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第2期 201 8年6月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Vol_13No.2 Jun.201 8 杨陵新型农民社区创新管理对策探析 王永利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城镇化”建设的探索。杨凌区借助国家农 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殊政策支持,在“城镇化”建设中摸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道路,“城社区”、“镇社 区”两种类型的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为解决农民进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如何促进这种新型农民社区的健康可持 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方式。本文从分析杨凌区新型农民社区发展现状、目前存在问题入手,提出社区 创新管理的基本对策,希冀能对“城镇化”建设中的新型农民社区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型农民社区;管理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459—2018(2)一0056—03 Countermeasures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New——type Farmer Community in Yangling Wang Yongli (Politic—ideolog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Abstract: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s. Therefore,different parts throughout China have begun trying to explor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Yangling,with the support of exceptional policy for Yangling Model District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iral Development, has summed up a way in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establish city community and town community,which are pretty ideal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farmers migrating to cities.But,to keep the soun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communities,suitable management ways must be innovated and explor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 veloping status and problems in new—type farmer communities and offers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It is hoped that the measures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management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new—type farmer community;management measures;explore 收稿日期:2018—3—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基于生活心态变迁下的杨陵新型农民社区创新管理研究”(项目编号 13JK005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永利(1975一),男,陕西泾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2期 王永利:杨陵新型农民社区创新管理对策探析 5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 题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解决“三 农”问题指明了方向。紧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2014年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着重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 重要抓手。 杨凌作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 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 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在城镇化建设中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 发,探索建成了“城社区”、“镇社区”两种类型的新 型农民社区,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鲜明 的特色。从农民到社区居民的转变,不仅体现在身 份上,而且使农民生活心态的巨大变化。这一改 变,就对新型农村居民社区的创新管理提出了新的 要求和挑战 J。 1 杨陵新型农民社区发展现状 1.1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基本状况 从2009年开始,杨陵区正式启动失地农民集中 安置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统 一规划、逐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搬 迁安置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区实现农村居民进 城落户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8%;李台街道办的 温馨、景苑、阳光、邰北、邰南、永安家园等6个新型 农民社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穆家寨、杜家坡、淡家堡 等8个行政村3930户,近20000人已经入住。五泉 镇新型农民社区,将原有19个行政村,规划建设成 1个中心社区和就地改造、合并为若干个新型农民 社区;大寨镇中心社区、揉谷镇中心社区、杨陵街道 办姚安片区四村、上、下代村等建设工作已全面展 开,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正在有序 推进。 1.2政府管理服务状况现状 杨陵区政府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 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总体思路,在 新型农民社区管理工作中,一是加大进城居民生 活相关的水、电、天然气、物业管理等方面投入力 度,配套完善健身广场、公共车辆停放场地,便民 服务中心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二是按照“一城 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发展格局整体推进、重点实 施,以居住片区为单位安置进城农民,加强社区学 校、幼儿园、超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公共 设施建设,方便进城农民子女上学和就医等。三 是在完成农民进城落户安置的同时,实施农业户 籍转为城镇居民户籍,享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 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使进城农民享受与 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让农村居民进城后住的安 心。四是以优惠政策鼓励进城农民积极创业、从 事农业生产或进入企业务工。在杨陵区政府的牵 头和指导下,现代农业示范园累计组建农民专业 合作社121个,入社社员2000多户,“农业园区” 规模发展到6.3万亩,三年累计投资13亿元, 18000多人在农业园区就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与创业培训8794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完成 28263人,其中新增就业12422人,多渠道增加进 城农民收入。 2 目前新型农民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杨陵区政府在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及在推 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这是 一个新生事物的初步探索,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和 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1)农民进城落户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房 价普遍偏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 (2)农民文化程度低,技能少,创业风险大,就 业面较窄,收入不够稳定,成为影响农民进城落户 的重要因素 。 (3)统筹城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以 小城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来实现,新建项目 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直接影响了工作进展。 3 杨陵区新型农民社区创新管理的基本 对策 农民进城,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最大 的困难和顾虑就是如何增收的问题。因为随着身 份的转变必然面临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 转变,农民进城前考虑最多当是今后的职业出路 问题。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政府必须发挥主导 58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笠 作用,扶持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其收入, 才能为新型农民社区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 基础 。 3.1 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拓宽进城农民增收渠道 杨凌是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民进 城后收入增长应主要围绕“现代农业”来谋取。一 是政府牵头引进涉农企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区,培育发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主导 产业,吸纳农民就业,使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 富的主战场。二是坚持以第二、三产业带动城乡统 筹发展,招商引资和引智孵化并重,发展生物产业、 食品工业、农业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实现进城农 民家门口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依托杨凌独有的农 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现代农业休闲游采 摘等乡村旅游业,拓宽进城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农 民增收。三是坚持劳务经济推增收。加强对种养 大户、农村经纪人、合作社理事长的培训,增强农民 发展农业技术的本领;重点强化技能培训、创业培 训;依托示范推广基地,打造“杨凌农科”劳务品牌, 组织果树嫁接技术人员在省内外开展农技服务,输 出劳务提高经济收入。 3.2大力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健全便民服务体系 以社区为依托,建立便民服务站,形成覆盖面 广、便捷高效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社区服 务设施。建设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社区“六室一 场”(即:居委会办公室、公共服务办理室、居民文化 活动室、物业服务室、图书室、警务室和室外活动 场)。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大力推进政府基本 公共服务进社区。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 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社区公共服务事 项,推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三是规范 物业管理。积极探索符合社区实际的物业管理新 模式,成立社区物业管理办公室,选聘负责任、能力 强的社区干部专职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 责,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物业管理依法经营水平和 专业化服务水平。 3.3 大力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增强社区农民归 属感 划拨专项资金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大力 培育社区文化队伍,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增强社区 农民归属感。一是筑牢文体阵地。在每个社区建 设以文化长廊、楼院小报、墙报、板报、文体活动场 所为主的文化阵地,为社区农民配齐健身器材及 文化娱乐器材。二是组建文化队伍。以社区文化 活动爱好者为骨干,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培养,组建 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秧歌队、自乐班、锣鼓队、晨 练队等各类文化队伍,定期举办以邻里节、文化节 和节庆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演出活动,丰富和活跃 居民文化生活。三是抓好文化教育。大力普及文 化知识,制定完善社规民约。积极倡导居民热爱 社区、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晚婚晚育等 良好的社区风气,联系相关单位开展法制、消防安 全教育进社区活动。四是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开 展“文明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 等评选活动,弘扬“孝亲敬老”、“邻里和谐”等优 秀传统,传播社会正能量,遏制不良文化在社区的 传播。 参考文献 [1] 任园园.农民安置社区文化建设探析[J].沈阳工程学 院学报(社科版),2014(4):186—188. [2] 王超,崔永红.浅析杨凌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J].经济研究导刊,2012(9):165+174. [3] 张志强.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一以杨 凌区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 (7):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