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分子检测的新进展

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分子检测的新进展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9年11月第26卷第22期

能有效排尿,目前多以利尿剂、导尿术等治疗。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膀胱充盈明显时,春泽汤、五苓散等中药方剂治疗效果满意,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盛辉[11]治疗25例DNB患者,年龄39~78岁,拟春泽汤加减,结果提示22例恢复自主排尿。

参 考 文 献

[1]

张静,赵丽云,于冬梅. 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0):34.[2]

贾健英. 恢复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109.[3]

韩斌如,李秋萍. 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进展[J]. 护理学报,2017,24(24):31.[4]

刘素荣,黄延芹. 糖尿病膀胱病证治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3):101.

[5]苏云婷,唐红. 唐红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经验拾零[J]. 中医文献杂志,2015(3):35.

[6]潘秋,李硕,潘满立. 从“阴火”论治老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3):112.

[7]周仲瑛,金实,李明富,等. 中医内科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54.

[8]刘永瑞. 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2016,29(11):299.

[9]李亮,高洁. 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65.

[10]李俊玲. 补肾益气法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J]. 中国医

药指南,2013,11(11):692.

[11]盛辉. 春泽方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25例[J]. 河南中医,2007,

27(10):20.

(收稿:2019-01-07)(发稿编辑:薛 芳)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分子检测的新进展何 喻 任 莹 钟国平

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基础是组织学,是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虽然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流程和方法较为成熟,但常规手段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有一定局限性,部分原因是取材和制片过程由于细胞样品自身性质造成的质量不稳定或组织结构关系难以观察,另一部分原因是诊断技术不完善。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取材方法对诊断效果的影响,关于取材方法的改良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如液态细胞制片法。除了取材方式的改进,还开发出各种应用于辅助诊断的新技术,现介绍如下:

1 分子检测在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分子细胞病理学诊断是指对细胞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检验,获得诊断证据。理论上所有细胞样品均适用于分子病理学诊断,包括妇科病理学样品、脱落细胞或细针穿刺标本等[1]。分子检测往往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常规细胞病理学形态检测的辅助手段,需与光学显微检查等细胞形态检查结果结合使用。

随着诸如二代测序技术等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分子检测已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在诸多传统应用领域,如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尿液标本的荧光原位杂交等,以及广泛用于临床确诊和治疗方案制

作者单位:315000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病理科通信作者:何喻,Email:61602034@qq.com

定的各类DNA/RNA和蛋白实验,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都为细胞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基因组学这一全新视角,大大改良了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方法和技术。

近年来,分子检测在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发展迅速,肿瘤相关的游离DNA(cfDNA)成为研究热点。当不能从肿瘤组织中获取样品或不能获得足够多的样品用于分子实验时,可通过对患者血浆进行液体活检,测定cfDNA帮助诊断[2]。二代测序及其他高灵敏度方法,如微滴式数字PCR目前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并成功用于临床液体活检和癌症患者的个性化治疗[3]。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肿瘤cfDNA在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张,脑脊液和尿液的cfDNA液体活检就是成功的典范[4]。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帮助诊断癌症,还能够起到动态追踪疾病发展的作用,从而针对不同病患对治疗反应、复发情况等采取个性化措施[5]。

近期,细胞病理学诊断又发展出新的手段,可通过充分利用之前被遗弃的标本获取额外的基因组信息,这样避免了重复进行液体活检,如从子宫颈样品中获取的残余液态细胞可用于检测高风险人乳头瘤病毒。在非妇科领域的其他疾病中也有类似报道,如细针穿刺样品中的残留液态细胞也可用于分子检测[6]。液态细胞不仅能为细胞形态学诊断提供原料,还能够提取核酸用于下游的DNA/RNA分子实验和原位杂交实验。此外,经过离心后,细针穿刺样品的上清液也同样能够提取出大量的DNA,足

87

中国乡村医药

够用于检测杂合度丢失的微卫星片段分析、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的二代基因组测序、PCR、微滴式数字PCR、毛细管电泳、焦磷酸测序等多种分子实验。这些分子检测方法充分利用样品,并能从同一份样品中同时获取细胞形态学数据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对细胞病理学诊断意义深远[7]。2 远程细胞病理学诊断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细胞病理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可应用于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资料保存等方面。此外,近年来为快速鉴定内窥镜、放射科等所获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细胞病理学诊断要求,以及为术中冷冻切片进行快速诊断服务,远程细胞学手段已被频繁使用于临床诊断中。远程细胞病理学能够打破细胞病理学诊断的空间限制,使临床检查医师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远程细胞病理学诊断方式主要分为静态图像、实时动态图像及全片数字化图像三类。静态图像诊断在近年来已较少使用,因其只能显示整个标本的一部分,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利于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实时动态图像诊断可获得连续的动态图像,显微镜可远程操作,但操作步骤较烦琐,受时空和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目前多用于细针穿刺样品的标本评估中。全片数字化图像相较于上述两种方法有更大优势,为目前的主流方法,可永久保存,包含整张玻片样品的所有信息,故被称为“虚拟玻片”,且可扫描不同切面,解决了细胞学涂片不均匀或三维细胞团影响聚焦等问题,不同切面图像通过叠加形成的复合图像能使观察者分层观看涂片。目前,全片数字化图像已广泛应用于外科病理、胃肠、乳腺等多类疾病的初始病理诊断[8]。

3 移动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技术在细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得益于网络和电子科技的发展,目前已产生了一批专门用于细胞病理学诊断的软件和系统。通过计算机玻片影像分析软件等对样品进行辅助诊断,实现了人工智能辅助筛查涂片质量、分析涂片和诊断涂片,大大提高了细胞病理学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可移动终端的使用更突破了细胞病理学诊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虽然显微镜等光学设备仍是细胞病理学实验室的主要仪器,但分子检测、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图像系统产生了大量数据,需要相应的高性能存储和处理设备。可移动的智能电子设备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发挥了巨大优势,功能不局限于培训医护人员、报告检测结果、诊断咨询、管理实验室,还包括全片数字化图像捕获和处理、质控、医患沟通、医生会诊等方面。虽然理论上在不同医院和患者间能搭建起一个虚拟移动的诊断平台,但受限于安全隐私问题,目前尚无大范围应用[9]。88

云计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巨大发展潜能。由于医学诊断图像的大量积累,急需大规模存储平台用于存放这些诊断数据,有学者预期用于医学诊断的云服务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提升空间[10]。目前,云计算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同样受限于隐私安全的顾虑,但国内外均有大量专家对云服务应用于病理细胞学诊断进行研究。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医学与分子生物学、电子信息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细胞病理学诊断在近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诊断手段愈发丰富,诊断效果愈发精准,临床诊断效率愈发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Schmitt FC. Demystifying molecular cytopathology[J]. Int J SurgPathol,2010,18(3 Suppl):213S.

[2]Stewart CM,Kothari PD,Mouliere F,et al. The value of cell-free DNA for molecular pathology[J]. J Pathol,2018,244(5):616

[3]Krishnamurthy N,Spencer E,Torkamani A,et al. Liquidbiopsies for cancer :coming to a patient near you[J]. J Clin Med,2017,6(1):E3.

[4]Janku F,Vibat CR,Kosco K,et al. BRAF V600E mutations inurine and plasma cell-free DNA from patients with Erdheim-Chesterdisease[J]. Oncotarget,2014,5(11):3607.

[5]Li YS,Jiang BY,Yang J,et al. Unique genetic profiles fromcerebrospinal fluid cell-free DNA in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ofEGFR-mu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new medium of liquidbiopsy[J]. Annals Oncol,2018,29(4):945.

[6]Wei S,Lieberman D,Morrissette JJ,et al. Using“residual”FNA rinse and body fluid specimens for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an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J]. Cancer Cytopathol, 2016,124(5):324.

[7]Roy-Chowdhuri S. Molecular Cytopathology :final thoughts andfuture directions[J]. Molecular Diagn Cytopatho,2018(22):517.

[8]胡佐鸿,赵春,包骥,等. 全片数字化图像在诊断细胞病理学中的应用[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7,46(8):581.[9]Pouliakis,Abraham,Effrosyni Karakitsou,et al. Cytopathologyand the smartphone:an update. mobile health applications for qualityhealthcare delivery[M]. IGI Global,2019:136.

[10]Archondakis S,Vavoulidis E,Nasioutziki M,et al. Mobile

health applications and cloud computing in cytopathology:benefitsand potential. Mobile Health Applications for Quality HealthcareDelivery[M]. IGI Global,2019:165.

(收稿:2019-06-13)(发稿编辑:陆 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