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浪潮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重要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责任理念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主要就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意义 问题 措施 引言
近几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下,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暗语和直接带动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完全演变成为一场蓬勃发展的管理革命运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只是评价企业道德的标准,也是进入国际市场实实在在的门槛。中国企业无论开展国际贸易,还是海外投资都面临来自国际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进行经济贸易活动,都会受到当地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的严密监督,如果企业行为不负社会责任就会造成名声不佳,甚至被逐出市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化潮流,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主动权。
1 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于提升综合竞争力、与国际经济接轨、改善社会形象,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提倡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社会事业,还要保护和修复环境。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转变发展方式,保护资源环境,提高质量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1.2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别人无法复制的东西,是融合了企业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上升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被动转为主动,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还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
强化社会责任是企业国际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需要
政府、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共同推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上升为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成为大型企业继价格、质量竞争之后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形势下,要想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范围内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企业就必须积极融入世界潮流,模范履行社会责任。
1.4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集合全社会的共同智慧和力量,需要包括企业在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贡献。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与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生产,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另一方面,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发布的“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显示:2008年,我国100强的企业社会责任,以满分100分为标准,94家企业的平均分为31.7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近些年才刚刚兴起,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定期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并逐渐与国际接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2.1 社会责任意识方面
有些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非常陌生,认为只要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就是承担责任,没有考虑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造成为追求高额利润,屡屡发生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引发行业信任危机。
2.2 法律法规制度方面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不健全,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激励与约束不足。至今仍未建立比较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有些部门和企业虽然也公布了相关信息,但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3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只有一些大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多是督促员工如何努力工作,更好地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很少涉及社会责任。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造成企业在社会上过于独立,没有真正融入社会,更谈不上参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2.4 员工权益保障方面
部分企业出于赢利的目的,无视员工的工作环境、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出现内部生产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关系紧张、逃避社保缴费等问题。简单的劳资纠纷有可能演变为急剧的社会矛盾,影响
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5 环境保护责任方面
有的企业重生产设备的改造和经济效益,轻环境和生态效益,环保意识薄弱,污染现象严重。还有的乱开滥采、随意排放,导致能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江河湖海污染,致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农牧业、养殖业受损。
2.6 慈善事业发展方面
由于政府长期以来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社会慈善观念落后、捐赠水平低,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捐赠的主动性较差。慈善公益机构发展刚刚起步,不仅数量少而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弱,多数尚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公信力。
3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政府引导,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政府应制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法规,从政策机制上对企业形成监督和约束。通过国家立法和行使政府权力,加大执法力度,纠正并惩处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充分发挥新闻机构的导向作用,加强社会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宣传,引起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
高度重视。营造以承担社会责任为荣、以逃避社会责任为耻的舆论氛围,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工会等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促进和监督体系。
3.2 树立责任意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将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进行整合,引导和监督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公众及企业内部推广社会责任意识,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由政府设立“企业社会责任奖”,定期开展“优秀企业公民”评选活动,对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给予表彰奖励,逐步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和保障制度。
3.3 纳入经营战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树立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充分认识企业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将社会责任列入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整体规划,把承担社会责任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道德规范,提升企业文化水准;强化企业自律精神,维护好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相应的预算保障,提高操作透明度。
3.4 制定认证标准,形成综合评价体系
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实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度,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条件,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使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