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在语文课堂中强化诵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在语文课堂中强化诵读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No.6 堕 宣 TⅡ加E EDUCAT10N June 2008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在语文课堂中强化诵读 袁红 摘要:语文是一门话题很多而又很不容易说清楚的学科,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总是“丰富多彩”的。诗意语文、生命语文、个性 语文……如此纷繁.似乎令老师们有些无所适从了。苏教版主编张庆老师说得好“阅读教学,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对于 老师来说最基本、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诵读。 关键词:诵读有效 .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8181(2008)06-0212—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 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 感的熏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入手的,朗读是阅读 的起点,有感情的朗读是促进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 段.也是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1 强化诵读,促进学生感悟 鸣,使之心灵受到震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朗读不仅能使学生 受到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还能受到美的熏陶。因为文学作品是 靠美的艺术形象在典型环境中的喜、怒、哀、乐来打动人的感情 的,学生朗读可以使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帮助学生有效地感觉 文中的艺术形象,体验作品的艺术境界。 朗读的作用与意义太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有人说“语文课 上,学生哇啦哇啦的读书声就像是一支美妙的交响曲。”那么,作 为语文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奏响阅读课上的交响曲,使语文课堂 更有效呢?除了在课堂设计中常有的朗读环节外,还应注意以下 几点: 汉语的“意合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学习不能像学习其他语言 那样条分缕析,而是要用心去悟,在悟的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意 识到它的行程,也因之不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的结论清楚地 表达出来。在阅读教学中,作为阅读客体的课文便是学生的感受 对象。怎么去感受?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读,尤其是有声的诵读。叶 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读 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阅读客体所具有的各种因素被 充分发掘出来,使主体的认识更符合阅读文本本身,这就是“领 悟”。学生读得越充分,领悟得越深入。 2强化诵读 促使学生积累 3.1在想象中读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一些深奥的或情意深厚的文字,仅靠抽 象的分析、综合,学生往往难以作出深刻的理解,必须引导学生在 想象中读,通过想象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优美的形象,不仅提高 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还强化了阅读兴趣,获得美的享受。要使学 生在想象中读,教师必须提供足够的知识背景,采用直观形象的 教学手段和语言描述的方法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 现在眼前 3.2 在思考中读 我们的先人总结了一套学习语言的好办法——熟读、背诵, 有时甚至是抄录。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曾说过: “读,诵书也”;“籀,读书也。”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 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心理学家的研究也告 诉我们: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并不是同步发展的。6—13岁是人一 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时段.不能形 成足够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富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 无法弥补的遗憾。一个记忆力很强的人,他的理解力必然会相对 高些,他的想象力必然会相对丰富些。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 习,很要紧的一条就是注重积累。 汉语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广泛地运用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因此 人们对语句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想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而且只有学生自己读懂的知识,才是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所以理解一定要以熟读为基础。古人云:“读 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不熟,“其义”怎么能“自见”呢?因此教师 要有足够的读书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读,边读边悟。①联 系上下文读。边读边思考,读完一部分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什 么,读不懂的,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 能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因此读书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多角 要学生了解作者当时寄托在声调、虚词、语序之中的意思与情感, 那也只有逆溯上去,凭借着吟诵和背诵课文,使当时作者倾注与 笔端的情感与思考再现。所以阅读课上,光分析讲解不诵读是不 、 度,“立 摹”地读懂课文。②抓住“空白”读。课文中的“空白”有多种 形式:欲言又止是空白,置疑不答是空白,停顿、省略是空白.分 段、空行也是空白。这样的“空白”是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空白” 行的。 3强化诵读。陶冶情操 处所蕴含的意思,可以促使他们真正地把文章读懂 3.3在感受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 要内容。由作者精心写作、编者严谨挑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 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文以载道”, 怎样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达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文中的 思想情感还原出来,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情操受到陶冶呢?笔 者认为只有通过那富有真挚情感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完成。朗 课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除了从课文中学习语言之外 还 要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心去 读书,去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朗读、揣摩、想象等方法 去感受,同时运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去体会感受。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总之,老师给学生留出 足够的读书时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奏响阅读课上的交响曲, 定能让语文课堂更活跃! 读让学生自己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共 作者简介:袁红 江苏省通州市先锋小学,江苏通州 226316 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