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在线教育临危上阵谈谈教育信息化的“抗疫力”及发展建议

从在线教育临危上阵谈谈教育信息化的“抗疫力”及发展建议

来源:爱问旅游网
从在线教育临危上阵 

谈谈教育信息化的“抗疫力”及发展建议

张 曦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陷于深深的灾难之中。响应全民居家抗疫的举措,全国大中小学延迟开学。

为保证学生在寒假延长期的学习和管理,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几乎一致地选择教育信息化应用中最具有特色的在线教育模式应对突发事件,让在线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此前的十多年间,在线教育既有快速发展的巅峰期,也有停滞不前的瓶颈期,但即使在巅峰时期,也绝没有像近期这般“热得发烫”。春节开市后的半个多月,在线教育相关主题成为A股市场中最活跃的板块之一,持续“红”旗高扬,获益颇丰。众多在线教育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员工,也早早开启线上办公模式,成为继医疗卫生、军队后的又一支抗疫生力军。

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已持续十多年,近年来,得到各级政府、学校、家长与学生越来越多的支持与认可。事实表明,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次疫情危机中,在线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工程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分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让教育信息化事业得到了一次抗疫能力的考验。

以宁波市为例,后台数据显示,自2020年2月10日上午9时至2月25日中午12时,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品牌项目“甬上云校”累计浏览量突破2 695万次,独立访客超过552万人,总流量达2 000 T(相当于看了500万节课)。而去年同期的累计浏览量仅为37.5万次,单日峰值3万次。以全市“甬上云校”在籍学生87万人计,人均浏览次数为30次,达到去年同期的70多倍。

当在线教育的需求量和使用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时候,是否可以认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对教育现代

一、疫情成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突击检验(1)经过十多年大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在突发性大型灾难面前,以在线教育的形式,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从各地教育行政和信息化部门给出的信息中可以肯定,在线教育为疫情突发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有关部门放弃春节假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线上开学精心准备了大量供各类学生学习的网络课堂:直播课、录播课、可以互动的在线课等,并且针对学生在家学习的特点,利用网络手段迅速组织了家长参与学生管理,以提高学习的效率。部分地区和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开学意识,还举行了线上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

(2)各种系统、平台争奇斗艳、百花竞放,吸引海量用户,获得可观效益。在这场抗疫战斗中,除了“正规军队”,各种“地方军”“杂牌军”也纷纷加入,以免费或低价优惠方式推出其核心在线教育产品,如为学校提供优质在线课程、可操作的平台、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等,为打赢抗疫战役发挥重大作用。其中既有学而思、钉钉、新东方、北京超星、创而优等一大批互联网教育巨头,也有家门口的在线教育培训企业。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让“停课不停学”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实现。同时也让不少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收获了海量用户数据,化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在线教育能否替代日常的教育教学?众多的在线教育企业,是昙花一现式地捞一把走人,还是借机勃发、持续壮大?

这是摆在各类在线教育相关部门和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根据近期各媒体和学校、家长、学生所发之声,笔者试以在线教育为例,就当下教育信息化现状做粗浅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简介:张曦,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专家,宁波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315000

2020年2月总第332期

7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

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积累了资本。

(3)全国各地的教师队伍发挥出在线教育所需要的基本信息素养,为解决学生无法上课的难题提供保障。

面对突发疫情,各地大中小学的教师都展现出超乎想象的优秀素质。他们提前结束假期,不论是否熟悉相关技术,都纷纷拿起在线教育工具,备课、上课、管理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答疑解惑……很多教师生平第一次当上了“网络主播”,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堂在线直播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识大体、顾大局的教师,才使得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声号令,变成全国大中小学的集体实践,让处于延长假期中的学生可以开始更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

二、临危上阵的大规模在线教育 暴露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在这场突发性的抗疫战斗中,仓促上阵的在线教育展现出了重要作用和成果,但全面分析各地在线教育实际发生的事例,还是可以发现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存在的不少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1)信息素养不足。面对突发情况和新型上课模式,教师、家长和学生意见不少。不适应(对在线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不会用(对系统和平台不熟悉)、不好用(软硬件建设不到位)是通病,怎么用(选择什么样的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用什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是难题。这些都暴露出了教育信息化1.0时代注重硬件、轻视软件的弊端;而长期以来注重物的建设、忽视人的感受所导致的教育管理者和师生信息素养不足的问题也显露无遗。

(2)硬件建设未达到实战要求。除了信息素养等软性问题外,硬件建设其实也远远达不到实际使用需求。因为以往硬件建设多是根据“三通两平台”的基本要求实施,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应对日常教学需要是可以的,但此次面对2亿多名学生同时网络上课的情况,就遇到了极大挑战。所以,网络开课的第一天,各地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流量不够、视频卡顿、无法登录,乃至直接崩溃等现象。

(3)现存优质资源不能满足爆发式增长的集中学习需要,更做不到正常的系统性学习。由于全国各地对大

82020年2月批量学生同时网上学习没有相应的预案,导致网络开课伊始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学习内容是上新课还是以知识拓展为主?学生该自主学习还是要严格考勤?数天后,教育部才明示“不得上新课,不得强迫学生打卡”等规定。

但是,不按正常教学安排上课,反而对在线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基本上是临时召集教研和技术部门,组织名师骨干突击编制新的课程表,制作新的网络课(或直播,或录播)。也有以学校为单位的课程设计,但多以文化补习为主。至于借机进行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品德教育、才艺教育、法律教育等安排的课程,总体上还是有所缺失。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前期征集的众多教学资源(如“一师一优课”的优课等),这次几乎没有派上用场。

(4)数字教材建设滞后于平台和硬件建设,后期才有部分省市临时提供。教学需要教材,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面积、长时间的在线教育,缺乏相应的数字教材是各地碰到的一大难题。以至于教师的教学PowerPoint和网络版教案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至于笔者长期呼吁的富媒体形式的数字教材,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三、如何才能让在线教育“红”旗飘扬得更持久从这次突发性事件可以看到,我国在线教育作用显著,市场巨大,但问题也不少。为了让在线教育这一现代教育形式可以实现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各有关部门及其相关企业,在认真总结应对此次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还应牢牢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1)尽快开发系列化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提高用户黏着度。在线教育能否真正吸引大量的用户,核心竞争力在于自身的课程资源是否优质。所谓优质,除了指这些课程要有科学性、系统性之外,还需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让课程有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使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达到提高用户黏着度的目标。

反观本次假期延长期间,学生对学校、平台所提供的大多数课程资源都不甚满意,学习劲头也不足,只是因为有学校行政手段干预和家长监督,才边“吐槽”、边学习,而绝非出于自身学习欲望。所以,这方面可改进的潜力巨大。

总第332期

还需强调一点,在线课程绝不应仅限于教材中的文化类课程,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品德教育、体艺教育、法律教育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中的瑰宝。

(2)加强优秀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适应在线教育的教师队伍。信息素养高的优秀教师是在线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根据笔者几次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对于临时性的任务,组织几位名师完成任务是可以的;而像这次持续时间长、要求高(要替代正常教学任务),必须要有一大批普通教师集体参与才能完成。所以本次“停课不停教”的繁重任务也考验了各地各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下。

除了各学校有必要从平时抓起,普遍提升在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组建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教师队伍外,作为提供在线教育资源的相关部门,也可以采用常任制和聘任制的办法,用柔性管理的方式,建设善于开展线上教学的师资队伍。这样既能保证正常教学之需,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之急,更能为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奠定人才基础。

(3)做好应对爆发式需求的预案。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国范围的突发性事件也许以后不会再碰到,也最好不要再碰到,但局部性突发事件还是有可能发生,如因地震、海啸、台风、雷暴、暴雪、雾霾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造成无法正常开学等。当一个地区的学生都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各地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准备好足够的流量、资源、师资?建议政府和企业可以一起提前做好预案,避免出现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的尴尬情况。

(4)开发更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智能终端。这次全民上网课还体现了一个问题,对于偏远农村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学生没有合适的学习终端和畅通的网络信号,往往拿着家长的手机听课和写作业。如此,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家长也会担心孩子在上课之余玩手机游戏。

为了满足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需求,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可以抓紧开发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专用智能终端。功能不必过于复杂,价格必须大幅降低,千万不可以“不赚白不赚”的心态生产教育产品。

有线电视也是一种尚未被普遍关注的终端。这次

2020年2月在应对突发性需求的时候,宁波市等地紧急与有线电视运营企业携手,推出了一批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客厅学习的在线课程,受到了普遍好评。用有线电视看网课至少有三大优势:家长可以自然地跟孩子一起学习;对视力的影响要小于手机和电脑;没有其他多余功能。因此,根据这次宁波等地的成功经验,各地可以拓宽思路,防患于未然,将有线电视纳入智能终端中,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5)建设一套适合在线教育的师生管理和评价机制,形成在线教育的良好生态。此次,另一个被质疑的焦点是对学生的管理。由于各地大多是仓促开课,缺乏经验和预案,相关管理者在松紧度的把控、家长是否参与管理、在线学习的效果评测等三大焦点上表现得十分乏力。

根据前文分析,在线教育是教育信息化事业中一项颇具特色的分支。为了能够在疫情过后、各地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能继续发挥优势与作用,在线教育有必要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制订一套符合在线教育特点的师生管理和评价机制,进而逐步形成在线教育的良好生态。或许到那时,在线教育替代常规教育将不再是空想。

在制订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对师生的激励措施。在此次全民网课实践中,教师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学生则是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下被动应对。而要从长计议,必须靠制度说话。

四、结语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无意中成为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试金石”,也成了在线教育蓬勃开展的“助推器”。怎样利用好这次机会,在解决已暴露的问题的基础上完善在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在基本软硬件建设达到一定要求的前提下,科学管理、精准评价和适当激励,将是促进在线教育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三个要素。以在线教育的繁荣为契机,深化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还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深入思考和大胆探索。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且拭目以待!

总第332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