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价值观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策划书 职业规划大赛策划书(一) 一、大赛简介
(一)大赛主题:规划理想职业,成就精彩人生!
(二)大赛目的:通过职业规划大赛的活动形式,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领和示范职业规划实践,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学习与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助意识,并推动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大赛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基础医学院学生工办 (四)组织结构
1、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统筹与领导工作 组委会主任:吕世军
组委会委员:石杰宋宇亮吴皓达冯丽华耿瑞万雷刘磊闫水华韩磊魏鑫 (五)活动形式
1、大赛时间:2022年4月7日—5月7日 2、参赛对象:20某某级20某某级基础医学院学生 3、大赛地点:多功能厅 二、大赛日程安排
大赛阶段时间安排主要内容启动仪式2022年4月7日 1.学生代表出席大赛启动仪式。 2.启动仪式后举办职业规划撰写培训。
3.围绕大赛主题,主办方举办一场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大赛宣传2022年4月7日到10日组委会下发大赛宣传单张、宣传海报至各阶梯并通过张贴栏、等对大赛进行宣传。 三、院决赛评比规则
第 1 页 共 10 页
(一)学生报名参赛
参赛学生在本阶梯报名。阶梯负责人统计好人数统一报到学工办。 (二)竞赛环节
决赛包含三个竞赛环节:书面作品评比、现场PPT展示、职业角色模拟扮演
(三)比赛规则与要求 1.书面作品
大赛作品以近期目标规划为主,即大学期间和毕业后5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面作品为word文档格式,需包含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确立、计划实施与反馈修正5个方面的完整内容。其中:自我认知部分,选手可通过大赛网站平台进行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认知部分,除作品中简述概况外,选手需另附《职业探索报告》;计划实施部分,应突出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高的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并注重对各种资源(如知识资源、人脉资源、资金资源等)的积累方式和途径;反馈修正部分,应有合理的备选方案、分析及实施计划。此外,参赛作品须有扉页并附作品简本,扉页填写参赛者的姓名、院系、班级、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作品简本简要介绍个人职业规划各步骤的方法、结论与亮点。 2.现场PPT展示
PPT展示主要考察选手的规划思路、验证方法及对目标职业的理解程度。院决赛该环节每位选手限时10分钟,其中,展示限时7分钟,另余3分钟回答评委提问。
3.职业角色模拟扮演
围绕“如何解决职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一主题,选手自编时长8分钟以内的短剧。选手需扮演本人规划作品中的目标职业角色,模拟就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可邀请其他同学或老师联合参演,但总上场人数不超过5人。扮演结束后,选手进行1分钟自述,阐明应对这些问题在大学期间应提升个人哪些职业能力与素质、该如何提升。此环节评委仅评分,不提问。 四、奖励办法
第 2 页 共 10 页
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并颁发院级证书所有参与的同学都给予加分。 职业规划大赛策划书(二) 一、大赛背景
调查显示: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求职经验和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拥有自己的创意,却没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预见性地、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成才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创业、择业、就业能力。我们精心策划了此次“规划未来,成就梦想”——我的物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二、大赛目的
(一)帮助广大同学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树立和提高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同学们制作自荐书及参加职场应聘的技巧和能力。 (三)创建一种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给广大同学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职场的机会。
(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供实践、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三、大赛主题:
传播规划理念、拓展职业空间、打造锦绣前程 四、主办单位:
淮安信息学院信息管理系物流教研室 五、参与对象及方式
1.参与对象:信管系物流管理专业07、08级学生。 2.参与方式:以个人为单位报名参加;参赛名单报至S2-519 六、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 3 页 共 10 页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4月10日
第二篇职业价值观分析:德育论文新颖的是题目
德育教育的好坏,关系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为大家分享了德育论文的是题目,一起来看看吧! 1、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4、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6、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7、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8、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9、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10、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1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12、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13、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1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15、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16、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17、“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20、“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21、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2、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2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2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第 4 页 共 10 页
25、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2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27、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28、让游戏替你说话
29、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32、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3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34、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35、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36、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37、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38、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39、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40、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41、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42、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43、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44、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45、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46、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47、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4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49、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5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51、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第 5 页 共 10 页
5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53、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54、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5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56、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57、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60、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61、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62、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4、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65、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6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67、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68、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6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70、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71、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7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73、论“公共人”的培育
74、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75、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76、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77、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78、重拾节俭教育
7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第 6 页 共 10 页
80、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81、挫折教育的现状研究与对策 82、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教育研究 83、现代教育与恐惧制造的研究 84、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 85、“我想调离农村”
第三篇职业价值观分析: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第 7 页 共 10 页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第 8 页 共 10 页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第 9 页 共 10 页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
第 10 页 共
页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