析可知,项目选址基本合理。 8.项目环保投资估算 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本次评价分析,项目污水处理设施投资估算应追加60万元。项目环保投资估算为:污水处理设施、排水设施以及厂区绿化投资共计140万元。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排 放 源 污染物名称 异味 防治措施 定期清洁 预期治理效果 局部空气污染将会减少 大气污染物生产车间 锅炉房 SO2、烟尘 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可XSP喷淋泡沫脱硫达GB13271-2001二类区II除尘器 时段标准 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使用排放达标的车辆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运输车辆 NO2 CO THC 水污染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 CODcr BOD5 色度 CODcr BOD5 SS NH3-N 建议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物 固体废弃物 噪 声 办公生活区 生活垃圾 菌体和海藻酸生产废渣 钠 烘干处理后,销售给饲料厂作为饲料填充辅料 经集中收集后运送至垃圾处理场处理 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生产噪声主要来自于转化柱、离心机、粉碎机等设备。设备噪声值最高可达96dB(A)。对以上高噪声的工段采取设置隔音室或在车间内使用吸声材料以降低噪声影响。 其 它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实施厂区植被的恢复,做到边建设边绿化。在厂区和车间周围,种植常绿的乔木和灌木,在裸露地面铺植草皮,移栽花草。 结论与建议: 结论: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SO2日均浓度为0.036 mg/m3、NO2日均浓度为0.013 mg/m3以及PM10日均浓度为0.113 mg/m3,均能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地表水质量现状 武鸣河窗卢断面河水COD为11.3 mg/L,BOD5未检出,NH3-N为4.77mg/L,COD和BOD5都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NH3-N浓度超标。 (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的昼间声环境现状值56.4dB(A),夜间现状值为41.3dB(A),昼夜均能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要求。 (3)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已基本开发平整,附近还有小部分旱地和果林。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结论 1.施工期环境影响结论 (1)项目在施工期的废气主要有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所排放的废气,使用油漆和稀释剂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因施工产生的扬尘;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的噪声。项目在施工期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环保要求落实相应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2)项目在施工期必须建设沉沙池、贮水池、土工布等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以及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对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处理后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排入下豆溪,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 (3)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运到有关建设部门指定的地方处置,不得随意堆弃;由于项目附近并无环卫部门和环卫设施,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须在厂址内集中收集后,定期清理外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4)项目的建设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使厂址内的生态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但项目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通过厂区绿化可使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恢复。 2.营运期环境影响结论 (1)项目生产供热选用水煤浆锅炉,具有低污染、高效、节能的优点。锅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在正常情况下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但项目业主应与设计方签好合约,确保本项目所上水煤浆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提供监测数据的设计水平。 (2)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到地板上的半成品糖液未及时处理会产生一定的异味,根据同类生产线小规模生产基地实地考察,在室内没有闻到明显异味。因此,在对生产车间定期清洁情况下,异味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3)项目运输车辆尾气对评价区空气环境质量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机动车尾气净化器的进一步强化使用(尾气净化器的净化率为80 %),经净化后的机动车尾气能达到排放标准。 (4)本项目产生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量共约65吨/天,若经拟选污水处理后排入下豆溪,由于未能达到一级标准,将会影响武鸣河水质。为了防止地表水体水质的恶化,项目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进一步处理,达到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再行排放。项目业主应严格按照设计工艺进行建设,使生产工艺废水回用率达到95%,日排放量控制在10m3以内。 (5)厂界噪声值除南面厂界外,基本达到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限值60dB(A)。项目厂址周边500米范围内没有居民区,但生产噪声对本厂办公生活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对转化柱采取建设隔离房的方法来降噪;对离心机和粉碎机可通过在车间内用吸音材料来降低对外界产生的噪声;在车间内的噪声值较高,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在噪声污染严重的工段应配戴耳塞、耳罩上岗。 (6)项目废渣主要为生物可降解的菌体和海藻酸钠,约1.2t/a,用简易设备进行烘干处理后,可销售给饲料厂作为饲料填充辅料。对环境影响不大。 (7)项目办公生活区将产生一定量生活垃圾,约55.5t/a,在中国-****园配套环卫设施还没有建设完善之前,项目须在厂区内建垃圾集中收集场地,定期清理外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严禁乱丢乱排。 3.公路交通噪声对项目的影响结论 武华联线市政一级公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交通声环境在距路肩30米处,昼间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夜间超标,超标0.8 dB(A)。但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中国-****园区以及道路改扩建以后,车流量会相应的增大,相应产生的交通噪声影响也将增大,对靠近公路一侧的办公生活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项目选址结论 项目选址位于中国-****园总体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内,充分结合了交通便利、原材料充足、区域水电资源丰富以及环境资源宽松等各个方面,为项目生产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项目通过对污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后,对环境影响不大,所以项目选址是合理的。 5.项目环保投资估算结论 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本次评价分析,项目应追加60万元投资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6.项目总量控制指标(推荐) 大气污染物: 总量控制指标(t/a) 计算依据 SO2 锅炉排放量 22.2 烟尘 11.1 污水: 总量控制指标(t/a) 计算依据 CODcr 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2.3 NH3-N 0.3 建议: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建议 (1)施工期应有专人负责施工污染控制工作,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2)开工前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污染控制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3)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按环保要求在相应的污染环节实施环保措施,尽量减少污染。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建议 (1)工厂应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如宣讲生产中污染物对动、植物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游离甲醛以及噪声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健康;宣传我国环保方针、和法规。使全体人员应自觉肩负起保护环境的使命。 (2)工厂要做好内部的自我监督和控制,结合其它业务规章,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奖惩措施,实行严格监督,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切实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环境不利影响,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3)为了保护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加快厂区植被的恢复,做到边建设边绿化。在厂区和车间周围,种植常绿的乔木和灌木,在裸露地面铺植草皮,移栽花草。 综合结论: 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会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项目建成后,其生产过程中产和的烟气、废水将不可避免地对新址周围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确保“三废”达标排放时,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太大的压力。因此,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本次评价项目——广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异麦芽酮糖醇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项目立项批文 附件2项目审批登记表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及排水去向示意图 附图2项目周边环境及****园规划图 附图3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 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下列6项可另列。 1.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 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 生态影响专项评价 4. 声影响专项评价 5. 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 固体废弃物影响影响专项评价 以上专项评价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 要求进行。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