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秋收起义之我见

秋收起义之我见

来源:爱问旅游网
秋收起义之我见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边区组织秋收起义。8月12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并与崇阳农民自卫军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总指挥机关设在县城,修水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发展武装,组织群众支持起义军。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起义部队在修水县城举起义旗,向长沙挺进,并攻克了敌盘踞的朱陂厂,在进攻长寿金坪受挫后,返回修水台庄,后接毛泽东指示,跟随毛泽东踏上前往井冈山的道路。10月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得到当地武装的帮助,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期以来,我们在谈到秋收起义的意义时,一般都会谈到:它第一次公开亮出了共产党的旗号,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培育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指战员,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转折,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认为,秋收起义还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一段时期中共中央“左”倾急进情绪的直接否定;更为关键的是,它促使了毛泽东、任弼时等一批革命家发现原来工作的缺陷与不足,为开始的土地革命积累了最初的经验和教训;另外,它还是党摆脱国际束缚,独立思考问题的开端。

大革命失败之初,中共中央对当时形势的估计是:“现时反动的统治始终没有稳定,农民群众满心期望”,由于对敌人估计不足,对工农群众力量估计过高,因而乐观的认为:秋收暴动“至少要动摇反动的新旧军阀的政权,在湘粤则有立新的革命政权的可能的前途”,并进而“规复全省政权”。然而至9月17日,三路暴动就相继宣告失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

暴动仅坚持了数天便宣告失败,敌人没有像党中央和其他党的同志所设想的那样不堪一击,当自己所掌握的工农武装和革命军队,也没有想象的那样所向披靡,这就直接批评和否定了当时党内所反映出来的“左”的急进和复仇情绪。

秋收暴动的意义还在于,它使毛泽东、任弼时等一大批革命家认识到之前工作的缺陷与不足,为开始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积累了最初的经验教训。秋收暴动失败后,任弼时曾针对秋收暴动给中央作了专门报告,总结失败的原因:“错过了时机固然是长沙暴动未能成功的原因,但是没有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暴动是为整个暴动失败的极大关键”,毛泽东对秋收暴动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毛泽东认识到:当时农民起义还没有形成巨大声势,单靠工农革命军的现有力量是没有可能攻占敌人强固设防的大城市长沙的,因而主张放弃进攻长沙,将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主张。

起义部队于9月29日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和部队减员、组织松散、思想混乱等情况,决定对这支部队进行一次整编。通过相应措施,毛泽东逐步改变原来工作中的失误,将中国的民主革命引入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三湾改编则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成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秋收暴动的第三个意义就是,党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对国际代表不再言听计从,而是敢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毛泽东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在看到形势不利,进攻长沙不明智、很冒险的时候,果断地作出了放弃攻打长沙,取消长沙暴动的决定。毛泽东这一的正确意见遭到了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成员马也尔的强烈反对。他两次写信给湖南省委,指责指责毛泽东同志和湖南省委决定停止长沙暴动计划“是最可耻的背叛与临阵脱逃”。根据马也尔的报告,中共中央派任弼时同志“来湘全权代表中央指挥省委执行原定暴动计划,了解情况后任弼向中共中央写出了《关于秋收暴动的情况与计划》的报告。这一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秋收起义的基本情况,对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和今后的工作方针都作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估量。任弼时以及党的其他领导同志,不仅没有机械地去执行中央的决定,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敢于发表与中央和国际代表马也尔等人的不同意见,为刚开始的土地革命避免了不必要的巨大损失,为党的第一次历史转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是党的高级领导人开始摆脱国际代表束缚,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开端。

回首这段历史,聆听历史遥远的回声,我想我们看到听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教益、是启示。在历史的回声里,我们以史鉴今,将更进一步明白开国领袖们用毕生实践创造的科学真理,对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

1、实事求是。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