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画法,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通过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2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在比较、分析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喜欢)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听歌猜曲的游戏(多媒体出示动画,学生听音乐) 提问:音乐听完了,大家猜一猜,刚刚播放的音乐在哪里听过?预设:天气预报 提问: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预设: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指导我们
的学习、出行、农业生产……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和天气预报有关系。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大家能说说从中能了解哪些数学知识吗?
预设:①这是一个天气日历,上面有各天的天气状况。 ②有各种图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
提问:那么,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你知道每种图形代表什么天气吗? ⑴用象形图表示。
动画演示从表中飞出五种天气的图案,逐个提问五个图案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天气?
可以用一种符号代表数量,比如画“○”的方法,引出象形图的表示方法。 ⑵用统计表表示。
除了用象形图,我们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来表示。 电脑出示统计表,学生根据象形图把统计表填完整。 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提问: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的(象形图)——这个图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预设:不清楚,每种天气有几天还要再数,非常麻烦。 过渡:今天呀,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统计图(板书课题) 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
小结:像这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上,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追问: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追问:那么,在这里同学们注意到其中一格一格的小正方形了吗?一格就代表——(一天)。你们明白了吗? 预设:明白了。
追问:通常我们在画的时候呀,也要注意。(指纵轴)这条垂直射线也可以叫做纵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指横轴)水平射线也可以叫做横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也就是我们要进行统计的项目,对吗? (4)学习画条形统计图。
师演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学生跟画,老师强调画的方法,可以从下往上画,也可以从上往下画,一般为了节省时间,用画斜线的方法画,而不是涂直条。
出示啄木鸟诊所,师生共同发现这里的条形统计图出了什么问题?怎么改正?
(5)比较象形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那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与象形统计图比较。
预设: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数据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并能让人迅速比较出各种情况之间的大小关系。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做一做”95页的题目。
1、收集数据: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来获得数据,并让学生共同填完统计表;
2、整理数据:学生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活动4【测试】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它吗?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