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18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2. 教学中“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3.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4. 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5. 不断吸收新知识并形成技能的基础是( )。A.知识的领会 B.知识的巩固
C.知识的运用 D.知识的检查
6. “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7.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理论是(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8. 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嚣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9.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 )三个阶段进行。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10.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1.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12. ( )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A.积极 B.权威 C.民主 D.消极
13. 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14. 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 )的形成为标志的。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成人教育
D.学校教育系统
15. 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16.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7. 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17世纪下半期 B.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 D.20世纪初
18. 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是(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激励能力 C.自我调控能力 D.自我分析能力
19. 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20. 属于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的是(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 常用的测验种类有( )。
A. 论文式测验 B. 客观性测验 C. 问题情境测验 D. 面试式测验 E. 标准化测验
2.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 )。
A. 认识的间接性 B. 认识的交往性 C. 认识的教育性 D. 有领导的认识
E. 认识的目的性
3. 讲授法可分为三种,即( )。
A. 讲述 B. 讲解 C. 讲演 D. 讲读 E. 讲说
4.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A. 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 教育的世俗化
C. 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 教育的终身化
E.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5.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 )的过程。
A. 前制度化教育 B. 义务教育 C. 普及教育 D. 制度化教育 E. 非制度化教育
6. 按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
A. 单一课 B. 讲授课 C. 演示课 D. 练习课 E. 复习课
7. 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
A. 引起学习动机 B.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E. 检查知识
8. 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设计教学法 E. 复式教学
9. 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即( )。
A. 实物直观 B. 语言直观 C. 板书直观 D. 模象直观 E. 光电直观
10. 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应该是( )。
A. 合作 B. 友爱 C. 民主 D. 平等 E. 互助
三、填空题
1. 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______和______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
2. 德育过程是______社会化和______个体化的统一。
3. 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4. 辅导的方式主要有______和______辅导两种。
5.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___与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_之间的矛盾。
6.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______,它是教师进行教育的重要条件。
四、简答题
1. 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2. 简要说明,为什么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3.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 课外活动的实施应做好哪些工作?
五、论述题
1. 如何理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