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时 2 课时 (总第 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一、理解本诗巧妙的构思及反复、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三、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重点:理解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抒写感情的方法。 难点: 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重难点 1、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 (1)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 (2)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3)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 瘁的伟大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反复朗读课文。 2、提问: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一句话概括。 3、首尾两节通过问与答抒发了怎样感情? 4、既然答案只有一句话,可为什么中间又写了那么 多小节呢?它们表达了什么内容? 5、体现出周总理的什么精神? 6、谈感受:本诗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做好批注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柯岩:当代女作家,原名冯恺,广东海南人。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诗刊》副 主编。 ⑴、注意语气词“呵”的变读法:句首读“ā”,句 中、句尾读“yā”。 ⑵、体会诗歌的感情:怀念、热爱、崇敬、爱戴。 ⑶、诗歌结构:询问——呼唤——寻找——应答—— 思念 2、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们心里 3、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4、周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工业、农业、国防„„各行各业都有他的丰功伟绩,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5、鞠躬尽瘁为人民 6、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 反复:强调、深化了感情 拟人:①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②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③寄托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 1.给下列字注音。 轰( )鸣 谷穗( ) 篝( )火 松涛( ) 述一下运用的好处。 3、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左右) 1、 收集有关周总理的生平事迹。 2、阅读写周总理的文学作品。 沉甸甸( )心脏( ) 2、找出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并阐 板书 设计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呼唤 寻找 怀念 (1) (2—8) (9) 居住在 倾诉怀念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总述 天安门前 人民心里 (2) (3) (4) (5) (6) (7-----8) 教学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