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看中学作文教学思想转变

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看中学作文教学思想转变

来源:爱问旅游网
深度关注/zhan91e1206@263.net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看中学作文教学思想转又■张伟明爿长高考作文是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反映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方向,也反映了一代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作文教育的认识和思想。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考中作文也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因为我们认识到。作文不仅可以反映作者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思维判断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作文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的转变。在话题作文这种形式出现之后.高考的好作文多了.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差的基本状态并未得到改善。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对高考作文命题方向的认识问题,也有对中学作文教学目标的认识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对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思路的剖析.通过对学生作文主要问题的分析来寻找一条求变之路。现在已经有少数人在这条路上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形成共识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这种格局。一、对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认识恢复高考30年。高考作文命题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一种最常见的作文命题方式.它的特点是命题方式简洁,命题人容易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到1977年以前。所举行的高考都采用了这种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考作文题的形式开始逐渐变化,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反映出高考改革的思路和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从命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变主要是为了应对猜题押题之风。在恢复高考的初期。社会上盛行猜题押题。高考作文分值大,也就成了猜题押题的重点。当时。每年都有传闻,某地某所中学又押中高考作文题了。猜题押题助长了少数人的投机心理,打击了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和广大语文教师和考生的利益。高考命题者尝试了给材料作文的命题方法。给材料作文。限制性强。方向比较单一,不容易被猜中。这是材料作文积极的一面;但是,也有其明显不足。由于材料的限制性,考生在作文时只能围绕材料提供的内容来作文章,越雷池半步就会判为跑题。考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完全被制约了。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高考命题者另辟蹊径.产生了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在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方式,即提供一段材料,然后根据所给的材料确定一个话题。多数情况下作文的题目是由考生自己决定的。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在的主题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选择文章的主题。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和擅长的文体。或记叙或议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话题作文从1999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已经得到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认可。但是它的万方数据一堡垒:婴盛一7中学语文戢雩2009.9意义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实行分省命题后。这三段文字是这篇文章的中心部分.采用的许多省的作文题目又回到了命题作文的模式是时下学生作文中流行的三段式。从个人到人与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话题作文应该人的关系到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从小到大,由浅倡导学生写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正确发挥高考入深,层层深入,表面上看很有说服力。但细细琢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中学作文教学?这也是磨,这样的文章仅有论点,没有针对论点的内容,摆在命题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知道,从概念到概念,大话套话满篇.恰似山间竹话题作文的命题范围非常宽,从古到今。几乎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有的内容。所有的体裁都可以被话题作文覆我们不要小看这种作文形式,这正是现代考盖。而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现试制度下形成的“八股”文式。现在这种形式的作有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命题的方向应该进一文在高考中非常普遍,原因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步明确。要以考查学生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维最保险。在高考中至少能够得到一个中上等的分为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高思辨能力,提数,如果文笔再好一点,结构再精巧一些,还能得高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能力.从而带动中学写作到接近满分的分数。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二种情况是写历史故事.引用历史故事来二、考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自己的观点。通观近些年的高考作文,我们近年来。为了追求高分数,学生的高考作文可以看到,考生采取引用或改写历史故事的方法中开始出现“八股”倾向。翻开一些高考优秀作来说明自己观点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了。最典型的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考生在写作文时存在的一篇作文是“赤兔之死”。这篇文章借用《三国演问题。义》的故事,编写了一段关羽坐骑赤兔马在关羽第一种情况是文章内容空泛,言之无物,套死后的故事。从文章可以看出,考生对《三国演路形式明显:先引出文章主题,然后谈自己的观义》非常熟悉,编写故事的思想脉络、语言风格也点,最后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来证明这些观点。与《三国演义》一致。这篇文章在当年受到了广泛这些文章看似冠冕堂皇,义正词严.但空有华丽好评,并且获得了满分。可能是受到这篇文章的的外表,毫无实质内容可言。下面一段文字就是影响,在这之后.引用和改写历史故事的文章在这类作文的典型表现:高考中越来越多,且呈发展趋势。诚信是做人之本。北大教授何怀宏在他的采用历史故事来写高考作文这种形式好不《底线理论》一书里写道:做人,万事都有一个底好,这里很难得出结论。一方面,学习和了解历线,如果越过了这个底线,那他的人格就是不完史,学习传统文化.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整的。如果是这样,那我就要将诚信定为做人的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增强我们的思维品位很有底线。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他就会被人们瞧益处;但另一方面,过分地强调引用历史,模仿历不起.他的人格也要为人们所唾弃.他的做人就史,大家都去写历史、编历史故事,就会走向另一是失败的.因为他失去了做人之本。个极端:与现实社会脱节。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诚信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友谊的建立和维有大量新鲜的、奇特的、感人的或是矛盾对立的系需要诚信:亲人之间的理解和互相关心需要诚事件发生。学生的学习就是要利用所学到的知识信;爱情之花当然也需要诚信来浇灌。在这个纷去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变化,辨别是非,思考解决乱多变的世界中.正是诚信架起了一座座心与心问题的方法。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也是为了更好之间的桥梁,让人们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地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因此,在高考中我们不诚信是世界发展的原动力。就像人的生存需能提倡编写历史故事,对于那些确实写得好的有要水,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是诚信。试想,如果没有创见性的文章可以给高分,但对一般的改写文章诚信,什么跨国合作、投资项目等等还会存在吗?应该控制给分。没有诚信的世界是恐怖的世界。因为人人都不再第三种情况是编现代故事,故事脱离生活。信任别人。这样的世界会向前发展吗?内容虚假。完全不符合思维的逻辑。写故事是考一墨垒:墨盛一8万方数据深度关注/zhangle1206@263.net生写高考作文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作文题目适合的情况下,甚至成为考生写作的主要形式。写故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可以有虚构。这是一种概括生活、赋有创造力的表现。近些年来也的确涌现出来了一批好的作文。比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不少考生就着这个话题写出了有思想、有感染力和构思精巧的好文章。但是,就目前的总体情况看,编故事写作文还不能尽如人意。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还不熟悉。对生活的认识还不深刻,还不能自如地驾驭这种具有较高难度的表现形式。羡慕别人写的精彩,自己也想模仿.这时就容易出现胡编乱造、不合情理的现象。1998年高考作文题是“战胜脆弱”.不少考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去世或父母双亡。考生这样写也许是为了使所编的故事更有震撼力和说服力,但不合常理的编造。只能使故事失去应有的精彩,这种虚构也违背了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人伦精神。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这种虚构故事的现象普遍存在.它折射出目前考生作文的一种状态:茫然和没有目标。三、明确中学写作教学的指向写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内容上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在体裁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形式多样。对于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其目的是为了训练思维方法,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加强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并为创新和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学会运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文章内容来源于生活.具有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这样,在加深对社会认识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1.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写生活中的人和事学生写作文空洞.没有内容,有人把它归结为没有生活体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个人的成长是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生活中天天都有新鲜事,只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把握不住。就会让它从眼皮底下溜走了。如果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写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他们的文章就会写得更充实,更有活力。其实,写生活并非一定要写国家大事,往往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就能很好地说明主题。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指出了两个方向。即在对事物认知时,可能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也可以不受它的影响。这是一个具有哲理同时又很生活化的话题。怎样联系生活来写呢?很多考生看到这个话题时非常茫然。有一位考生则用了最常见的父女关系,十分到位地作了诠释。她的作文题目是“爸眼中的我,我眼中的爸”。文中有这样两段对话:“有什么好看的,面色那么黑。头发那么稀。眼睛也很,J’。”邻居家的大叔笑着说。“是吗,脸色黑,男人的本色,头发稀那说明老爸很聪明,眼睛小,但炯炯有神。……”“俺家丫头胖是胖了点.但很可爱;皮肤多好,从不用什么化妆品;头发又黑又顺,也没有做什么离子烫,天然的;成绩不好,但她自己一直很努力.让大人放心。”在女儿眼中,爸是最可爱的;在爸眼中,女儿最值得骄傲。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很普遍.也很平常。但本文就是通过这样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琐事准确地为这个深奥的哲学主题作了诠释,有四两拨千斤之妙。上面这个例子说明.写现实生活并不难,不是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关键是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将生活中平凡的事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和写作水平。2.要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在文章中引用古人的话,背几句古代诗词.大家都会,而且大多数考生就是这样写作文。问题是,其中的多数文章仍然显得苍白无力,为什么?因为文章没有实质性内容。内容空泛是现在学生写文章的通病。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只会背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对生活的反映,这样的文章看上去就像喊口号.干巴巴地挤不出一点油水。毛主席说过“古为今用”。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不是让我们简单重复前人说过的话,而是要为现实服务,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万方数据一堡垒:墨盛一9中学语文戟学2009.8了思想境界还要看表现能力。立意和构思是表现能力的重要方面,立意高远可以让读者获得更深的感悟,构思新颖可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从而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1999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一篇题目为“表决”的考生作文.这篇作文在立意和构思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此被评为高考优秀作文。记忆移植如同克隆一样。同属敏感问题,它是科学高度发展带给人类又需要人类作出理性判断的一个高难度的问题.能否移植人的记忆?能否开展克隆人的实验?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它关系到人伦道德甚至是人类的生存问题,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对此给出结论。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从这个高度立意.让读者来思考这个高难度的问题。在构思文章方面,作者更是巧妙地借用联合国表决这样一种奇特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记忆移植的投票以平局结束。这篇文章的立意和构思给人带来了无限的回味和思索。可见。好的立意和构思可以提升文章的品位和艺术性.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创新。创新性思维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提出这个要求,大多数学生经过训练是可以达到这个高度的。一味地追求在考试中拿高分,采用八股式的方法训练学生,只会害了他们。我们相信。一旦多数人看清作文训练的目标,今后作文评判的标准就会改变。到那个时候,只有做好了准备的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教育部考试中心100080)现实。还有一个问题,学习知识不能只求一知半解。知识是有厚度的,只有深刻全面了解了,并且融人自己的思想才能写出有分量的文章。下面举一个例子。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一位考生用陈寅恪和冯友兰的例子来说明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作者在文中歌颂了陈寅恪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压迫表现出的坚贞不阿的品质,批评冯友兰是“软骨头”。对于这篇文章.评论人写道:“从作者对相关著作及史实之熟谙,已足见其学识与才力。”文章发表后,作者对冯友兰先生的评论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引来了读者的强烈批评。之后,作者与读者之间你来我往,引经据典各自表明了观点。本文无意评论这件事情,只是引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学习和掌握知识需深入.需全面.这样才可能写出思想深刻的好文章。3.要学会独立思考.写出有创见的文章创见性是写文章的最高境界。创见性就是在内容上有创新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形式上不模仿他人。构思精巧,有自己的风格。创新思想从哪里来?还是从生活中来。书本只能教给我们知识,而创新思想是从社会变革和变化中产生的新认识、新思想。什么是社会变革?从大处说.处在历史进程的今天,世界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天天都有新事物、新发展、都有新的信息.而中国更是处在这个发展变化的潮头。作为一个社会人,中学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关注、思考和探究这种变化中的深层内容和发展趋势.这个思考是有深度的、与众不同的,这就是创新思想的来源。从小处说。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情感.事件的起因和结果,都有多样多彩的呈现,学生们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生活的哲理,人生的启示。这也是创新思想的体现。写作是中学生展现创新思想的最好的舞台。在文章的形式上更便于展现一个人的才智。写文章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创作,自由表达。当然,一开始可以有一些模仿成分,但一定要学会自主立意、自主构思,这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文章的好坏除一堡垒:里塞一10万方数据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看中学作文教学思想转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张伟明

教育部考试中心,100080

中学语文教学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2009,\"\"(9)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xywjx200909003.aspx

授权使用:西北师范大学(xbsfdx),授权号:34bfbbe0-c47f-448b-b579-9dbd008b788b

下载时间:2010年7月24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