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3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V01.25 No.3 2009年6月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Jun.2009 明成祖安南政策的双重性 天 迥 吴 迪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在永乐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明成祖朱棣继承明初对外 友好的外交宗旨,积极进取,与安南(越南北部)等周边国家保持和睦的、巩固的宗藩关系。但 是,由于安南胡朝建立后对明朝边境多次侵扰等原因,明成祖出兵征讨安南,推翻了胡朝政权, 把安南变为中国的一个省。关于明成祖对安南的一系列政策,学界已有许多不同评价。事实 上,明成祖的安南政策具有明显双重性,应该分为两个不同部分来理解:反击安南侵略;占领、 统治安南。 关键词:明成祖;安南;政策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9)03—0074—05 安南,古称交趾,明代指今越南北部地区。三代时为荒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朝建立。太祖朱 蛮,秦始皇在其地置象郡,将之纳入中国郡县。从此,历经两 元璋一方面加紧建立和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恢复和 汉、三国、两晋、南朝、隋唐,至五代独立成国,其“北属时期” 发展社会经济,一方面展开积极的外交,以配合国内君权的 达千余年。这一过程中,安南跨越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 稳固。洪武元年派知府易安等出使安南,向其告知,朕已“扫 会,全面接受中国先进文化,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群雄定华夏,臣民推戴,已主中国”,…(巷 “朕既为天下主, 打下了基础。五代时,安南乘中国分裂割据独立成国,国号 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宇如一”,…‘巷5”欲改变“元政失纲, “大瞿越”。丁部领五次向北宋遣使内附,在宋太祖开宝八 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四方遐远,信不好通”的状况,…‘ ) 年(975年)被封为交趾郡王,安南被承认为独立的藩属国 以达“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翩)。太祖主张积 家。至此,中越两国建立宗藩关系,经前黎朝、李朝、陈朝、胡 极经营边疆,与外邦和平相处,但反对对外武力扩张。由于 朝、属明时期、西山朝、后黎朝、阮朝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元代以征服他国作为自己天经地义的职责,_2舢 明初建立 方结束中越宗藩关系。在这九百多年的时间里,中越两国人 时,周边国家未免不对明也怀有疑惧心理。为此,在明初太 民的友谊随着两国官方交往、民间交流而不断加深。这期 祖不断遣使他国,向他们宣示友好的外交方针。 间,由于明与安南的战争及战后设“交趾布政司”,人们对明 安南最先奉表称臣,响应人贡。_3I(私”洪武二年(1369 成祖时朝的安南政策众说纷纭。 而纵观整个明前期对安南 年),陈日煌遣使来贡,并请封爵。太祖“诏遣翰林侍读学士 政策,我们不难看出成祖的安南政策基本上是以传统“守在 张以宁、典薄牛谅往使其国,封日烃为安南国王,赐以驼钮涂 四夷”的思想为指导,努力与安南友好相处,以保境安民;然 金银印。赐日煌大统历一本,织金文绮纱罗四十匹”,并分等 而在安南“设三司”却是其外交上的败笔。 级给予使臣不同的赏赐。_l J( ’第二年四月,“安南使臣杜舜 1 明初对周边国家的友好政策 庆以其王陈日煌卒来告哀请命”,太祖遣翰林编修王廉往祭 收稿日期:2009—01—14 作者简介:吴迪(1983一),男,湖南临澧人,云南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从事南亚史、西南边疆史研究。 ①如: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陈文源.明朝与安南关系研究[D].博士,暨南大 学,2005;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薛存心.试论明朝在越南的统治 [J].殷都学刊,2000,(2);陈双燕.中越宗藩关系的历史发展述论[J].南洋问题研究,2000,(4);郭振铎.论越南胡朝 的兴亡和属明时期的若干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4);古永继.明代滇桂地区与东南亚国家 关系述评[J].思想战线,2002,(6);陈戍国.论明代外交与相关礼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朱 亚非.儒学传统思想与明初外交方略[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孙宝兵.试论盛明时期外交政策的 弹性变动和效应[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等。 第3期 吴迪:明成祖安南政策的双重性 75 之,“赐赠以白金五十两、绢五十匹”等物,并诏封其继位者 陈日煌(陈艺宗)为安南国王。_l 秘”六月,“安南国主日煜 遣上大夫阮兼、中大夫莫季龙、下大夫黎元普等来上表称谢 恩贡方物。”…‘秘 )洪武四年(1371年),陈日煌遣使贡驯 象。洪武七年(1374年),陈睿宗遣使向明太祖谢罪贡方物, 请命陈睨代管国事,太祖许之并规定安南三年一贡。由此可 见,安南陈朝与明朝之藩属关系已非常稳固。 太祖为恢复同周边邻国的关系,也鉴于元朝失败教训, 在洪武四年召集群臣,宣示新王朝的外交方略:“海外蛮夷 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 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乱之源。”【】j(=棼68) 后来他在《皇明祖训》中对子孙的告诫中进一步说明:“四方 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 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1t:讥。朕以 诸蛮夷小国,阻山隔海,偏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 伐之。” (《皇明祖训・箴戒篇》)为此,把朝鲜、日本、大琉 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湓 亨、白花、三佛齐、渤泥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他还在洪武 十三年(1380年)建“行人司”,其中“正八品职专捧节、奉使 之事”,职责就包括“颁行诏赦,册封宗室,抚谕诸 藩”。 桕 ,丧。第 ‘职官三’以后,太祖进一步提高其地位,规定 “咸以进士为之”,并强调行人的重要性:“凡为使臣受命而 出四方之所,瞻视不可不谨。孔子日:‘行已有耻,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尔等当服膺是言。”[ ]‘(春明梦余录) 作为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其施政具有一定稳定 性,制定的大部分方略及措施成为明定制,对他身后的统治 者产生较大影响。 2成祖用兵安南问题剖析 明成祖即位,继承其父外交方略但更加锐意进取。太祖 曾说:“夷狄奉中国,札之常经,以小事大,古今一体”。…(籼, 成祖则讲:“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 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 所,闻风向化者,争恐后也。”[5](卷 26.列传第 百十 ’外国 可见成 祖作天下共主的雄心。 在洪武三年(1370年),安南陈朝国主陈日蝰被国相黎 季颦弑,陈日熳继位。明太祖遣吏部主事林唐臣封其为安南 国王,并授以金印。陈朝末年(明建文初),黎季荤取代末代 君王陈少帝,立其子黎苍为帝,自称太上皇,改姓为胡,黎苍 改名胡口(注:该字打不出,为“大”上“互”下,下同),胡朝 (1400—1407年)建立。成祖即位,胡口遣使奉表朝贺,诈称 陈氏宗嗣已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 并求封号。成 祖不明真相,封胡口为安南国王。不久,陈艺宗之孙陈天平 逃亡哀牢(今老挝),由哀牢护送取道云南至明廷陈诉真相, 向成祖求救。于是成祖遣使查问安南内情。季辈即遣陈景 真随明使到燕京谢罪,向成祖表明自己并没有弑君暨位,并 “请迎天平归,奉为主,且退还禄州、宁远地”。成祖信以为 ①讨胡檄文请参见:明太宗实录・卷四六[Z] 真,诏季荤“果迎还天平,事以君礼,当建尔上公,封以大 郡。’’[ ]‘卷 冽传第 百九’外 永乐三年(1405年),成祖令天平 还国,命征南副将军黄中、吕毅,大理卿薛品率兵五千护送。 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天平人安南,将至芹站,胡口设“伏 兵邀杀天平,中等败还。帝大怒,召成国公朱能等谋,决意讨 之”。【 ](卷 ‘,列传第二百九’外国二) 关于明军入越的原因,除了尽宗主国义务,最重要的还 在于对安南胡朝侵略的反击。胡季雄即位不久,多次派兵蚕 食中国广西思明府及所辖州地,在广西、云南边境杀掳边民、 劫掠财产。“永乐元年,思明所辖禄州、西平州、永平寨为所 侵夺,帝谕令还,不听”o㈣‘卷 l列传第二百九‘#I,I ̄---)之后,广西、云 南地方官员频频向朝廷状告安南侵略。“永乐二年八月,广 西思明府亦奏尔夺其禄州、西平州、永平寨之地,此乃中国所 疆,尔夺而吞之,肆无忌惮,所为如此,盖速亡者也,朕为忍遽 行讨罪,故复垂谕,鬼神祸淫厥有显道,尔宜速改前过,不然 非安南之利也”。 ]‘‘槲恢南弃守林)’‘‘永乐三年二月,云南宁 远州土官同知刁吉罕奏日:臣所辖猛慢等七寨,本臣祖宗故 地,近被安南攻夺,又掳掠臣婿及女并人民畜产。征纳差岁 驱役百端。臣事奉中国职贡,今横被虐杀,实所不 堪”。[7I4一 ‘<槲 安南弃守本末> 胡季荤担心明朝讨伐,于六月,遣 使阮景真谢罪,称“其禄州等处,猛慢等寨亦令退还,已遣人 往各处交割地界。伏望皇上天地父母恕臣狂愚,赦臣死 罪”。[’: 一 ] <槲 安南弃守林) 事实上,所侵之地迟迟没有也不想 归还。“及朝廷遣使索取,巧词及所还地十无二三,还地之后 又遣贼徙居西平州,劫杀朝廷命官,复谋来寇广 西”。[’ ]‘<褂 安南弃守本末’’此间,安南屡次侵略占城(今越南 南方),占城多次要求明朝给予援助。“占城诉安南侵掠,诏 令修好。口阳言奉命,侵掠如故,且授印章逼为属,又邀夺天 朝赐物。” ]‘卷 ,列传第。-百九‘外 在成祖多次警告安南停止侵 犯大明边境无效的情况下,为保境安民和维护大明威德,永 乐四年七月,成祖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镇守云南的四 平侯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新城侯为右副将军,统军八十 万, 兵分数路出征安南。 明军入安南坡垒关,发布讨胡檄文,历数胡季雄胡口父 子二十条罪状。①从檄文来看,明朝出兵的主要目的在恢复 安南陈氏正统,反击胡朝对边境的侵犯。檄文发布后,受到 安南部分阶层的欢迎。永乐五年(1407年)初先后俘获胡季 荤胡口,胡朝灭亡。在此过程中,明廷“访求陈氏子孙”不 得。三月,北江等府、安越等县耆老尹沛等一千一百二十人 诣军门,日:“幸遇圣朝扫除凶恶,孽军民老稚得见中华衣冠 之盛,不胜庆幸。咸愿复古郡县,庶几渐革夷风,永沾圣化, 邃谨同耆老人等具表文一通,请献于朝,以达下表之 情。”_7 J(私”再考虑道安南过去就是中国郡县,于是在“六月 朔,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耻,设三司”,下设十五府、三十六 州、一百八十一县,命吕毅为都指挥使司、黄中为副都司、黄 76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25卷 福为布政司兼按察司,安南成为明朝的一个 省。【 ]‘卷 ,列传第二百九 外国二 如果说明初的对外政策是以巩固皇权、稳定局势和恢复 生产的国内形势为出发点,显得保守而谨慎的话,成祖时期 的外交则更加开放积极。这种变化主要是国内政治稳定、经 济得到恢复发展的结果。据统计,由于朱元璋的一系列恢复 发展生产措施的施行,到洪武末年全国总耕地面积到达800 万顷,是元末的2O倍,史称“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 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储积皆丰,至红腐不可 食”。 ‘桕。'志第五 ’食货 国内稳定和国力增强,让永乐时期 的对外交往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四夷归伏,舞 于龙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 帝廷,朝仁圣”[5](栖 怎第三十九。乐 。成祖采取更加积极的外 交政策,遣使四方,尽力履行作为宗主国的职责。如永乐五 年,明朝处理了暹罗与占城、苏门答腊、满刺加的纠纷。以上 三国称暹罗掠夺贡物和明朝赐予的印诰,成祖派使节到暹 罗,劝告其“即还占城使者及苏门答腊、满刺加印诰,自今安 分守理,睦邻境” 』(桕 。在明朝调解下,暹罗表示同三国和 好,纠纷得到解决。又如永乐十七年(1419年),暹罗与满刺 加起战端,暹罗企图以强兵压迫满刺加,满刺加向明朝告状。 成祖即遣使至暹罗告其王:“夫兵者凶器,两兵相斗势必俱 伤,故为兵非仁者之心,况满刺加已内属,则为朝廷之臣,彼 如有过,当申理于朝廷,不务出此而辄加兵,是不有朝廷矣! 此必非王之意,或者左右假王之意以逞私忿。王宜深思,勿 为所惑,辑睦邻国,无相侵越,并受其福岂有其穷 哉。’’[ ‘卷 虽然更显积极,但从根本上来说,明成祖的对外政策没 有变,依然奉行明初的睦邻友好。明初桂彦良曾给太祖进 言:“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言以德怀之,以威服之,使四夷之 臣,各守其地,此为最上者也。若汉武之穷兵黩武,徒耗中国 而无益。隋炀之伐高丽,而中国蜂起。以唐太宗之明智,后 亦悔伐高丽之非。是皆可以为鉴,非守在四夷之道 也。”[’】 帮'上太平治要十 条 有学者认为成祖朱棣追求帝王的“英 雄之略”,“倚富强,要战功”,违背了朱元璋的祖训。E10:36]的 确,朱棣不肯屈居于燕王之位,作了皇帝后亦容不得那帮顽 固维护侄儿皇帝的臣子,还要怀柔远人,四方来贺,最后“耀 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目标他也实现了,但他只是想证明 大明王朝是世界第一流强国,谁敢不承认这一点,他甚至可 以动用武力以证明,所以说成祖仅仅是向外显示富强,充其 量只是要求外国人承认中国与中国皇帝的尊严,而并无领土 等要求。 事实上,成祖上台后不久便派使节至各国,与之 建立友好关系。建立会同馆、四夷馆等机构专门负责对外事 宜。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朱棣以即位诏安南等附 近国家,向其宣布大明对它们的友好政策。从他对礼部官员 说的话可以分析其外交宗旨:“太祖高皇帝时,诸藩国遣使 来朝,一皆遇之以诚,其以土物来市易者,悉听其便,或有不 知避忌而误干宪条皆宽宥之,以怀远人。今四海一家,正当 广视无外,诸国有输诚来贡者。听尔其谕之,使明知朕 意。”【 (巷 为满足四夷咸服、万国来朝的虚荣,还不惜以巨 大的耗费派郑和六下西洋。 3从中越宗藩关系看成祖征讨安南 成祖所追求的这种典型的外交方略是中国历代统治者 所追求的,学界一般称之为宗藩关系或朝贡关系,也被称为 “天朝礼治体系”或“亚洲华夏秩序”¨ 。在此情况下,中国 是宗主国,安南是中国的蕃邦。中国朝廷通过对安南国王的 册封、赏赐等方式表现对安南的宗主国权力,而安南国王则 以对中国的请求册封及赏赐表明自己的蕃邦地位。历史上 长期存在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国际关 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国及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唯一的中 心,而周边国家向它称臣,以臣事君、以小事大。” 中国以强 大的经济、文化为基础,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中,处于主导或领 导地位,周边国家大多向其纳贡称臣,他们的外交行为也接 受中国的指导或控制。这种关系模式是不平等的,它是中国 在该区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产物。事实上,在现代国际体 系形成之前,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许多类似“华夷秩序”的 地区国际关系模式。 对安南来说,同明朝保持宗藩关系, 得到“天朝上国”承认,其统治便具有了合理性,对内名正言 顺镇压谋逆叛乱者以维护国内秩序,对外则使他国不敢随意 欺侮,甚至要以“华夷秩序”为模板建立一套以自己为中心 的越式宗藩关系。[15:82]。同时,得到明朝的册封与承认,就 可以“常奉正朔”,全面系统的引进、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 典章等。中国文化也就随赏赐大规模地进入安南,与其本土 文化交融,促进了今天越南民族文化的生成。 但是,“华夷秩序”不同于今天我们所说的“霸权体系”, 中国极少对藩属国实施直接统治,对他国的影响主要依靠政 治和文化的观念。无可质疑,对他国得以施加影响的背后有 强大的物质力量因素,然而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内政,也 不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标。正如费正清先生认为的那样: “进贡制度毕竟基本上是一种防御性的制度。这种制度更 多的是建立在儒家伦理观和文化优越感基础之上,而不是建 立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和军事支配的基础之上。”l1钊历 代中国封建王朝试图通过宗藩体系来维系中外和睦相处、维 护边境和平安宁。正如太祖所言:“万国来朝进贡,仰贺圣明 主,一统华夷,普天下八分四海,南北东西。托圣德,胜尧王, 保护家国太平,天下都归一”。【5](卷63・志第 十九‘乐三 作为宗主国,有义务帮助藩属国抵御外来人侵和保护其 正统及宗嗣。由此可见,当季颦父子的行为挑战了这一封建 时代的基本原则时,明成祖是不会听之任之不闻不问的。出 兵安南似乎可以看作明朝履行宗主国义务,惩罚胡季颦父子 不“奉正朔”及欺凌“中国蕃臣”占城。当然,这可能也同朱 棣登上皇位的背景紧密相关。由于他是靠靖难之役当上皇 帝的,因此在统治阶级内不可避免会遭到一些持封建正统观 念官员的反对,迫切需要建功立业来赢得各阶层的支持以稳 固统治。 而我们从讨胡檄文及以上安南侵扰明朝边疆看, 可以认为永乐朝征安南主要是反击其对西南边疆的侵扰。 试想,作为一个大国、宗主国,岂会容忍自己的蕃邦置其警告 第3期 吴迪:明成祖安南政策的双重性 77 于不顾一再蚕食它的疆土、掠杀它的子民、藐视它的宗主权。 4成祖置交趾布政司的失误 可见,明成祖征安南,从他个人角度来看,是以稳固自己 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而从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来看,是以保 境安民、维护疆土为基本目标。一些越南学者说到明军入越 时,多以‘‘侵略”定性,这是有失偏颇的。然而,客观地说,成 祖在安南置交趾布政司这件事情上却是欠考虑的。 独立建国并得到“天朝上国”的正式承认,安南的国家 独立意识得到了极大增强。L】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 入陈朝之后其民族意识随之勃兴。李朝在1054年将国名改 为“大越”,正如越南史书所说“国名也体现了强烈的自尊感 和平等的观念”。 李朝时期,更“把中国的政治理论发展成 一个越南化的翻版,以证实升龙是‘南帝’所在地,他由上天 授权统治这个‘南国’;中国的‘北帝’的统治权仅延伸到国 界边,这条国界处于‘皇天’和地上的众神的保护之下”。 oJ 到陈朝,随着安南民族意识的发展,长期存在的本土文字 “字喃”得到推广并开始系统化。可以认为,越南民族文字 字喃的推广和被尊为国语,是民族意识增强的体现。 2 有越 南学者说:“13世纪使用字喃一事,是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 的一个重大的变革,它标志着这是在越南民族性成长的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0[22]随着“华夷观念”深入安南统治 阶层,安南努力构建以越式“华夷秩序”为内涵的“亚宗藩关 系”,¨】 这无疑就是安南民族意识高涨的体现了。 安南陈末胡季颦胡口父子弑君篡位,建立越南历史上最 短命的胡朝。胡氏在其位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由于胡 氏骄横专权,残害前朝良臣及皇族,触犯众怒而成为孤家寡 人,加之自然灾害频繁,改革的经济基础也十分薄弱,以致国 内政局动荡。在这种情况下,胡朝竟然多次侵扰明朝边境地 区,必然失掉国内国外可能的支持,这一点从明军入越后发 布讨胡檄文后安南民众的反应可以看出。然而,安南毕竟不 同于北属时期的中国郡县了,如果再将其纳入中国管辖,肯 定是不合适的,是违反安南人民愿望的,最终必然会激起他 们的反抗。其实从太祖开始,明朝对周边蕃邦的政策一直是 和平友好相处,保持他们的独立地位,以守在四夷、保境安 民。成祖设交趾布政司,名义上取消了安南国号,实则仍将 其作为独立藩属国对待; 并实行了一些列发展经济、稳 定社会的措施,经济社会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但是,安南 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尽管统治措施比较温和,但明朝对 其统治终究是非正义的。中越宗藩关系经过数百年发展,到 明代已经成为双方完全认可的国际关系模式,它深入人心, 任何外力都无力改变这种特殊的国家间的关系。独立的民 族意识和保持宗藩关系的意愿使得安南对明朝统治进行不 懈地武装抗争。 。 特别是不尊重当地风俗,规定要“一从 北俗”,诸如服饰习惯等都必须效法内地,而明朝派到安南 的各级官吏及归附官吏大都素质低下、欺压民众,再如马骐 等采办太监之流,打着皇帝旗号大肆搜刮安南的奇珍异宝, 贪虐扰民,从而更加激起了安南人的不满,人情骚动,各地掀 起反明斗争。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安南原陈朝官吏简 定起兵反明。永乐七年(1409年),简定称上皇,立所谓的前 陈氏王孙陈季扩为大越皇帝。后来,简、陈先后被张辅大军 镇压。然而,永乐十五年(1417年),交趾清化府巡检官黎利 再次起事,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明独立战争。 面对交趾局势,明廷不断派兵镇压,然成效甚微,一直到 宣德之初仍不能平。面对安南的反抗,明廷的态度是很矛盾 的。很显然,对于成祖来说,企图超越对安南宗主国权限的 行为失败了。前面提到了由于他的上台背景,他不会轻易放 弃安南,在他看来放弃有伤天朝自尊,更会在国内外造成对 他的统治不利的舆论。可是,在另一方面,与安南的传统宗 藩关系又常使明廷思索恢复明初的旧制。 J(m 成祖后,明 仁宗朱高炽已有意撤兵休战,但未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到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明朝下决心放弃安南,以甩掉这个沉重 包袱。不久,黎利遣使谎称在老挝访得陈氏之后陈.j爵物故, 并请明朝对他册封。明朝以此为台阶,于宣德二年(1427 年)与黎利讲和、撤兵,撤销交趾布政司。黎利在安南建立黎 朝(史称后黎朝)。不久,黎利向明朝遣使朝贡。正统元年 (1436年),明英宗封黎利之子黎麟为安南国王,明与安南恢 复了正常宗藩关系。 总的来说,明成祖对安南政策的特点是努力友好相处、 积极维护自身利益但又有点好大喜功。明初由于国内不稳、 百业待兴,太祖采取谨慎而友好的外交方针。成祖谨记他父 亲的遗训,对外继续奉行和睦友好的政策,并根据国力变化, 大大拓展了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与各国友好相处、 互通有无,把中国文明播向四方,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加深了 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同时也使得明朝成为当时世界 至少是太平洋一印度洋地区公认的超级大国。成祖通过遣 使各国与各国朝贡,极大满足了中国传统封建帝王那种君临 天下、万国来朝的自尊与虚荣。中越宗藩关系发展到明代已 成为两国关系的定制,并且是宗藩关系中有较强政治隶属性 的一类。_2 很难想象,如果安南国内有事并且事关“正朔”, 作为宗主国的明朝会不予过问。当然,对安南用兵主要的原 因在于胡氏对明朝西南边疆的侵扰,面对成祖的屡次警告却 置若罔闻,以及对大明其他蕃邦的侵略。出兵的实质在于维 护国家正当利益,然而是以履行宗主国义务的形式表现。可 是,把安南归入明朝版图的决策,却是明成祖未经成熟考虑 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中越宗藩关系的形成、维持与衍变 是双方实力博弈的结果。尽管永乐时期明朝国力强盛,但终 明一代,对明最大的威胁一直是北方,成祖迁都北京的抉择 即是为了防御蒙古残余势力的威胁,故保持南方边疆的和平 稳定对明至关重要,然而在对安南问题的处理上他最终却昏 了头、犯了错。宣宗时不得不放弃安南,就是出于国力与边 防的整体考虑。从这个角度看,成祖确实有些好大喜功。宣 宗以后,明朝逐步恢复了与安南的正常关系,两国人民的友 好交流进一步加强。 (责编:杨春雁) 参考文献: [1] 明太祖实录[Z].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78 l962.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25卷 [14]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92(新l版).1—120. [2] [德]傅海波,[英]崔瑞德.刽桥中国辽夏金元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明)张燮.东西洋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 皇明祖训・箴戒篇[z].转引: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 [15] 王继东,郭声波.李陈朝时期越南与周边国家的“亚 宗藩关系”[J].东南亚研究,2007,(4):82. [16] [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349. 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M].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9:1120. [5] (清)张延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孙承泽.春明梦余录[M].转引:李登峰,马五海.试析 [17] 朱亚非.儒学传统思想与明初外交方略[J].兰州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5—56. 明洪武年间外交政策的演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5):126. [18] 王继东.越南李、陈朝时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 [J].东南亚,2006,(4)-52. [19] [越]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越南历史[M].北京大学 东语系越南语教研室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165. [7] 校补安南弃守本末:一函三册(第1册)[M].上海:上 海鸿宝斋书局.转引: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390—391. [8] 王桃.明成祖出兵安南人数考述[J].华南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53—155. [加] [新]尼古拉斯・塔林.剑桥东南亚史[M].贺圣达 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122. [9] 桂彦良.上太平治要十二条[A].(明)陈子龙选辑.明 经世文编(卷七)[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1] 于向东.越南思想史的发展阶段和若干特征[J].郑 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3):75. [22] [越]明峥.越南史略初稿[M].范宏科,吕谷译.上 海:三联书店,1958:89. [10] 李福君.明嘉靖朝征安南之役述评[J].天津师大学 报,1997,(2):36. [11] 陈戍国.论明代外交与相关礼制[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5):12. [12]黄枝连.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亚洲的华夏秩序——中 [23]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o1:400. [24] 陈双燕.中越宗藩关系的历史发展述论[J].南洋问 题研究,200O,(4):72. 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2. [25] 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 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1—72. [13]何芳JI1.“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1998,(6):37. The Duality of Emperor Chengzu’S Annam Policy WU Di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Abstract:The foreign exchange of ancient China reached a new high in the period of Yongle.Emperor Chengzu of Ming Dynasty contin— ued the fiendlry foreign policy purposes and actively developed diplomatic programs with its neighbouring countires,SO the harmonious and strong relations were maintained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and AnNam(the north ofVietnam).But,AnNam invaded the border ar. ea of Ming since the Hu Dynasty was f0und in AnNam.In that situation,Emperor Chengzu sent troops to counterattackmade AnNam 。become a province of China.In academia,the AnNam policy of Emperor Chengzu have been plenty of different assessedIn fact,Emper- .or Chengzu’S policy has conspicuous duMity:fight back against AnNam’S aggression;occupied and ruled AnNam。 Key words:emperor chengzu;AnNan;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