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934506 U(45)授权公告日 2018.10.02
(21)申请号 201820167603.4(22)申请日 2018.01.31
(73)专利权人 深圳万都时代绿色建筑技术有限
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道创科路与打石二路交汇处万科云设计公社B119(72)发明人 苏志刚 刘嘉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
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代理人 孙伟(51)Int.Cl.
E04H 1/12(2006.01)E03B 3/02(2006.01)A01G 9/02(2018.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新型雨水花园模块(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雨水花园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设置在基坑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至少两个块状容器,所述块状容器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块状容器,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块状容器所形成的空腔用于存储雨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蓄水层的尺寸限制导致的蓄水效果差和植物层容易坍塌的技术问题。
CN 207934506 UCN 20793450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新型雨水花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设置在基坑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至少两个块状容器,所述块状容器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块状容器,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块状容器所形成的空腔用于存储雨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雨水花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粘附在所述块状容器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雨水花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第二支架的一端和第三支架的一端均固定在一起以支撑所述块状容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雨水花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容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提拉结构和第二提拉结构,所述第一提拉结构可卡在所述第二提拉结构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雨水花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一个内腔,所述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块状容器均位于所述内腔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雨水花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容器为3个,每个块状容器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方。
2
CN 207934506 U
说 明 书新型雨水花园模块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花园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雨水花园模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是目前解决中国城市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建设,其中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现有的雨水花园建设全部是现场进行挖坑、埋土、量尺寸等多个步骤,施工繁琐、耗时,对施工质量要求高;且现有雨水花园的蓄水层位于上方,与空气阳光直接接触,下雨时会产生积水导致蚊虫滋生或其他安全隐患;由于蓄水层位于上方,导致现有雨水花园的蓄水层高度不可设置过大,一般为200-300mm,制约了其蓄积雨水的效果;且为了美观又要实现蓄水,植被层往往牢固性低,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坍塌现象。[000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雨水花园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蓄水层的尺寸限制导致的蓄水效果差和植物层容易坍塌的技术问题。[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雨水花园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设置在基坑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有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至少两个块状容器,所述块状容器上种植有植物,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块状容器所形成的空腔用于存储雨水。[0006]优选地,还包括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粘附在所述块状容器的底部。[0007]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第二支架的一端和第三支架的一端均固定在一起以支撑所述块状容器。[0008]优选地,所述块状容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提拉结构和第二提拉结构,所述第一提拉结构可卡在所述第二提拉结构上。[0009]优选地,还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一个内腔,所述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块状容器均位于所述内腔中。[0010]优选地,所述块状容器为3个,每个块状容器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方。[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2]1、将至少一个种植有植物的块状容器置于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在对于植物进行维护时,仅需要将块状容器进行更换,即可快速完成对于植物的维护。[0013]2、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块状容器所形成的空腔用于存储雨水,以基于空腔形成,提高蓄雨水的容量。[0014]3、支架的支撑作用,提高块状容器的稳固性,进一步提高植物的保护性,防止坍塌现象。
3
CN 207934506 U
说 明 书
2/3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块状容器的结构示意图。[001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1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花园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所述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均设置在基坑中,所述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之间设有支架3和位于所述支架3上方的至少两个块状容器5,所述块状容器5上种植有植物6,所述支架3用于支撑所述块状容器5,所述第一侧壁1、第二侧壁2和块状容器5所形成的空腔用于存储雨水。本实施例中的雨水花园模块多应用于地势低的洼地或铺装结构中,所述基坑包括处于低于地面表层0.5米的挖坑,优势在于,将至少一个种植有植物的块状容器置于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在对于植物进行维护时,仅需要将块状容器进行更换,即可快速完成对于植物的维护;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块状容器所形成的空腔用于存储雨水,以提高蓄水容量;支架的支撑作用,提高块状容器的稳固性。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土工布4,所述土工布4粘附在所述块状容器底部。通过土工布4设置,主要是避免块状容器直接与支架接触,避免把块状容器中的细小沙粒带入到所述空腔中,影响到蓄水容量和后续雨水利用。其中,块状容器包括方体状容器,所述空腔中填充有砾石,砾石表示的是成堆积状的碎石,以对进入空腔内的雨水进行缓冲,便于蓄水;还包括粘附在所述土工布4上的吸水棉10,基于吸水棉的吸水作用,对于土工布所流出的雨水进行引流,以引流至空腔中进行存储;所述空腔中还设有导管11,所述导管基于水压泵将空腔内雨水进行排放,实现雨水利用。[0021]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种块状容器的结构示意图。[0022]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和第三支架33,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一端、第二支架32的一端和第三支架33的一端均固定在一起以支撑所述块状容器;本优选实施例对支架的结构进行限定,通过三个支架的一体式固定关系,提高了支架对于块状容器的支撑力。
[0023]作为第一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一个内腔,所述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块状容器均位于所述内腔中。本实施例额外设置有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通过四个侧壁所形成的内腔空间来放置块状容器,提高整体牢固性的同时,使得经植物落入的水分能够尽可能地流入支架、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形成空隙中,提高蓄水范围和效率。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块状容器为3个,每个块状容器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方,本优选实施例对于多个块状容器的设置方式进行限定,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方,提高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对于植物维护过程中,可针对于单个块状容器进行更换,提高个别植物的维护效率,更加灵活。
4
CN 207934506 U[0024]
说 明 书
3/3页
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块状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如图2所示,所述块状容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提拉结构51和第二提拉结构52,所述第一提拉结构51可卡在所述第二提拉结构52上;本优选实施例对于块状容器的结构进行限定,以实现多个块状容器组合在一起,并且基于第一提拉结构和第二提拉结构的卡合连接关系,提高多个块状容器之间的牢固性。其中,所述第一提拉结构和第二提拉结构均呈L形块,因此第一提拉结构可以卡在所述第二提拉结构上,以基于两个L形块之间的卡入式固定方式,提高多个块状容器之间牢固性。
[00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5
CN 20793450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