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究

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究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7卷第3期 运 筹 与 管 理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1.17.No.3 2008年6月 Jun.2008 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究 迟国泰 , 迟枫 (1.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Joseph L.Rotman管理学院,Toronto,Ontario,Canada) 摘 要:利用H—M模型检验了最新时期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建立了投资收 益R 与择时系数7值的函数关系R =,(7),得到不同择时能力系数7对应的投资收益率R 。建立了H—M模型 中J8。和J8 参数与7系数的函数关系7=g(J8。,J8 ),进而可以得到择时能力产生的投资收益R 与单只基金的J8。 和J8 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R =,(7)= g(J8。,J8 )]。论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揭示了在中国市场上择时能力对 提高基金业绩的作用。通过计算不同择时能力的投资组合的收益,并与无择时能力的被动管理组合的收益相比 较,得到了择时能力在中国市场上能够有效地提高基金业绩的结论。二是揭示了择时能力的业绩贡献与H—M . . 模型中J8 参数的对应关系:择时能力系数7与 的比值有关, 的比值越大,择时能力越小,择时净收益R 2 卢 也就越小。这一研究解决了H—M模型只能反映选股能力的业绩贡献大小、不能反映择时能力业绩贡献大小的 问题,使基金投资者能够全面判断基金的投资业绩,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业绩贡献;H—M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21(2008)03—0122—12 The Market Timing Ability and its Gains of Chinese Open—end Mutual Funds CHI Guo—tai。CHI Feng ,(1.School of Management,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 16024,China;2.Joseph L. 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Toronto,Toronto,Ontario,M5 S 3 E6,Canada) Abstract:Our paper tests recent market timing ability and security selection ability of open—end mutual funds in China.The function R= 。)is established to obtain the investment gains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timing coeffi— cients .The function =g(/3l,3/2)between and l, 2 coeficifents in H—M model is also established,SO that we can obtain investment gains from卢l,卢2 coeficifents via the function Rp= )= g(/3l,卢2)].The contribu— tions of the paper are:a)It points out that market timing ability is effective in raising fund revenue in the Chinese market.By contrasting the revenue of timing portfolios with that of buy—and—hold portfolios,we can see that mar— ket timing does earn more net value for mutual funds than pass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b)It establishes the function between timing coefficient and l,卢2 coeficifents in H—M mode1.Timing coeficifent is related to the ra“0.When creases, decreses,and therefore the gains of market timing decrease.The H—M model can only reflect gains from security selection,but cannot directly reflect the dimension of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 Our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traditional model by specifying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 using H—M coeficifents.In— vestors can make use of this method to have a better view of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Key words:open—end mutual fund;market timing ability;contribution to performanceH—M mode ,0引言 基金的业绩源自两个部分…:一是预测个股价格走势的能力,也称证券选择能力或选股能力,主要体 收稿日期:2007—10—13 作者简介:迟国泰(1955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迟国泰,等: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 123 现在基金经理能否取得超出市场指数的收益。另一部分是预测整个股票市场的总体价格走势的能力,也 称市场时机把握能力或择时能力。 围绕基金择时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基金择时能力是否存在的研究。 传统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詹森指数没有考虑到择时能力的存在性,影响了基金业绩 评价的准确性 】。Treynor和Mazuy(1966) 在证券市场回归模型中引入二次回归项,将特征线的斜率由 固定变为随市场状况而改变。Henriksson和Merton(1981) 提出了一种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参数检验模 型(简称H—M模型)。 Treynor和Mazuy(1966) 】、Chang和Lewellen(1984) 分别使用年度数据和月度数据的检验都认为 基金的择时能力并不显著。 也有少数研究支持基金存在显著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如Bollen和Busse(2001)。。 认为增加观测样本 的频率有利于判断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而Ferson和Schadt(1996)川发现引入条件性变量来评价 基金绩效时,出现了更多的正的证券选择与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系数。 对中国开放式基金是否具有择时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众说纷纭。周泽炯和史本山(2004) 对中国 开放式基金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的研究得出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都不显著的结论。肖奎喜和杨义 群(2005) 对同一时间段的开放式基金样本的研究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择时能力并不显著。 谭政勋和王聪(2004) 叫以及申团营和邱长溶(2005) ¨分别使用Ferson和Schadt(1996)…提出的条件 模型进行实证,认为中国开放式基金具有显著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二是择时能力能否为基金带来理想收益的研究。 Sharpe(1975) 的研究发现,实施市场时机预测所能产生的增量收益率最多不会超过每年4%。 Jeffrey(1984) 有策略。 认为,实施时机预测在更长的区间中可能的损失大于收益。 与Sharpe和Jeffrey的研究不同,Shilling(1992)¨ 分析认为市场时机选择的收益高于被动的购买持 现有研究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入择时能力后的基金业绩评价模型只能检验择时 能力是否存在,而不能反映该水平的择时能力能够为基金带来多大的收益。在仅知道选股能力的收益水 平不知道择时能力的收益水平时,投资者无法全面评价基金的业绩。二是对在中国市场上择时能力能否 为基金带来理想收益的研究尚处于空白。三是中国开放式基金具有择时能力的实证检验由于研究样本小 不尽合理:同时实证模型没有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条件。现有研究使用的条件模型是基于半强 有效的市场条件,而中国市场目前远未达到半强有效。 针对既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一是利用H.M模型检验了最新时期内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择时能力 和选股能力。二是通过研究得到了择时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基金业绩水平的结论,填补了现有研究的空 白,为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三是建立了H.M模型中卢 和卢:参数与 系数的函数关系,得到 了基金择时能力的业绩贡献数值,解决了H—M模型只能反映选股能力的业绩贡献大小,不能反映择时能 力的业绩贡献大小的问题,为基金的投资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 评价原理和研究框架 对于择时能力的研究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择时策略能否有效提高基金的投资收益;二是特定基金的 择时能力水平具体能够产生多大的收益。本文主要集中于解决这两个问题,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论文的第3部分采用H—M模型对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进行实证。选股能力是否 存在可以由 系数是否显著判断,业绩贡献大小可以由 系数的大小直接给出 。 择时能力是否存在可以由 :系数是否显著判断,但是业绩贡献大小则不能由H M模型直接求得 。 论文的第4部分判断择时策略能否有效地提高基金的业绩水平。通过定义表示择时能力大小的参数 ,构造具有不同 值的投资组合,以模拟择时能力不同的投资策略。建立投资收益R 与 值的函数关系 ),得到对应不同择时能力 贡献的的投资收益R 。同时将择时策略的净收益与购买持有策略的 R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4 运 筹 与 管 理 2008年第17卷 图1 评价原理和研究框架 收益相比较,以判断择时策略能否有效地提高基金的业绩水平。 论文的第5部分根据特定基金H.M模型的参数值、计算这只基金择时能力产生的收益,即计算择时 能力的业绩贡献的大小。在择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基金业绩的前提下,下文的5建立了H—M模型中卢 和卢 参数与y系数的函数关系y=g(卢。,卢 )。进而可以得到择时能力产生的投资收益R 与单只基金的 卢。和卢 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R = y)= g(卢。,卢 )]。因此,根据特定基金H—M模型的参数值,就可以 计算特定基金的择时能力的业绩贡献大小。 2 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与选股能力的实证研究 2.1检验模型 本文采用Henriksson和Merton的考虑了择时能力的基金业绩评价模型(简称H.M模型),如式(1) R . 一 : +卢-(R 一 . . )+卢zD(R , 一R,. )+ (1) 式中:R 为基金在 期的收益率;R r. 为第 期的无风险收益率;R 为市场收益率,这里用市场指数代 替。D为虚拟变量:当R 为R >0时D=1;当R 为R r.1≤0时,D=0; 为剔除择时能力后基金的超额 收益率,它反映了基金的选股能力,即基金经理人投资于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获得的超额收益;卢。为基金 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卢 为反映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指标,当 显著大于0时表示基金具有显著 的择时能力; 为随机误差项。 2.2样本数据及来源 基金收益率和市场指数数据来源于天相证券分析系统n引,存款利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 站¨ ,下同。 选取的样本为2003年6月之前上市的20只开放式投资基金,考察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期间共 140期的周收益率。 利用式(1)进行Y--_f( 。, )的多元回归,其中: 因变量Y=R 一 。R 为基金在 期的收益率,数据来源于天相证券分析系统n引。 风险收益率,选择当年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 。 为 期的无 自变量 =R 一 。R 为市场收益率,这里用市场指数代替,选择天相流通股指数的收益率,数 据来源于天相证券分析系统H 。R 为第 期的无风险收益率,选择当年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数据来源 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 自变量 =D(R 一 )。D为虚拟变量:当R 一 卢。、卢 分别为回归系数。  >0时D=1 ;当R 一R,≤0时,D=0 。. 市场收益率R 和无风险收益率R 的选取和自变量 ,相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2.3 实证结果 迟国泰,等: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 125 把上述文献 】1 中的数据代入式(1)进行多元回归,得到各只基金的 、 和 系数的估计值、及 其显著性检验的P值如表1所示。 显著性水平取95%,即系数的P值小于0.05时该系数是显著的。 2.4选股能力的实证结论 在表1中, 的P值<0.05的基金只有合丰成长一只基金,其选股能力的业绩贡献大小即 值为 0.0032,即合丰成长这只基金的选股能力可产生每周0.32%的收益率。 从表中看出,只有一只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的基金,仅占全部样本的5%。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开放 式基金几乎不具有选股能力。 2.5择时能力的实证结论 在表1中, 的P值<0.05的基金共有6只:嘉实成长、华安MSCI、天同180、招商平衡、招商股票及 合丰周期。这6只基金通过了统计检验,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6只基金占所选2O只基金的30%,这个 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开放式基金整体上具有一定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表1 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与选股能力的实证结果 系数只能用于判断一只基金是否具有择时能力,却不能直接表示这只基金的择时能力的收益大小。 基金择时能力与选股能力所产生的收益无法直接比较,导致无法全面衡量基金业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下 文的4和5将进一步给出对应一定的择时能力系数的基金由于把握市场时机能获得多大的投资收益。 3 不同择时能力系数 对应的业绩贡献 3.1 择时的业绩贡献评估原理 择时能力是指基金经理把握市场时机以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 通过实证研究判断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择时操作是否能够取得合理收益的用途在于决定了基金经理是 否应该采取择时的投资策略。 一般用’,系数代表择时能力 。基金经理人的择时能力不同,其各自的投资策略由不同的投资组合 来代表。这些组合被假定为仅投资于市场指数和无风险资产,从而排除因选股能力产生的收益的干扰。 因此,只要计算这些组合的收益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择时能力的投资收益。 通过对比择时组合的净投资收益率与消极管理的购买持有组合的收益率,考察在中国市场上把握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6 运 筹 与 管 理 2008年第17卷 场时机是否能够有效的增加投资收益,并据此为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决策提供建议。 3.2基金投资组合的构建 3.2.1 基本模型 Ferson等(2002)¨ 在考察SDF模型有效性的研究中给出了一种构造代表基金择时能力的资产组合 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基金经理人投资于市场指数和无风险资产,并根据自己对市场走势的预测,确定 投资于两种资产的权重。在第t期投资于市场指数的权重 由式(2)给出 =P{0.5(1+y)<叼},{R . 一Ri. >0} +P{0.5(1+y)≥叼},{R 一Ri, . ≤0} (2) R 一 期的市场收益率, 一 期的无风险收益率。P{.}为概率函数,叼一在(0,1)上均匀分布的独 立随机变量。,{.}一指示函数,当满足{}内的关系时函数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 y一基金经理人根据自己拥有的信息判断市场走势的能力,即择时能力。 当y=1,即信息完全充分时,如果市场风险回报高于无风险资产回报,基金经理人将全部投资于市场 指数,反之则全部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当y=0,即基金经理人没有任何择时能力时,则完全随机地投资于这两种资产。 当0< <1,即基金经理人具有不完美的择时能力时,只将一部分资产在市场指数和无风险资产间进 行转换。 越大,择时能力越强。 3.2.2风险资产权重xt和无风险资产权重1一 由于叼一在(0,1)上均匀分布的独立随机变量,因此P{0.5(1+y)<叼}=[0.5(1+y)];P{0.5(1+ y)≥叼}=[1—0.5(1+y)]。把这两个表达式{18]代人式(2),有 =[0.5(1+y)],{R 一Ri. . >0}+[1—0.5(1+y)],{R 一Ri.  .≤0} (3) 任意t期的市场收益率R 和无风险收益率R r.1的数值都是已知的。因此式(3)中唯一未知的变量为y。 3.2.2.1 当R 一Ri. >0时 和1一 的表达式 当R 一Ri, >0时,由3.2.1知,{R 一Ri, ≤0}=0、,{R 一Ri. >0}=1。代人式(3),得到风险资 产权重 =0.5(1+y) 4) 而无风险资产权重1一 1一 =1—0.5(1+y) (5) 3.2.2.2 当R 一 ≤0时的 和1一 的表达式 当R 一Ri. ≤0时,由3.2.1知,{R 一Ri. ≤0}=1、,{R 一Ri. >0}=0。代人式(3),得到风险资 产权重 =1—0.5(1+y) (6) 而无风险资产权重1一 , 1一 =1一[1—0.5(1+y)]:0.5(1+y) (7) 3.2.3 第t期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率R 第t期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率R 为t期两种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 Rp=x,R . . +(1一 )Ri, (8) 3.2.4择时策略的平均周收益率R 择时策略的平均周收益率R 为各期收益率R . 的算术平均。样本期内共有140周。 1 140 R R川 (9) 3.2.5 周平均净收益率R 。 设平均周交易成本为C,则择时组合的周平均净收益率R 为平均周收益率R 与平均周交易成本C 的差值 R =R 一C (10) 3.2.6年收益率R 将周收益率R 按算术平均折算成52周的年收益率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迟国泰,等: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 127 RP R ×52 (11) 3,3购买持有策略和交易成本 3.3.1 考虑购买持有策略和交易成本的原因 在考察择时能力能否增加基金收益时,还需要和购买持有策略加以比较。频繁地调整资产组合引起 的交易费用的增加很可能会抵消时机预测的好处。如果扣除交易成本后,择时策略的净投资收益率甚至 小于单纯的购买持有策略,那么基金经理人就完全没有必要去进行市场时机的把握。因而交易成本的大 小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3.3.2 购买持有策略的假定 所谓购买持有策略是一种消极管理的投资策略,即在买进资产后不进行任何主动调整,资产价值随市 场价值的波动而变动。购买持有组合和择时组合都由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构成。 本文假定购买持有组合与择时组合的初始权重相等。随后市场情况变化时,择时组合根据市场时机 进行权重调整,而购买持有组合不再调整权重,完全为消极管理。 上述假定没有使用Sharpe(1975) 的标准差相同标准来确定和择时能力相匹配的购买持有策略,因 为Merton(1981)的研究表明 ,标准差并不是择时策略的风险大小的有效度量。 3.3.3 购买持有策略的收益率 3.3.3.1 第t期的收益率R 购买持有策略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权重 恒等于择时组合在第1期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权重 E l (12) 购买持有策略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权重 恒等于择时组合在第1期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权重1一 1一 ;1一 l (13) 购买持有策略在第t期的收益率R 为购买持有策略t期投资的两种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 R她= R . , +(1一 )R (14) 将式(12)、式(13)代入式(14),得 R胁= IR . , +(1一 I)Ri. (15) 3.3.3.2 平均收益率R她 购买持有策略的平均收益率R她为各期收益率R 的算术平均。样本期内有140周,则 1 140 Rbh= ∑ (16) 3.3.4 交易成本的确定 根据韩军和孙文东(2004) 的估计,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佣金、印花税和买卖价差)约为 投资额的1%,本文采用该数据计算资金在市场指数和无风险资产间转换的成本。如果读者对此持有异 议,可以选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数据进行估算,本文给出的方法和框架仍然是成立的。 3.3.5平均周交易成本率C 当市场形势发生逆转,例如从R 一R >0变为R 一R ≤0时,基金经理需要调整资产组合的权 重,产生交易成本的是资金从一种资产向另一种资产转移的费用。 设总投资额为V。由式(4),R 一Rs, >0时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权重为 =0.5(1+ ),则此时的风险 资产的投资额为0.5(1+ ) 。 由式(6),R 一Ri, ≤0时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权重为 =1—0.5(1+ ),此时的风险资产的投资额又 为[1—0.5(1十7)] 市场形势从R 一 >0变为R 一 ≤0时,所需转移的资金量是不同时期对风险资产投资额的 差值0.5(1+ ) 一[1—0.5(1+ )] 。 在样本期内,市场形势发生逆转的次数是63次 硒 ’单次交易成本率为1%,则在考察期的140周 内,平均每周交易成本率C、即交易成本占总投资额的比重C为 C: 二, 上 ×63÷140: ×1%×63÷140 (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8 运 筹 与 管 理 2008年第17卷 3.4有关参数的计算 3.4.1 市场收益率R 和无风险收益率R 这里以下文表3的 =0.23为例,说明对于给定y值,如何计算得到择时策略和购买持有策略的相关 收益率数据。 表2第1列为市场收益率R…,它是为天相流通股指数的收益率,数据来源于天相证券分析系统 。 表2第2列是无风险收益率R ,系选择当年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 站 。 篇幅所限,表2仅给出第1期、第2期和第140期的数据。 表2有关参数的计算 3.4.2 风险资产的权重 的计算 当t=1时,R .。一Rs1=一0.0002—0.000385:一0.0006<0。由式(6): l=1—0.5(1+y)=1— .0.5(1+0.23)=0.385。填人表2第1行第3列。 当t=2时,R 2一.Rr2=0.0164—0.000385=0.0161>0。由式(4): 2=0.5(1+y)=0.5(1+0.23) .=0.615。填入表2第2行第3列。 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当R 一Rs. >0时,方法同t=2时;当R 一Rs. ≤0,方法同t=1时。这样依次计 算出t=3,4,…,140时的风险资产权重 , ,…, 。 。,分别填人表2第3列对应的行。 3.4.3 无风险资产权重1一 ,的计算 当t=1时,R 1.一R,l=一0.0002—0.000385=-0.0006<0。由式(7):1一 。=0.5(1+y)=0.5(1 ,+0.23)=0.615。填入表2第1行第4列。 当t=2时,R 2.一R,2:0.0164—0.000385=0.0161>0。由式(5):1一 2=1—0.5(1+y)=1—0.5(1 .+0.23)=0.385。填人表2第2行第4列。 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当R 一 . >0时,方法同t=2时;当R 一 ≤0,方法同t=1时。这样依次计 , 算出t=3,4,…,140期时的无风险资产权重1一 ,,1一 ,…,1一 。,分别填人表2第4列对应的行。 3.4.4 第t期择时组合的收益率R 的计算 将表2第1行第1—4列的数值代人式(8),可以得到第1期择时组合收益率R = R +(1一 。) RsI:0.385 X(一0.0002)+0.615 X 0.000385=0.0002。填人表2第1行第5列。 .同理可以计算t=2,3,4…140期时的择时组合收益率R ,RP.4,…,R P.1∞,分别填人表2第5列对应 的行。 3.4.5 第t期购买持有策略的收益率R 的计算 当t=1时,将表2第1行第1—4列的数值代人式(15):R = 。R +(1一 。)Rr. =0.385×(一 0.0002)+0.615 X 0.000385=0.0002,填人表2第1行第6列。 同理可以计算t=2,3,4,…,140期时的购买持有组合的收益率R ,,R ,…,R 。柏,分别填人表2第 6列对应的行。 3.5择时能力业绩贡献的实证 3.5.1 择时策略的平均周收益率R 的计算 将表2第5列的R¨,R嵋,…,R 4o代人式(9) . 14o R 的行中。 R =(0・0002+0・0103+,…,+0・OO84)÷140=0・0021,填人表3第2列对应y 0・2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迟国泰,等: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 129 3.5.2 周平均净收益率R 的计算 将 :0.23代入式(17),得到:C: ×1%×63÷140=0.23×1%×63÷140:0.00104。 将C=0.00104和在3.5.1中得到的R =0.0021代入式(10):R :R 一C=0.0021—0.00104 0.0011,填入表3第3列对应 =0.23的行中。 3.5.3 年收益率R 的计算 将在3.5.2中得到的R =0.0011代入式(11):R R ×52=0.0011×52=0.0575,填入表3第4列 对应 =0.23的行中。 3.5.4 购买持有策略的平均收益率R 的计算 将表2第6列的R ,R 2,…,R 。代入式(16) 1 140 R h 0.23的行中。 R地 =(0・0002+0・0166+…+0・0054)÷140=一0・0002,填入表3第5列对应 3.5.5 择时策略和购买持有策略的比较 把在3.5.2中求出的择时策略周平均净收益率R。和在3.5.4中求出的购买持有策略平均收益率R 进行比较,有其差值G为:G=R ~R =0.0011一(一0.0002)=0.0013,填入表3第6列对应 =0.23的 行中。 差值G的用途主要是比较择时策略和购买持有策略的优劣性。当差值大于0时,说明择时策略收益 率高,反之则不然。 3.5.6择时收益率和购买持有收益率的一般计算 如上所述,在3.5.1~3.5.5中已经相继求出当 =0.23时的有关数值如表3中对应 =0.23的那一 行所示。 同理可以求出 在0~1.00之间的其他值所对应的参数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择时能力的收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0 运 筹 与 管 理 2008年第l7卷 4.5择时能力收益的实证结论 观察表3第1列和第3列,从 =0.06开始,择时能力为基金带来净收益率R 就为正值。由表3最 后一行知,当基金经理人具有完美的择时能力,周净收益率为0.61%,折合0.61%×52周=31.62%的年 收益率。可见,择时能力能够带来的收益是十分可观的。 表3第6列中择时策略净收益率R 和购买持有策略收益率R 的差值G均大于0,这表明:在中国市 场上,把握市场时机的积极管理策略的净收益高于购买持有的消极管理策略的收益率。基金经理人通过 择时会取得更大的投资收益。这一研究结论,为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管理提供依据。 4不同基金的择时能力的业绩贡献 4.1评价原理 4.1.1评价的原因 由于 系数只能用于判断一只基金是否具有择时能力¨ ,但却不能直接表示这只基金的择时能力的收 益大小。基金择时能力与选股能力所产生的收益无法直接比较,导致无法全面衡量基金业绩。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本文将进一步给出对应一定的择时能力系数的基金由于把握市场时机能获得多大的投资收益。 如前所述,每一只基金对应一组确定的卢 和卢 值。每一个基金的择时能力的业绩贡献的评价,就是 4.1.2评价的原理 根据其确定的卢 和卢 值来求出其对应 值 =g(卢 ,卢 ),再根据其 值计算其业绩贡献 =厂( )。这 就是不同基金的择时能力的业绩贡献评价的基本原理。 这一评价原理用公式形象地表述就是:R = )= g(卢 ,卢 )]。 与4不同的是:在4中是通过给定不同的择时系数 值,来求出其不同 值对应的业绩贡献Rp= )。而这里是应用实际的基金数据的卢 和卢 值来计算其 值,求得每个真实基金所对应的业绩贡献 值R = )= g(卢 ,卢 )]。 4.1.3评价的方法 4.1.3.1不同情况下的 值 H.M模型假设的投资策略为H]:当市场形势好时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资产, 取较大值;当市场萎靡时 更多地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取较小值。 如2.1所述,当R 一Rs, >0时D=1,此时式(1)变成 R , 一 = +卢I(R , 一Re, )+卢2D(R , 一 )+8 = +(卢l+卢2)(R , 一 )+8 从上边式(1)在R 一Re>0这个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看出,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为卢 +卢 ;即 , 当R 一 Rp, 一 >0时,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为卢 +卢 。 . 如2.1所述,当R 一Rs≤0时D:0,此时式(1)变成 = +卢l(R , 一 )+卢2D(R , . 一 )+8 = +卢I(R m,t—Re)+8 , 从上边式(1)在R 一Rr≤0这个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看出,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为卢 ;即当 R 一Rr, ≤0时,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为卢。。 4.1.3.2择时能力系数7与卢 、』3 的函数关系 设∞ 为R 一Re>0时基金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权重,∞ 为R 一Re≤0时基金投资于风险资产的 , , 权重。 则∞。和∞2满足式(17) ∞I (卢I+卢2) — 一 ,。1、 由式(4) ∞I=0.5(1+ ) ∞2:1—0.5(1+ ) (18) (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迟国泰,等: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 131 将式(18)、(19)代入式(17)可以得到 = (2。) 式(20)表明,择时能力系数 与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卢。和基金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卢 有关。对 20)鼢硼舳附 矧期臁 1 20)粝 啪皂 力系数 与 的比值有关, 的比值越大,择时能力越小,择时净收益R 也就越小。其规律如图2所示。 图2择时能力系数.y与 的变化规律 4.2基于H—M模型业绩贡献的实证 把表1中的卢。和卢 系数列在表4的第1列和第2列。以基金嘉实成长为例计算表4后三列的数值。 将表4第1行第1列的卢。值和第2列的卢 值代入式(20),得到嘉实成长的择时能力系数 舟 0・2869÷(0・4351×2+0・2869)=0・2500,放在表4第 行第3列。 表4基金的择时能力系数与收益水平 由于表4第1行第3列的 :0.2500,故在表3中查 =0.2500的行,即可找到基金嘉实成长的有关 数据。在表3 =0.2500的行的第3列的净收益率R 。=0.0012,放到表4第1行第4列。 同理在表3中查 =0.2500的行,找到表3第4列的年收益率Rp'0 0642 =. ,放到表4第1 行第 列。5 按同样的步骤可以分别求得华安MSCI、天同180、招商平衡、招商股票、合丰周期等5只基金的择时系 数 净收益率R 和年收益率R ,分别填入表4对应的行。 4.3 实证结论 由表4第3列可以看出,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的期间,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的6只样本基金的 择时能力系数 在0.11至0.25之间。 由表4第5列看出,对市场时机的把握带来的年平均收益在1.74%至6.42%之间。 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期内,中国开放式基金行业具有一定的择时能力,对市场时机的把握能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2 运 筹 与 管 理 2008年第17卷 取得显著的收益。 对投资者而言,根据基金的择时能力可以确定购买哪只基金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对于没有择时能力 的基金而言,投资者购买该基金不能获得择时能力带来的超额收益。对于购买嘉实成长及合丰周期这两 只基金,如表4所示、每年则可获得6,42%的超额收益。 5 结论 5.1本文的研究工作 本文选取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为样本期,利用H—M模型检验了最新时期内中国开放式基金的 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 通过给定不同的择时系数 值,构造具有不同 值的投资组合。建立投资收益R,与 值的函数关系 R =厂( ),得到对应不同择时能力 贡献的的投资收益R 。 建立了H—M模型中卢 和卢 参数与 系数的函数关系 =g(卢 ,卢 ),进而可以得到择时能力产生的 投资收益邱与单只基金的卢 和卢 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R =厂( )=rEg(卢 ,卢 )]。应用实际的基金数据 的卢 和卢 值来计算其 值,求得每个真实基金所对应的业绩贡献值。 5.2主要结论 (1)在中国市场条件下,择时能力能够显著的增加投资收益。由4的研究结果知:无论基金经理具有 何种水平的择时能力,择时策略产生的净投资收益都高于不进行时机选择的消极策略。 (2)研究结果表明,择时能力系数 与 的I:L值有关, 的I:L值越大,择时能力越小,择时净收益R p2 p2 也就越小。 (3)样本基金的择时能力对基金的业绩贡献的年增量收益率高达6,42%。由5的研究结果知:具有 显著的择时能力的6只样本基金的择时能力系数在0.11至0.25之间,带来的年平均收益在 1.74%~6,42%之间。 (4)中国开放式基金行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择时能力,而选股能力并不显著。在3的研究中,对2003 年7月至2006年4月样本期的实证表明,样本选取的20只基金中,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的基金共有6 只,占全部样本的30%,而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的基金仅一只,占全部样本的5%。 (5)市场时机把握是有效的提高基金业绩的方法。对基金管理者而言,对市场时机的把握可以带来 超过购买持有的消极策略带来的收益,择时的投资策略是有效的提高基金业绩的方法。 (6)投资者选择基金时应该关注基金公司的择时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择时能力对开放式基金业 绩的贡献是可观的,在判断基金的业绩水平时应将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结合起来。 5.3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1)揭示了在中国市场上择时能力对提高基金业绩的作用。通过计算不同择时能力的投资组合的收 益,并与无择时能力的被动管理组合的收益相比较,得到了择时能力在中国市场上能够有效地提高基金业 绩的结论,改变了现有研究仅仅考察选股能力业绩贡献的现状。 (2)揭示了择时能力的业绩贡献与H—M模型中卢 、卢 参数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择时能力系 数 与 的I:L值有关, 的比值越大,择时能力越小,择时净收益R 也就越小。这一研究解决了H—M模 p2 p 型只能反映选股能力的业绩贡献大小、不能反映择时能力业绩贡献大小的问题,使基金投资者能够全面判 断基金的投资业绩,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3)反映了中国开放式基金行业在更长时期以及最新时期的业绩情况。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 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较长的样本期,反映了中国开放式基金行业在更长时期以及最新时期的业绩 情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r}rL 第3期 迟国泰,等: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及其业绩贡献评价研 1 2 3 4 1i133  1J 参考文献: 『1]Fama E F,Components ofinvestmen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72,(27):551—567, [2]Zvi Bodie,Alex Kane,Alan Marcus J.Investments[M],5山ed,,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2: 191,265,817—825. [3]Treynor Jack,Mazuy K,Can mutual funds outguess the marke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66,(44):131—136. 『4]P Henrikss0n R D.Merton R C.On market timing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lI[J].Statistical Procedures for Evaluation Forecasting Skills,Journal of Business,1981,54(4):513—533, [5]Chang E C,Lewellen W G,An arbitrage pricing approach to evaluating mutual fu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Financial Re search,1985,(8):15—30, [6]Bollen Nicolas P B,Busse Jeffrey A.On the timing ability ofmutual fund managers[J],Journal of Finance,Jun,2001,56 (3):1075—1094. [7]Ferson W,Schadt R.Measuring fund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in changing economic conditions[J].Journal of Finance, 1996,51:425462. [8]周泽炯,史本山,我国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4,(6):92—97. [9]肖奎喜,杨义群.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3243. [1O]谭政勋,王聪,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来源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4,(11):48—52. [11]申团营,邱长溶,中国开放式基金表现的动态能力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66.70, [12]Sharpe William F.Likely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75,(31):60—69. [13]Jeffrey Robert H.The folly of stock market timing[J],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Aug,84,62(4):102—110, [14]Shilling Gary A.Market timing:better than a buy—and—hold strategy[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Mar/Apr,1992, 48,(2):46—51. [15]天相证券分析系统http://www,lib.rnc.edu cn/zycx/zy—txzj.htm 2006,05,23. [16]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dja0chat0n i/t0n ishuju/2006,05,23, [1 7]Farnsworth Heber;Ferson Wayne,Jackson David,Todd,steven,performance evaluation with stochastic discount factors [J].Journal of Business,Jul,2002,75(3):473—503, [18]龙永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6—57, [19]韩军,孙文东.上海股票市场交易成本研究初探[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04,(3)12—15. (上接第152页) 参考文献: Klepper R,Jones W O.Outsourc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and Services[M].NJ:Prentice Hall,1998. 梁建英,李垣,廖貅武.信号成本与服务外包供应商信号传递关系的博弈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1):99—105 Osei—Bryson K M,Ngwenyamaz O K.Managing risk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outsourcing:An approach to analyzing outsourcing risks and structuring incentive contrac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4:245—246, Wu D J,Ding M,Hitt L M.Learning in ERP contracting:a principal—agent analysis[C].Proceeding of 37th Hawaii interna— 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4,1-9, [5]Jeffrey A,Yost W K.Contracting ofr Information System Outsourcing with Multiple Bidder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 tems,2002,16(1):49—59. [6]Aubert B A,Rivard S,Partw M.A transaction cost model I T.ontsourcing[J].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4,41:921— 932. [7]杨波,彭思立.伙伴关系一信息技术外包的演变趋势[J],管理学报,2005,2:254,258. [8]楼策群,林菡密.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管理[J],情报学,2006,(3):347—352, [9]Grover V,Cheon M J,Teng,James T C.The effect of service quality and partnership on outsourc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unc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96,12(4):89—116. [1O]Walden E A,Hoffman J.Organizational ofrm incentiv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outsourcing[J].Computers&Operations Research,2007,34:3575—3591. [1 1]Ngwenyama O K,Bryson N.Mak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outsourcing decision: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analyzing outsourcing decision problem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9,115:351—367. [1 2]Gewald H,Helbig K,A Governance model ofr managing outsourcing patrnerships:A view from practice[C],Proceedings of the 39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2006. [13]Walden E A.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annibaliz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contracts【J].MIS Quar— terly,2005,29(4):699 ̄21. [14]Lee J N,Kim Y G.Understanding Outsourcing Patrnership:A comparison of thre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IEEE Trans— 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5,52(1):43—58. [15]Smith M A,Kumar R L.A theory of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use from a client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2004,41(8):977 1002. [16] Lee J,Kim Y,Effect of partnership quality on IS outsourcing success: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99,15(4):29—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