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学铭导师论膏方

李学铭导师论膏方

来源:爱问旅游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o09年3月第33卷第?期 李学铭导师论膏方 何灵芝 马红珍 郑慧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杭州 31OO07 摘要:从滋补类、治疗类及夏令膏方三类膏方不同的用药原则。介绍国家级名中医李学铭主任中医师,I盏床运用膏方经验与特色。 关键词:膏方;名中医经验;李学铭;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t{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9 55O9(2OO9)O2 0207 O2 国家级名中医李学铭主任中医师。谙熟中医经 补心脾,益智宁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用之。荔 茎 典,精于临床治疗.学验俱丰。李师的临床运用膏 枝肉酸甘,补养肝脾,用于肝脾阴虚者,荔枝皮与核, 方,处方辨证精确.用药精当,根据扶正以祛邪的原 疏肝利气,若兼有少腹、小腹、胁肋部胀痛,经前腹痛 则,突出补益.注重配伍,兼以治病,疗效显著,笔者 者连壳连核人药。白果甘苦而涩,定痰喘,止带下, 耋 有幸随李师学习,获益非浅,兹将李师临床运用膏方 常应用于痰饮咳喘与带下较多者。胡桃甘热,温肺 经验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 补肾,应用于腰膝酸痛,发育不良,遗精滑泄,不孕不 1滋补类膏方 育与肾虚便溏者,一般用肉,打成细末,收膏时和人, 萋 膏方乃膏滋补药的处方。通过加工煎制成膏状 若用于白血球减少症,连壳同煎。以上各种果品类 以便服用,属于补剂。功在燮理阴阳,补益气血,滋 每剂膏方选用1~2味,也有应用3~4昧者。调味类 妻 养津液,和调五脏,达到振奋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 有冰糖、黄酒、白蜜、木糖醇。冰糖质纯,性甘温,具 能,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通过扶正达到抗病祛邪,虽 有补脾和中,缓肝润肺之功用,用量为250~6O0g,按 蚕 不治病而其病可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五脏元 病者之口味喜恶与有无兼夹病邪及胃气和降之情况 真通畅,人自安和”。虽然膏方在滋补的同时也可以 决定,糖尿病患者改为药用木糖醇,每剂应用lO0~ 配合祛邪治病,如扶正兼以祛邪,扶正与祛邪并进, 150g,肺阴内虚,干咳痰血,肠燥便闭者加白蜜1OO~ 但膏方毕竟以滋补为主要目的,必须突出一个补字。 l50g,同时相应减少冰糖用量;黄酒用以烊化胶类, 膏方滋补,应根据服药者的体质特点,以往病史,当 去其腥味,每剂应用15O~3OOml,按所用胶类药的剂 前的脉舌症状,乃至其生活起居与饮食习惯等等,综 量而变化。补益药为膏方中的主药,药味最多。每 合分析,辨证用药,既抓住重点又适当照顾全面,故 方常用补益药27味左右(含果类、胶类与糖),其中 膏滋药的疗效比单纯服用野山参、别直参、西洋参与 养阴药有生地、熟地、女贞子、杞子、首乌、萸肉。温 阿胶等更为明显。膏方应用的药物在25~35味左 阳药常用有炒杜仲、潼蒺藜、煨狗脊、制附子、肉桂、 右,按证情需要决定。所用的药物按品种大致分为 炙桂枝、炮姜、补骨脂、菟丝子等;补气药常用有炒党 药物类,胶类.果品类,调味类。胶类药:有阿胶、鹿 参、太子参、炒白术、炒淮山药、炙甘草、炙黄芪、苁 角胶、龟版胶、鳖甲胶、黄明胶、霞天胶、金樱子膏。 蓉、山参、别直参、生晒参;补血药常用炙当归、炒白 阿胶用量为3OOg左右,阴虚血虚者加至400g,夹痰 芍、炒枣仁、桑椹子、丹参、炙川芎;生津养液药有炒 夹湿或腑运欠利者减至2O0g,阴虚加龟版胶,阳虚加 麦冬、天冬、制玉竹、北沙参、藿山石斛、五味子等。 鹿角胶,潮热加鳖甲胶,遗精、滑泄、尿频加金樱子 2治疗类膏方 舅 膏,个别痰多黏稠,便溏者改用黄明胶。胶类药一般 系指膏方中用以祛病邪,治痼疾的药物,如清热 用一种,也有用二至j种,每人用胶类总量为3OO~ 之丹皮、炒黄柏、夏枯草;利湿之生薏苡仁、炒泻泽; 鲞 4oog,少数体虚无挟邪者可增至5OOg,痰多者减至 解毒之紫花地丁、银花;燥湿之制苍术;平肝之菊花、 2O0g。果品类:常用有红枣、黑枣、莲子、龙眼肉、荔 天麻;镇肝之磁石、石决明;温胃之荜茇、高良姜;利 枝、胡桃肉、白果。红枣为每人必用,每剂150g,平素 气消胀之娑婆子、制香附、八月札、郁金与广木香;清 胃气失和而脘胀便干者减为lOOg;莲子亦每人可用, 肺之炒白薇、桑白皮、黄芩;化痰之杏仁、前胡;降逆 雷每剂15Og,同样脘胀便干者减为1OOg,少数痰热内 之代赭石、旋覆花;通络之忍冬藤、伸筋草、鸡血藤; 盛者不用。盖红枣甘温,补脾胃,润心肺,和百药;莲 宁心安神之珍珠母、龙齿、夜交藤;固涩之龙骨、牡 蓄  子甘平,补心脾肾而涩精固肠,二味合用,功在温补 蛎、芡实、桑螵蛸等。以上药物均宜因病因证而进, 脾胃而兼及五藏,故膏方中都采用之。龙眼肉甘平 中病即止,尤其是苦寒药,按用寒远寒的原则,剂量 2O7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O9年3月第33卷第2期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 王辛秋王君 一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摘要:从精研古籍.有的放矢;辨证论治,灵活施用等等方面介绍了梁贻俊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经验,施用中谨守病机,辨 证论治,根据不同病证灵活运用古方,师古而不泥于古。 关键词:活血化瘀;血小板增多症;梁贻俊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OO9—55O9(2。09)O2一O2O8一O2 活血化瘀法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治病的一个重 要法则,梁贻俊教授在临床中尤擅长运用此法则治 证选用不同方药,而非固守一方,灵活运用古方,师 古而不泥于古。 2.1辨瘀血部位,分而治之瘀血阻滞体内可致多 种病证的发生,梁教授根据瘀阻部位的不同,分而治 之。对体内瘾积以化瘀消瘾散结为主,而采用膈下 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中风恢复期及 后遗症期、脉痹,以益气活血通脉为主,方选补阳还 五汤加减;胸痹则治以温通活血化瘀畅通心脉,方以 栝蒌薤白半夏汤加活血化瘀之川芎、丹参、桃仁、红 花等。 2.2顽症痼疾,活血通络《素问・痹论》云:“病久 人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灵枢・终始》亦云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者,深内而久留之……”, 疗疑难病症,并常奏良效,梁贻俊教授称之为祛病治 病的重要诀窍。笔者有幸侍诊学习,现将梁教授运 用活血化瘀法经验介绍如下。 1精研古籍,有的放矢 梁教授精习《灵枢》、《素问》,用于指导临床实 践,其对活血化瘀法则的运用亦取法于内经所论,并 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梁教授遵《内经》所论,如《素 问・痹论篇》:“心痹者,脉不通”。《素问・五脏生成 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 泣,凝于足者为厥”,《素问・调经论篇》:“孙脉血溢 则经有留血”,《灵枢・经脉篇》:“手少阴气绝则脉不 通,脉不通则血不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有所堕坠,恶血留血”。据古人对瘀血的治疗所提 《素问・调经论》日:“病在血,调之络”。《难经・二十 二难》日:“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 者,为血后病也”,上述论述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久 病人络”的学术思想。叶天士提出“经主气,络主 血”,并创立了辛味通络诸法。梁教授深刻领悟历代 医家对“久病人络”的论述,并施用于临床,治疗顽症 痼疾,每多从活血化瘀通络人手,于方中加入活血化 m的“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与“血实宜决 之”,认为古人在治疗中强调遵循疏通气血的原则。 2辨证论治,灵活施用 梁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法则治疗多种病 证,但施用过程中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 忌过大,常用剂量如炒黄柏为45g,丹皮45g,夏枯草 60g,炒泽泻45g。此外必须注意配伍,如应用黄柏佐 洲,枢轴不利,中运易于失常。虽然夏令膏方必须突 出补法,但不能一味呆补,以防恋湿碍中,宜以轻补。 通补为总则,益气生津,养血补肾,酌情参入运中化 湿之品为宗法。夏令膏方服用时间为一个月,故膏 方药味的数量与剂量相应减少。鉴于夏令人体内外 甘草,用丹皮佐萸肉等,以减轻其寒切凉伤正的副作 用。治疗药功在祛邪治病,服药后邪祛症除则证候 与病机与初诊时已然不同,再继续服用便属于药证 不符,每每出现不适,因此应用时必须谨慎,必须考 虑到膏滋药的服用时间较长这个因素。辅助类如陈 皮、砂仁、绿萼梅、玫瑰花、茯苓等,以上药物根据疏 补结合的原则,按膏方所用药物的滋腻程度与服药 环境的特点,处方中阿胶与生、熟地等滋腻厚味必须 控制。夏令膏方的药味总数以15至20味为宜(果品 与调味类不计在内),其中利气化湿和中的药物3至 4昧,其余为补益药。夏令多湿,湿家忌甘,甘草宜少 应用,冰糖虽然质纯,甘能敛湿满中,用量亦减少每剂 者的脾胃功能酌情选用,其中砂仁.陈皮.茯苓为必 用。 为250g左右,阿胶味厚滋腻,易碍中运,夏令酷热多湿 之季不宜多用,每剂膏方中阿胶与龟版胶、鳖甲胶等的 总量为2OO~250g为宜。其余各项参见冬令补膏。 (收稿日期 2OO8—12—21) 3 夏令膏方 夏令膏方与冬季处方不同,夏令阳强,腠理发 泄,汗出颇多,人体气阴俱伤;又暑必夹湿,湿困中 2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