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

“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

来源:爱问旅游网
“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

岐黄,指的是岐伯和黄帝。中医有个经典《内经》就是借二人之名阐述中医理论的。所以中医医术也称岐黄之术。“悬壶”是一个中医典故,也就有称中医治病救人为“悬壶济世”。

《内经》全称《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说为黄帝和岐伯所作。黄帝就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先祖轩辕氏(也称有熊氏、公孙氏),曾为统一

中原作出贡献。也是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药、算数的发明者。

岐伯(传说是我们岐山人)系黄帝的大臣,典主医病,史称岐伯医术高明,“脉理病机治法经运气,靡不详尽”。《内经》就是根据他与黄帝就医术、医理、中草药等方面的对话,经后人编纂补充而成的,

《内经》共计十八卷,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它以人体结构、机能联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整体观念为出发点,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关系,解释人体生理、病理,阐述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方面的方法,是我国古代一部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性著作,对后世中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影响。尤其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问世之前,被视为医家必读之书,不读该

书,则不能行医。

所以古人尊称《内经》为医书之祖。而它的作者黄帝、岐伯也被尊之为医家之祖。正是这个原因,后来岐(伯)黄(帝)几成“中医学”的代名词。以致后来人们学医时,就说是“学习岐黄”;

对于医术高超的人,说成是“精于岐黄”。

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

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后人遂以“悬壶济世”,比喻医术高明的中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